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顶级咨询顾问告诉你:巧用“结构化思维”,轻松说服别人

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思维的书籍,其中不乏有教授专家、职场老鸟、行业大咖写的工作思维方法论。对于我们来说,随便翻开一本都会被里面的知识所“折服”,因为它讲得的确很有道理,可有道理就行了吗?

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些书讲述的道理“只是很正确”,不够落地、实操性不强。

你坐在树下,脑袋被掉落的苹果砸中了。

这时候,那些有见识、有阅历的人会告诉你因为苹果熟了,所以就会掉下来。这就是“只是很正确”的道理。

可牛顿却深究为什么,发明了万有引力。

在工作中,结构化思维的重要性远远超乎你的想法。如何安排工作才能确保完成得出色?和同事、领导、同行以及客户沟通,怎样沟通才是最有效的?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融进到工作中去,产生有效的工作成果?

麦肯锡顶级咨询顾问告诉你:巧用“结构化思维”,轻松说服别人

在《极简思考》中,作者迈克·费廖洛提出了让工作更简单的结构化思维步骤首先是定义一个问题,紧接着给出核心建议,然后搭建框架以及打造故事,最后不断的证明或推翻这个假设,这样就能出色完成工作。

逻辑清晰,简单易操作,我按照书上的“结构化思维”写出过不少的方案,获得了很好的反馈效果。

迈克·费廖洛,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任职世界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后来创办了thoughtLEADERS—给世界知名公司提供清晰、简洁、高效的工作法,其客户包括谷歌、福特汽车、领英、惠普、维萨信用卡等等

就连麦肯锡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面对高难度的方案,也是采用这样的结构思维。

下面介绍“结构化思维”的具体四个步骤:

01,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包含内外两层含义往内的含义“是什么”,往外的含义是“有哪些”。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思考的技术》中讲到过一个和服产业的案例:

近20年来,日本和服业的市场一年比一年萧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一户家庭的妇女在和服支出上几乎减少一半的费用。

怎么看和服市场都是一个衰退行业,大前研一跟公司管理层开会讨论,得出和服市场衰退的原因有三:一是每家都有和服了;二是新购群体在减少;三是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于是大前研一提出”开发适合年轻人品位的新款和服,加入时尚元素以及改变和服的一些工艺”

这是对和服做了重新定义:

(往内)把原先“只适合家庭妇女的和服”调整为“适合年轻人品味的和服”

往外)增加了“添加时尚元素和工艺”

麦肯锡顶级咨询顾问告诉你:巧用“结构化思维”,轻松说服别人

大前研一说没必要去设计新的高级和服,其实就是在定义问题的“内在含义”,而更高级的和服需要一些“往外含义”,比如高级面料、色彩更加丰富等,这些“外在含义”都会把和服的受众变得更小。

02,核心建议

提出核心建议时,可以参考一个公式:核心建议=假设+触动点

“假设”就是在前一步“定义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的假设,也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

触动点决定了利益相关人是否对你的建议刮目相看,触动点的内容应该是利益相关人最关心的衡量标准或目标。

例如,你的沟通对象是一位销售总监,提出的建议就必须包含“提高销售额”这个触动点,如果你把“提高销售额”的核心建议给到人力资源总监,肯定会吃闭门羹。

在提出核心建议的时候,除了要遵从“假设+触动点”的公式,尽量不要给出太多建议,先给出一两条,看沟通对象的反应再做决定。

最典型反面案例就是麦肯锡的“电梯游说”:

据说有个大客户找麦肯锡咨询问题,然后麦肯锡咨询顾问准备了很多方案,比如7个大建议、10套详细的实施方案以及40个改进措施等。可是大客户突然有急事,需要立马飞去纽约,于是留给麦肯锡咨询顾问的时间只有30秒:从电梯的三十层到一层的时间,原本准备的一大推资料一下子不知如何说起,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个大客户。


麦肯锡顶级咨询顾问告诉你:巧用“结构化思维”,轻松说服别人

03搭建结构并构建故事

当我们准备好了要说的内容,并决定把这些告知对方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沟通结构

举个例子,我们做番茄炒蛋时,准备好了所有食材,我们是把食材全部放进去炒呢?还是先放这个再放那个、一步一步地炒呢?

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做法就会有不同的成品,与人沟通也是一样的道理

沟通结构有无数种,“教你怎么说话”的书也一抓一大把,但不管怎么变,都只有两种最基础结构:层形结构和列形结构

  • 3.1 层形结构

层形结构以背景为开端,目的是让沟通对象了解核心建议。

麦肯锡顶级咨询顾问告诉你:巧用“结构化思维”,轻松说服别人

使用层形结构的沟通对象一般有两种:

情形1::沟通对象缺乏背景知识

当沟通对象不太熟悉你的核心建议的时候,使用层形结构,可以让沟通对象了解相关的“背景介绍”,保证沟通对象能接收到你的信息

情形2:沟通对象抵触你的建议

也许沟通对象已经了解你的核心建议,但是他们不太喜欢,甚至还抵触,因此,层形结构的“形式变化”为说服沟通对象提供了理由。

  • 3.2 列形结构

列形结构是由核心建议开始,然后以列形排序展开支撑信息。当沟通对象非常熟悉你的主题,就可以使用列形结构,对象一般是直接领导或你经常接触的利益相关人

麦肯锡顶级咨询顾问告诉你:巧用“结构化思维”,轻松说服别人
  • 3.3 如何使用这两种沟通结构?

1,当你知道沟通对象有没有关于方案的背景知识,那就选择层形结构;

2,当你和上司谈及过你的想法,这时候选择列形结构;

3,当你不确定沟通对象是需要层形还是列形结构时,你可以从层形结构开始,也许当你说到“背景介绍”或者“形式变化”,他们会打断你,并告知已经知道了,那么久切换到列形结构;

4,如沟通对象有一部分人需要层形结构而有另外一部分人需要列形结构,这时你首先考虑会议中的关键决策人需要什么结构。

确定沟通结构框架,可以让沟通对象及时接受到你传递的信息,实现高效沟通。

  • 3.4 如何使用不同沟通结构来搭建故事思维?

确定结构之后,就要根据结构来搭建故事,用故事来填满你的内容

在这里只论述一个层形结构的的故事思维:

比如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童话故事:

“从前……” (背景介绍)

“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形式变化)

“最后,英雄伸张正义,拯救了我们,他做了……”(核心建议)

举个例子:

“从前有个老爷爷,他种了一棵葫芦树,结出了七个葫芦(娃)” (背景介绍)

“然后,山里的蛇精把爷爷抓走了”(形式变化)

“最后,葫芦娃杀了蛇精,救出了爷爷,葫芦娃七兄弟是这样做的:大娃做了什么,二娃做了什么,三娃做了什么……”(核心建议)


麦肯锡顶级咨询顾问告诉你:巧用“结构化思维”,轻松说服别人

04,不断地证明和推翻假设

这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一开始的分析并不能百分百地达到目标,需要你不断去证明或推翻这个假设。每当证明或推翻了一个假设,会给你带来新的认知,直到确保核心建议有效。

在这个阶段可行的具体操作有:向同事领导甚至同行,对你的建议进行无情鞭笞。

05,新东方联合创始人之结构化思维的运用

电影《中国合伙人》再现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

王强在北大念的是英文专业,毕业后留在北大教书,90年代去美国闯荡,去到美国后发现唯一语言的优势压根用不上,只好重新做出选择,决定去申请计算机硕士。

毫无计算机基础的他是如何说服教授接受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

他说了三段话:

“成绩单中,有一门共产史。我说这门课与计算机有关,因为计算机的原来是得到了算盘运算原理的极大启发。我学完这个,不仅知道中国共产怎么来的,也知道计算机怎么出来的

我在北大学的就是语言,不算我的汉语,我至少了解了四种不同的语言。因此我在语言方面,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因此再学一门叫编程语言,那简直小菜一碟。

别看我学文的,学理的天天研究,解决问题很迅捷,学文的就是理解美,放在科学是看穿了任何系统本质的东西。我有这个能力,将来走进计算机的领域,我就能迅速判断计算机哪儿出问题了。”

现在用结构化思维分析这三段话:

首先重新定义问题:“计算机是得到算盘原理来的”(往内)、“计算机需要学编程语言”(往外);

此外三段话采用的是列形结构,每一个段都在

论证“我最适合学计算机”这个核心建议,在这个列形结构下讲了三个故事“我学过共产史、会四种语言、学文有抓本质的能力”。

最后:

结构化思维的原则是《极简思考》,强调的是简单可行,按照“定义问题-核心建议-搭建结构(故事思维)-不断优化”的步骤,最终得到具体可行的结论,去传递我们的想法,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受。

最后附上思维导图(原书的结构化思维过程一共有9步,为了方便记忆,我把它缩减为四步)


麦肯锡顶级咨询顾问告诉你:巧用“结构化思维”,轻松说服别人

作者简介: I 前五百强职业经理,能跑马拉松,可阅百本书,说有趣的史,做有用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