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中,應以結體多重點,還是以基本筆劃為重點?

郭保莊之古今齋


事物的發展規律由一分二、由二分四、由四分八,但最終九九歸一,一就是源頭。

書法為行為藝術,藝術有人體來創造,表面上看人體為一,其實真正為一的是我們人體中的心性。

練術為修心,練術為養性,所以修心養性才為我們練術之所以。

心性運用自如,筆劃結構就運用自如,所謂道法自然。

所以練術從我們的一言一行開始,總結一言一行中的不足,自己批評自己,以練術為參照,術改進,人的言行就會改進。

最終達到心性相通,一通百通!


龍行人




亙古不變,書法的關鍵就在於筆法與字法,筆法賦予線條的質感於形態,字法撐起結體的空間佔位佈局,這如同房屋的梁和柱,而墨法與章法更多的關乎技巧,沒有太多的藝術奧妙。

與傳統毛筆不同,硬筆書法的點畫線條並不是藝術的“第一要素”。硬筆因筆尖堅硬固定,線條形態本身的變化空間較小,墨水流暢、粗細如一,也使得硬筆的控筆相對簡單。在這種情況下,線條上能作的“文章”相當有限,更大的藝術空間領域反而在結體。結字之法漂亮,硬筆書法基本上就看得過去。



近來隨著書寫紙張性能的改進,以及書法墊的廣泛運用,硬筆的點畫線條變得更鮮活多變了。而以往的硬筆書法大家,他們的硬筆作品和字帖,“線條次之、結構為上”的特徵十分明顯。這也為“結體為先”的觀點提供了佐證。

當然,硬筆結構雖需“急用先訓”,但決不能忽視硬筆點畫線條的重要性,前文說過,在硬筆書法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筆法”(點畫線條)的練習學習仍然是重中之重。真正精妙的硬筆書法,它的線條要求也同樣是“每一筆、每一段”都要體現筆法的,也就是不走平庸之筆,不走沒有技法的筆,線條的質感、張力、氣韻,仍然是硬筆書法的最上層建築。



抱庸淺談。文中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如果把書法只看做是一種結構,那麼,結構非常穩定和諧的美術字的結構,是一般書法沒法比的。


所以,書法的結構,只能建立在筆法的基礎之上。

我們學習書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的,大家並沒有重視過。

這就是,筆法本身是有結構的。每一個筆畫,都有自己的結構。

如果我們能夠重視筆畫本身的結構,那麼,書法的結構問題就會自然解決了。

我已經好幾次寫文章,做過一個比喻。

比如說,我們要做一個凳子,你是怎麼做的?

肯定是先做“零件”嘛!是不是?那麼,這個零件怎麼做?你敢任意做?肯定不是。


而且,如果零件的“尺寸”不精確,你的凳子根本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凳子的。

我們從寫的不好的書法看,首先看到是是結構不好嗎?

其實,很多結構好的作品,並沒有什麼藝術感染力的。

究其原因,不是結構不好,而是筆法有問題。

筆法要完整

筆法要符合起筆、行筆、收筆的韻味和合理性。如果沒有做到這些,你的結構再合理,也是沒有精神的。

為什麼書法最高的評價是“筆精墨妙”?而不是結構如何?

道理非常簡單,你做到筆法合理,結構就會自然合理了。


就像我們比喻的做板凳,每一個零件精確,你配套的時候就會順順當當的,如果有一個零件問題突出,結構就給破壞了。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從臨摹開始,就要按照字帖的筆法,嚴格分析控制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

筆畫做好了,要重視結構

我們重視結構,有一個簡單辦法,就是注意一下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銜接。我們把這個叫做“接筆”。

就是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在什麼位置?你要分析出來,看得準確。

如果沒有這個功夫,任憑你把結構口訣背的如何熟練,都不會有實質的意義。

這是因為,間架結構,是古人總結出來的一般字法安排規律。我們背下來也很好。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字帖都不一樣,所以,也不是每一個字帖裡的結構都符合那些口訣。

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你學習的這個字的筆法結構搞清楚。

這個字的筆法,我們用“起筆、行筆、收筆”來控制,那麼結構,我們就要用“接筆”來控制了。

這樣做,就相當於,我們把零件裝配起來,所以,榫和卯的對應點,就是我們說的“接筆”點,必須找準位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接筆”的意思。

一個字如果是10個筆畫,那麼,“接筆”就有9個對應點。很多人,不是這樣學習書法,所以,感覺結構很難。

書法的最核心就是筆法,也叫筆畫。只有一個個的筆畫都很完整準確,那麼這個字才會很好。

我們看經典書法作品,無論那一個字,是不是每一個筆畫都很精彩?


如果我們看學生的書法作品,一個字裡,總是有“敗筆”?所謂的“敗筆”,就是筆法沒有徹底解決好,即使你的結構合理,那也救不了這個字的。從這個道理是說,是不是筆畫的筆法問題更重要呢?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你的第一步就是寫第一個筆畫,因此,從第一個筆畫開始,就要把筆法作為重中之重來解決。

我自己學習書法幾十年,一開始也是覺得先把結構學好了,書法就沒有問題了。

但是,實踐證明,完全是錯誤的。我幾十年都沒有入門,讓我很難相信書法到底為什麼?因為,我問自己,我美術字都學過,結構沒有問題啊?

但是,我後來才發現,而且我自己也承認,我確實不清楚自己寫字的時候,每一個筆畫還有“起筆行筆收筆”的問題。後來,我對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有了明確的自覺,一下就入門了。

我入門以後,嚴格按照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還有“接筆”學習書法,學習能力提高的非常快,而且欣賞書法,和分析書法的能力也一下就提高了很多,可以說,沒有難倒我的書法欣賞了。

這是因為,寫字的方法本來就是在筆畫的運行中完成的,而筆畫運行的過程,正好就是“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一個完整過程。

所以,我勸大家學習書法一定要把筆畫放在重中之重學習。

當然,筆法,也不是孤立的。我們說,如果結構是字法的大勢,那麼筆法就是字法的氣息。

如果沒有氣息,就沒有生命了,正因為有生氣勃勃的氣息,所以生命才會旺盛。


千千千里馬


有人以前似乎提過🐬類似的問題,既然有人問了,不妨在此再囉嗦幾句😃。

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其筆法和結構都是至關重要的兩個方面,能夠正確瞭解一幅書法作品的筆法和結構,可以讓我們從更客觀更理性的角度欣賞一幅作品。

趙孟頫曾說”筆法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此話時原本就對筆法與結字同樣重視,只是對兩者的屬性闡述了看法,不可將兩者對立視之。

正如我們選擇一件衣服,不僅僅也要看面料,同時還要看款式。面料就等於書法的筆法,款式就等於書法的結體,您說,二者哪個重要呢?能捨棄一嗎?

你本來想學習書法,先練習書法的筆法,可對那些買不起別的孩子來講呢,他們只能用筷子或是樹枝在地上劃字。那他們先學的就是結體。據說槐樹當初也是用手指在芭蕉上練習寫字,這也沒能夠阻擋他最後成為書法大家。從他的字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對筆法後期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所以我還是那種觀點,筆法和結構二者必須有機相融,缺一不可。只有兩個要素都做好了,書法作品才是比較上乘的書法作品。




關東老王


根據我的學習經驗,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趙猛頫說過“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用筆”,古今所有字的筆法都是一樣的,學會了筆法,就掌握了關鍵,任何字都會寫。“結字”是字的組織問題,隨時代,甚至隨書家不同。

但用筆不能脫離結字而獨立,結字若無用筆為基礎,則字無精神無骨血,因而自古以來,談筆法的書多半都很注重談“結字”。元朝的陳繹曾《翰林要訣》、明朝胡翰《書法三昧》,還有宋朝人假託的《歐陽率更三十六法》,都是類似的談結構的著作。


但其實規定某種結構也是有害的,規定了某種字須某種結構,便阻礙了其餘千萬種新的結構的創新。民國時期的書法家潘伯膺因此主張結字可隨各人在臨習古碑帖中自行領會,自行組織。這樣既不禁止援用已成的結構,也不阻止各人自己的結構。我認同他的觀點,這樣我們才能做到既有繼承(筆法),又有創新(結體)!


所以,我們在書法學習中,應以筆法學習為重點寫好點畫,即提主說的基本筆劃,結體次之。


書法學習秘籍


書法學習中,到底是結體重要還是基本筆畫重要,歷來爭論不已,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都是有道理的,只是每個人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今天我就結合自己學習書法的經驗,咱們就詳細分解一下:

毛筆書法以用筆為上

為什麼說毛筆書法以用筆為上呢?這麼說是有根據的,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結字亦須工,蓋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

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過相同的感覺,就是根本不知道怎麼下筆,基本的筆畫都不會寫,什麼是切入,什麼是頓筆,什麼是回鋒,到自己寫的時候是一塌糊塗。所以,這個時候用筆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跟著有經驗的老師,老師一定是先教你怎麼下筆,怎麼收筆,寫的時候筆桿的位置是斜的還是正的等等,這都是屬於筆法的範圍。

寫好了這些基本筆畫之後,然後才是臨帖,臨帖的時候最關鍵的就是分佈了,也就是字的間架結構。所以,初學書法的時候一定是以基本筆畫為重點學習的。

到了臨帖的時候,是用筆和結字一起來學習的,我們知道基本筆畫就那幾種,但具體到了書寫的時候,在不同的字中,這個筆畫又有著不同的變化。臨帖的時候你位置對了,筆畫不對也不行,所以臨帖的時候是筆法和結構一起在學習的,臨帖的過程就是學習古人的用筆和結字。

等有了一定功力之後的臨帖,主要學習的也是筆法和神韻。我們今天能看到很多流傳下來的古代名家的臨帖作品,例如王鐸、董其昌等人的,很多人看了之後會說,怎麼臨的一點也不像啊。遠的不說,就說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臨摹的柳公權的《玄秘塔碑》,臨作和原帖就相差蠻多的,很多人看了之後都說不像。但仔細分析下來,臨作與原帖很多地方的用筆都是相同的,結體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米芾號稱集古字,集的是什麼呢?集的就是各家的用筆之道,很多晉人的筆法能在他的字中找到,而他的結字與古人卻相差較遠。結字關係著一個書家的學養、審美、性情等因素,不可能都學的會的,但是筆法是有相通的地方。我想這大概就是趙孟頫那句話的意思吧。

硬筆書法以結字為主

而學習硬筆書法的時候要以結構為主,因為硬筆不像毛筆那樣難以控制,我們一開始學習塗鴉的時候用的就是硬筆。硬筆的線條也相對比較簡單,沒那麼多的筆法上的要求和變化,毛筆書法講究“筆軟奇怪生焉”,而硬筆就沒那麼多“奇怪生焉”,而且硬筆往往與實用性相結合,簡單的線條,只要結構好看了,字就不差多少。

所以,硬筆書法一開始就要學習結字的法則,而現在很多硬筆書法的教學都是以從基本筆畫的入手開始學起,基本筆畫練習的時候還要講究提按,這是不對的。硬筆書法的學習一入手就應該先學結字,然後再學習一些偏旁部首的寫法,這樣字就差不多了。真的想在硬筆書法上更進一步的朋友,這個時候可以在硬筆的筆畫上下下功夫,如何講究提按、頓挫、輕重、緩急等節奏上的變化,增加它的藝術表現力。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淺見解,權當拋磚引玉了,希望看到大家的見解。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無論是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都應該從筆畫學起,筆畫是基礎尤其是軟筆書法筆畫更重要,學好了筆畫在臨摹字帖時為了追求字形美觀,就會自然而然對字的研究字的結構,字就像人一樣有形體美,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全包圍,半包圍等;掌握了筆畫和結構就可以追求字形的變化,為什麼有的人寫字大氣,有的人寫字秀氣,灑脫,狂野!他們都是在追求變化,就像有的人一直都在變很受歡迎,有的人十年都沒有變化,還是跟以前一樣跟不上時代節奏,所以書法掌握了筆畫和結構,還要追求變化!



開心的大叔


不同的書法家有不同的書體風格。

書法藝術法則包括用筆,執筆,點畫,結構,佈局章法。所以,書法結體和筆畫沒有重點之分,是相輔相撐的關係。

下面舉幾個列子

隸書:結體扁平,用筆有方有圓

楷書:結體方正,筆畫工穩

行書:結構放縱流動,筆畫變化豐富多彩。

所以,練好書法不是掌握基本方法,是領悟其中的要領。說簡單了就是悟性高,寫出來有神韻,悟性低寫出來沒有字體的特點。

愛書法先從練字開始吧!

五子執筆法:撅,押,鉤,格,抵。慢慢學吧。




蝶戀花56044386


書法的基本要素是筆畫、結體、章法和表情達意這四個問題。筆畫是基礎如同蓋房子的建築材料;解體是字的間架結構,如同建築物的造型設計;章法是整體作品的安排佈局,如同建築物地段小區環境設計,這是對於一幅作品整體面貌氣韻而言。而結體是對每一個字單體而言。筆畫和結體是寫字範疇的問題,是書法的基礎。中國書法指的是漢字書寫法度藝術,是以漢字為載體。牽涉到章法和表情達意才稱之為書法。書法的最好宗旨是表情達意。學習書法筆畫是基礎,結體是決定外部形狀美觀漂亮的關鍵。研究漢字結體規律規矩應該是重點。當然外型設計構造雖然美觀漂亮,但是,筆畫不到位如同次等材料也影響造型效果。輪廓上過得去,內部細節有失大雅。所以,筆畫和結體都是重點。



子健


筆畫和結構的關係先要理理清。


拿楷書來說,筆畫構成偏旁部首,然後組合成字。筆畫講究規範,結構要說安排的原則。兩者有著很強的相關性,都是構成一個完整字體的關鍵,不應該有所偏重。

楷書中筆畫與結體兩者關係的表現更加明顯,到行書草書則筆畫的連接連續使得結體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所以這也是書法學習以楷書為基礎的原因吧。

更深層地去理解,楷書的筆畫規範和結體的原則遵循是一種對形式美的追求,而到了行草書則更多傾向於在此基礎上的個性表達。為什麼古代、現代行草書名家只能獲得少數人的認可就是源於這個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