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禮器概述

玉禮器概述

古人云:“國之大事,在祀及戎。” 在中國古代,祭祀是各部落族群之中最大的慶典活動。祭祀時一切用品都應是當時人們所能找到的最好材料來製作的。因此,最早古人使用於製作禮器的材料大部份就是玉。我們今天可以在大部分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裡看到各種各樣的玉禮器,這其中包括圖騰和象徵權利的符節器。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大批玉宗及各種柱型器了。此外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玉熊也應是當時部落族權的圖騰。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進化,到了商周時國家各種禮節禮儀不斷完善,出現了祭祀不同對象以及區分身份貴賤的專用禮器。
  玉禮器通賞分為六器。按《周禮》中記載:“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故知六器分別是壁、琮、圭、璋、琥、璜。在這其中,除琥這種禮器我們目前已無法考定其原始面目究竟如何之外,其餘五種禮器均有實物出土,在我們的資料庫內,大家可以仔細欣賞研究。
  古人對禮器使用者的等級十分講究,是有嚴格的次序的。人們所熟悉的“問鼎”之典故,說的是公元前606年春時,楚莊王伐陸渾之戎,觀兵於周郊,問周憲王瑜九鼎之大小輕重。這被當時人們認為是大不敬,以下犯上,有奪取王位之意。因此王公貴族必須按身份佩帶不同類型、不同尺寸的禮器。在《周禮·大宗伯》中,對儲侯所執之象徵身份的信物有詳細的規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轂壁,男執蒲壁。” 其中鎮圭長一尺二寸,桓圭長九寸,信圭長七寸,躬圭長七寸或五寸。這四種圭加上刻有轂紋的壁和刻有蒲紋的壁就合稱六瑞。


  當然除了這六器六瑞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禮器與符節器,如環等等。為了分類的簡明清晰,我們就把這其他的器型歸納入玉用具一欄之中而不在這裡討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