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一门外语,有什么好方法吗?

--Aries1


在目前的全球化背景中,学习好一门外语对于每个人都分外重要。学一门外语,几乎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下面就以我个人想法,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1. 要选择一门你真正热爱和有兴趣的语言。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兴趣,就能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门语言中。当然也要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

2. 要多了解该语言国家的风情习惯和语言沟通应用。平时可以多听听这个国家的歌曲或者听力材料,看看这个国家的电影,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还可以尝试着去这个国家进行旅游,切身体会该国的风情人情。

3. 日常要敢说,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该国语言来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和该国的老外一起交流,尽可能的模仿老外的语音语调,能更事半功倍的提高口语和听力。

4. 可以尝试着和自己国家的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在不同语言的对比中,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他国语言和本国语言在一些地方的不同之处,能更好的掌握其独特之处,更容易在本国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这门语言。

5. 要坚持!凡事都要坚持,坚持才会胜利。什么事情都要一如既往坚持初心,不要半途而废,尤其在一门语言的学习中。坚持语言学习,而且也要隔段时间就复习一下,有益于语言真正的牢记于心。



哎呦喂叭叭叭能量


我是一名英专生,这里,我认为我很有资格来回答这个。

每种语言都有固定的形式,所以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并且熟记每种语言的表现形式,汉语有汉字和拼音,英语有26个单词,日语有平假名和片假名,所以首先知道每种语言的载体。学英语,首先是学着如何去书写26个字母,包括大小写,然后就是音标;学日语,首先就记五十音图,平假名和片假名,以及拨音。当然这个阶段是要下苦功夫的,很多学习者,一开始就吃不了这个苦,因此放弃了。重中之重就是熟记每种语言的载体。

接着我认为发音是第二重要的。如果是,只认识一个单词,不知道怎么读,这样是徒劳的。因为语言的目的就是交流,交流主要靠语言,用话语交流。所以,发音必不可少。汉语的发音,就是我们小学学的韵母,声母这些,细化就是,声母共有23个。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z、c、s 、 y、w、r。 韵母24个。 单韵母是a、o、e、i、u、v。 复韵母是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还有整体连读音节;英语的发音,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弱读,连读。很多小学老师甚至都不清楚这一点,而英语的口语正式我国英语教育的一个弱势,因为我们的中考和高考并不会考察一个学生的口语发音是否流利。可以多练习这个句子,你们就知道英语的弱读和连读是多么重要了。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弱读和连读很完美的话,这句话就会很好听。不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你的口语是一个单词一个的往外蹦。

可以多朗读,葛传槼老先生在他的书《向英语学习者讲话》里如实写到,在有些十八九岁的孩子中间,现在朗读时一门丢失了的艺术。朗读帮助你养成良好的发音和语调,而好的发音和语调对于英语学习者是十分有必要的。朗读有助于你发现某些你在默读时候发现不了的缺点。所以多朗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觉得很有效的一个方法,那就是,找到一个人。他可能是这个语言的母语者,也可能是另一个语言学习者。坚持与这个人使用不说母语规则。开始说话。不必须追求完美。听说十几年前,北大就有这么一个项目,一批美国学生来华,学习中文,有一个硬性规定,一旦有美国学生在中国说英语,讲记一大过,严重的直接开除。就是这样,他们逼迫输出,他们学得更快,更好。

最后一点,坚持。学习语言,不比学习工科专业知识,一道算法题,你会了,你能算出结果,你就能得分,你就知道自己的进步了。而学习一门外语,很多时候是,你的进步,自己是看不到 的,甚至你会怀疑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其实,你还是在进步的,所以,坚持下去。

纯手打,觉得写得好,麻烦点个赞。嘻嘻


MIKE3071


如何学好一门外语?

第一,学习语言,需要听说读写四门功课。

学习外语,难就在没有语言环境。如果生活在相应国度,一定学习的很快。达不到条件,就要老老实实,在这四门功课上下工夫,同时还要老老实实背单词。

第二,背单词背单词还是背单词,为了词汇量努力,

随身带着单词本,早背晚背抽空背。化用鲁迅的话:我把别人和咖啡的时间用在背单词上。累了,换种背法。电脑软件,手机软件,都可试试。多阅读也是另一种背单词的方法。

第三,听的功夫。

相关的外语录音,存在播放器里,或者手机里,散步的时候、闲暇的时候、洗衣服的时候,等等,手忙着的时候,耳朵别闲着,反复播放着听。下载一些全外语的影片,也是锻炼听功的好方法,一边看片,一边听外语,一边看字幕,轮换进行。

第四,读的功夫。

读的关键是要读懂。英语以前曾经《新概念英语》系列很流行。现在雅思阅读用的比较多。

第五,口语练习。

你的校园里如果有外国朋友,这倒是一种最好的口语练习和听力练习的机会。自己学,可用不同的倍速,听雅思听力语料库,里面多是交际场景,日常经常用得到的那种。

第六,语法练习

搞清楚语法的规律。语法是一种语言逻辑,就是说话的顺序,大部分的句子,都离不开一个主谓宾的框架,至于什么从句定语状语,都是对这个主要结构的修饰和补充。

第七,外语写作

写作是学习外语的必经之路,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方法。当然,你的词汇、语法要熟练到一定程度,一开始练习篇章结构,练习用词,练习表达方式。写完找水平高的人,外籍学生更好,看一看,别错了自己不知道。写作达到一定程度,就要研究行文方法的问题,可再通过阅读外文经典作品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以上,请指正。


走过万水千山2018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语言考试前几个月开始突击复习,考的时候思如泉涌,脑中的套路模板一个接着一个蹦出来,结果考完过不了多久,那些「高分词汇」就渐渐忘去,想要再看看和考试难度相当的长文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我们面对考试太过功利了,我们的目标已经不是提升语言水平,而是通过考试了。当然,这种应试方法也有他自己的优势:时间短,效率高。但如果你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亦或是你已经通过考试,而仍想保持这个水平,那就应该试试沉浸在你想学习的语言环境中,真正培养出对语言的感觉和兴趣。

我是在 17 年年初正式决定去德国留学的,当时顶多只有欧标 B1 的水平,抱着逼自己一把的心态,报名参加了两个月后的德福考试(可以理解为英语中的托福,留学德国的必经之路)。时间不算充裕,但我也没因此就进入盲目应试的状态。我很清楚,即使通过了考试,如果自己真正的语言水平不过关,去了德国依然会到处碰壁。

第一次考试我因为听力部分少拿了一分(听说读写四门加起来 20 分)没有通过,但也正是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德语学习方式。在考试之后的日子里,我也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学习节奏,没有刻意去背模板或者研究套路,仅仅在考前做了一套模拟题和个别针对性的题目后就去考试了。

最后拿了 16 分,不是特别出众——因为如果要在德国上文学专业,有些大学要求的分数还要更高——但也算是自己漫漫德语学习路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成果。

各位都知道,语言学习和考试都要照顾到 「听、说、读、写」,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部分。这篇文章,我主要会以语言的「输入」—— 也就是「读」和「听」为重点,讲述我是如何用更加平缓的学习曲线,逐步提高我的阅读和听力能力的。

文章虽然是以德语学习为例,但我想大多数的方法和思路还是共通的。

阅读向来是中国人的「强项」。在德福考试中,考生最不担心的便是阅读了。然而,这种所谓的「强项」在大部分情况下只停留在应试层面,在我看来,阅读过关至少要做到在阅读时基本或者丝毫没有抵触感。

当然,这并不是说读完整篇文章一个生词都没有才算没有抵触感。真正影响我们理解作者意思的,也许不是生词,而是语感。我们可以随便翻翻身边的字典,几乎每个词条下面都有两三种不同的意思,如果我们在阅读时无法选择出这个单词在文中正确的含义,那么你的词汇量再大也没有意义。而对意思正确的选择,就是语感的一种重要体现。在上世纪 60 年代,哈佛大学就曾因为这个闹出了个著名的笑话。他们所开发的一个最早的语义剖析程序将「Time flies like an arrow」(光阴似箭)这样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敏锐」地理解出了五种完全不同的意思:

  1. 时间像箭一样快速行进。——句子本意
  2. 测量苍蝇的速度和测量箭的速度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
  3. 测量苍蝇的速度和箭测量苍蝇的速度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
  4. 测量像箭一样的苍蝇的速度。
  5. 一种特别的苍蝇「时蝇」喜欢一支箭。

无疑,如果我们刚刚接触一门新语言,也会像这台「剖析程序」一样,每个单词都要查遍意思,然而查完后依然不能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什么。这种沮丧感正是使我们在阅读中心生抵触的重要原因。而要消除这种抵触感,最好的办法是从「明察秋毫的剖析程序」变成「凭感觉判断意思的人类」。

从「低级文章」读起

那么,说完要求,要如何才能达成呢?很多人会告诉你多读。但那么多可读的东西,从哪读起可以减少我们对陌生语言的抵触情绪呢?

在初级阶段,我认为不需要那么在意文章质量,甚至可以说越低级、越简单越好(当然,必须是母语者写的「低级文章」,如果同样是学习者写的「低级文章」那就是语法单词错误百出了)。 因为这段时间的目的不是从文章中学习金词金句,而是消除要对阅读的恐惧感,让自己可以长时间的、无心理压力的阅读文章。

也许有人会问,如何才能找到这样「简单」、「低级」的文章,并且坚持每天大量阅读呢?

我的建议是,从自己的兴趣入手。一个原因是更容易坚持下去,另一个则是在擅长的领域你可以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意思,不会被一两个生词卡住。相信少数派的读者大多都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科技类的文章就特别符合这个要求,因为大多数词汇我们都知道英文的原文,阅读起来会更顺畅。

我在 RSS 上订阅了两家科技媒体,每当作新机发布的时候,他们都会做个简评。这些文章基本都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内存多少多少,容量多少多少,运行速度有多快,机身有多薄等等。也许第一次看的时候,需要查好几次字典(毕竟一些专用词还是要查一下的,但那是因为我想知道它的含义),但之后就基本可以流畅阅读了。

我常看的两家科技媒体

进阶阅读

在大量阅读简单文章,消除恐惧感后,就需要对自己的阅读难度进行提升。我们在考试或者日常接触的文章中,用法和词汇都会比「低级文章」难得多。当然,难度的提升不能太大,一切都要以我们可以大量阅读为基准。

相比「低级文章」,这类文章就会好找得多,我在这里推荐个适合年轻人的新选择——游戏。

可能有人觉得去玩外文游戏太难了,自己连普通的短文都看着费劲,怎么可能去完整的玩完一个游戏呢。

我在这里要郑重的推荐一下任天堂的 3DS,由于任天堂游戏的策略一直是老少咸宜,所以在 3DS 上拥有非常多的「子供向」(也就是孩童向)游戏,这些游戏语法简单,对词汇量要求也较小,然而同样非常有趣。

另外,由于任天堂在过去几年对中国市场一直不够重视,导致当时有句针对 3DS 很流行的调侃:「八国语言,没有中文」。在那些只会中文的人眼里看来,这固然是件悲伤的事。但对于我们这些外语学习者来说,反而是一种动力,毕竟这些游戏如果我们还想继续玩下去,那就只有乖乖的去啃外语版本。

当然,也不是说是个「子供向」游戏就适合初学者学习,一般来说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 必须要感兴趣:没有兴趣的游戏,就算是中文你都不一定玩的下去,更别提小语种了。
  • 最好要贴近现实生活:不要选择那种具有庞大架空世界观的,那种游戏普遍都会出现大量的「自创词」,对于学习初级阶段的人来说,估计会很痛苦(当然,如果自己兴趣很大,也可以尝试尝试,不拦着)。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个人比较喜欢「雷顿教授」系列:

「雷顿教授」系列在 3DS 上的最后一作「雷顿教授与超文明A的遗产」

「雷顿教授」系列属于解迷游戏,每作都有几百道谜题加上一条剧情主线,对我们学习者比较友好的是,不仅是谜题和谜题之间,在谜题和剧情主线之间也几乎没有关系(只要你在每个阶段达到了最少的解题数,就可以继续走主线),所以如果你个别谜题看不懂,也完全没有问题。目前 NDS 上有三作,3DS 上也有三作,再加上手机上的最新作,一共有七作,绝对够玩一阵子了。

对于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一些积累的人来说,可选择的游戏就很多了,比如最近很火的「八方旅人」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在德语方面没有像英语有这么多「古文」)。

单词记录与复习

说完了怎么阅读、阅读什么之后,还要说说如何处理其中出现的生词。

首先是查生词,大家都知道现在网络词典很多,即使去除那些专攻英语的,也有像「德语助手」、「沪江小D」这类针对小语种的词典,但我建议大家,除了这些网络词典之外,还需要有更专业的应用。

网络词典一般只会收录一两本权威的字典(印象中德语助手就只部分收录了新德汉字典和杜登德德辞典),当你想更仔细的查这个单词的用法或者生僻的意思时,就束手无策了。

我在电脑上用的是 GoldenDict ,手机上用的是 深蓝词典 ,这两款应用都支持许多字典格式,只要是你找得到的资源,都可以放进去。更厉害的是,GoldenDict 不仅支持字典,还支持许多网站,在查这个单词意思的同时,你还可以在应用中直接浏览相关词条的百科或是变位,十分方便。

我在 Goldendict 中使用的字典和网站

其次就是查词的便利性了。如果查词过于麻烦,必然会打乱阅读的完整性。然而支持小语种划词翻译的应用也可谓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干脆自己在 Windows 上用 AHK(语言 AutoHotKey 的简称,下同)写了一个双击查词的小应用。

我自己写的查词小应用

当然,光查完意思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这些生词整理起来,以便以后复习背诵。背单词的应用在英语上是层出不穷,但这些应用基本都不支持小语种,而且还普遍有个缺点,那就是不支持自己做词库。如果这些生词不是通过自己阅读时接触的,那么背起来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我在电脑和手机上用的都是 Anki ,本身没有官方词库,但却可以自由的去制作仅属于自己的词库。为了更加快捷方便,我还做了个双击 Ctrl 直接将在词典里查好的单词添加至 Anki 词库中的小应用,同样用的是 AHK 。

导出到 Anki

与阅读相比,听力是中国人普遍的难题,还是拿德福举例,几乎每次考试都有一半的人是因为听力不行而导致无法过关。但「听力好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好的人却各有各的难处」,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觉得自己听力差就开始「题海战术」,而是要分析自己具体是哪方面差,然后对症下药。拿我学习德语的经历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其中的天数是以我当时练习听力为基准的,仅供参考

阶段①:克服一脸懵圈

什么都听不懂可以说是每位初学者都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大体上来说就是感觉说话者语速又快,其中又夹杂着许多生词。但千万不要把这个阶段草草的总结为听力做得太少。你可以想象下,如果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也就是外国人说这段话的时间)把这个听力的原文读完理解完,你是否同样也做不到。

如果你连快速阅读文章都做不到,那就更别说听了。所以我将这段时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阅读上,直到我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看到词不需要在脑海中搜索,下意识的就能反应出什么意思,再辅以慢速而又标准的德语听力(最好是有原文可以参照学习的),就自然而然地越过了这个阶段。

阶段②:克服看得懂却听不懂

其实这也是我们初学者常常会出现的问题,只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而已。我们可以仔细回忆一下以前做听力的时候,真正看了原文也看不懂的比例其实并不高。我当时就经常出现这个情况:一句话来回听,就是听不懂在说什么,结果只要扫一眼原文,就马上明白了。

这说明我们的词汇量已经足以应付普通的听力,但为什么依旧听不懂呢?渐渐地我就意识到,其实是因为有许多单词我并没有「真正的记住」。我只是知道了它们的意思,却还没有熟悉他们的读音。所以在之后的学习中,每每遇到新的生词,我都不仅会记住他们的意思,更会去多读几遍,让「音」与「义」建立联系。除此以外,我还会经常去跟读简单的听力,通过读的过程,去熟悉他们的发音。

在这里我也推荐一个网站:FORVO 。基本上常见的语种这个网站都支持,而且都是由作为母语者的普通人志愿上传发音的,少了专业人士的「播音腔」,反而显得更地道了。也更加贴近外国剧或母语者日常对话中的发音。

这个网站也支持一个单词在不同国家,甚至是相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发音

阶段③:克服不会总结

在经历过前两个阶段后,我听单独的句子,如果允许反复听,就基本上不会再去看原文了。但如果一篇听力语速很快,而我中间又不暂停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每句听的时候都感觉明白,但听完后要去想想这篇到底讲了什么,就竟然一无所知了。

我想,这是因为我在做听力时,所有的精力都被用在听当前的句子上了,根本没有余力去管这句句子和之前讲过的话有什么联系。所以我在之后的精听练习中,会每听一小段就停下来,用自己的话(当然是用德语而不是中文)去做一个复述,也就是和「说」结合了起来。这个复述不是把原话重说一遍,而是要将里面的重点总结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五六句就得做个总结,要不然就会把之前讲的内容忘掉,但在坚持了大半个月之后,我发现不仅我的总结能力得到了提升,整个听力水平都跟着有了巨大的进步。

阶段④:克服做不好题

在我自我感觉听力水平已经足以应付德福考试后,便信心满满地去做了德福模拟题。但对完答案后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事后总结下来,这应该是我在长期「不正确」练习听力的后遗症。因为我一般在做精听或泛听时,都是以「听懂」或者是「复述」为最终要求。这两个要求都是针对耳朵而非双手的,甚至我偶尔在很累的状态下做听力练习时,都是闭着眼睛听的。如果长期这么练习,就必然导致在用到手去写的时候,影响了平日里所谓的「听力水平」。也许有些已经通过考试,或者对语言考试没什么要求的人觉得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其实不然,德福听力想要模拟的场景,就是日后上学或听讲座时,你是否能把老师讲课的重点记录下来。如果我一动手记笔记,就跟不上老师的语速,那这显然是达不到听力过关的要求的。

针对这类问题,我一方面是找了一些德福的听力模拟题,每天早上做一道用来熟悉德福试题(毕竟前一次德福就是挂在了听力上,心里还是比较怕),然后就是每天都会做听写练习。Windows 上有个很好用的应用:Aboboo 。可以自动将一段听力材料拆分成一句一句,并且可以自定义每句句子读几遍、句与句之间停顿几秒等等。我一般是每句句子读一遍,然后停顿当前句子时长两倍的时间。这样在读到长句时,一般你还没写完,下一句句子就开始播放了,这时你就必须边写边听边记忆,非常锻炼学习者的综合水平。

我用 Aboboo 学习的界面

当然,听力也跟阅读一样,需要大量的寻找适合自己当前水平的材料,这里有许多资源是专门针对德语的,我就不一一列出来了,不过总体思路还是和阅读一样,从简单的、自己感兴趣的听起,可以听一听针对儿童的新闻节目,或者是一些字正腔圆的记录片。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可以上 Twitch 找找对应语种的主播。喜欢化妆的,可以去 YouTube 上看看相关的化妆视频。

结语

相信你已经发现,在这篇文章里我所使用的方法大多数都在借助电子设备、软件或者互联网服务。如今的我们如果可以善用利用工具和信息,去创造并沉浸在一个外语的学习环境会比以前轻松很多。

而我认为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也非常明显——虽然慢但却牢固。即使考完试后,我们的语言能力也依旧会继续提升,或者起码不会大幅下降。

希望我的文章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也祝大家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早日学成!


少数派


好方法就是:1:有兴趣,2:能坚持

学一门语言如果没有打算长期坚持的决心,就不要开始了,否则浪费自己前期的时间和精力。周期起码是六个月以上。如果打算学一门语言,给自己预设一个时间,比如两年,那半年内就能掌握发音入门,一年内就要学会初级,一年半内要抵达中级,最后半年攻克高级。以此类推,看你给你自己达到交流沟通无障碍的期限是多长。

只可惜大多数人一时兴起,凭兴致所至,意兴阑珊。

都说中文是最难学的语言,我的一个朋友,韩国人,学习中文不到8个月,通过了HSK 5级,现在中文说得特别棒,平常不管说对说错,一开口就是中国话,喜欢说,爱说,别人也就愿意听她说,愿意帮她提高口语。

万事开头难,语言学习最难的部分就是发音入门,而入门靠自学是特别费劲的,容易花时间还见不到效果,建议前期报一个入门初级的课程,跟着老师的指导先入门,后期觉得课程费用问题,可以自学啊,很多人说语言机构收费太高,也许是你没找对地方,比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对面鲁班大厦的弗百特语言学习中心,语言机构中的小清新,传说挖掘机中的战斗机,被身边很多妹子大叔大婶推荐,老师都是国外留学回来有个性有趣的先进理想主义份子,致力于从首都起步帮助祖国人民提升对语言文化艺术的重视,未来的世界应该是每个孩子都随口会说两三门语言的世界。

如果你真的想要快速学习一门语言,试试以下弗百特语言学习中心老师一致推荐的方法:

1:拿着一本适合自己水平的语言书,对照翻译,花几个小时全部过滤一遍

2: 隔两天再过滤一遍

3:隔两天再过一遍

4:再隔两天再过一遍

5: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好了,其实到第五六遍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掌握了整本书!!!

记住,每次一定要一起整体过一遍!

你已经掌握了语言学习的秘密。


用户105276275388


哈哈,楼主的这个问题可以放在很多问题上都四海皆准啊~一个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给自己规划好,按照自己的水平循序渐进学啊,如果这个能做到,剩下的就是坚持了。但是奈何很可能两个因素靠自己都不行,那推荐你还是找个靠谱的课程,跟着学习吧,我决定学日语的时候就是选的沪江网校,0基础开始,有知识点疑问的话24h内都可以得到回复,这种不把疑点留着过夜的机制真是好到爆,而且还有学习进度管理、海量资料免费补充,太适合我这样的懒癌患者了,所以一个正确的选择真的很重要。


手机用户92100471574


其实,无论对于任何一种外语来说,最难的往往不是它的发音或者语法,而是学习者的坚持!

阿语说频道是阿拉伯语线上学习平台,我们只专注于阿拉伯语的教学和推广,所以我们就来聊一聊阿拉伯语吧!

阿拉伯语一共有28个字母,比英文字母多2个。它如同一栋房子,语音是地基,语法是结构,而单词和句子则是它的软装。

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它的语音。其实阿语字母的发音没有想象中的难,大部分字母的发音与英文音标、甚至是汉语拼音是很相似的,只有少数字母比较难,需要多加模仿和练习。

反而是它的写法,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阿拉伯语是从右到左书写和朗读的,刚好和我们现在的中文顺序是相反的,而且每个字母的写法也比较特别。

而且在语音阶段,我们一般建议初学者要重质不重量,一定要把每个字母的发音和写法反复练习,直到彻底掌握为止!倘若语音基础扎实了,之后的学习就会相对轻松一些!


阿语说频道


我想说,学外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厚积薄发。若指望舍弃自己熟悉的学习方式,用牛人的方法学几个礼拜就获得高分,那是白日做梦,你没被拖后腿就不错了。

今天我不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经验,因为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而且我自认没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供大家学习。但是,学习一门外语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也是有目标的,就像火车要经过每一站才能到达终点一样,大家只要使出浑身解数达到每站既可,管它是用飞的还是走的。

第一站:培养兴趣

很多人对外语没兴趣,但出于某些原因(比如:出国读书)逼着自己学。对于这些朋友,我只想说:祝你好运!

世上很多事的原理差不多,比如找对象和学习。不喜欢的话,刚开始是可以将就的,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生不如死,等负面情绪积攒到一定境界,便会爆发,爆发之后会有两种结果:

1. 你再也不想继续了=> 前面的努力都白费

2. 你窝囊地继续下去 => 牺牲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相信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到这一步,那不妨看看是否可以在如下几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1. 娱乐 & 体育

该国有没有你喜欢的影视明星?歌手?运动员?

说到这点不得不佩服韩国人,韩流明星真是为韩语在中国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只要有喜欢的韩国明星,谁不想学几句韩语?学的时候还特别起劲,顺便幻想一下自己用流利的韩语和欧巴们对话的场景,真是不亦乐乎。这样的学习动机虽然不怎么高雅,却特别有效,不过前提是你的“老公”一直是韩国人。

2. 旅游 & 文化

你是否想去该国旅游?是否喜欢该国文化?

想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文,学习该国语言是必须的。有了语言,你不仅可以直接与当地人沟通,还可以学习到该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任何语言的翻译总是会遗漏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很微妙,只有说同一种语言的人才懂。

很多人学法语是因为觉得法国人浪漫 —— 很好,请保持。

3. 某些专业领域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而学习外语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那请毫不犹豫地去学。因为这不仅可以带给你事业上的成就感,而且随着你的事业进步,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限量的。

举个例子,在法国企业,说法语的人的职位和待遇会比不说法语的要高。

如果你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兴趣,那还是另谋它技吧。外语不适合你,勉强是没有幸福的。“寸有所短,尺有所长”,你明明可以在别的领域发光发热,没必要吊死在外语这棵树上。

相反,如果你恰好有兴趣,那请保持住这份兴趣,因为你以后还要靠它走很长的路。

第二站:坚持背诵

学外语并不难。它不是数学考卷最后一题,需要你发挥想象力,苦思冥想才能得到答案。外语的单词和语法都在那里,就看你肯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去背下来了。

有人说:“我背了,但背不出来。”

你背了几遍?一两遍,三四遍就想记住?

我们是普通人,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要记住单词,就必须反复地背诵,背到不动脑筋就可以脱口而出。

背诵方法五花八门:做单词卡,用手机APP,抄写等。不管用什么方法,你只要记得住就是好方法。提一下,大家可以动用五官的感受去背诵,这样记得更牢,比如:听、说、看的结合。

说到底,学外语就是靠背,没有别的路。

第三站:运用交流

如果说背诵是输入,那运用交流就是输出了,同时它也是我们学外语的最终目的。

和外国人交流时,难为情很正常,不过不要让它阻碍你开口说话。说得再差,错得再多也要继续说。你不是在考试,相反,你可以利用交流的机会纠正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的弱点,事半功倍。有些单词放在书本上你认识,可一要说出来,你就怂了,这说明你根本没有掌握这个单词。赶快回去把这个词找出来,思考下要放在什么情景下用,等下次用起来就水到渠成了。

运用交流是最高效的学外语方式,你背了那么久,为了就是这临门一脚,不踢白不踢,这脚还很好踢,所以请使劲儿踢。

最后,声明一下,此文对外语考试没有任何帮助,若想考得好,赶紧放下手机做题背书去吧!


英语舌


这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要想学好英语,以下几方面要注意。

第一,心态要平和。

现在的人都很浮躁。什么事都想急于求成。但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速成的东西。就算有,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对人不会有好处。学外语更是不可能速成,因为母语都不能速成,何况外语呢?

学外语很想竹子的生长过程。竹子前四年只长三厘米,第五年后每天长三十厘米,六周长到十五米。但前四年却把自己的根系在土壤里延伸了几百平方米。正是由于有了这几百平方米的根系,才保证了后来的快速生长。

学外语也一样。我以前说过,学外语是有混沌期的。什么是混沌期呢?就是感觉什么都会,又觉得什么都不会,打开书都认识,合上书大脑中什么都没有。课文都会读,离开书一句也不会说。课文都能读懂,一做题就傻眼。

这时就需要良好的心态了。真得像老子说的那样,复归于婴儿。傻乎乎地学。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没有计划,没有考核。但最后都学会了。

其实,不是你大脑里没有东西。你只是暂时不知道那些东西都放哪里了。因为你一下子把太多的东西搬到脑子里,那些东西都堆在一起。没有条理性。你什么都找不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用担心,继续往前学。慢慢地就会发现,唉!这个我能用上,这时你就会把它单独放在一边,并且记住了摆放它的位置。陆续还会有很多东西会让你觉得有用,你渐渐把那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梳理出来。想要什么,信手拈来。

你的大脑就是个仓库。只要你没事就到仓库看看。把那一堆东西拿出来瞧瞧,看看哪个最近用的上,哪个和哪个是一样的,应该放在哪里合适。有新东西进来,应该把它和谁放在一起,时间长了,你的这个仓库就会变得井然有序。无论你何时想要任何东西,你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你就学会了。

第二,方法。

方法最重要。没有正确的方法。你学的东西永远是一堆破烂。有了正确的方法,你就知道如何摆放这些东西。常用的放在身边,不太常用放在稍远的地方。这里我不多说方法,因为方法的篇幅太长。如果真想学好英语,那就请关注我,点击头像,点击文章,第一篇置顶的文章就是我写的自然外语学习法。我详细地分析了学外语失败的原因,不尽介绍了学习方法,还说明了这些方法的原理,让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长了点,将近一万六千字。

第三,找个好老师

好老师不但教你英语,而且能教你正确的方法。能让你会学。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另外,好老师能掌握你学习进度。能告诉你什么时候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这样你就不会走弯路。可以大大提高学习速度。如果老师只知道让你背单词,背课文,你有问题他又解释不清,你背不会他还罚你。而且一点东西就拖很长时间,那你还不如自己学。我听说过某个老师给成人讲音标,用二十四天时间讲四十八个音标。这种高铁时代的蜗牛速度也真是够快的。所以,有个好老师很关键,尤其在初始阶段。

因为我是自学者,深知自学之不易。浪费了太多时间,有了太多弯路。在当今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像我当年那样自学是不划算,其实我也不想自学,我那个年代没有补课班。而且我也没钱补课。学习材料就更是难找了。现在就算自学也比我年轻时好的多。但老师的优势还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好老师。

最后就是毅力,毅力是靠正确的方法和老师的引导加督促才有效。如果方法不正确,老师引导的不对,你总是学不会,毅力就靠不住了。


散木17


这个问题问到了许多人的痛点上了,无数人因为学一门外语赢在了起跑线上,无数人因为不会一门外语错失良机。

学好一门外语究竟有多难,不会方法的人一定会说很难,不勤学苦练的人一定会说学不会,抗拒学习的人一定会说学这个没用。

那到底要不要学习一门外语呢?就今天人类全球化发展来说,掌握一门外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双语交流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人文交流趋势。更何况从1983年开始中国就把英语列入高考必考科目,目的就是要提升国民外语水平。

中国北京在1993年,2001年两次申奥时都极大推动了全民学英语的热情。尤其在2001年申奥成功以后,在中国大地特别是在北京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热情,各类外语培训机构,外语学习节目如雨后春春笋般遍地开花。

如何学习好一门外语,首先要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其次,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第三,要做到二多二勤即多听,勤说,多读,勤写,第四,要遵从所学外语的思维方式和掌握表达方法,不能用母语的体系学习一门外语。

亲爱的朋友,趁着年轻抓紧学一门外语,或许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加油,不轻言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