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导语:

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只是跟随那位血头的近千人中的一个,他也可能没有参加那次长途跋涉的卖血行动。我知道自己只是写了很多故事中的一个,另外更多的故事我一直没有去写,而且也不知道以后是否会写。

这是我在这本书德文版自序中看到的一段话,从一个小人物身上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靠卖血生存的更多人生活的心酸。许三观一生卖血11次,但这11次都不是为了自己。当他想最后一次卖血,只是为自己的时候却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的血已经没有人愿意要了。

或许现在的我们离许三观那个时代很远,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靠卖血换钱,但读过这本书,你或许就明白了。虽然卖血的次数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这几次。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01 / 儿子一乐闯祸,砸了方铁匠家儿子的头,为了赎回家当许三观第2次卖血。

书中说一乐并不是许三观的亲儿子,所以当一乐闯祸的时候,许三观便让许玉兰去找何小勇要钱去了,许玉兰虽然精心打扮了一番,却也没有要到一毛钱。

因为没要到钱,许玉兰大闹了一番,回到家又坐在门槛上哭了起来,嚷嚷着一乐命苦,没有了爹。邻居们一个个站在门前,劝着许玉兰,其中一个出了主意,让一乐自己去找何小勇要钱。

起初一乐不愿去,但架不住许玉兰的哭诉,他去了。一乐去的结果和许玉兰一样,何小勇并不承认自己有个儿子,只有两个女儿。

几天后方铁匠又来找许三观要钱,许三观推脱让他去找何小勇,结果和前两次一样,一分钱没要到。他又去找许玉兰,告诉她如果再拿不出钱,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搬走。

方铁匠说到做到,过了两天真的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搬走了。许三观睡了一觉起来看着空荡荡的家里想起了自己十年前和根龙他们一起卖血的情景,现在他又需要卖血了,为了赎回他和许玉兰这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当。

赎回家当的当天,许三观说:“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人只有被逼上绝路了,才会有办法。没上绝路以前,不是没想到办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该不该去做。要不是医院里不给方铁匠儿子用药了,方铁匠就不会叫上你们来抄我的家,方铁匠你说呢?”

说完这些,许三观才猛然想起自己卖血前忘记喝水了,又一次吃亏了,不仅如此还被邻居笑话卖血是为了做乌龟。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其实在三个孩子里,许三观最喜欢的就是一乐了。这次卖血是为了赎回家当,但更多的是为了一乐还上那笔钱给他一个完整的家。

何小勇不承认一乐是他的儿子,许三观也不承认,如果这个家再这样什么都没有了,一乐要去哪里呢。许三观不敢想,虽然后来他对一乐并不如对其他两个儿子好,但他的心里终究还是最喜欢一乐。

不管一乐是谁的孩子,他就是许三观最喜欢的那一个。只是出于报复许玉兰不愿承认罢了,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软肋,许三观对一乐终是狠不下心。这个声声念着吃了亏的男人,却把一乐一直留在自己身边,或许他始终都不愿意承认一乐是何小勇的孩子吧。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02 / 三年自然灾害,喝了57天的玉米粥,为了吃上一顿好菜许三观第4次卖血。

许三观卖血换了35元,给了李血头5元,自己拿了30元回了家,交给了许玉兰,并且告诉她已经喝了57天的玉米粥了,不能再天天喝了,要隔三差五的改善伙食。如果钱不够他再去卖血。

当天晚上许三观领着全家人特意收拾打扮了一番去了胜利饭店,他说要把今天当成春节来过。当然一家人不包括一乐,他告诉许玉兰一乐不是他的孩子,所以他给了一乐5角钱,让一乐自己去买烤红薯吃。

一乐听到了许三观和许玉兰的谈话,求了他半天。许三观硬着心肠拒绝了一乐的请求,一乐无奈,去买了一个咬了4口的红薯,因为没有吃饱,他把红薯皮也给吃了,但吃了红薯皮也没有解决他的温饱。

于是他又去找卖红薯的,却被忽悠了一阵离开了。因为心中委屈,一乐也想吃面条,但是许玉兰和许三观不给他买。他只能去找何小勇,奈何何小勇也不管他,他因为伤心,看着许三观和何小勇都不承认是他爹,不愿带他去吃面条。

所以他选择了离家出走,晚上的时候,许三观和许玉兰才发现一乐不见了,许三观在邻居家凹进去的门旁找到了哭泣的一乐。许三观看着一乐这样,心软了下来,嘴里不停地骂着一乐却背着去了胜利饭店。

当到了胜利饭店,一乐小心翼翼地问许三观:“爹,你是不是要带我去吃面条?”许三观不再骂一乐了,他突然温和地说道:“是的。”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父子俩和解了,或许许三观在找不到一乐的时候就已经心软了下来吧。虽然嘴上总是不表达爱意,但心里却永远都有一乐。

值得注意的是,他背着一乐去了胜利饭店,在一乐小心翼翼的问话下,他不再骂骂咧咧,一反常态的温和地说着是的。可见他心中一直都有一乐,却忽略了这个孩子的心里。

虽然这次卖血是为了全家人的饭菜,但更多的是父子俩因为这件事情和解了。这次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许三观。原来他也是会心软的男人啊,尤其是当他说那句我吓了个半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这个男人内心的柔软与呵护。

父子之间没有隔夜的仇,但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养着别人的孩子,尤其是在那个穷苦的年代里。许三观也有很多问题,但对待一乐的事情上无疑他是最无私的那一个。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03 / 一乐病得不行了,要到上海的医院治疗,许三观第7次卖血直到第11次。

一乐回到乡下,病了两个月,幸亏被二乐发现背回了城里。但城里的医院治不了,需要马上送到上海的大医院去。于是他让许玉兰先带着一乐去上海,他想办法弄钱。一上午他借到了63元,但这远远不够。

为了救一乐,许三观又一次想到了卖血,在城里卖了一次血之后李血头害怕出了人命便不再收他的血了。但是,他给许三观出了一个主意,去外省卖血,于是许三观边走边卖血。

从临浦到百里,从百里到松林,从松林到黄店,从黄店到长宁。他终于到了上海,找到了许玉兰母子。当他看到一乐那空荡荡的床位的时候,以为自己来晚了,人已经不在了。

书里是这样写的:许三观当时脑袋里就嗡嗡乱叫起来,他马上想到了根龙,根龙死的那天早晨,他跑到医院去,根龙的床空了,他们说根龙死了。许三观心想一乐是不是也已经死了,这么一想,他站在那里就哇哇地哭了起来,他的哭声就像喊叫那样响亮,他的两只手轮流着去抹眼泪,把眼泪往两边甩去,都甩到了别人的病床上。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在这段就可以看出许三观对这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无私。他一路卖血,只为了给一乐筹齐医药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这么不间断的卖血会怎样,他只知道要救活他,他是自己的儿子。

许三观看着一乐还活着,摸了摸一乐的肩膀,又哭了,或许是庆幸吧,在他眼里只要一乐还活着就好。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他们的心头肉,他们可以为了这个家牺牲一切,从不要求我们回报。但有时我们还是会嫌弃他们,却忘了当时我们生病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我们的,我们小的时候他们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引导着我们长大。

父母永远是最无私的,可我们作儿女的却是最自私的。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04 / 年过六十的许三观想为自己去卖一次血,却被血头侮辱。

现在的许三观不用再负担三个儿子的生活,他和许玉兰挣的钱就他们两个花,他们不再有缺钱的时候,他们身上的衣服也没有了补丁,他们的生活就像许三观现在的身体,许三观逢人就说:“我身体很好。”

生活在一天天变好,家里有什么急事也不需要许三观去卖血筹钱了,但这次他想为自己卖一次血。因为他想吃一盘炒猪肝,想喝二两黄酒。被这个欲望驱使着去了医院,此时的医院早已换了血头。

年轻的血头看着年迈的许三观,不由的对他冷嘲热讽了一番把他打发走了。走出医院,他哭了。

他想着四十年来,今天是第一次,他的血第一次卖不出去了。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他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

每每看到这里,总是让人泪流满面,是啊,人老了,血没人要了,家里有灾祸怎么办?这是许三观的无助与悲伤,他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再为这个家里做些什么了。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许三观走着哭着,哭了一路,被邻居们看到告诉了一乐、二乐、三乐还有许玉兰。三个儿子拦住了许三观,句句指责,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年迈的老人心里的落差与无助。

后来还是许玉兰带着许三观去了胜利饭店吃了炒猪肝,喝了黄酒,他把今天去卖血的事情告诉了许玉兰,或许只有这个女人才懂他心中的落差与无助吧。

身为儿女,我们看到父母在外边哭,第一时间肯定是问怎么了,问过之后肯定会不假思索的指责父母丢人现眼。我们不懂他们心中的苦,也不愿试着去了解,只知道这是大庭广众。这就是儿女,我们面对父母永远都是自私的。

我们应该记得那句血没人要了,这是一个老人的无助与悲凉。他不能再庇护儿子们,四十年了,家里大事都是靠他卖血,可现在一句没人要了,足以压垮这个老人。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05 / END

当父母想为自己活一次的时候,却发现时间不多了。而作为儿女我们好像永远都没有想过父母做什么事都是为了自己,我们总是忽略他们。

永远都不嫌弃自己的父母才是一个人最美的一面,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给予了我们生命。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活下去,去感谢他们,而不是嫌弃。

《许三观卖血记》:浮华过后,我已不能再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了


作者简介:荷若风,没事总喜欢写点东西,愿这小小的文字能像荷风一样吹进你的心间。如果你有什么疑惑,欢迎私信给我,我愿帮你解答,感谢看到这里的你*^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