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我遇到过许多麻烦事,所以我尽量写快乐的故事。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金球奖影后罗南主演的《小妇人》改编自美国"镀金时代"著名作家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1868年原著一经出版,就风靡全球。2019年上映的新版《小妇人》,豆瓣评分8.2分,这已经是小说的第14次影视化。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马奇家四姐妹

152年的时间里,《小妇人》能够历久弥新,它讲述的不只是马奇家四姐妹爱情、婚姻、成长的故事,它还用轻松快乐的故事反映历史的沧桑,发起对战争、金钱至上、女性价值的社会现实的叩问。

战时美国生活的写照

影片一开始就揭露了马奇家的不体面,二女儿乔是家里最耀眼的孩子,在人人梦想的纽约当作家的她更是马奇家的骄傲,但家人不知道的是,听起来受人敬仰的"作家"称号,却是乔用矮到尘埃的姿态在维持。

乔拿着写好的稿子去出版社售卖,她双手绞在一起,眼神局促不安,看着主编轻易地扔掉一张又一张稿件,仿若在等待一场关于生死的审判。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乔等待着着“审判”结束

主编告诉乔,“稿子可以收,一般这样的故事值25到30美元,我只能给你20美元。"

亦舒在《喜宝》里这样谈论耻辱,"如果有人用钞票扔你,跪下来,一张张拾起,不要紧,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 "

乔是马奇家最有气性的女儿,面对主编的慢待,她也只能将脾气收进眼底,因为她的稿费是母亲和三个姐妹赖以生存的基本,自尊在温饱面前一文不值。

她还要放下身段,去做别人瞧不上的家教工作。乔生活的窘迫,是当时美国千万家庭的写照,而让小孩成为家庭支柱的原因便是无休止的战争。

哈佛大学的教授埃利奥特曾评价战争是,"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正打的如火如荼,资本家为了自己的政治欲望,将男人从家庭中抽离出来,把他们送上战场,没有了顶梁柱的家庭,妇女与孩童的日子举步维艰,吃一顿可以填饱肚子的饭都是奢望。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孩子饿的哇哇大哭

影片里两个场景,是作者对政治家发动战争的控诉:第一个是,圣诞节当天,马奇太太与女儿们将家里的早餐送给了别的家庭,这个家庭比马奇家还要落魄,一个妇女照顾五个年幼的孩子,房子是用木板搭建的,处处都漏着风,孩子们的父亲去了战场下落不明。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老人无处安放地手

另一个是,一位年迈的老父亲的四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已经去世,一个成了罪犯,剩下那个躺在医院里等待死神的降临,老人衣衫单薄,手脸冻得通红的去看望可怜的儿子。

如果没有政治家贪婪的私心,孩子会在父亲温暖的怀抱中成长,儿子也会守护着老父亲的两鬓斑白。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野心家们用"正义"渲染欲望,牺牲千万家庭的温馨成全自己的高枕无忧。

《小妇人》不像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对战争的批判是直白且尖锐的,它用安静地画面,温和地倾诉着战场之下的不幸与悲凉,看似岁月静好,实则是遍地破碎的小家。

对社会金钱至上的警示

马奇家的大女儿梅格,还是少女的时候,参加舞会没有新的礼服,贵族小姐将自己的礼裙借给她。梅格穿上别人的粉色礼裙,头颅昂地高高地,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也成为了贵族,不再是穿着破旧裙子的丑小鸭。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艾玛-沃特森饰演梅格

即使女孩们略带嘲讽的称她为"黛西",一个用于宠物名的昵称,梅格也丝毫不觉难堪,她说"这就像角色扮演,喜欢被人这样称呼。"她沉浸在迷离的灯光下,做着一个关于公主的梦。

梅格试图在舞会里找到一个"金龟婿",从此让她步入真正的上流社会,正在她踌躇满志以为自己要飞跃龙门时,劳里的话让她坠地,她的心宛若掉进了冰窟里,尴尬又沮丧。

梅格问:"你喜欢我今天的打扮吗?"

劳里回答:"不喜欢,我不喜欢轻狂和虚荣。"

梅格所处的时期,被后世人称为"镀金时代",在那个年代里,干什么都与金钱有关,商人们追求极致的利益,资本掠夺、垄断轮番上演,一切都为了数不过来的票子。

上流社会的女孩、男孩们日日莺歌燕舞,他们明晃晃地炫耀金钱带来的纸醉金迷,随意地轻贱穷人。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一条裙子的争论

婚后的梅格,想要定做一件价值50美元的华丽裙子,却因为家境贫穷不能实现,她苦苦哀求丈夫。

"我不是故意浪费你的钱的,但我没有办法,莎莉买了她想要的一切后,就因为我没买可怜我,我努力想让自己学会满足,但实在太难了。"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评价物质的本质,“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甜茶”饰演劳里

贵族们试图用花俏的衣着展示内心的高贵,让拜金成为普世价值。梅格为了一刻的虚荣,陷入了与丈夫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中,而忘记了她与丈夫曾多么琴瑟和鸣。

《小妇人》用舞会、漂亮的裙子、名贵的珠宝,演绎着人们肤浅的见地,警示着人们过度崇拜金钱,会让温馨演变成一地鸡毛。

让人忘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活着不是为了每一个真正的自己,活着是为了将金银贴在脸面上。

对释放女性价值的呼吁

马奇阿姨是独身的富婆,她一生都没有结婚,但她常常劝侄女们要结婚,不是因为爱而嫁人,是为了有个经济依靠,所以要嫁就嫁给富人。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梅姨”饰演马奇阿姨

在她看来,本有机会嫁给贵族的大侄女梅格,为了爱情嫁给了穷小子,是愚蠢;二侄女乔清醒洒脱最优秀,却说"婚姻是经济问题"励志成为作家,是无知;三侄女贝丝乖巧懂事,喜爱钢琴却身体孱弱;只有小侄女艾米是嫁入贵族的希望。

为什么马奇阿姨自己不婚,却告诉侄女们与贵族结婚才是正经事?20岁的艾米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在罗马和巴黎苦苦追寻下,现实磨光了她所有的抱负,她臣服于社会的重压,失去了斗志。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艾米道出现实的残酷

艾米说"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法靠自己赚钱,至少没法养活自己,或者支撑我的家庭,就算与事实相反,我挣到钱了,那笔钱在我们结婚的那一刻就会属于我丈夫了,如果我们生了孩子,他们也将属于他而非我,孩子会成为他的财产。"

这是19世纪美国的真实反映,社会留给女人的空间小的可怜,女人要依附男人而活,马奇阿姨之所以拒绝婚姻,一部分是她有足够的财产能够独活,另一部分是婚姻给她带来的不是爱,而是失去自我成为他人的陪衬。

马奇阿姨太懂社会规则,她知道没有经济条件的侄女,不去嫁贵族,人生会被生活的困倦打倒。这又要责备谁?《小妇人》说,是每个宣扬着"女人就该凭美貌为自己铺就富裕的婚姻路"的个体

他们忘记了,女人与男人一样,也是人,除却身体构造不同,女人也有着远大的理想需要完成。

就像主编告诉乔,写的小说想要被大众喜欢,大结局时女主角要结婚,否则就让她死掉;也像劳里问艾米谁有权利定义天才,艾米回答是"那些男人"。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坏境造就女性的无奈

后来,乔用尽力气悲愤地呐喊"女人不止有心灵也有思想和灵魂,女人不止有美貌也有抱负和才华,我真的受够了人们说,女人只需要谈恋爱然后结婚生子,我真的受够了,但似乎这么想的只有我一个人。"

《小妇人》借用主角们之口,除了抒发男权社会对女性局限的愤怒,还呼吁整个社会应该释放女性的未来,她们不应只是女儿、妻子、母亲,她们更是她们自己。

结语

《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仅活了56年,她的一生升腾跌宕,饱受贫穷、离别、病痛的折磨,她感慨这一生太苦,只想写点甜的,为大众创造了小妇人的童话,但一个怀有悲悯的作家,她不愿只粉饰太平,她将人们残酷的社会挣扎隐藏在女孩们的成长中。

豆瓣8.2《小妇人》:女孩成长童话之下,隐藏着残酷的社会挣扎

看到了什么?

能被提名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妇人》,如果单是讲述女孩的成长还不足以让它与《寄生虫》《好莱坞往事》《1917》同台竞争,真正打动评委的是它的暗喻,让大众重视当下,19世纪的现实问题,21世纪仍有思考余地。

至此,《小妇人》的用心良苦,需要我们一帧一帧地去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