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這是我在頭條的第38篇文章

後人都喜歡給古代詩人冠以別號,以表達自己對於前人的敬仰和欽佩,更是一種肯定和讚譽。但卻委屈了後來的學生們,語文課本里這些詩人、詩歌、別號等等,光是誦讀和默寫就已經讓他們苦不堪言。

這些別號詩人以唐朝居多,往往與他們詩歌的風格有很大關係,比如說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因其詩多含浪漫主義色彩,後人譽為“詩仙”;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活在唐後期,寫的詩很多都反映了現實的情況,後人稱他為“詩聖”,與李白合稱“大李杜”;而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詩歌題材廣泛而形式多樣,有“詩魔”之稱。

當然,唐朝別號詩人還有“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豪”劉禹錫,“詩骨”陳子昂,“詩奴”賈島,“詩囚”孟郊,“詩家夫子”王昌齡等等不勝枚舉!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說一說“詩仙”李白的情感故事,

終其一生恐怕不過“一壺酒,一把劍,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僅此而已。


李白其人,以及家世

李白,生於長安元年(701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可以說是正宗的皇親國戚。

《草堂集序》雲:“……公又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餘為序……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李白五歲那年,一代女皇武則天去世,他也就是在這一年開始讀書認字。

十五歲那年,在古代算不小了,他就已經寫了好多首詩詞歌賦了,並得到一些社會上人的肯定和讚許,也是這個時候李白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仰慕遊俠兒。

所以,李白就是在唐朝那個開放包容的大時代背景下,加上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憑藉著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在唐詩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天寶二年(743年)之前,也就是李白四十三歲之前,他的人生還是非常高潮不斷的,受唐玄宗和玉真公主的欣賞,供奉於翰林,主要就是在皇帝有空的時候,給皇帝寫寫詩歌娛樂。也正是李白被宮中貴人所寵愛有加,所以也飽受其他人的嫉妒。

後來,李白對這樣的生活慢慢有了厭倦之情,常常酗酒放縱,恃寵而驕不聽玄宗召喚,甚至有了醉酒後讓楊貴妃研墨,高力士脫靴

的張狂之舉。於是,小人在唐玄宗耳邊進讒言,從那以後李白就漸漸被疏遠,然後鬱郁不得志,走向了人生的低谷。

《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李白的那把劍,斬破了一片天

寶劍配英雄,紅粉贈佳人。劍,在古代是百兵之首。古代文人也非常喜歡佩劍,常常以佩劍為榮,因為佩劍更是一種身份地位上的象徵。

據說,李白有一柄家傳寶劍,是父親傳給他的“龍泉劍”,希望李白有朝一日能青雲直上,以英雄少年英姿,施展遠大宏圖抱負。正是因為如此,李白的劍術也是頂好的,十五歲就擅長舞劍,並且通達,只不過他的詩更好,所以蓋過了他的劍術,更是隻能將自己的劍術寄託在詩句當中。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衝。

當然,李白也曾吃過虧,那個時候風流年少,估計劍術一般,並且對方還是一群小混混,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這不幸虧自己一個好兄弟陸調的幫助,叫來了官兵,才免去了一場毒打。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事情,李白奮發圖強,練就一身好劍術,才能行走四方,除暴安良。

風流少年時,京洛事遊遨。腰間延陵劍,玉帶明珠袍。

我昔鬥雞徒,連延五陵豪。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

君開萬叢人,鞍馬皆辟易。告急清憲臺,脫餘北門厄。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有人還做過這樣一個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於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干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總計,“劍”字共出現了118次(統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佈在106首詩中,約佔全詩總數的10%。

可見,李白愛劍,並且善劍,更是以手中劍,口中詩,斬破了唐朝的那片天。


李白的一壺酒,喝了一輩子

酒能排憂解難,也能抒發抑鬱,更能放大自己的情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華。所以現在很多人遇上煩心事,就想找三五個朋友喝上幾杯。在《慶餘年》裡有一集,是說假“詩仙”範閒被誣陷抄襲,所以在宴會上豪飲之後,口吐詩歌三百篇,

當然這雖然是影視劇,可也確實說明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代的文人也大都喜歡喝酒,而我們的真"詩仙”李白,的確也是極為好酒,好酒到哪種程度呢?他的好朋友“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大意是說李白喝了一斗酒(一斗約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足足有30斤),這麼多酒喝下去,就能做出詩歌上百篇,這也讓長安集市上的酒家高興的睡覺都笑了出來。喝完酒之後的李白飄飄欲仙,稱自己是酒中仙,連天子玄宗召喚都不上船。

這短短几句詩,可能有吹捧好友而略顯誇張的意思,但是我們也可以想象的到李白酒量之大(當然也有可能古代的酒大都度數較低),好酒之盛,性格之放蕩不羈,也有“酒仙”的美稱。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同時,李白自己也誇自己酒量好得很,一喝就要喝三百杯,並且他還說:自古聖賢都是寂寞的人,只有酒中神仙才能名傳千古,人生這輩子太短暫了,不要太計較得失,不管開心還是難過,都要喝酒,喝完酒還要唱歌,唱出心中所想,實在喝多了酒就去睡覺吧,在夢裡久久不要醒來。可見李白將自己的滿腔豪情和浪漫意境都寄託在酒中,留給後人細細品嚐。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其實,李白之所以喜歡喝酒,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詩歌創作靈感,可是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在朝為官,想做出一番事業,可是抱負無法實現,最後心灰意冷,只能寄託在酒中,尋得一絲安慰和自由。同時,李白也非常向往道學,曾經也隱居在山中,與道觀的道士談經論道,更有感慨萬千。

餘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

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只是好酒的人,往往成敗都是因為酒。據傳李白死因眾說紛紜,但是大致有三種: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我認為,這三種都有一定的根據,喝酒太多容易猝死,也有可能導致多種疾病,從而病死。

李白這一生,是浪漫而偉大的,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飲酒後寫下的詩篇,反映出大唐盛世的繁榮富強,也更是揭露出社會的陰暗面,以及他反抗世俗,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崇高境界。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李白二十四歲那年,離開了故鄉隴西遊學,先後到了成都、峨眉,以及渝州(現在的重慶市),第一次離開家鄉和親人,見山見水見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峨眉山月歌》。只是這一趟出遊很短暫,短到只有一年時間,為何一年就回去?具體原因我們無法考證,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家中有事,不得不歸。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回到家裡處理了事情,隔了一年又踏上了詩和遠方的旅程,只是這一次他走的更遠了,遠到忘記了回家的路,然後這一生再也沒有回去。

李白二十六歲,春天的時候遊行到了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秋天正要離開,卻不曾想生了一場病,一個人住在揚州的一家旅舍裡,獨在異鄉為異客,就是在這個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白抬頭看到天上一輪皓月,孤獨惆悵的李白思鄉之情到達了極點,

然後就寫下了名傳千古,揚名海內外的《靜夜思》和續篇《秋夕旅懷》。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秋夕旅懷》: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目極浮雲色,心的明月暉。

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一個抬頭,一個低頭,鄉愁怎麼都藏不住。越是作客他鄉,臥病在床,越是深感漂泊無依,孤寂淒涼。不曾想,這縷鄉愁看似簡單明瞭卻又發人深省,隨便一勾就勾起了千百年來無數遊子的心。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其實,儘管李白放蕩不羈,卻仍然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孤獨,唯有舉起手中的酒杯,邀請明月來共飲,而故鄉的親人,也許此時此刻也正在明月的那一頭吧!

《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浪漫的詩人李白愛酒,愛明月,更愛對著月亮思考人生哲理。他經常拿著酒杯,喝一杯酒,就問月亮一個問題,月亮不回答,他就自問自答。

現在的人看不到以前的月亮,可是現在的月亮卻曾經照過以前的人。人來人往,就和流水一樣會逝去,只有月亮才是永恆的。這是多麼有道理的話啊!

《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只是,那一夜月明星稀,李白照舊拿著酒,撐著小船,漂在江面上,喝得興起時,隱隱約約看見江面浮現出一輪明月,

他沒有忍住,伸手去撈,噗通一聲扎進了水裡,也扎進了月亮裡面,在沉入江底失去意識時,他似乎感覺回到了家鄉親人的懷抱,所以閉上雙眼,就此睡去,不願意醒來。

詩仙、酒仙、劍仙李白,就此而亡,唐朝的詩也隨之少了一棟高樓。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結束語:

李白這一生,可謂是傳奇而富有詩意,無愧於“詩仙”“酒仙”“劍仙”之稱。

遙想他當年,隻身一人豪情滿滿佩劍出了隴西,本以為可以在朝堂上一展青雲志,然而還是看不慣這世態炎涼,學不來那阿諛奉承。他只好帶著一壺酒離開,漂泊異鄉,孤苦無依。某一天的某一夜,他對著那輪永恆的明月高歌暢飲,洋洋灑灑間把永遠回不去的鄉愁都化做了白紙黑字,穩穩地佔據了大唐的半壁江山,最後聞名於海內外,千古流芳。

寫到這裡,我仍還有很多想說,只是不願再去言語,後人對李白的憑弔何其之多啊,而心中那浪漫的李太白卻再也回不來了。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賀知章:“謫仙”(《本事詩》)。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黃錦祥:“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余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