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墙为什么称为古城墙?

壁纸工厂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大同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锋中,处于重要的前沿阵地之位。

为了保护这座军事重镇,大明北伐大将军徐达,亲自筹划监工,在之前大同城墙的基础上, 建造了新的大同城墙。

大同城墙和南京城墙、西安城墙一样,体现了大明高超的筑城技术。城墙主体为三合土夯筑,外面包一层青砖,在传统时期,也就是火器不发达的时期,高达坚固的城墙,就是蒙古骑兵亲临城下,也只能望城兴叹。

城门楼,敌楼,角楼,垛墙,女墙,瓮城……一整套的城坊体系极其完备,是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墙。

在近代代的战火中,城墙不可避免地遭到炮弹的破坏,高达的城墙能挡住刀剑,却无法阻挡火药和钢铁的猛攻。解放后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对于古老的城墙更是破坏严重。

大同城墙裸露的夯土

在新世纪之后的2008年,耿市长为领导的大同市政府,极其注重古建的保护与恢复,于是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城墙实体得到修复,大同古城墙,又一次以其雄伟的身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之所以叫大同古城墙,是因为这个城墙的基础,是明代打下的,并且复原的效果,也是根据明代的规制样式做的,并且还能在复原的城墙中,依稀找到真正的明代城墙遗物。所以说是古城墙也不为过。再说了,不管是京城墙还是西安城墙,哪一个不是经过现代人工复原的呢?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这个问题对于08年之前没逛过大同古城墙的人来说无法理解,看完以下8点你应该能明白

1.大同古城墙是从08耿彦波到任大同市长开始修复的,但是大同城墙在08年以前就已经是至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了

2.大同城墙是明朝大将徐达亲自督建的,到解放后,残存周长将近8公里及12米高的城墙。

3.大同城墙内部是夯土,外部包砖,明朝和北方蒙古斗了几百年,大同城固若金汤从没有被蒙古人攻克,除非蒙古人绕过大同

4.清朝以后,北方威胁消失,大同城墙实战作用减退,一直到解放后,附近居民兴起了盖房子热潮,将城墙的包砖尽数取走,导致城墙只剩夯土

5.就算只剩夯土,也是高12米周长将近8公里的夯土,这就是大同城墙修复前就已经是实打实的文物了

6.但是解放后,人口持续增加,人们在夯土城墙周围建设了大批棚户区,脏乱差,更有甚者在城墙夯土上挖窑洞,对城墙夯土本体破坏严重

7.08年大同开始整治城墙,棚户区全部拆除,投巨资给城墙包砖,但是城墙有些地方在解放后被打开了缺口用于走路通车,这些缺口在修复时,用混凝土实现封堵

8.所以大同城墙整体是基于历史遗留下的古城墙夯土为核心,后世对其进行包砖,复建墙上建筑,对缺口用现代技术实现内里,外包也还是用青砖包裹,实现大同城墙保护、修复、复建、合拢四大目标

最后,大同城墙如不这么修复,就会被这些违章建筑破坏殆尽,现在大同城墙重现明朝时的雄风,还带动了旅游业,哦对了大同城墙免费,凭身份证即可参观游览,非常壮观震撼,修复工艺非常高。


翔哥指点江山


大同城墙主体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以明代之前的旧城为基础,明初年修建起来,清代不断修缮而成。内部为夯土,外包砖石的城防建筑。


历代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城市发展的需要,大同的四座大城门和瓮城的城门均拆除,临近的城墙也遭破坏。尤其在建国后的破四旧运动中,城墙体系破坏严重,仅剩夯土部分,变得断断续续,部分有砖石,且雁塔一段城墙保存完好。到修复之前,现存长度为原来的70%左右。保护破不容缓。

在2018年开始修复的过程中,为保证城墙形成体系,于是就有了内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外包砖石的构造。




塞北原风景


2019年3月,山东聊城,山西大同,河南洛阳,陕西韩城,黑龙江哈尔滨五个古城,因为大拆大建,消灭古城,被住建部,文物局通报,保护不力,抓紧整改,否则取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大同自古就是华北军事重镇,是汉族政权抵御塞外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大同城墙之所以称为古城墙,是因为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在原来辽代,金朝,元朝城墙遗迹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和加高,城墙东西1.8公里,南北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38平方公里。

明城墙是用规则的石条,石板,石方,打下基础,上部是三合土夯筑外包青砖,城墙高14米,截面呈梯形,上部宽12米,下部宽18米。明城墙之上有54个望楼,96个窝铺,580个垛子代表了所辖区的村庄数量。明城墙在对外防卫上作用巨大,守卫着华北门户,所以有“华北锁钥”之称。

清顺治六年(1649),多尔衮率领清兵攻打明朝,守将姜镶降而复反,多尔衮强攻但是九个月不下,后来弹尽粮绝之下,姜镶部将杨振威投敌,把多尔衮放入城中。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明城墙削墙五尺(相当于1.67米左右),大同城墙从此雄风不在。

2008年,大同在古城墙之上进行了修复。所以,这一个景点依然叫古城墙。


天地诗词馆


大同自古就是华北军事重镇,是汉族政权抵御塞外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大同城墙之所以称为古城墙,是因为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在原来辽代,金朝,元朝城墙遗迹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和加高,城墙东西1.8公里,南北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38平方公里。

明城墙是用规则的石条,石板,石方,打下基础,上部是三合土夯筑外包青砖,城墙高14米,截面呈梯形,上部宽12米,下部宽18米。明城墙之上有54个望楼,96个窝铺,580个垛子代表了所辖区的村庄数量。明城墙在对外防卫上作用巨大,守卫着华北门户,所以有“华北锁钥”之称。

清顺治六年(1649),多尔衮率领清兵攻打明朝,守将姜镶降而复反,多尔衮强攻但是九个月不下,后来弹尽粮绝之下,姜镶部将杨振威投敌,把多尔衮放入城中。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明城墙削墙五尺(相当于1.67米左右),大同城墙从此雄风不在。

2008年,大同在古城墙之上进行了修复。所以,这一个景点依然叫古城墙。











德明145271490


这涉及到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如何两全的问题。

古城墙是事实,复建并不影响它是历史遗迹。

文物类型不同,保护方式也不同。利用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1.文物复建

比如赵州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上原有的石块已拆下进入博物馆,我们现在在原址看到的是“复建”的赵州桥。

我们去颐和园、故宫、西安城墙.....大量的名胜古迹中,文物遗迹复建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尤其颐和园中,大量被八国联军烧毁后重建的和解放后重建的建筑,难道说颐和园不是中国四大皇家园林之一了吗?拙政园里的房间窗户都已经换成了玻璃的,他就不是著名的中国园林了吗?

即使在古代,历史建筑损毁复建也很正常。我们看到的西安小雁塔和塔下的寺庙,建国前重修过,建国后也重修过。

历史文化,既要保护,又要传承,对文物部门是挑战,对地方政府也是挑战。

如果千年古城墙只剩下土垛,是任由风雨侵蚀继续损毁呢,还是盖个盖子给护起来呢?假设盖起来,土垛本身留给当代人和后世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呢?

2.曾多次作为都城的大同城墙的来历

大同,在汉代就曾筑城防守匈奴。

到北魏时期,建都平城(就是大同),按都城规制修建了平城城墙。

明代,大同作为大明王朝“九边”之一,战略地位愈加重要。明朝在汉、魏城墙基础上,拓宽、加固、披砖,建设了高大雄伟的大同城墙。

3.对大同城墙复建的评价

由于经济建设等等因素,大同城墙损毁严重,但作为城墙主体的夯土城垣大部分保留了下来。

在大同当时的经济条件下,煤都要转型,提升民众辛福感,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城墙复建,既实现了城墙保护的目标,又让当代人和后世能够体验历史文化遗迹,同时实现了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多赢的局面。

当然,古城腾空再造是另一回事了。

单说城墙复建,是值得肯定的。


大国藏美


因为不是这两年盖的


李大白课长SUZUKI


难道叫新城墙吗?


居里66376569


对于大同大拆大建不知道你是否知道:



关注最新热点


发这张图有故意黑的嫌疑,你应该去大同北城门的中国雕塑博物馆的尽头看看。那是大同城墙横断面。有北魏时期的,辽金时期的,明朝时期的。大同城墙本身就是重要遗迹,现在修复了。那些省里城墙基本没保留下来的,又没钱弄的,就疯狂地说大同是假古城。历史不是说说就能改变的。一个积累两千多年文物的古城在山西的其他地方是望尘莫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