疫情過後,人們會進行“報復性”消費嗎?

近日,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熱門的話題,“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消費嗎?”

我以為,在家宅了這麼久,很多人應該會瘋狂的買買買,好好彌補一下自己,哪想到不少網友的回答都是不會。


“這個月的信用卡都不知道該怎麼還?”

“年前剛裸辭,現在都沒法去找工作”

“春節一關店已經虧了好幾萬”

……


也許網友們說的,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畢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自己的賬單焦慮了。


疫情過後,人們會進行“報復性”消費嗎?

圖片|《時間》劇照

曾經看到過一個問題,“這世界上缺什麼東西最可怕?”

最高讚的答案是,“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缺愛,也不是缺心眼,而是缺錢。”

是呀,有一種心酸,叫缺錢。

王爾德曾說過一句話: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

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萬萬不行。

人生在世,生病、買房、買車、吃飯、人情世故、養育孩子,贍養父母.....

哪樣不需要錢?

或許你覺得談錢很俗氣很傷感情,但是你缺一次錢,就懂了。

人心。


1、順境時的友誼沒有那麼堅固

電影《飛馳人生》中的車神張弛,曾經在賽場上叱吒風雲,結果因為一場意外,不僅失去了賽車的資格,還欠了一身外債。

疫情過後,人們會進行“報復性”消費嗎?

後來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在大排檔炒飯,想要重返賽場,卻沒想到復出之路,困難重重:

沒有車,他就去撿報廢品來組裝;

沒有錢,他就各種低聲下氣去賣藝求贊助;

還有新生代的強勁對手虎視眈眈地盯著他......

殘酷的現實告訴他:中年人的崩潰,就是從開口借錢開始的。

疫情過後,人們會進行“報復性”消費嗎?

張弛鬱悶地說:“我認識那麼多大佬,為什麼一打電話,他們就都在國外度假?”

對手一語中地說道:“人在順境時的友誼,可能並沒有那麼堅固。”

人到中年,當你不行的時候,即便認識全世界,他們也對你愛搭不理;

當你能行的時候,即便一個人都不認識,他們依然會奉承巴結你。

借一次錢,也許你就知道這個世界上,能依靠的人,唯有自己。

有人說世態炎涼,也有人說人心淺薄,其實不全是,只是在順境的時候,我們總是容易看錯人,交錯心,更容易高估自己而已。


2、其實你的另一半也嫌你窮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兩句話。
第一句是:


我希望我是那種你一見面就覺得心動的人,而不是在權衡利弊後覺得還不錯的人。

第二句是:


你的另一半其實也嫌你窮。

對比一看,既好笑又心酸。

人人都說,好的感情最是經不起明碼標價的買賣和衡量,人人都想要不摻雜任何雜質的感情。


殊不知大多人心中都會有一杆看不見的秤,在渴望純粹感情的另一面同時渴望著自己在感情裡是受益者。

你缺錢的時候,對方何嘗不會嫌你窮?

所以永遠不要把改變現狀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麵包會有的,車子、房子、更好的物質生活,更多的精神自由,這一切都會有的。

前提是,你得自己去掙。

疫情過後,人們會進行“報復性”消費嗎?


3、對親人拼盡全力也會無能為力

作家八月長安曾說:「讓一個人變強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擁有一個想要保護的人。」

人,有了要保護的人就如同有了盔甲。

同樣,也有了軟肋。

人生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你拼盡了全力,卻對最親最愛的人無能為力。


關鍵時刻,拼了命的想要錢,是因為想要拼了命地護住最親最愛的人。

而某一天,假如那個想要保護的人不在了,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僅僅一瞬間就可以讓人心死如灰,確實太過殘忍。

疫情過後,人們會進行“報復性”消費嗎?


4、賺錢的速度,一定要超過缺錢的速度


而面對生活循環的暴擊,有時在關鍵抉擇的時刻,缺錢就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缺的是錢,沒的是命;

你缺的是錢,沒的是感情;

你缺的是錢,沒的是機遇;

你缺的是錢,沒的是……

缺錢有無數種可能,有無數種後果,他們都印證著同一句話。
你缺的是錢,沒的是選擇權。

最悲哀的是真相是隨著時間的增加,隨著身份的疊加你會發現:

你的角色越來越多,你的責任越來越多。

永遠在賺錢,卻永遠在缺錢。

所以,想要在關鍵時刻不那麼無能為力,在保證生命健康的前提下,生活以死相逼,唯有一直爭氣。


別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安逸;別在該忙碌充實自己的時候,選擇閒著;別在該突破自己的時候,選擇退而求其次。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才不至於任生活打擊,任他人輕視,任自己無能無力……

願你,賺錢的速度,永遠比缺錢的速度快。《借錢》通過審視利息、債務與資本在經濟生活中的角色,帶領讀者摸清“錢生錢”的門道,跳出“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怪圈。


好書推薦

疫情過後,人們會進行“報復性”消費嗎?




©內容簡介:

從古羅馬到21世紀,無論窮人還是富人,在借錢這件事上,誰都不能置身事外。本書以故事為引,以時間為軸,講述了借錢的前世今生。  >>借錢引發的關於利息和資本的唇槍舌劍(理論)  >>由借錢引起的金融變革和血淚教訓(史實)  >>銀行家和投機者如何通過借錢來圈錢(富人的遊戲)  >>窮人如何掉進金融陷阱而萬劫不復(窮人的悲劇)  >>平民大眾如何識破各種金融騙局和利息陷阱,實現財富自由(現實指導意義)



查爾斯•R.蓋斯特  美國曼哈頓大學金融系教授、財經類暢銷書作家。作品常年盤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新聞週刊》等媒體暢銷榜,圖書版權銷售至多國。他常以嘉賓身份做客廣播和電視節目,探討對金融與商業的看法。主要作品還有《華爾街投行百年史》《鯊魚貸款》《最後的合夥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