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曹阿瞒有何区别?

华夏文史纪


曹阿瞒即曹操,古人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由此提问可见题主自视甚高,是胸怀大抱负之人,先赞一个👍

我认为要谈与曹孟德的区别,可以看看你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是否与他一样,这也是个自我剖析,自我认识的过程,对于自身的成长也非常有利,此所谓以史为镜也。

下面我就把我认为能代表曹操前半生的关键时刻写出来让大家自我对比一下:

1、初为北门都尉,设五色棍,不畏权贵,棒杀‘’十常侍‘’中蹇硕的叔父。

前面两点简单,熟律法知手段即可,拿蹇硕的叔父立威也不困难,但是最后棒杀就立分高下了。试问一个小官能挑战顶级权贵的权威且全身而退就不仅仅只依托一心为国的忠义,更是需要何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2、刺杀董卓,被发现后献七星刀,立即遁走,回乡即起事。

刺杀董卓是个热血青年都能做到,献七星刀只需急智即可。立即遁走就不容易了,不抱侥幸,当机立断,知事不可为马上另寻他法;回乡立即变卖家产募兵起事就是在对形势正确的判断后决不拖泥带水,不为鱼肉,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去改变命运。

3、曹操最关键的时刻,决心与袁绍开战。这里面的区别就明显了。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就能够说明一切了:

不拘繁文缛节;

复兴汉室,大义为先;

以严治政,依法治军;

用人不疑,从善如,唯才是举;

杀伐果断,随机应变;

待人诚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无妇人之仁,在大事上思虑周全;

部下团结,不争权夺势;

言出必行,赏罚分明;

用兵如神,深受拥戴。

我觉得此十胜就是霸主养成的必要条件,和普通人实在是有太大区别。这十条甚至值得今天的众多管理者借鉴和反思。





竹沐春风


一,他没抽过中华

二,他没做过奥迪

三,他没喝过茅台

四,他没贷过网贷

五,他没做过卡奴

六,他羞羞不怕被抓

七,他没去过岛国

八,他不知道泰妖

九,他是刷脸的始祖

十,他不能满血复活!


午后龙城


引言:

曹阿瞒的优点大多是我的缺点,而曹阿瞒的缺点也一样是我的缺点,这个区别太大了。

曹阿瞒即是曹操。曹操这个人的优点太多了聪明、遇事有决断、能够听取他人的建议、在逆境中不颓废。曹操的缺点就一个:人的共性在顺境中永远觉得自己没有对手。


选择

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受到挫折我选择的往往是逃避,让逆境中的我变得更加被动。一件事可以让我们受到挫折、打击,严重时可能使我变得一蹶不振,然后被现实牵着鼻子走,越来越被动,越来越不如意。这就证明了在现实生活中我面对挫折和打击后所选择的路是不对的。

而历史中,曹操在成为一方霸主的过程中,面对的挫折和打击更多,而且这样的失败是我不能承受的。在逆境中,曹操却做了正确的选择,改变了自己所处于的环境,可以说是绝地逢生。例如在官渡之战后期时,曹操所剩的兵马不足万人,而袁绍至少还有七八万人之众,在曹操想要撤退时,手下的谋士对曹操说:“这是您和袁绍之间的决战,如果一旦撤退了,从此再难有机会翻身。”在这种逆境中,曹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继续和袁绍开战,而且最终曹操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在现实中,我应该学习曹操这种不畏艰难的性格。即使在逆境之中,我们也不应该被打趴下,更要做出正确的抉择,继续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


顺境之中容易迷失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小胜利,整个人在短时间内都会飘飘然,也就是说迷失了自己。顺境之中,虽然会让自己觉得志得意满,但是接下来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挫折中。

曹操在征讨刘表时还未到达荆州,刘表就已经去世了,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位后率领荆州各文武大臣投降曹操。征讨荆州在曹操认为可能会是一场恶战,但是因为刘表的去世,让荆州轻而易举的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因为刘琮的投降,让曹操减少了兵力的损失,曹操认为自己大军锐气尚存,所以想挥师过江征讨东吴。曹操在顺境中并未能听取贾诩的建议,贾诩建议曹操固守荆州,安心发展,几年后东吴孙权就会率众投降,到时可不费一兵一卒,就可收复江东之地。结果曹操执意攻打江东,导致赤壁失利。

这就提示着我,无论目前处境有多么的顺利,都要谨慎。如果一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那么接下来迎接你的必然是失败。

总结: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或者是其他的历史名人,他们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优点。就包括我们日常中相处的朋友、同事他们的长处,我们一样值得学习。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之中,我们不仅要勇敢的面对,更重要的是能正确的选择自己的道路,否则一样是白费力气。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大家伙,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导语:曹阿瞒,何许人也?那是大名鼎鼎的三国时代枭雄,他歼灭汉末以来割据北方的群雄,从而统一北方,还发动赤壁之战以求混一南北,可惜东吴也不是好惹的,有一代名将周瑜等人,赤壁之战败了,统一南北的任务落到了区区“中才”的司马炎手里。说了那么多,我与他的区别在哪呢?

1、时代不同。

他是东汉末三国时代人,而我是在中国破除几千年封建的21世纪,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他强大富裕,给我们安全,今年还要一起奔小康。

2、能力不同。

他能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等千古名句,而我却只能在头条上用最简单通俗的文字描述我和他的区别,羞愧难当。

3、志向不同

他的志向“志在千里”,希望混一南北,“天下归心”,而我的志向是世界和平

4、个性不同

曹阿瞒逃避追杀时,竟然能够误以为人家要抓捕自己而把本来是恩人的人全部给杀了,还能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来,而我杀鸡都不敢。

5、家世不同

曹操父亲曹嵩是能够出巨资来买官的超级富豪,祖父曹腾获封费亭侯,而我祖上三代皆是农民。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三国志》

6、成就不同

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其领地广及魏郡、河东郡、河内郡等十个郡国,超过西汉初年的刘姓宗室藩王,更加违背“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后诸侯封地不得超过一郡的汉制。后来还进封魏王,加九锡。而我在搬砖。

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三国志》


结语:以上就是我与千古风流人物曹操的区别之处。


南岭说史


区别大矣,天壤之别。

阿瞒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洒家既非能臣,也非奸雄,虽说心中偶尔有小奸小恶蠢蠢欲动,无奈从来不敢付诸行动。

阿瞒小时候就会在叔叔面前装羊癫疯,洒家小时候见了叔叔只敢垂手而立。

阿瞒看上一个美女,敢和发小袁绍趁闹洞房之机把新娘子抢走,洒家只敢作垂涎三尺状。

阿瞒又看上一个美女,这回是有夫之妇甄氏,他会发动一场战争把她抢过来,虽然后来被他儿子阿丕先下了手,洒家还是只有流口水的份,别无他法。

阿瞒全国招聘人才,敢说“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天下还有没有偷嫂子还收受贿赂却不受重用的人才吗?赶紧来啊!待遇从优!洒家听着就胆颤,这厮也太敢说了,这么不主旋律!……唉呀呀,不说了。


历史的犄角旮旯


对于曹操,梁国乔玄之语最为中肯,“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我们不能知道当时乔玄说这句话时是看中曹操的哪一点,但翻完《三国志》,曹操其人是亦正亦邪,大正大邪,有大义,从他对关羽可见一斑,能礼贤下士,从其帐下贤士的多少可失之,而其杀吕伯奢、杨修、孔融、董承、伏完、太后皇子等,其性格远不只多疑这么简单,用厚黑学宗师李宗吾的话说,乃是集黑之大成也,是“黑而光”的代表,这样便可解释了,虽黑但不显于外,时贤士趋之而不觉矣。这些远非我等普通之人可以与之较高下的。





一樽江月一春秋


这个问题很开放,很有意思,如果说区别,人与人之间都有区别,从历史的角度看曹操与他人不同之处在于:1、雄才大略。曹操是非常有才气的人,我们都知道,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之类,他会权术,能带兵,还能吟诗作赋,我想这个很不一样;2、缔造新政权。古往今来,开国皇帝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是真正凭借智慧与勇气凭借血与剑打下来的江山,拥有的决心与坚毅一般人是比不了;3、多疑狡诈。曹操很会用人,但是很少人能走进他的内心,他对外人有天生的防备,所以杨修看透了他的心,便被处死了,而且他很懂权术,善于用计,是三国中唯一能集谋与战为一体的君主,所以这也是一般人的我们所无法企及的。


八斗纪录片


其实曹操在历史上是个枭雄,治世能臣!

我们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来自小说。即使小说里一直对曹操进行黑化,说他多奸!说他梦中杀人!

即使这样的黑化,还是能在历史小说中找到他的优点,这一点是我们正常人所不能及的。历史上,曹操有着推动三国统一的作用。

而我们就只是生处太平年代的一个无名小卒,及时乱世来临也可能碌碌无为。

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名流千史,而我到现在还平庸无比。


黄大叔丶


曹阿满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我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乐乐呵呵,健健康康的老百姓。





用户长华


我就是一凡人,怎么可与曹阿瞒相比?!曹阿瞒首先满腹文采,出口成章,再者独具勇气,敢于只身行刺董卓(当然并没有成功),且曹操武功也不错,更重要的是他很懂谋略会用人,拉笼人心的手段也是数一数二!只是可惜看错了司马懿,没有早点除掉这个汉民族的败家子的祖宗,害得我大汉民族差点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