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大学和一流大学学生的简历有什么区别?

及目北望


三流大学和一流大学虽都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但在找工作简历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回答这个问题并没有任何对学校的歧视,只是就简历进行分析。
一、教育背景,从表面上看,我们都知道,一流大学的学校肯定优先于三流大学,很多HR在挑选简历时会优先选择一流大学学生的简历,也就是说一流大学仅仅从学校名称就略胜于三流大学了。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二、实践经验,三流大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可能没有一流大学学生那样丰富和高大上,这也就导致了在简历的个人实践经历这一栏有较大的出入。三流大学学生在工作经历方面都是缺乏的,当然有些学生会利用暑假的时间去打暑假工或者课外时间兼职。
但一般一流大学的学生会有更好的平台去增长自己的见识,做一些对自身有提升的事情。所以在简历上的实践经验就有很大的不同。在校或者在外实习的成绩和经历。普通大学的学生简历都很空洞,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很普通平凡,当然也有个别突出的,获取过很多的奖项和丰富的实习经验。
但是一流大学的学生就不一样了,在简历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写,不仅是校内的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取得的职业资格证,还有一些比赛项目和在校外实习获取的成果,这些都与普通的大学生简历有很大的区别。
三、简历排版(视觉上的感觉)据网上资料统计,普通大学的简历就像是填写表格简历模板一样,都是固定的哪几种样式,没有突出重点,太过于普通平凡了,而且简历也做得花里胡哨的。
更喜欢提供一些无用信息,比如花大篇幅去进行自我评价、进行个人性格介绍等等。一流大学学生的求职简历一般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排版简单美观,突出了重点以及明确的求职目标。这样的简历更受企业的看重,一眼就能够看到重点的内容,不仅是学历方面突出,所获得成绩也是很可观的。
其实招聘人员在翻看简历的时候,是有一些不成文的习惯的,也就是说hr在看到某些内容的时候,是会在心里给简历扣分的。一般都比较喜欢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简历,花里胡哨的简历一般都懒得看。
四、简历态度,很多三流大学的学生在制作的简历没有认真严谨的态度,本着一种尽快做好的心态,所以招聘人员一眼就能在简历中看出你花费的时间精力。一流大学的学生一般苛求万米,所以在简历的制作上也会花费很多精力,在很多细节方面就给招聘人员感觉很用心。
希望很多三流大学得学生不要气馁,每一次的面试和每一次的被拒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清现实,现实社会本来就不公平,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一直努力去提高你自己。
在简历的教育背景和学校经历你可能不如一流大学的学生,但你要保持一颗虚心的态度,可能你自己制作的简历不是很好,那就去多学习一下做的好的。
上了大学之后,很多的东西就都同步了起来,就好比读书一样,谁付出的努力多,那谁的回报也就会越多。虽然大学都分为不同的等级,但很多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的,未来的生活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交大升学小博士


看了前面几个回答,发现都是在谈简历如何写,却没有提简历背后三流院校和一流院校学生产生差异的根源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

先来陈述下自己的情况,

2009年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大专生,汽车运用技术(说白了就是汽车维修),而一向自视不凡的自己当然不满足于现状,入学第一天就决定升本。

这个决定在现在看来是十分靠谱的,因为当时自己拿着专科学历投简历找实习,别人鸟都不鸟你。除了工厂暑假工餐厅刷盘子这类体力活,其他有关白领的工作想都别想了,非常难找。况且当时在河南那样一个缺少优秀企业的省份,实习机会本就非常少。

后来顺利考上了本科,毕业时候发现就业机会相对于专科好了很多,至少感觉能有一些像样的公司了。同班同学有的去了研究所,有的去了电网,有的去了其他一些国企,总之还不错,不过自己依然选择了读研。

经过二战,考上了北京一所211院校,目前就职于一家500强外企。

正是因为经历的特殊性,与我有交集的朋友圈分有三拨:专科同学,本科同学,重点本科同学以及海外留学生。所以我很了解专科生,普通本科生,重点大学生以及留学生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先说不同之处。可以肯定一点的是,重点院校学生比普本和专科生的学习能力强,这里的学习能力指的是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这并不绝对,毕竟每个学校都会有那么几个突出的“异常发育”的学生。

那么专科和普本的同学呢?

专科同学由于学校实力的限制,学校给予的资源平台不足,学生同时也容易受到学校环境和自身眼界的限制,再加上许多专科院校都在欠发达的二线及以下城市,而重本多集中在北上广以及其他一些发达二线城市,所以专科不论实习还是找工作的资源都不如普本及重本,简历内容自然也很难有亮眼之处。

所以看了好几个回答,都在说专科生的简历写的不好,但其实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写的不好,

而是根本就没什么好写的。

如果你上的是专科学校,专业是汽车维修,那么你能找到的实习工作也很可能限于这些非常一线实操性强的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个暑期兼职可能就是发发传单,去工厂打暑假工。也许短期来看可以解决短期的经济困境,但对于求职写简历来看,已经被有企业实习经验的同龄人甩开了。

试想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会让一个学汽车维修的专科生来公司实习写代码吗?做嵌入式开发吗?还是做英语口译?他能胜任这些工作吗?

再来说说普通本科生。

普本就好一些,毕竟教育平台上一个台阶,找实习的难易度大大降低,同时校园内部的许多考试比赛也是全国性的,如果能取得一定成绩和名次,那简历上绝对也是加分项。像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挑战杯,飞思卡尔等等,还有各类文艺比赛,这些具有影响力和名气度的比赛都可以在简历上给你加分。

当然,这些都是很多专科院校所没有的,甚至有些专科院校连英语六级都不能考,只能考四级。

好一点的企业也愿意从本科院校开始考虑招聘,毕竟筛选出优秀学生的可能性更大,招聘成本更低。

再来谈谈重点院校的学生,读研之后,通过实习和实验室做项目,结识了许多985,211和海外留学生,其中不乏来自清北复交的同学。

给我的感触时,这些重点及海外院校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当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意味他们的焦虑感更强,忧患意识更强,思考问题更有深度。

重点院校和海外院校给予的平台大,资源多,找实习做项目的机会很多,只要想找都能找到500强名企的实习机会,能接触到国内的顶级资源,国际化的项目。甚至有幸与一些业内领域的领军人物一起共事,学习他们的做事方式。耳濡沫染,潜移默化,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和反思,会提升的很快。

这些技能履历写在简历上都会让HR眼前一亮。

说了这么多。再来谈谈一些“特别”的地方,一些相同点。

因为都是同一个应试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所以三流院校生和一流院校生多少都带有那种“应试”思维,偏向于功利主义和实践至上的倾向。

这种倾向在不擅于深入思考的学生身上可能更突出一些,与是否为重点院校无关。

一些学生记忆能力更强,逻辑梳理能力强,反应更加敏捷,你可以理解为更聪明,

但聪明并不等于智慧。

重点院校生的不足之处与三流院校相似,都是在学习与记忆那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不会更多的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如何做?如何去思考才能避免类似困境?”

尤其当我问到他们,“除了必须XXX,就没有更好的选择的了吗?”,许多时候我得到的回答是:

“没办法啊,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社会就是这个样子”,“职场就是这个样子”,“人生就是这个样子”。

当从许多985院校孩子口中听到这类回复,我突然觉得他们与三流院校的学生并没有本质不同。

我很想反问,“真的没办法了吗?”,“现实/职场真的是这个样子吗”,“你所理解的世界和你所看到的世界真的一样吗?”,“你的梦想是什么?”,“没有更好更节省时间的方法达到你的目标吗?”,“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许多时候或许我们换个维度去思考,解决同样一件事情会有更简洁高效更利于自身规律的途径。

例如,大家同样面对的都是一堵墙,墙的后面才是你想要的东西。老师,领导以及父母等来自方方面面的权威教导我们,“砸开这堵墙,你就能拿到东西了。”

一流院校的学生比三流院校生的优势在于,他手里拿的斧头更大更锋利,锤子击打的更猛烈,或者砸墙的技巧更多,技能高超,直到把墙砸开,最终拿到了想要的东西,问题解决。

但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要去砸这堵墙,不砸墙是不是也可以拿到那个东西?我们直接翻过去不就可以了么?

似乎不论哪类院校出来的学生,更多的都不愿意去思考“为什么?”这类问题。只是为了好工作,为了赚钱,为了功利,但这仅仅是满足自身当下欲望的手段,而非人生最终目的,非终极目标。

一纸简历上光辉的履历并不见得真的可以说明你与众不同。就读于海外名校的留学生回北京可能也是找了一份再普通不过的体制内的安稳工作。

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秋招和春招,令人叹息的发现,清北的学生也想要那一纸北京户口,人大的学生想要那一份稳定,悉尼大学的毕业生为了体面去了月薪六千的体制内。突然觉得一些名校生与许多普通本专科生的本质并无多大区别。甚至了解到有一些名校生能力比较差,找工作一路面试被拒绝,最后只好靠着家里的关系介绍进了体制内,吆喝着自己是靠能力进的单位,然而业务能力不怎么突出,丝毫看不出他可以创造的价值。作为一个并不完美的我,虽然可以理解他们的选择和做法,但并不认同。

以上是一些三流院校与一流院校生的异同点。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也使得简历有着显著差异和无法抹去的相似。

关注我的公众号「自由征途」,发送“考研”二字即可获取考研高分经验分享。


小飞侠在探索


毕业生就业季,简历是一个重要的名片,从简历上不但可以读出你的亮点和实力,更能读出你与他人的区别与差异。

2019年,中国迎接大学毕业生人数还会稳定在近840万的高点上。毕业季的求职潮,谁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多学生大三就开始做准备,大四上学期就到处求职了。虽然国内需求的职位比较多,但能够满足现代大学生毕业求职需求的并不多,应届毕业生连同应届的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一同进入到求职大潮中,理想的岗位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可是 无论你是谁,简历都是你的第一个敲门砖。

为了突出自己,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们在简历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绞尽了脑汁。且不管几流大学的简历。

我们看看大学毕业生的简历特点都有哪些。

1.堆积所有的经验与荣誉。

我看过不少大学生投递的简历。很多的简历把自己进入大学开始所担任的职务全部列举一遍,把自己所有的实践经验全部列举一遍,把所有的资质和荣誉全部列举一遍。一份简历有好几页,甚至十多页。翻阅简历,就是在阅读某位学生的大学经历。

2.夸大务虚。

大多毕业生的简历都存在一种现象,都夸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过高评价自己在社会上的实践经历。明明没有做过学生会的工作,偏偏把自己弄成学生会干部,明明只是去帮个忙,非要把自己写成担任某某公司高管助理或者项目经理。但在担任学生会干部或者实践职务的具体工作描述上却非常空洞,无法判断某位学生在职期间到底做了什么工作,也无从知道到底有什么得失与优势。

3.模板化很强。

大多学生的简历基本都是一样的,固定的格式,打印出来的文字,套路化的介绍。连下笔的语气和对事件的描述很多人都是一样的。千篇一律成就了大学生简历的特色,却忽略了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是三流大学的学生具有的,一流、二流大学同样有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说所有学生的简历都是这样的,在千篇一律的简历当中总有几个不一样的,会成为面试官眼睛一亮的焦点。

但如果非要把学生的简历分个一流大学与三流大学,我们还是要说一下一流大学与三流大学学生的简单差别。

1.一流大学学生的资质普遍好于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知识基础、教育环境和个人努力成读的不同,一流和三流大学的学生在求职方向和职位需求上是有差异的。

2.相对于三流大学的学生一流大学的学生个性更强。强调独立思维和追根求源,在专业领域更具有探索性。

3.在职业追求上,一流大学的学生更具有稳定性。

以上差异也反应在他们的简历上:

1.一流大学学生的简历模板化差一些,在介绍自己和自己经历的时候更注意突出自己的特点和实力。针对性更强一些,注意自己简历与求职岗位的匹配性。不做过多的堆积和列举。

2.相对三流大学,一流大学学生的简历更简洁务实。

一方面有大学背景的差异,一流大学的学生相对对自己的求学经历不需要做过多包装;另一方面,一流大学的学生更知道自己简历内容的取舍。

3.对于求职目标和企业选择,一路大学的学生在简历中描述的更为准确,注意强调自己优势与职业目标的一致性与职业发展的规划性。

因为在自己简历上用心比较多,所以即使在面试环节,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相对来讲,一流大学的学生简历更具有参考性。但不是说三流大学的学生不好,其实不少企业的重要岗位上,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少,所以,个人简历到底怎么样不取决于学校,而取决于个人。

作为我个人,虽然也是毕业于211、985,但不主张或者不提倡对大学生的毕业学校进行过度解读,在没有甄别学生个人之前就给他们打上阶层的标签。这是不公平的。尽管这种不公平是现实的。对于大学生简历,我的个人观点:

1.突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专业优势。如果有可以证明自己成绩或优势的材料可以附上。

2.实事求是表述个人的职业追求。虽然为了能够就业,我们想尽办法,但随便凑合的想法使得很多学生在入职后不断跳槽。这既是对企业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3.客观描述自己的经历,用于简洁重点突出。不要抄袭或者千篇一律的描述。

4.注意自己简历与目标岗位的一致性,没用的不要写。

5.待遇最好写面议。不要在简历上明确自己的待遇。如果要高了,企业直接把你刷掉,如果要低了,自己又觉得委屈。待遇的问题要等到了解完情况后再行斟酌。

6.注意角色的转变,从校园学生转变为社会职场人。

自己的事自己做,管他一流与三流,自己的简历自己负责。有什么样的付出,便得到怎样的收货。想要满意的简历,还是自己多动脑筋吧。


回答仓促请包涵。


指尖视野


回答问题,分享真实经历与看法!

生活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胖胖不吃醋,爱生活~爱随记~爱分享~之之所遇,予以鄙言,愿许君日后所经之事,安稳如你+🍓

三流大学和一流大学学生的简历有什么区别呢!

emmm这就好比说啊,当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导购员在介绍一般产品的时候会给我们大量地介绍它的功效啊性价比啊啥的,就这样,有时候我们还不能被说服,但如果导购员简单来了一句“亲,我们这款是原装进口的”,你是不是立马就会对它产生了兴趣了呢(σ゚∀゚)σ⁶⁶⁶

我觉得三流大学和一流大学就是这麽个说法!

试想…

你是一个三流学校大学生,你会在简历上写啥最好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呢?

绞尽脑汁儿,苦思冥想,大脑空洞,空空如也。可能会花很大的篇幅去介绍自己学校,殊不知,好学校只需姓名不需要介绍(例如清华北大根本无需强调)然后呢,也可能会特别强调一下自己考了普通话证儿?驾驶证?初级会计证儿?英语四六级证儿?参加了哪些学校竞赛或者知识比赛?本来以为介绍了这些自己在面试员面前就是最厉害最牛逼的那个,其实,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些无关痛痒、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大众中的大众!﹋o﹋

再试想…

你是一个一流大学学生…

在简历上,一句话提及自己的学校,别人便知你是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去哪个高级公司实习过,雅思托福多少分,在国家级或者国际比赛中荣获几等奖,自己参与研发了什么东西,有什么特殊才艺,曾代表过什么去哪里发过言,发表了什么优秀论文…(⋌▀¯▀)=☞

一个是极力想炫耀着跟自己沾边儿的优秀的一切,尽力夸大;一个是在诉说着自己把知识运用实践的一切优秀成果,句句中地。

其实简历就是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经历的多,张口即来,无需矫饰;经历的少,再怎么夸大其词,也都是些掩饰之言,一戳即破。


胖胖儿不吃醋


"猎头葩葩说"阅简历无数,每年参与大量500强企业的应届生招聘活动,告诉你一流大学与三流大学对学生的简历的区别:

一流大学的学生简历,假如你在互联网招聘网站填写了简历,系统会对你的毕业院校自动识别,将你的毕业院校进行标注,在你的毕业院校后面会注明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高校等。假如你是三流院校,不会有任何标注。

一流大学的学生的简历,英语水平会用托福,雅思等衡量,而且会注明英语水平,可以用作商务洽谈或者工作语言。三流院校的学生的简历英语水平通常用四六级衡量,或者压根不会填写自己的英语水平。

一流大学的学生简历,会在简历中注明在某知名金融集团实习,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或者在某世界500强公司实习。三流院校的学生简历要么没有实习经历,要么实习经历所在的公司在行业内没有知名度。

一流大学的学生简历,可能会注明自己的导师是谁,师从国内某知名专家,这些专家很可能是国内某些领域的权威,在所在的领域具有强大的话语权。但是对三流院校的学生,简历中肯定不会体现这些内容。

一流大学的学生简历,可能会写明曾经参加国际性活动或者国内大型活动,在活动中承担了什么角色,与某某人物合作合作。或者与国外知名大学的进行学生交流。对于三流大学,可能有些学生会的会写明组织了某些校内活动。

上述所说的是概率问题,某些悟空的看客们可能较真,或者说三流大学也有优秀的学生,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概率的问题。




END: 职场风云乱,猎头揭秘扒,迷局真相显,关注“猎头葩葩说”。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的观点,保证答题皆为原创,如果喜欢,"关注","点赞","转发"一下,谢谢。

点击头像关注我,也许遇到职场中另一个疑惑焦虑的你。


坝上牧羊


我还记得第一份工作面试的时候部门领导的问题:

1、你最喜欢哪们学科?

2、你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

3、面试的时候把你的成绩单带上?

4、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5、你觉得你的大学同学怎么样?

6、不以成绩单为依据的话你自认为学的最好的是哪一科?

现在想起来,觉得部门领导是真的牛逼,不愧是公司级领导掉到部门领导的人!



SharsamTao


这里是乡村扶贫的小张老师。

与其考虑三流大学和一流大学的建立有什么区别,不如聚焦于三流大学的简历如何体现出自己的优势,以缩小和一流大学学生在初筛中的差距。

核心就是:突出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实践、科研和社会经验。我们都清楚,三流大学的学生在学历、高考分数、学术水平与层次、视野等领域是无法和一流大学学生相比的。

那么三流大学的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呢?在简历中明确的体现出自己在大学期间丰富的社会经验、实践经历,以及针对不同的应聘公司适当动态调整自己的简历内容,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一流大学的学生可能在教育背景一栏就有半页内容(外出访学、交换学习、暑期学校、保研夏令营等等),而三流大学的学生就需要靠大学期间所取得的成绩来填补这个空白。


洛老师的教育轩


一流大学的学生能接触到学术领域专家学者商界精英的机会要比三流大学的学生多太多,同时一流大学参与高级别的社会实践活动,实习,讲座,以及交换生项目的质量相对于三流大学的学生也要好很多。

但是并不意味着一流大学的学生都可以把握住机会出人头地,只是机会几率要高很多;对于三流大学的学生如果大学四年时间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到毕业时也有可能会取得更令人骄傲的成绩。不管身在一流抑或三流大学,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利用黄金四年扭转局面。


小神童教育无锡


简历比不上小条条条,官二代,红四代,富某代


代表6457


简历看经历不会有太大区别,但是更看重一流大学背后的东西,一流大学能够提供更多的东西。比如世界500强企业,如果你是一流大学你的师兄师姐可能就在里面,内推会获得更多机会,而三流大学可能都不会喊你去面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