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潛意識”影響人的一生?

優曇


一、潛意識是什麼

首先,潛意識的領域要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當你在讀這段文字的時候,你的腦海中思考的東西就是意識層面的。

而你從小到大幾十年中,能夠通過努力回憶記起來的或是不能夠記起來的那些經歷,知識等等內容都屬於潛意識範疇。

潛意識裡的絕大部分東西我們都不能提取出來,但是這些東西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決定”我們的命運。

二、潛意識怎麼支配我們

我通過潛意識裡的不配感,題主來感受下潛意識來怎麼影響生活。

比如,我們可能因為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一些經歷,或者是父母的教養方式等因素,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形成了一種不配感,這種不配感我們可能很難意識到,而且也不相信自己會有。

我們來看看這種潛意識裡的不配感是怎麼影響自己的:

1. 比如,沒有一個人不會想成功,不想人生往上走,但是生活中可能有的人總是差一點成功。每次考試總是差一點過,每次晉升總是差一點,似乎總是差一點。

他可能會抱怨命運不公,實際上很可能是源於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配成功,因此每次成功觸手可及的時候,似乎總是會有什麼因素阻礙他的成功。

2. 有的人一旦成功就會狂喜,得意忘形,似乎無法承受這種成功。比如范進得知中舉後,興奮地難以自已。

我們仔細想想范進長時間處於一種很落魄、很卑微的地位。突然有一天,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他知道自己立刻脫胎換骨了,馬上要擺脫幾十年的生活了,他實際上是不能夠接受自己水到渠成的成功的,他會有很強烈的“成功難適症”

3. 還有的人可能會表現在無法接受別人對自己好,別人一對自己好一點就受不了,渾身難受,總想拒絕別人的好,又或者是想數倍奉還給對方。

事實上,在他的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值得得到別人的饋贈,不能夠真正接納別人的饋贈。

三、我們為什麼會受潛意識支配

(1)潛意識是是我們思想和行為的基石

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座房子,潛意識就像是房子本身,我們的意識就像是房頂,外部世界就像是天空,我們站在房頂上自以為可以看到廣闊的天空,但是不要忘了,我們是站在房子上。

就拿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特別懂得勤儉節約,有時候他們還是會吃反覆加熱很多遍的剩飯剩菜,他們可能也知道自己吃這些飯可能會生病,但是就是不捨得扔掉。

還有些老人總是不自覺的把路上遇到的瓶子撿起來,雖然他們可能過得很富裕,這些瓶子攢一個月也沒有幾塊錢,但是他們就是不自覺的去撿起來。

他們在年輕時候經歷過真正的貧窮,經歷過吃完上頓飯就沒有下頓飯的恐慌,這種珍惜事物的觀念已經印刻在他們潛意識裡,成功他們行為的驅力。

(2)潛意識可以帶領我們回到熟悉的領域

比如,一個男士從小到大經常挨家長的打,他本身也對家長的這種行為厭惡,但是奇怪的是他今後很可能找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妻子,並且婚後他似乎總是做錯事引來妻子的打罵。

因為經常被打罵是他熟悉的領域,雖然這個領域不一定是他最喜歡的,但是是他感覺到最安全的。

四、潛意識並不神秘

有時候我們的人生頗有一種“兜兜轉轉還是你的”的感覺,以為自己在不斷改變自己,自己的認知框架在不斷變化等,其實還是在潛意識裡的框架裡。

有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選擇,對於自己的言行感到震驚,說到底還是不夠了解自己。潛意識就是我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去細細觀察,我們能夠發現潛意識的很多內容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它。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也歡迎其他讀者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歐文亞隆小迷弟


你好,我是心理學研究者,金色微光。

關於“潛意識”影響人的一生,我認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潛意識,是心理學術語。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

人們通常在生活中會說到“無意識的”、“不知不覺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是無法覺察潛意識的,自然它是不受你控制的。

比如你以為你不喜歡某人,見到她卻不自主的心跳臉紅,潛意識說明你很在乎她。

又如下午的課你不喜歡,卻不想逃,突然覺得頭痛,頭痛就別去吧,結果你就沒去,而且理所當然。

弗洛伊德又將潛意識分為前意識和潛意識。

意識是對時間、地點、人物的感知,定向能力。當前正關注和處理的、可以被覺察的。

前意識是存在在意識裡面,不能被感知,經提醒能被感知的部分。比如,遇到一個同學,想不起名字了,經提醒又能想起。

而潛意識是存在在意識裡面,不能被感知(經提醒也不能被感知)。它不能被人覺知但能左右人的行為。

它們的關係如下圖: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的行為95%靠的是潛意識,而5%靠的是意識。

潛意識的力量是強大的,所以說潛意識影響人的一生一點都不為過。

但人生就這樣了嗎?有的人莫名其妙活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樣子,沒有辦法了嗎?

辦法是有的。潛意識的形成與自己對某些想法和記憶的壓抑有關,我們以為自己忘了,其實它走進了潛意識。

我們要將潛意識意識化,也就是通過一些事情瞭解自己的潛意識,進而慢慢的調整、改變。也要記得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哦~

潛意識那麼“高深”,我們怎麼去了解呢?

1.利用催眠

2.對夢的解析

3.觀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這是最方便、經濟的方法。如上面說的不想上課的例子。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口誤、筆誤現象。弗洛伊德稱“所有的失誤都是有意義的。”

4.自由聯想(心理諮詢的一種方式)


金色微光


潛意識我們定義為第七識,也可以叫做真人或是道教裡說的靈魂或是佛教裡說的神識。而眼、耳、鼻、舌、身、意我們定義為前六識。前六識我們是有感覺的,而第七識卻是很難被發覺的。第七識也就是我們的神識被業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果牽引,投胎轉世,這輩子的命就隨因果定下來了。所以人生中有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定數,這與過去世我們的神識起心動念有關。例如有人貧窮有人富貴,有人健康有人羸弱都與我們這個神識有關,是用的善心多呢還是壞心眼多呢?

可是我們常說命運命運,可見命和運不可分割,命是定數,運就是那個變數。要改命就要抓住這個運,運就在我們每一次的起心動念中改變,動善念現善果,動惡念現惡果。如果我們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還可以保持一顆善良感恩之心,那麼痛苦很快就會過去。如果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怨天尤人,鬱鬱寡歡,痛苦就會被放大,甚至危害身體健康。

潛意識的影響是一定的,但我們不是不能改變,平日裡我們時刻關照起心動念不要被貪、嗔、痴、慢、疑牽著鼻子走,培養正念,培養慈悲心,生活一定可以越來越順。



清心58491


大家好!我是心理諮詢師卓拉,我的回答是:儘管我們希望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判斷和行為,但實際上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受控於自動的認知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潛意識”。這些過程塑造了我們對於生活經歷的反映,這些自動化的過程影響著我們的喜好,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其他人,影響著我們如何做出情緒反應,影響著我們如何趨近我們所設立的目標。

認知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實際上完全是出於潛意識的力量或甚至是某種未知的力量的緣故,而做出了某種行為,但我們又將這些行為歸因於自自我控制和自我意志的話,我們便犯的一種歸因錯誤。

弗吉里亞大學的蒂莫西.威爾森教授在他的著作《我們心中的陌生人:發現具有適應性的潛意識》這本書中寫到人們具有一種強大的精密的具有適應性的潛意識,這一潛意識對於生存至關重要,但是因為這種潛意識在我們的覺知之外運作的如此有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很難為我們所知,因此在自我瞭解這個問題上,我們便為此付出了代價,即使彈精竭慮的“三省吾身”,但有很大一部分關於我們自己的知識仍然是我們無法直接獲得的。

潛意識就像一個倉庫,倉儲著你整個人生所需要的多維度的經驗,包括你過去的經歷,個人的學習和社會性學習,和你所在的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以及維持與每天不計其數的行為背後的自動化功能,從呼吸道消化導調整你的坐姿,潛意識能夠對語言的內涵和象徵化的解釋作出反應,不僅僅是那些說出的話語本身,還有所謂的話中深意。

“潛意識是仁慈且有力量的”這樣一種哲學之所以會吸引人,乃是出於許多理由。每一個人都具有個健康和有力量的內在,這樣一種想法是挺美好的,同樣美好的想法是我們的本質是積極的,是目標導向的,如果我們知道在內心某個非言語的深處,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真實的?因此我們就應該去信任我們的本能,這樣一種想法的確讓人感到鼓舞,如果我們相信當我們生病的時候,甚至是患上威脅生命的疾病,是我們可以在內心尋找到那個那個在等待著被開啟的治癒的力量,這樣一種想法的確能安慰人心。

相信潛意識是全能的,這樣一種信念激發了許多人身上的樂觀信念讓他們在精神層面感到滿足,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受到潛意識的影響。

潛意識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她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和神經科學家用來描述,在意識覺察之外發生的一部分人類的功能,它是一個抽象的產物,就像是一個縮寫一般,並不存在某個清晰的實體,可以被稱為那個潛意識,讓我們能夠確定的說,這個實體可以以一種可信的,可預測的方式來幹這幹那。

以上是我的回答,我是心理諮詢師卓拉,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卓拉


當我們在生活中,大腦偶爾閃出的想法、不管是對人或者是對事,往往是‘靈驗`的也是最正確。所以‘它`存在是受到了全部人認可的。

當我們在想事時,意識突然遇阻而百思不得其解時;大腦潛意識突然‘靈光一乍`,很快意識就產生了解決的方法、從而一個最佳於人於事的方法出‘爐`了!

生活中的我們平時不太看重‘潛意識`,往往自己的主觀意識會否定‘潛意識`,但事情發生過後,才知‘潛意識`是正確的、而大呼‘後悔`……

所以只有相信自己的人,大腦潛意識一旦產生‘念頭`、《這裡》也可以理解為‘直覺`;就會立刻去做或去行!打個比方去買彩票往往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等待著您,即:有豐厚的財運回報!

但大多數人還是對意識與潛意識分不清楚,容易產生混餚;導致主觀意識否定潛意識,從而讓一次次好事和財運從身邊溜走……

一個立於巔峰的成功者,‘它們`都是首先會讀懂自己、然後再讀懂別人!從而成就了自己[贊][贊][贊]





吾聖


意識和潛意識陪伴了我們的一生,沒想到潛意識才是我們最大的BOSS。



楊紫燕


你好,我是張滴滴,一個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一起用心理學美化生活。

從心理學的概念來說,潛意識,是本能,而本能的壓抑,自然就會產生很多自身不協調,比如內外的情緒不協調,行為和想法的不協調,情緒和行為的不協調。

有了這麼多不協調,就會影響性格,影響了選擇方式,行為應對模式,認知模式,也就影響了人生的軌跡。

不用把潛意識想成一個太過複雜的概念,本能對於人來說,其實就是一些生物性,我們可以拿寵物打比方。我們下班拿起手機,和家裡的貓咪吃飽之後懶洋洋曬著太陽的本能是基本相同的。人類和動物的區別,是足夠大的腦容量,有了這些,讓人類這個物種有更大的優勢,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人生的平衡,在於“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而我們只有真正瞭解本能,才能去挑戰它,利用生物性,讓我們的人生更隨自己所願,藉此獲得幸福生活。


諮詢師張滴滴


我看了弗洛伊德的理論後,深信“潛意識”影響人的一生,極不容易更改。

之後看了,榮格的個體潛意識理論之後,發現潛意識比較複雜也存在著辯證,並不像弗洛伊德說的那麼嚴重。

最後又看了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覺得潛意識雖然很重要,但是我們的未來也很重要。

潛意識涉及到了三位大師,簡單的發表下意見。

所以,他們三個的理論要綜合起來看,都是精神分析學的大師

弗洛伊德理論強調人的生理,過分強調人的過去,不太看重社會因素。

阿德勒在除了重視人的生理,還看到了人的未來目標的規劃,不但發現過去的問題,還給人們指出來怎樣走出陰影。

榮格則是把精神分析在這個領域拓寬又加深了,也同時強調社會因素。

所以,總是所述,弗洛伊德是師傅,他打開了一扇門,提出來潛意識這個概念,才有了後面的阿德勒和榮格,弗洛伊德理論對治療心理疾病比較有療效。

而阿德勒的理論更適合當一個教育家,精神分析效果不是很好。

而榮格的精神分析也是傾向醫療領域,再個就是考古領域和文化領域榮格也比較深,尤其是東方的哲學,榮格也深有研究,比較傳奇的一生。

說了這麼多,就一點,看待事情不要走極端,萬事萬物都在變,不要把自己定死,靈活一點,多看看東方哲學,尤其是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拓寬知識面,路就寬了。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分析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潛意識。


潛意識,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未被覺察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反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在本能體驗中採取的行動,都是有潛意識決定的。


那麼,關於潛意識對人的影響,我認為要辯證來看。一方面,要利用好潛意識,讓它為我們的成功服務;另一方面,要警惕消極的潛意識,及時轉化為積極的一面。


1、潛意識中好的一面。


朗達·拜恩的《秘密》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吸引力法則:我們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會吸引和他們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積極正面的思想會幫你吸引來好的東西;而消極負面的思想就會吸引不好的東西。


我們要認識到,潛意識是可以訓練的。如果你想變得更加自信,你就可以在心中默唸:我是一個自信的人,我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我有信心去面對將要到來的困難和挑戰。越具體越好,要百分之百的相信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


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會不斷強化你的潛意識,然後你的思想和行為也都會來配合你,驅使你不斷朝著目標邁進。



2、潛意識中不好的一面。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會有童年陰影和慘痛的童年經歷,比如小時候長的不好看被別人嘲笑,長大後一直很自卑;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導致長大後對婚姻十分恐懼;小時候老師經常批評自己,長大後變得孤僻、不愛說話等等。


對於這些人,雖然他們的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但是他們的心理卻還遠遠沒有跟上。在潛意識中,他們覺得自己如今的種種不幸,都是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結果,而自己無力改變。


我想說,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有權利也有能力來決定自己的幸福。我們完全可以不必活在過去的痛苦或者父母的陰影之下。我們有選擇的自由,我們才是唯一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



潛意識對我們影響很大,但最終還是受制於我們自己。我們需要利好用潛意識好的那一面,同時把不好的那一面的影響降到最低。


如果大家有不同觀點,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來共同交流探討。


好玩實用心理學


所有的暗示和自行實施的刺激通過五種感官而到達

大腦,都可稱為“自我暗示”。換一種說法,自我暗示就是對自己的暗示。它是一種溝通的媒介,介於產生意念的意只部分與產生行動的潛意識部分之間。

通過一個人的意識產生的主導意念(無論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並不重要),自我暗示的原則會自動將這些意念傳達給潛意識,並對它產生影響。造物主就是這樣創造了人,讓他通過五種感官可以完全控制到達潛意識的內容。但並不是說,人人都能從容地

應用這種控制力。相反,在大部分實例中,人們並沒有應用它,這正是很多人終生貧窮的原因。回顧起來,感覺潛意識就像一片沃土,如果沒有種上你想種植的作物種子,那麼雜草就會肆意叢生。自我暗示

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控制,通過它,個人可以根據意願在潛意識中,種下創造性的意念;也可能由於疏忽漠視,而任由破壞性意念在這片心靈沃土中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