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年抽烟就花费上万的路遥,为何媒体总说他一生贫困?

粉红色的乔治2020-02-2221:17

逆境可以催生创造力,同样,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苦难催生创作灵感。

这句话放在写出《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身上,尤为贴切。

路遥的身世只要是知道他的人的毋庸赘述的,他短暂的一生,似乎总是伴随着贫穷。

读者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生活清贫但思想崇高的作家,年轻时的他与其他陕西的

农民一样,苦难的生活一如《平凡的世界》里所描述的一般艰难而又辛酸。

路遥,原名王卫国。

八十年代,一年抽烟就花费上万的路遥,为何媒体总说他一生贫困?

1949年,路遥出生于陕北农村一户贫困的家庭,7岁时过继给大伯,勉强读完中学,

路遥开始靠自己的体力谋生,与孙少平一样,他做过很多种临时工,在此期间,

他曾经做过一年的小学老师,也正是这段经历,促成了他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孙少平。

1970年,路遥开始向各个报刊杂志社投稿,并不断有作品发表。

1973年,他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校期间,他陆续有散文和短篇小说发表,

1980年,他凭借《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随后,又凭借

中篇小说《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后又陆续发表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同年进入中国作家协会。

八十年代,一年抽烟就花费上万的路遥,为何媒体总说他一生贫困?

1986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并于1991年凭借该小说,获得第三届茅盾

文学奖,路遥于1992年因病去世,年仅42岁。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为世人留下了极为丰厚的精神财富,但与此同时,关于他生前

穷困潦倒的生活的传闻,也令世人对他产生无限的同情,人们将对他的敬意和同情,

转移到对当时社会对文学的轻视层面,有很多人对路遥的贫困生活进行大肆的渲染,

造成一种路遥越贫困就越伟大的反差“高尚感”。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路遥是一

位守着清贫依旧崇尚善良和美好生活的苦逼(原谅我用这样一个词)作家,以至于有

很多人不禁会发问:路遥为什么那么穷?他是那么著名的一位作家,而且获得那么多

的荣誉,为什么他到死依然过得那样潦倒?

其实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也被路遥在逆境中的伟大创造力所感动过,

我也一度认为他没有赶上好时代,所以导致他的才华未能为他换取富足的生活。

1995年,第一次看他的《平凡的世界》,接着看了他的中篇《人生》以及其他的著

作,从《黄叶飘零的日子》、《惊心动魄的一幕》、《早晨从中午开始》里,我似乎

读懂了路遥的内心,那时对路遥最大的感触是心疼,因为我的语文老师是和他同时代

的人,有着和他相同的经历,而且,从孙少平与路遥许多重叠的经历看来,我认为他

是一个内心极为敏感,因为出身卑微而极度自尊的人,我那时也以为微薄的稿费不足

以使他摆脱贫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放下路遥的书

已有二十余年。对路遥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记忆里。

八十年代,一年抽烟就花费上万的路遥,为何媒体总说他一生贫困?

2017年,随着《平凡的世界》的播出,我再一次与路遥的作品相逢,于是,我通过

网络对他的生平再次加以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却意外的打翻了他在我心目中二十

多年的固有印象,不能说变好,也不能说变坏,如果以当时我对他的心态,或许和别

人知道了真实的他之后的反应不同,我甚至感到了一丝欣慰。

因为,他的作品,曾为他换取过等价的生活,只是,路遥是一个不会安排生活的人。

用他的一位同为作家的朋友的话说:他之所以穷,不是挣得不多,而是他花得不少。

与我们印象中的性情清高的印象不同,真实的路遥富有文学才华不假,努力上进也不

假,但他在生活里却是一个对家庭没有尽到责任甚至极不负责任的人。

1973年,路遥被推荐上了延安大学,大学校园里的生活一如孙少平读高中时的生活

一样艰苦,他的同学回忆起大学时的他曾这样说:一身灰的卡服就是他的礼服,白、

黄、玉米发糕是他的主食,吃完后一碗开水冲菜汤是他很喜欢的美味佳肴。

他在大学时与他的妻子相识,林达的家境要比路遥好许多,她经常贴补他,

使他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好了很多,林达算是路遥的书迷,因喜欢文学与他相识相恋,

路遥在结婚初期还没什么钱,偶尔发表一两篇作品也拿不到多少钱,全靠林达养家。

林达爱上路遥,一来因为路遥的才华,二者也因为年轻时的路遥生得一表人才:

八十年代,一年抽烟就花费上万的路遥,为何媒体总说他一生贫困?

此时的路遥,还只是那个从陕北出来的穷大学生王卫国,二十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年

龄,生得眉清目秀还有妙笔生花之才,怎能不吸引小姑娘呢?

在他发表《人生》之前,路遥的生活的确不富足,但是自《人生》发表之后,路遥

获得了三万元的稿费,三万元,在八十年代初期,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我记得那时我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几十块钱而已,但路遥却每每入不敷出,

路遥从小穷怕了,他突然得到这么大的一笔稿费,对他来说是一种冲击,

他想弥补生活给他心理上造成的因贫困而形成的自卑,他喜欢吸烟,于是他就买最贵

的烟抽,一天抽两盒多,据他的朋友说,路遥一年抽烟花掉的钱就有四万。

八十年代,一年抽烟就花费上万的路遥,为何媒体总说他一生贫困?

四万,以当时的工资和现在工资的比例来算,相当于现在的三四百万,即使对现在的

上层阶级来说这个消费也是惊人的。而且,路遥同时也有单位有工作,而且是作家协会的成员,他的工资和津贴比一般人多,但这在追求高消费的路遥来说,根本不够

也好友曾劝过路遥换便宜点的烟,这样可以合理的安排生活。

但路遥却回答说:我吸好烟,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一个人穷太久了,他需要用外在物化的东西去填补内心的自卑。

虽然,他也曾经用非常坚定且自信的语气说过”当别人用西式的餐具吃中国这道菜的

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着筷子吃饭而害臊“这样清高的话语,但难以改变隐藏在

他内心的自卑和脆弱。很多时候,守着清贫蔑视富有的人,是因为他们离富有太远,

而当他们真正富有时,他们的行为可能还不及他们蔑视的那些人。

路遥无法拒绝这些奢侈品的诱惑,因为它们能填补甚至治愈他童年的缺憾和创伤。

除了抽名烟,路遥还喜欢喝极品的咖啡,他的消费习惯是,要不就不买,

要买就买贵的。在这样的消费观念指引下,路遥的稿费根本不够他花。

加上他过强的自尊心,在应酬上面的花费也不在少数,以至于他在获得矛盾文学奖时

连路费也拿不出来,要向弟弟开口借………………

八十年代,一年抽烟就花费上万的路遥,为何媒体总说他一生贫困?

或许,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时所写的一样,苦难是创作灵感的源泉,逆境才能激发创造

力,舒适的生活不适合于创作《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充满苦难与奋斗的小说,

于是,路遥在那句”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

拨出绝响“的名言的激励下,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大量的书籍来到煤矿进行《平凡的世

界》的创作,在后期的创作中,他每天的生活规律极为紊乱,《早晨从中午开始》正

是他这个时期生活的写照。

八十年代,一年抽烟就花费上万的路遥,为何媒体总说他一生贫困?

饮食和休息均不规律的路遥,终于积劳成疾身患肝癌去世,这位伟大的农民作家,

将他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文学,他无疑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作家,但是,后世因为他

的名气而刻意渲染他生前的贫困,使很多读者误以为他的贫困,是因为他所生活的时

代对文学的轻视而造成的,事实上,路遥后期的贫困,完全是他的过度消费和不善于

理财而造成。有人说他挥霍无度,有人说他虚荣不负责任,但这都是他个人的问题,

至少比听到他真得空有满腹才华却不能使自己温饱要强得多。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路遥那么完美,我看到这些资料的第一反应倒有些释怀,

因为自1995年以来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认为他受到了当时时代的轻视,怀才不遇才

致贫困潦倒,但当我看到真相后,心里倒有了些安慰,至少,他曾经靠自己的才华有

过满足,他有过他向往的生活,他的穷困,不是时代的原因,而是他自身的问题,

好过整个时代有问题,因为,在时代的裹挟下,一定不止路遥一个人会经历苦难。

个人有缺点,要好过时代有过错。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必因此失望,其实一直以来,是媒体力求打造完美的人,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

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罢了。

路遥也是个普通人,他穷过,有钱了奢侈一些,总好过一直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