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遥·春欲晚》这首闺妇思远之作,该如何了解赏析?

瀛幻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归国遥·春欲晚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归国遥·春欲晚》赏析

作者介绍: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诗歌译文:临近晚春的时候,鲜花漫烂中蝴蝶翩翩、蜜蜂飞舞。落日下的池塘花园里,我折断嫩黄的柳枝给他送行。一觉醒来头发纷乱,好像被被风吹过,屏风的画面上雨过天晴、风流云散。依靠香炉一声叹息,泪水滴滴落在洁白的手腕上。



字句释义:

谢家池馆:谢家池,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该典故出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五十五〈钟嵘·诗品中〉:康乐(谢灵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谢灵运苦苦作诗,一天都没想出来,闭幕沉思中碰到惠连来,想出『池塘生春草』名句,该句流传很广,后来『谢家池』成为文人常用典故。“诗有神助、谢堂神语、谢客池塘、谢家春草、谢池、谢池吟、谢池草、谢池诗 ”等均出自此典故。明宋濂《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谢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宋晏几道《木兰花》词:“晚红初减谢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元钱抱素《台城路》词:“念贾阁香空,谢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谢家池馆指的是花园池塘别馆。中国文学典故中有著名的“灞桥折柳”。

柳丝金缕断:金缕,形容春天的柳丝嫩黄、柔软,如同金丝。柳丝金缕断,本句指折断柳枝送给离别之人。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其一,“柳”音谐“留”,以此表达依依不舍、相留之意;其二,柳树生命力强大,柳枝随插随活,以此祝福远行人在外能随遇而安,一切顺利。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睡觉:一觉醒来。觉:觉醒。
绿鬟:基本意思是乌黑发亮的发髻。泛指妇女美丽的头发。
风乱:形容头发像被风吹乱的样子。

博山:香炉。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二:“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斲復万鏤,上刻秦女携手仙。”宋杨万里《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之七:“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清赵翼《七十自述》诗:“半篝残火听譙鼓,一缕名香裊博山。”


诗词涵义

诗中主要描写在春天美好的时光里,两人依依不舍的分别;分别之后女主人公在闺房苦苦等候,思念之极而惆怅泪流;表达女主思念夫君的强烈情感。是一首古代闺怨题裁的诗。


特别注意

谢家池馆并不是如网上流传的说法——来自典故“谢秋娘”,在本诗中更不是“妓女之家”,而借谢家池代指为自家花园亭馆。女人公也非妓女,后面“云雨”不需要过度解释,男女主人公并不是情爱消散,而是长久异地分离。诗中写的很清楚,晚春之时两人离别。这是一首很普通的闺中思夫、幽怨盼归之作。从词牌名《归国遥》可见一斑。后世无聊文人常常将有些宋词(尤其是花间派诗词)朝“香艳、低秽”方向解释,似乎这样才显示古诗人名士风流。韦庄堂堂名仕,蜀国宰相,怎会写那无聊之诗?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strong>


民间奇谭


作为“花间词派”代表作家的晚唐诗人韦庄创作的离别诗词--归国谣.春欲晚,极富词情画意,让人读来感同身受,不觉怜惜,堪为佳作。那么这首词到底展现了怎样的离别伤感呢?它又该如何的去赏析呢?那么,本篇文章便从作者、词意、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原词:


理解诗词,必识作者,此所谓知人论世。此作作者,何许人也?

归国谣.春欲晚这首词的作者是韦庄。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人,是晚唐重要的词人与诗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他出身于京兆韦氏,是唐朝玄宗时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

。他也是“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早年仕途不顺,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后一生仕蜀(前蜀)。他仕蜀之时,劝王建称帝,定前蜀开国制度,官治成就颇高。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就其为官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为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其实,韦庄最为重要的成就还是在于工诗工词,其诗多以感时伤世,离情怀古为主旨;其律诗对仗工整,读来爽口;其绝句短小而不失内涵,典雅而不失韵味;其词多写离情别绪及自身生活所感所体,在写词之时,其善用白描手法抒写真情实感,词风流丽飘逸,“弦上黄莺语”之美誉,今存词五十余首他所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影响可见一斑,在后世颇负盛名。同时,其有
《浣花词》流传于世,供人学习。

归国谣.春欲晚这首词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呢?到底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故事呢?

首先,来看题目,归国谣,是本词的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风光子”“归平谣”等,是原唐教坊曲名,此词调以温庭筠《归国谣.双脸》为正体,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另有其他两种:一种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另一种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其中韦庄的另一首代表作《归国谣.春欲暮》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那么接着便是题目中的后一小段,春欲晚,读过词或是了解词的人可想而知这才是本词的真正题目,以此为词区分它作,同时极为恰当,也在词中第一句中出现。

其次,我们来看上片,上片共二十一字,主写离别。首句“春欲晚”交代离别时间--暮春,一个“欲”字巧用拟人手法,妙!次句“戏蝶游蜂花烂熳”以意象“戏蝶”“游蜂”“烂熳之花”具体描写暮春景象,极为恰当,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了离别之时的伤感难堪,令人动容。紧接下一句“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之时的具体时刻和地点。“日落”交代傍晚,“谢家池馆”交代地点,其中谢家池馆指的是:谢家池馆,这里指的是妓女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此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谢秋娘”,泛指妓女,美妾。又有人说: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

上片末句“柳丝金缕断”以“柳丝”直点送别,暗蓄情思。此句选取“柳丝”意象,不足为奇,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便有“折梅寄远,折柳送别”的文化传统。不过此句中后面的“金缕断”却极妙,以“金缕”来形容柳条细柔,妙哉!以“断”字指出折柳送别,更显离别情绪。综之所看,上片短短几句,不提主人公,但将离别情景交代的“淋漓尽致”,离别之情丝丝入扣,娓娓道出。

再者,我们接着来看下片,下片共计二十二字,主写离别闺妇。首句“睡觉

jué绿鬟风乱”写女主人公睡觉早起忽觉头发蓬乱,面容枯槁暗指憔悴。其中“风乱”一词指的是凌乱、纷乱,如风吹发散之意。首句,神态描写,区区几词,便见女主人公离别伤感,更添悲凉。次句“画屏云雨散”,不好理解,是指在画屏掩蔽之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表现了女主人公思远未见,长久情衰。“云雨”一词:本意是指山中的云雾之气。出自战国诗人宋玉于《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下片末两句“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以“倚”“叹”“泪流”等动作描写极尽表现了女主人公遥思远人,泪流沾腕的无上忧愁伤感。那么,何谓“博山”?博山,香炉也。
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像海之四环,故名之。”《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过五次,皆指香炉。何谓“皓腕”?皓腕,女子手腕洁白也。

这首词描写思远闺妇离愁别绪,极富情感,描写动容牵动人心,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传达了什么呢?

  • 语言精妙

我们在通读全词之时,就会感觉到此词中的每一句读来都是朗朗上口的,让人“欲罢不能”,其实这是由于词人作词之时,严格押韵。像“晚”、“熳”、“馆”、“断”、“乱”、“散”、“叹”、“腕”等都是

押韵的,无一例外。可见词人诗词功底之深之广。

还有读完此词,你会发现作者用词极为精妙,且多用指代,比如词中的“谢家池馆”、“云雨”等,换而代指,指其意而不是词情。

  • 手法高超

此词虽不长,但手法不俗。

其一手法,便是修辞,词中修辞,诸如拟人、比喻、用典等。如“柳丝金缕断”,“金缕”喻柳,极尽其妩媚妖娆。

其二手法,便是描写。词中描写,以下片为最。词中下片,女主人公出场神态描写“绿鬟风乱”四字便见苍凉。又有后面思远动作“倚”、“叹”等描写,更为传神,感人心扉。

其三手法,便为反衬。上片“游蜂戏蝶”之乐景反衬离别哀情,乐景衬爱情,更显悲凉。

  • 传神情感

首先,作者此词描写闺妇思远,但上片一语不提主人公,直点送别,耐人寻味

其次,此词上下两片不过四十三字,但刻画人物,描写情景,却丝毫不为之限制,可见手法高超极妙,且更见老道

最后可见,此词虽不是韦庄极为代表之作,但短短小作,让人读来真妙,真高,堪为离别愁思之佳作。


瀛幻


《归国遥·春欲晚》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离别。“春欲晚”说的是离别的时间。

归国遥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的是这个时间离别的难堪。“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的是离别后的伤心,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早起时的精神状态,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


后两句写如何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离别后伤心的刻画。这首可以说是用词贴切,手法精湛,将女主人公心中的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来看一下作者:韦庄,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公元880年(广明元年)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后逃至洛阳,赴润州入周宝幕府,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公元894年(乾宁元年)进士及第,历任拾遗、补阙等职。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入蜀任王建掌书记。仕蜀十年间,为王建扩展势力,建立政权出谋划策,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存诗320余首。有《浣花集》。


国学趣舍


《归国遥·春欲晚》

唐 韦庄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归国遥》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词题标源》中认为此词牌来自许穆夫人归国唁兄一事。后人感念许穆夫人在祖国危难之际,不顾阻拦,大义回国的举动而创《归国遥》。这个“遥”通“谣”是歌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没有音乐之称,把唱歌称之为“谣”,是以赞颂许穆夫人归国的歌,以彰显她的赤诚报国之心。因此,此调的缘起一定是赞美许穆夫人归国之壮举,必是缘题而赋。

这首词是晚唐韦庄之词,韦庄双调四十三字,上下阙各四句四仄韵,全押an韵,一韵到底,其中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读时朗朗上口之感。

这是一首离别伤感之作。

词之上阙

暮春之际,蝴蝶翩翩起舞,蜜蜂游弋于烂漫的山花间,一切世间之景都生气灿烂,“谢家池馆”的“我”却在傍晚时分,折柳送别我的心上人,内心之苦能向何人诉说?辗转反侧,今夜似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词之下阕

还未闭眼多久,已是东方微亮,“我”无心梳妆,任凭攒着玉簪的发髻像微风中凌乱一般,香炉一夜未息,回想起往昔的恩爱,滴滴玉泪轻轻的落在如雪般的柔指间。

韦庄是花间派主要代表人物,写过很多闺怨词,感情细腻。这首词可能是韦庄借他人之口写自己之痛。离别本来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内容,柳永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傍晚,柳永的爱和痛。


思乐林


⑴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这里是指妓女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泛指妓女,妓馆和美妾。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⑵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⑶风乱——纷乱。如风吹散的意思。

⑷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

⑸博山——香炉。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五次,皆指香炉。


袁茂雄


归国遥·春欲晚

五代:韦庄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一、诗人及作品简介

韦庄(约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

曾辞家泛潇湘,游江南。公元880年(广明元年)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后逃至洛阳,赴润州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府,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

公元894年(乾宁元年)登进士第,及第后历任拾遗、补阙等职。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入蜀任王建掌书记。仕蜀十年间,为王建扩展势力,建立大蜀政权出谋划策,外交内政,多为所制,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存诗320余首。有《浣花集》。

韦庄的诗词全集: 《诉衷情·烛烬香残帘未卷》 《玉楼春》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赠野童》 《三用韵》 《白牡丹》 《贵公子》 《与东吴生相遇(及第后出关作)》

二、作品注释

⑴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见温词《更漏子》“其一”中注。这里是指妓女家。

⑵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⑶风乱——纷乱。如风吹散的意思。

⑷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


⑸博山——香炉。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五次,皆指香炉。[2]

三、《归国遥·春欲晚》赏析

  此词上片写离别。“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在此时离别的难堪。“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别后伤心。首二句写女主人公早起的神态,已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末二句写其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其伤心的刻画。


清音一曲桃花水


阅读了国学趣舍的赏析,真不错,点赞关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