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中,应以结体多重点,还是以基本笔划为重点?

郭保庄之古今斋


事物的发展规律由一分二、由二分四、由四分八,但最终九九归一,一就是源头。

书法为行为艺术,艺术有人体来创造,表面上看人体为一,其实真正为一的是我们人体中的心性。

练术为修心,练术为养性,所以修心养性才为我们练术之所以。

心性运用自如,笔划结构就运用自如,所谓道法自然。

所以练术从我们的一言一行开始,总结一言一行中的不足,自己批评自己,以练术为参照,术改进,人的言行就会改进。

最终达到心性相通,一通百通!


龍行人




亘古不变,书法的关键就在于笔法与字法,笔法赋予线条的质感于形态,字法撑起结体的空间占位布局,这如同房屋的梁和柱,而墨法与章法更多的关乎技巧,没有太多的艺术奥妙。

与传统毛笔不同,硬笔书法的点画线条并不是艺术的“第一要素”。硬笔因笔尖坚硬固定,线条形态本身的变化空间较小,墨水流畅、粗细如一,也使得硬笔的控笔相对简单。在这种情况下,线条上能作的“文章”相当有限,更大的艺术空间领域反而在结体。结字之法漂亮,硬笔书法基本上就看得过去。



近来随着书写纸张性能的改进,以及书法垫的广泛运用,硬笔的点画线条变得更鲜活多变了。而以往的硬笔书法大家,他们的硬笔作品和字帖,“线条次之、结构为上”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也为“结体为先”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当然,硬笔结构虽需“急用先训”,但决不能忽视硬笔点画线条的重要性,前文说过,在硬笔书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笔法”(点画线条)的练习学习仍然是重中之重。真正精妙的硬笔书法,它的线条要求也同样是“每一笔、每一段”都要体现笔法的,也就是不走平庸之笔,不走没有技法的笔,线条的质感、张力、气韵,仍然是硬笔书法的最上层建筑。



抱庸浅谈。文中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如果把书法只看做是一种结构,那么,结构非常稳定和谐的美术字的结构,是一般书法没法比的。


所以,书法的结构,只能建立在笔法的基础之上。

我们学习书法,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的,大家并没有重视过。

这就是,笔法本身是有结构的。每一个笔画,都有自己的结构。

如果我们能够重视笔画本身的结构,那么,书法的结构问题就会自然解决了。

我已经好几次写文章,做过一个比喻。

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凳子,你是怎么做的?

肯定是先做“零件”嘛!是不是?那么,这个零件怎么做?你敢任意做?肯定不是。


而且,如果零件的“尺寸”不精确,你的凳子根本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凳子的。

我们从写的不好的书法看,首先看到是是结构不好吗?

其实,很多结构好的作品,并没有什么艺术感染力的。

究其原因,不是结构不好,而是笔法有问题。

笔法要完整

笔法要符合起笔、行笔、收笔的韵味和合理性。如果没有做到这些,你的结构再合理,也是没有精神的。

为什么书法最高的评价是“笔精墨妙”?而不是结构如何?

道理非常简单,你做到笔法合理,结构就会自然合理了。


就像我们比喻的做板凳,每一个零件精确,你配套的时候就会顺顺当当的,如果有一个零件问题突出,结构就给破坏了。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从临摹开始,就要按照字帖的笔法,严格分析控制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

笔画做好了,要重视结构

我们重视结构,有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注意一下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衔接。我们把这个叫做“接笔”。

就是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在什么位置?你要分析出来,看得准确。

如果没有这个功夫,任凭你把结构口诀背的如何熟练,都不会有实质的意义。

这是因为,间架结构,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般字法安排规律。我们背下来也很好。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字帖都不一样,所以,也不是每一个字帖里的结构都符合那些口诀。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学习的这个字的笔法结构搞清楚。

这个字的笔法,我们用“起笔、行笔、收笔”来控制,那么结构,我们就要用“接笔”来控制了。

这样做,就相当于,我们把零件装配起来,所以,榫和卯的对应点,就是我们说的“接笔”点,必须找准位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接笔”的意思。

一个字如果是10个笔画,那么,“接笔”就有9个对应点。很多人,不是这样学习书法,所以,感觉结构很难。

书法的最核心就是笔法,也叫笔画。只有一个个的笔画都很完整准确,那么这个字才会很好。

我们看经典书法作品,无论那一个字,是不是每一个笔画都很精彩?


如果我们看学生的书法作品,一个字里,总是有“败笔”?所谓的“败笔”,就是笔法没有彻底解决好,即使你的结构合理,那也救不了这个字的。从这个道理是说,是不是笔画的笔法问题更重要呢?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的时候,你的第一步就是写第一个笔画,因此,从第一个笔画开始,就要把笔法作为重中之重来解决。

我自己学习书法几十年,一开始也是觉得先把结构学好了,书法就没有问题了。

但是,实践证明,完全是错误的。我几十年都没有入门,让我很难相信书法到底为什么?因为,我问自己,我美术字都学过,结构没有问题啊?

但是,我后来才发现,而且我自己也承认,我确实不清楚自己写字的时候,每一个笔画还有“起笔行笔收笔”的问题。后来,我对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有了明确的自觉,一下就入门了。

我入门以后,严格按照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还有“接笔”学习书法,学习能力提高的非常快,而且欣赏书法,和分析书法的能力也一下就提高了很多,可以说,没有难倒我的书法欣赏了。

这是因为,写字的方法本来就是在笔画的运行中完成的,而笔画运行的过程,正好就是“起笔、行笔、收笔、接笔”的一个完整过程。

所以,我劝大家学习书法一定要把笔画放在重中之重学习。

当然,笔法,也不是孤立的。我们说,如果结构是字法的大势,那么笔法就是字法的气息。

如果没有气息,就没有生命了,正因为有生气勃勃的气息,所以生命才会旺盛。


千千千里马


有人以前似乎提过🐬类似的问题,既然有人问了,不妨在此再啰嗦几句😃。

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其笔法和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能够正确了解一幅书法作品的笔法和结构,可以让我们从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欣赏一幅作品。

赵孟頫曾说”笔法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此话时原本就对笔法与结字同样重视,只是对两者的属性阐述了看法,不可将两者对立视之。

正如我们选择一件衣服,不仅仅也要看面料,同时还要看款式。面料就等于书法的笔法,款式就等于书法的结体,您说,二者哪个重要呢?能舍弃一吗?

你本来想学习书法,先练习书法的笔法,可对那些买不起别的孩子来讲呢,他们只能用筷子或是树枝在地上划字。那他们先学的就是结体。据说槐树当初也是用手指在芭蕉上练习写字,这也没能够阻挡他最后成为书法大家。从他的字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笔法后期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所以我还是那种观点,笔法和结构二者必须有机相融,缺一不可。只有两个要素都做好了,书法作品才是比较上乘的书法作品。




關東老王


根据我的学习经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赵猛頫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笔”,古今所有字的笔法都是一样的,学会了笔法,就掌握了关键,任何字都会写。“结字”是字的组织问题,随时代,甚至随书家不同。

但用笔不能脱离结字而独立,结字若无用笔为基础,则字无精神无骨血,因而自古以来,谈笔法的书多半都很注重谈“结字”。元朝的陈绎曾《翰林要诀》、明朝胡翰《书法三昧》,还有宋朝人假托的《欧阳率更三十六法》,都是类似的谈结构的著作。


但其实规定某种结构也是有害的,规定了某种字须某种结构,便阻碍了其余千万种新的结构的创新。民国时期的书法家潘伯膺因此主张结字可随各人在临习古碑帖中自行领会,自行组织。这样既不禁止援用已成的结构,也不阻止各人自己的结构。我认同他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既有继承(笔法),又有创新(结体)!


所以,我们在书法学习中,应以笔法学习为重点写好点画,即提主说的基本笔划,结体次之。


书法学习秘籍


书法学习中,到底是结体重要还是基本笔画重要,历来争论不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都是有道理的,只是每个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经验,咱们就详细分解一下:

毛笔书法以用笔为上

为什么说毛笔书法以用笔为上呢?这么说是有根据的,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工,盖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

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有过相同的感觉,就是根本不知道怎么下笔,基本的笔画都不会写,什么是切入,什么是顿笔,什么是回锋,到自己写的时候是一塌糊涂。所以,这个时候用笔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跟着有经验的老师,老师一定是先教你怎么下笔,怎么收笔,写的时候笔杆的位置是斜的还是正的等等,这都是属于笔法的范围。

写好了这些基本笔画之后,然后才是临帖,临帖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分布了,也就是字的间架结构。所以,初学书法的时候一定是以基本笔画为重点学习的。

到了临帖的时候,是用笔和结字一起来学习的,我们知道基本笔画就那几种,但具体到了书写的时候,在不同的字中,这个笔画又有着不同的变化。临帖的时候你位置对了,笔画不对也不行,所以临帖的时候是笔法和结构一起在学习的,临帖的过程就是学习古人的用笔和结字。

等有了一定功力之后的临帖,主要学习的也是笔法和神韵。我们今天能看到很多流传下来的古代名家的临帖作品,例如王铎、董其昌等人的,很多人看了之后会说,怎么临的一点也不像啊。远的不说,就说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临摹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临作和原帖就相差蛮多的,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说不像。但仔细分析下来,临作与原帖很多地方的用笔都是相同的,结体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米芾号称集古字,集的是什么呢?集的就是各家的用笔之道,很多晋人的笔法能在他的字中找到,而他的结字与古人却相差较远。结字关系着一个书家的学养、审美、性情等因素,不可能都学的会的,但是笔法是有相通的地方。我想这大概就是赵孟頫那句话的意思吧。

硬笔书法以结字为主

而学习硬笔书法的时候要以结构为主,因为硬笔不像毛笔那样难以控制,我们一开始学习涂鸦的时候用的就是硬笔。硬笔的线条也相对比较简单,没那么多的笔法上的要求和变化,毛笔书法讲究“笔软奇怪生焉”,而硬笔就没那么多“奇怪生焉”,而且硬笔往往与实用性相结合,简单的线条,只要结构好看了,字就不差多少。

所以,硬笔书法一开始就要学习结字的法则,而现在很多硬笔书法的教学都是以从基本笔画的入手开始学起,基本笔画练习的时候还要讲究提按,这是不对的。硬笔书法的学习一入手就应该先学结字,然后再学习一些偏旁部首的写法,这样字就差不多了。真的想在硬笔书法上更进一步的朋友,这个时候可以在硬笔的笔画上下下功夫,如何讲究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等节奏上的变化,增加它的艺术表现力。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见解,权当抛砖引玉了,希望看到大家的见解。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翰墨今香


无论是硬笔书法还是软笔书法都应该从笔画学起,笔画是基础尤其是软笔书法笔画更重要,学好了笔画在临摹字帖时为了追求字形美观,就会自然而然对字的研究字的结构,字就像人一样有形体美,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半包围等;掌握了笔画和结构就可以追求字形的变化,为什么有的人写字大气,有的人写字秀气,洒脱,狂野!他们都是在追求变化,就像有的人一直都在变很受欢迎,有的人十年都没有变化,还是跟以前一样跟不上时代节奏,所以书法掌握了笔画和结构,还要追求变化!



开心的大叔


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书体风格。

书法艺术法则包括用笔,执笔,点画,结构,布局章法。所以,书法结体和笔画没有重点之分,是相辅相撑的关系。

下面举几个列子

隶书:结体扁平,用笔有方有圆

楷书:结体方正,笔画工稳

行书:结构放纵流动,笔画变化丰富多彩。

所以,练好书法不是掌握基本方法,是领悟其中的要领。说简单了就是悟性高,写出来有神韵,悟性低写出来没有字体的特点。

爱书法先从练字开始吧!

五子执笔法:撅,押,钩,格,抵。慢慢学吧。




蝶恋花56044386


书法的基本要素是笔画、结体、章法和表情达意这四个问题。笔画是基础如同盖房子的建筑材料;解体是字的间架结构,如同建筑物的造型设计;章法是整体作品的安排布局,如同建筑物地段小区环境设计,这是对于一幅作品整体面貌气韵而言。而结体是对每一个字单体而言。笔画和结体是写字范畴的问题,是书法的基础。中国书法指的是汉字书写法度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牵涉到章法和表情达意才称之为书法。书法的最好宗旨是表情达意。学习书法笔画是基础,结体是决定外部形状美观漂亮的关键。研究汉字结体规律规矩应该是重点。当然外型设计构造虽然美观漂亮,但是,笔画不到位如同次等材料也影响造型效果。轮廓上过得去,内部细节有失大雅。所以,笔画和结体都是重点。



子健


笔画和结构的关系先要理理清。


拿楷书来说,笔画构成偏旁部首,然后组合成字。笔画讲究规范,结构要说安排的原则。两者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都是构成一个完整字体的关键,不应该有所偏重。

楷书中笔画与结体两者关系的表现更加明显,到行书草书则笔画的连接连续使得结体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所以这也是书法学习以楷书为基础的原因吧。

更深层地去理解,楷书的笔画规范和结体的原则遵循是一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而到了行草书则更多倾向于在此基础上的个性表达。为什么古代、现代行草书名家只能获得少数人的认可就是源于这个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