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拜见溥仪时下跪磕头:皇帝的新衣,东北王的面子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两不相欠。

在北洋军阀中,张作霖算是老北洋的盖棺者,这位东北王曾想饮马长江,也曾和南方大打出手,只为了"我北洋团体"这块被踩碎的招牌。张雨亭属于北洋旁系,与嫡系出身的直皖军阀自然无法计较正统之争,但是这位白手起家的东北王,对伦理纲常有一套自我准则,毕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种事儿老张算是地地道道的门儿清。

张作霖拜见溥仪时下跪磕头:皇帝的新衣,东北王的面子

光绪年间,日俄战争在大清的土地上上演,不甘心失败的沙俄继续动起了歪脑筋,不断拉拢外蒙贵族公开反清。为了维护祖宗基业,东三省第一任总督徐世昌走马上任,张作霖得以从绿林入行伍,率部移驻郑家屯对叛军进行围剿。从1908年到1909年,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张作霖身先士卒,深入索伦山将叛军彻底击败,陶克陶胡逃到沙俄。


张作霖拜见溥仪时下跪磕头:皇帝的新衣,东北王的面子

靠着积攒的战功,张作霖被清廷赏赐顶戴花翎,任洮南镇守使,其麾下兵力也扩充至三千余人,当时的宣统皇帝溥仪还特别赏赐了张作霖一件龙袍,这让羽翼未丰的张作霖感到兴奋,一件新衣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禁锢,张作霖成为东北王的志向绝不会止步于此。很快,随着新军反戈一击,成为请朝的掘墓人。继任的大总统袁世凯对于非嫡系出身的张作霖也不是特别放心,特意招其前来试探,但张作霖将注意力停留在名表珠宝上,这让北洋军阀的老头子对这位"大老粗"放下戒心。


张作霖拜见溥仪时下跪磕头:皇帝的新衣,东北王的面子

经过这一次赴京试探,张作霖不久就坐上奉天的头把交椅。不过老袁执缰北洋没有选择做伪君子,而是做了饮鸩止渴的真小人,败亡后留下了军阀混战的烂摊子,原本寓居在紫禁城中的溥仪,又开始躁动不安,那些清朝遗臣,也开始浮想联翩,就想趁乱搞复辟,他们想到的第一个拉拢对象就是张作霖,毕竟龙袍新衣不是白送的,而且奉系军阀的实力已经足够与直皖扳手腕。

张作霖拜见溥仪时下跪磕头:皇帝的新衣,东北王的面子

当时很多风声都听说了张作霖和溥仪的私下联系,怀疑张作霖会像当年张勋一样再来上演一出闹剧,不料张作霖却公开发表声明:"作霖以爱国为天职,凡有破坏者,将挺身而击之"。沉浸在再次龙兴美梦中的溥仪很快发现,张作霖表面上是个大老粗,实际却很有原则,接力奉系军阀对的目的已经不太可能,这看似是张作霖不给他这位逊帝的面子,于是溥仪又转而跟日本人联络。在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溥仪先是跑进了日使馆,后来又逃到了位于天津日租界的张园。听说溥仪进了日本人的地盘,张作霖提出要在天津行馆里见溥仪一面。当时清朝遗老们认为溥仪是大清皇帝,张作霖不过是军阀,哪有皇帝屈尊去见将领的道理?

张作霖拜见溥仪时下跪磕头:皇帝的新衣,东北王的面子

但是张作霖不愿意去的原因,除了庙堂之上的小九九,还有就是溥仪所在的张园是日租界,他自然不愿前去,最终溥仪还是决定"屈尊"去找张作霖,毕竟自己想在大清的龙兴之地做文章,绕不开这位东北王。虽然赏赐过对方龙袍,但溥仪却跟张作霖从未见过面,而这第一次见面,就让溥仪感到为难,因为一个是落魄皇帝,一个是手握重兵的民国军阀,见面行礼是个大问题。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张作霖刚见到溥仪,马上下跪磕头,说了声:"皇上好"。这让溥仪大感意外,赶紧回了句"上将军好",但起身后的张作霖却用质问的口吻问了句:我有足够力量保护你,为何你还要往日本使馆跑?这个问题让溥仪尴尬不已,甚至无地自容,只好含糊的说是"不得已"。

  • <strong>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北洋军阀史》、《北洋派起源及其崩溃》
  • <strong>版权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史评随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