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是:講情不講理、記對不記錯”,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非常認同這個說法。家是心靈的歸宿,是我們的避風港,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在家裡多記住對方的好,少記住那些不愉快的,家才和睦,才溫暖。

【1】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什麼是家?家是我們一身疲憊回家時,熱乎乎的晚飯,是出門在外時家人的牽掛……只有家裡的愛多了,情多了,我們才會更愛家,更願意為家付出。

一家人身在一起,心在一起,團結友愛,攜手前行。遇到事情,大家有商有量,共同面對,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講情的家裡,讓人舒適,讓人幸福

反之,如果在家裡經常要講一下道理,分出誰對誰錯,天天爭吵不斷,大道理一堆,跟愛人唇槍舌劍爭論不休,到後來的結局就是相互傷害,相互仇視,甚至於走上離婚的道路。

【2】多記住對方的好,少記他(她)的錯

一家人過日子,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如果為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非要分出個是非曲直,往往就傷害了彼此。

遇事多溝通,多交流,和對方意見不一致,求大同存小異。不要固執己見,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還要去做。

常記得對方的優點,記得他(她)對你的好,少記住對你的不好。不要天天翻老黃曆數落家裡人,不妨放大對方的優點,適時誇讚,這樣增進了雙方的感情,一家人相親相愛,何樂而不為?

結語:家是我們放鬆心情的地方,家是溫暖的港灣,家裡講情不講理,不要天天大道理掛嘴上。在家裡多記住家人的好,記住和家人在一起溫馨的日子,少爭論對錯,多包容,做到“講情不講理,記對不記錯”,家庭夠和睦,人生才和美。

我是:青桔時光,一個喜歡簡單生活,生活簡單的人,歡迎您的關注。


青桔時光


只要不凌駕於道德和法律之上,完全贊成這句話。

我爸和我媽在一起吵了幾十年的架,互相嫌棄了幾十年。

因為好多小事他們兩個都漲紅過臉,但還是會坐同一張桌子吃飯,哪怕誰也不理誰。

我從小看著他們兩個吵架,沒有所謂的童年陰影,反而在多年的爭吵聲中學會了怎麼勸和他倆。

我問我媽,為啥每次吵完架都氣到那種程度了,過不了多久還能當做沒事人一樣繼續和我爸相處,我媽說我爸就是那樣的人,脾氣急點,沒有啥壞心眼,雖然有些時候是他做的不對,但他給我做了一輩子飯,我也不能受他一輩子的氣。

我問我爸,為啥每次吵架對我媽都那麼兇,幹嘛吵完架還要做飯給她吃,我爸說她有些時候想法是簡單了點,但我身體哪哪不舒服的時候,她一直跑前忙後的照顧我,我都記心裡了,哪能因為拌幾句嘴就餓著她。

後來才知道為什麼說家就不是個講理的地方。

人活著一輩子本來就很孤獨了,家是唯一一個可以宣洩感情壓力的地方,只要不越過底線,所有的是非對錯都可以被包容。


粗言大叔


如何處理好與家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講情不講理、記對不記錯”,說的很好,很貼我心。本來不想拿自己說事,算了無所謂,跟大家交流下,也幫我反思下。


我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很多:兒子、丈夫、爸爸,頭銜很多,是家裡的紐帶,也是家裡的支柱(他們常這樣說)。以前自己在外地工作,沒有小孩相對事少,也單純一些。自從回家後,生孩養子、照顧老人,就這樣三代人住到了一起。家裡最難處的就是婆媳關係,我深有感悟!人常說,女人心海底針,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的確如此。

如何處理好家裡的關係,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是不要較真碰硬,論高低

可能因為長期養成的工作習慣,丁是丁、卯是卯,自己的原則性很強,遇到事情總想論個對錯。以前我爸就常給我說,不要跟家裡人講道理,家裡本來就是一本糊塗賬,凡事不要非論個對錯!剛開始,我還不以為然,直至在這相處的兩年多時間裡我處處碰釘子,兩頭不討好後才反思:唉,老人講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真是大智若愚,人生積澱!

二是彌補隔代鴻溝,巧說話

有的人可能想著,家裡人都是自己最親的人,不用太多顧忌。其實不然,家裡也是需要處理人際關係的,面對年齡差距帶來的隔代鴻溝,要注意溝通方式的。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老年人有自己的慣性思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就是在思維認知的碰撞中產生的,家裡亦是如此。我媳婦心地善良,人很好,但卻比較直,不會拐彎說話,特別是在育兒理念上容易跟家人發生矛盾。話說出來,本來她自己心理沒啥,但老人容易多想,就會不高興。哎呀,我的難呀。我也給她提醒多次,但想改變一個人真心不容易,算了,我也放棄了,讓她慢慢調整吧。包括我自己有時急躁上火了,對家人說話也不注意分寸,惹得大家生氣!靜下心來思考,真的很不應該!

三是倘若條件允許,分開住

這裡講的分開住,不是說不贍養老人、老人不去照顧小孩。我們這一代人壓力山大,有很多事情要做,也需要自己的空間。老人雖然能夠給我們分擔一些,但由於生活習慣和觀念的不同,長期住在一起,難免磕磕絆絆,如果不能妥善處理,矛盾很容易升級。我是這樣計劃的,年底搬新房後,給老人在同小區找個房子收拾好,讓老人住的自在和舒心。這樣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空間,彼此都能得到釋放,相互照應也很方便。大家圍繞娃這個中心,我想應該能夠充實和快樂的生活吧。唯一擔心的就是怕老人多想,接下來還要跟他們好好交流引導下。

至於關愛家人之類的話就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也會這樣做。說了這麼些,有人可能想說,你說的我都知道,呵呵!自己知道的不一定能做好,知行合一還有很大的差距呢,送給大家一起共勉吧。


燭光夜貓子


“家就是:講情不講理、記對不記錯”,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認為一個家庭,既要情理並存、也要記對明錯。只:“講情不講理、記對你記錯”都是不全面的。

家庭是每個人嚮往的心靈港灣,是充滿愛和溫馨的地方。“情”要排在首位。不過我們畢竟是凡夫俗子,食著人間煙火。一些小小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不犯錯的人是沒有的,一點小小的錯誤,不至於鬧得滿城風雨,雞犬不寧。作為家裡的成員,都要相互體諒互相包容,這和家庭的幸福感才會持久。

比如:孩子做錯了事情,愛是第一,但不能溺愛。正因為愛,才會批評教育,讓孩子健康優秀。

夫妻之間無論誰犯了錯,都不能“看水流舟”那是不負責的態度。也是應該需要幫,少些埋怨,應拉不應推。

小錯可諒 ,如果對方犯貪汙挪用錯誤,賭博錯誤,“只記對不記錯,”就更不妥了。作為愛人,要對他進行思想教育,耐心的進行開導,幫助改正。同時,也要做出一些規定,不讓其重蹈覆轍。暴力乃至原則上的錯誤,比如出軌,不記錯又如何?

還有好多兄弟之間反目成仇,因為老人的財產爭奪不休而訴至法庭的也屢見不鮮。如果一個家庭,“講情不講理,只講對不講錯”,就不會是這局面。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疫情當前,但願每個家庭都平平安安,家人之間和睦幸福。,相互包容,彼此珍惜。


你身邊的一朵雲


從來有情相守才是家。

講情不講理,那是因為通情才能達理。這是一種狀態,心平氣和之下,誰都會講道理的。在對方有情緒的狀態下,要先照顧對方的情緒,待情緒穩定之後。自然就會理性的看待問題。

老婆是用心來愛,用心來呵護的。

很多家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在老婆氣得暴跳如雷的時候,男的還一個勁的講道理。最後的結果就是雞飛蛋打,一地雞毛。

男的就覺得很鬱悶,你們女的怎麼不講理?

女的覺得很氣憤,男的怎麼這麼不懂感情?我都氣成這樣了,還來跟我講道理,呵護我一下,讓一下你會死呀!

記對不記錯是一種情緒上的處理方式。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在任何一件事上處理都是對的。我們在居家過日子的時候,要經常倒垃圾的,不是嗎?如果你不倒垃圾的話,這家還能住人嗎?

經常在一起相處,偶而也會受受氣,受了氣就會產生情緒上的垃圾。

打掃家裡的垃圾,家裡就會幹乾淨淨。

清理情緒上的垃圾,心情就會疏疏朗朗。

所以,只記你的好。

你好,我也好。


前波往前


家本身就不是講理的地方,因為跟家人根本就沒有辦法講理。你會跟你的父母講理嗎?

說著說著,你的父母會說:“你犟什麼犟,白養你了”。你跟媳婦講理,媳婦會說:“你不愛我了。”你跟孩子講理,孩子會說:“我聽不懂。”你跟老公講理,老公會說:“我不會做。”在家裡,沒有理可以講呀!

我們要遵從的是:尊重長輩,長輩有任何錯誤都是我們的不對;關心伴侶,伴侶心情不好,我們要包容她,愛她,用最大的耐心安慰她,寵她寵到無底線;疼孩子,家裡不能雞飛狗跳,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用心平氣和的態度跟孩子講話!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但是做起來會非常累,但是為了家和萬事興,我們也只能如此,生活生活,生下來就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大嘴哇啦


“家是講情不講理,記對不記錯的地方。"我非常贊同這句話,而且恨只恨知之甚晚。

家是社會的細胞。實現社會和諧,家庭和美是基礎。和是中國文化精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和諧理念也越來越為世界上絕大多數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接受。

家庭和諧,是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良性互動的結果。實踐證明,只有妥協才能換來和諧。為什麼要妥協,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要守望相助,團結友愛。凡事都叫真,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像華山論劍分個輸贏,那麼,家庭豈不是又一個江湖?

在親人面前,無理不強詞奪理,有理也要饒人。真心去愛,相互包容,相濡以沫,攙扶前行。在家裡,情比天大。把事情及時解決掉就算對。

佛家言:罪不及死,以愛扶之。家庭成員在一個屋簷下,如唇齒相依。天長日久,豈有舌頭不碰牙的?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都懂。因此,只有多記人好,莫記人錯;多講感情,才講道理;家庭成員間彼此關係才會融洽。





響沙


我並不認同這句話。我認為家是一個既需要講情又需要講理,既需要記對又需要記錯的地方。

家是什麼?家是一個可以給你溫暖,給你舒適,給你親情的地方,但這並不說明家就是講情不講理的地方。講情不講理,一味地講究親情,而忽略道理,這樣子下去,家庭遲早會出現問題。不講理,別人會認為你胡攪蠻纏,胡不講理,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自己的判斷,即使在家裡面也是如此認為,這樣子的相處容易讓家庭成員之間產生隔閡,遇到事情不願意相互商量,相互理解,因為你不講道理。講情又講理,這是最完美的家庭相處方式,既講究親情,又講究道理,有情有理,令人信服,這樣子的相處才會令人舒服,這樣子才會家庭和睦,有事好商量。

對錯是邏輯學的概念。如果主觀上的概念與客觀上的事實是一致的,則稱為對的,否則稱為錯的。在科學上,一個判斷與事實相符就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與人的立場無關,這是客觀對錯。在家庭相處之中,記對不記錯不利於培養家庭成員正確的價值觀,不利於營造一個勇於承認錯誤,勇於改正錯誤的良好氛圍。只記住對的,而不記住錯的,這是一種逃避困難,逃避現實的懦弱表現。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承認錯誤的勇氣,勇於承認錯誤才能更好地前進。家庭也是一個小社會,一個溫馨的小社會,所以既要記對的,也要記錯的,這才是最完美的家庭相處方式。記住對的有利於激發我們的鬥志,繼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記住錯的有利於我們改正錯誤,更好地培養我們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方式,增進我們之間的感情,砥礪前行。

家是一個既需要講情又需要講理,是一個既需要記對又需要記錯的溫馨港灣。


曾較瘦


我對這一觀點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需要辨正地看待。下面談談我的個人見解:

家是什麼?家是由血緣和親情凝聚在一起的最小規模的生活共同體。家有大小,但血緣永恆,親情無價。無論是兩口之家、三口之家,還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成員之間因親情、血緣結成的關係都牢不可破,比其他人際關係要穩固得多。

家至少由兩個獨立的個體組成,個體之間因身份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關係。家的規模大小不同,家庭關係的複雜程度就不同,三代同堂之家肯定要比兩代之家關係複雜,四代同堂的自然就更復雜。

以三代同堂為例,家庭關係就涉及夫妻關係、父母同子女關係、兄弟姐妹的同輩關係及祖孫關係等。家庭生活是否和諧幸福,關鍵在於這些關係能否得到恰當處理。家是由親情血緣凝聚而成,對家庭關係的處理自然也應以感情為基礎,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對某種事情的看法出現分歧時,理應多講感情、講包容、講理解、講謙讓,但這並不是說不講原則了,不要規矩了。

古人曰:"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家規難正家風,而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族興旺的關鍵。所以對家庭的管理還是要講原則講規矩的,特別是在涉及到子孝、父義、母慈等傳統倫理道德事項時,“掌門人”更要把握好分寸,不失原則。否則會影響到優良門風的培育。

拿夫妻關係來說,對於一方情緒化的行為,如發脾氣、摔手機等,另一方可以用“講情不講理,記對不記錯”的方式對待。尤其是丈夫對待妻子,更應該寬容理解並善於安撫她的情緒。因為女性的抗壓能力要弱一些,工作生活中的壓力,還有每個月的特殊生理期,都會影響她們的情緒穩定。反映到日常家庭交流中,更容易表露出怨氣連連、強詞奪理,其實她們很多時候是故意的,發洩一下心中的鬱悶,以引起丈夫的關注,獲得更多關心而已。這種時候丈夫就不能較真,大講道理;相反,丈夫應該體諒她,安慰她,多講感情,多承擔錯誤,過了那一陣子,也就正常了。

但涉及到倫理道德方面的實質性分歧,就得理出個是非曲直來。比如孝順父母、贍養老人,其他兄弟姐妹都能盡孝道,而自己的妻子卻自私成性,只顧孃家父母,逃避對公婆的贍養責任。這個時候原則就成了處理家庭關係的主要依據了。如果不遵從倫理道德,不講家規,不僅破壞與其他兄弟姊妹之間的正常關係,還會給自己的子女樹立不好的榜樣,影響孩子正確道德觀念的形成。長此以往,當然不利於良好家風的形成。

總之,對於家庭中只涉及兩人關係的情緒化問題,適用於“講情不講理,記對不記錯”的處理方針;對於家庭中涉及多邊關係的倫理道德問題,應該在講感情的基礎上依著原則和家規妥善處理。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社工視野


對於這樣每個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感覺此話有些不妥!

當初我們懷著美好的憧憬成為一家人。都希望將來和和美美,幸福長久。往往現實的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瑣事!

由於我們性感,經歷,學歷等等的不同。在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便有了分岐與偏差。我們一味的講情,有時候自己忍受著巨大痛苦,沒有原則的原涼對方。那我們將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的怪圈,等待我們的將是更大的痛苦與更多的分岐。這樣就更加不利於家庭的長久與和睦!

講理,是為了我們生活中有更多的溫暖,是為了愛情,親情有更好的溫床.肆意生長!講錯,使我們互相糾正對生活的認知的偏差,最終達到和詣統一!

所以,家庭中我們應該既講情也講理,既記對也記錯!這樣更利用家庭長久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