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可以互相吞噬?面對病毒我們是否可以“以毒攻毒”?

病毒聽起來雖然可怕,但也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雖然說因病毒感染導致生病是很糟糕的事,但這是我們活著的證明。

在地球上,但凡活著的生物都有可能感染到病毒,從動植物、細菌到單細胞的古生菌都是如此,不過對於非活體的東西而言又如何呢?

病毒可以互相吞噬?面對病毒我們是否可以“以毒攻毒”?


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病毒並不是一種活著的生物,那麼病毒能感染另一種病毒嗎?

就目前看來,答案好像是:不能的。

其實病毒是簡單的亞顯微寄生蟲,它比細菌還要小一百倍。

它沒有新陳代謝或蛋白質的轉錄和複製,換句話說它們和殭屍差不多,靠其他生物來續命。

因此,如果病毒都無法讓自身存活,那它們又如何繁殖下一代呢?

不過,大自然似乎總是能令我們感到神奇。

在21世紀初期,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病毒,這種病毒改變了我們對生命本身的理解。

起初,專家認為這是一種細菌,但實際上他們發現的這是一種巨大的病毒。

該巨型病毒僅用顯微鏡就能觀測到,其內部具有比一般病毒更多的基因。它居然可以編碼蛋白質,有代謝途徑,甚至還有複製機制。

專家們稱它為“ 米米病毒”,這是後來擬菌病毒的簡稱。

在那不久,他們就發現其它類似米米病毒的病毒,這時事情就真的開始變得複雜了。

因為如果米米病毒的發現是一個驚喜的話,那麼它的親戚,就是所謂的“媽媽病毒”的發現則是一枚重磅炸彈。

“媽媽病毒”比“米米病毒”稍大一些,而且它的內部還隱藏了一種極微小的病毒。

專家將這個病毒命名為Sputnik,這個名叫Sputnik的小傢伙,只有21組基因。

病毒可以互相吞噬?面對病毒我們是否可以“以毒攻毒”?


這是全球首例受病毒感染的病毒又感染了變形蟲的案例。(Sputnik病毒先感染了阿米巴變形蟲,把DNA釋放到變形蟲內。)

從那以後又發現了幾十種其他的病毒噬菌體,雖然我們還不大瞭解這種複雜的情況,但其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當時,在感染第一個宿主的之後,Sputnik病毒將它的DNA釋放進變形蟲內。

病毒可以互相吞噬?面對病毒我們是否可以“以毒攻毒”?


由於它不能自己繁殖,於是它寄生在一個準備就緒要進行繁殖的“媽媽病毒”上,以同樣的方式將自己的基因感染到第二個宿主。

一旦進入“媽媽病毒”體內,這個外來的DNA就會劫持宿主的“病毒工廠”,從而開始複製,最終使“媽媽病毒”更難複製。

而如今,我們知道了病毒噬菌體是可以感染米米病毒和媽媽病毒以及許多其它的病毒的。

因此,一些學者認為它們是病毒寄生蟲,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病毒。

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它們生物結構太簡單了,甚至不能被稱為病毒。

但不管它們是什麼,它們對未來的病毒研究都很重要,我們也會越來越瞭解病毒噬菌體和巨型病毒的。

實際上,就在去年,一篇論文在外國網站發表說發現了一些巨型病毒,並稱其為潘多拉病毒。

病毒可以互相吞噬?面對病毒我們是否可以“以毒攻毒”?


潘多拉病毒體型巨大,自身可以編碼數千種蛋白質,其中90%的蛋白質是地球上其他生物所沒有的。

另外,巨型病毒不僅會產生基因,還會偷取基因。

其中,Sputnik病毒和其他噬菌體與它們的宿主都有著相似的基因。這讓專家們很懷疑,到底這些巨型病毒是否在通過竊取寄生蟲的基因來保護自己。

不過這些觀點仍有待討論,但病毒可以創造和轉移基因的觀點確實與另一種理論相吻合。

有趣的是,10多億年前,地球上一個發育中的真核細胞被一種以DNA為遺傳物質的巨型病毒感染了,並以某種方式創造了第一個細胞核這可以說是生命的起源吧。

病毒可以互相吞噬?面對病毒我們是否可以“以毒攻毒”?


不過,大自然充滿了驚喜,雖然有時他們是驚嚇 但也算一種“驚喜”吧。

如今病毒變異如此之快,希望專家們可以找出對抗有害病毒方法吧。

不過人類還是對其他生命友好點吧,不然人類最後還是會被大自然清除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