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学中学和家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需要加强,你怎么看?

流浪1746105611088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独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我觉得在中小学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非常有必要。开展中华民族美德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小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植树节,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对学生进行维和教育;三八妇女节,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结合道德与法制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发掘书上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气节、奉公、自强、创新等美德教育。


小爱老师讲数学


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

随着互联网等普及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在过去的小学生在被问到长大相干什么的时候,一般都会回答,想成为“医生”、“律师”,或者“科学家”等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被问及最大的梦想是什么,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成为一名网红。“网红”之所以成为孩子们的羡慕对象,主要是因为其粉丝众多、收入快、多,短期内名利双收,而且似乎没有“门槛”。由此引发孩子们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等等。这就急需我们学校以及家庭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所以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

1、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里要经常运用经典诵读、全民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让孩子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校园环境。

2、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里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孝老爱亲主题活动,宣传好家风家训,传承中华孝道和敬老之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一个个孝文化的典故,在中国源远流长。家长在忙也得要抽出时间来,带着孩子多回家陪陪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耳濡目染,给孩子做一个正能量的榜样,成就一个人的是责任,完善一个人的是爱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懂得感恩。

3、给孩子们创造一种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里多宣传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等,突出表现身边好人,让这些榜样走进学校,走进孩子们的身边,给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模范,学好人做好事的非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给孩子们创造一种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学习传统美德是青少年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希望通过整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之间的通力合作,将这些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低调臭皮匠


当一位老人摔倒在路边,我们看到在他身边经过很多人,都没有伸去援手。我们感同身受,如果是你或者是我摔倒在路边,急切需要别人伸出帮助之手,他们都是匆匆的过客,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我想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加强的时候了。

曾几何时,我们一直受到部分负面消息的影响,比如某某人摔倒了,好心帮忙的人反被讹。这是得想帮忙的人心里多多少少有点担心,这也就造成了想帮而不敢帮的局面。

小学初中孩子们的心是天真无邪的。很多是在家长的教导下,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好些帮忙是不是也会被讹?所以多数的家长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么长此以往,任何人可能都得不到别人的帮助,细思极恐。

所以我们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而且势在必行。

那么这个传统美德教育,不光是对小学,中学和家庭。更重要的是,那些被帮忙想讹人的那些更需要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使得互帮互助风气更浓一些。


菲菲的知识小屋


中小学生应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虽然现在幼儿园和学校已经在做这件事,但重视程度还不够。

就拿《弟子规》来说,我家孩子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都在背,但孩子们只是当做任务背诵这些文字,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不清楚这些是要求他们做到的行为规范。

这些文字不像儿歌浅显易懂,需要老师深入的讲解,如果要做到,则需要长时间的约束,反复教导才能扎根内心,成为品德的一部分。

弟子规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出则悌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余力学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这些是古代小孩学习的教材,学习认字,学习含义,也是必须遵守的规则,放到现代,也这些规则也是通用的。

学校及家庭应该更加重视这些经典的学习,不只是口头上读一读背一背,要用这些道理来规范日常行为。

规则不能只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一代的家长、老师们对这类传统经典的学习也有所欠缺,所以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常常自查、自省“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氛围,好的环境来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


人参果果



专注focus


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有四纲:志于道、据为德、依于人、游于艺,前三个都是育人立德的,为什么?因为先人觉得厚德才能载物,德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而家庭是传统教育开始最合适的地方,“教”字是孝旁一个反字,意思就是先把做人学好了再去学其他文化。

家庭教育才是一个孩子基础人格的形成,那什么是一个人精神教育的基础呢?答案是:礼、乐、诗、书,孔老夫子主张“兴于礼、立于礼、成于乐”,直白的说就是一个饱满的人生需要培植文学修养,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

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学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们的未来可期,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传承。



一礼


传统美德,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遗产,必须继承,且发扬光大。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人们都在追求物质生活。传统的东西,特别是传统美德,正在远离现代生活。而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是必须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精神生活更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取决于经济基础,而取决于上层建筑。现今社会更需要正能量,而正能量的获取大多来自传统美德。所以说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解读名著a1


这个赞同!中华美德不能丢,优秀传统更要辈辈相传!现在的孩子溺爱的不得了,家中谁是长辈都分不清!娇蛮任性比比皆是。再看社会上,一些年轻人的做法,还有犯罪行为,都是缺乏教育。先从家庭中推广美德教育,千万小家组成大家庭,每个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


三言两语说早教


现在学校教的这类课就叫思品,平心而论对孩子是二次带偏,因为不是言传身教和鲜活,而是照本宣科讲大道理,还有的老师自己言行就不真善美,不如不要这个课,语文课和选择好的书,给孩子们看各种纪录片效果都比现在好一万倍。考试内容也极其可笑,全是要求背的不符合孩子特别青春期孩子接受的文字


不和污言秽语对话


复兴中国梦→传承传统美德→复兴中国梦,一一充要条件。

幼儿园就应该开始抓,从视觉开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中国的社会文化代表人类最高至上的文明,典型的表现仁义礼智信、命运共同体。

只要使用文字,便认同了文明;即然认识了文明,就应该承认中国文化代表的高尚的文明。否则野蛮会不断重复并愈演愈烈。

要实现最高尚的文明,必须传承传统美德加强德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