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是:讲情不讲理、记对不记错”,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非常认同这个说法。家是心灵的归宿,是我们的避风港,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家里多记住对方的好,少记住那些不愉快的,家才和睦,才温暖。

【1】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什么是家?家是我们一身疲惫回家时,热乎乎的晚饭,是出门在外时家人的牵挂……只有家里的爱多了,情多了,我们才会更爱家,更愿意为家付出。

一家人身在一起,心在一起,团结友爱,携手前行。遇到事情,大家有商有量,共同面对,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讲情的家里,让人舒适,让人幸福

反之,如果在家里经常要讲一下道理,分出谁对谁错,天天争吵不断,大道理一堆,跟爱人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到后来的结局就是相互伤害,相互仇视,甚至于走上离婚的道路。

【2】多记住对方的好,少记他(她)的错

一家人过日子,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如果为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非要分出个是非曲直,往往就伤害了彼此。

遇事多沟通,多交流,和对方意见不一致,求大同存小异。不要固执己见,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还要去做。

常记得对方的优点,记得他(她)对你的好,少记住对你的不好。不要天天翻老黄历数落家里人,不妨放大对方的优点,适时夸赞,这样增进了双方的感情,一家人相亲相爱,何乐而不为?

结语:家是我们放松心情的地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里讲情不讲理,不要天天大道理挂嘴上。在家里多记住家人的好,记住和家人在一起温馨的日子,少争论对错,多包容,做到“讲情不讲理,记对不记错”,家庭够和睦,人生才和美。

我是:青桔时光,一个喜欢简单生活,生活简单的人,欢迎您的关注。


青桔时光


只要不凌驾于道德和法律之上,完全赞成这句话。

我爸和我妈在一起吵了几十年的架,互相嫌弃了几十年。

因为好多小事他们两个都涨红过脸,但还是会坐同一张桌子吃饭,哪怕谁也不理谁。

我从小看着他们两个吵架,没有所谓的童年阴影,反而在多年的争吵声中学会了怎么劝和他俩。

我问我妈,为啥每次吵完架都气到那种程度了,过不了多久还能当做没事人一样继续和我爸相处,我妈说我爸就是那样的人,脾气急点,没有啥坏心眼,虽然有些时候是他做的不对,但他给我做了一辈子饭,我也不能受他一辈子的气。

我问我爸,为啥每次吵架对我妈都那么凶,干嘛吵完架还要做饭给她吃,我爸说她有些时候想法是简单了点,但我身体哪哪不舒服的时候,她一直跑前忙后的照顾我,我都记心里了,哪能因为拌几句嘴就饿着她。

后来才知道为什么说家就不是个讲理的地方。

人活着一辈子本来就很孤独了,家是唯一一个可以宣泄感情压力的地方,只要不越过底线,所有的是非对错都可以被包容。


粗言大叔


如何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讲情不讲理、记对不记错”,说的很好,很贴我心。本来不想拿自己说事,算了无所谓,跟大家交流下,也帮我反思下。


我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很多:儿子、丈夫、爸爸,头衔很多,是家里的纽带,也是家里的支柱(他们常这样说)。以前自己在外地工作,没有小孩相对事少,也单纯一些。自从回家后,生孩养子、照顾老人,就这样三代人住到了一起。家里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我深有感悟!人常说,女人心海底针,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的确如此。

如何处理好家里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不要较真碰硬,论高低

可能因为长期养成的工作习惯,丁是丁、卯是卯,自己的原则性很强,遇到事情总想论个对错。以前我爸就常给我说,不要跟家里人讲道理,家里本来就是一本糊涂账,凡事不要非论个对错!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直至在这相处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处处碰钉子,两头不讨好后才反思:唉,老人讲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真是大智若愚,人生积淀!

二是弥补隔代鸿沟,巧说话

有的人可能想着,家里人都是自己最亲的人,不用太多顾忌。其实不然,家里也是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的,面对年龄差距带来的隔代鸿沟,要注意沟通方式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老年人有自己的惯性思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是在思维认知的碰撞中产生的,家里亦是如此。我媳妇心地善良,人很好,但却比较直,不会拐弯说话,特别是在育儿理念上容易跟家人发生矛盾。话说出来,本来她自己心理没啥,但老人容易多想,就会不高兴。哎呀,我的难呀。我也给她提醒多次,但想改变一个人真心不容易,算了,我也放弃了,让她慢慢调整吧。包括我自己有时急躁上火了,对家人说话也不注意分寸,惹得大家生气!静下心来思考,真的很不应该!

三是倘若条件允许,分开住

这里讲的分开住,不是说不赡养老人、老人不去照顾小孩。我们这一代人压力山大,有很多事情要做,也需要自己的空间。老人虽然能够给我们分担一些,但由于生活习惯和观念的不同,长期住在一起,难免磕磕绊绊,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矛盾很容易升级。我是这样计划的,年底搬新房后,给老人在同小区找个房子收拾好,让老人住的自在和舒心。这样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空间,彼此都能得到释放,相互照应也很方便。大家围绕娃这个中心,我想应该能够充实和快乐的生活吧。唯一担心的就是怕老人多想,接下来还要跟他们好好交流引导下。

至于关爱家人之类的话就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也会这样做。说了这么些,有人可能想说,你说的我都知道,呵呵!自己知道的不一定能做好,知行合一还有很大的差距呢,送给大家一起共勉吧。


烛光夜猫子


“家就是:讲情不讲理、记对不记错”,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下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认为一个家庭,既要情理并存、也要记对明错。只:“讲情不讲理、记对你记错”都是不全面的。

家庭是每个人向往的心灵港湾,是充满爱和温馨的地方。“情”要排在首位。不过我们毕竟是凡夫俗子,食着人间烟火。一些小小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不犯错的人是没有的,一点小小的错误,不至于闹得满城风雨,鸡犬不宁。作为家里的成员,都要相互体谅互相包容,这和家庭的幸福感才会持久。

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情,爱是第一,但不能溺爱。正因为爱,才会批评教育,让孩子健康优秀。

夫妻之间无论谁犯了错,都不能“看水流舟”那是不负责的态度。也是应该需要帮,少些埋怨,应拉不应推。

小错可谅 ,如果对方犯贪污挪用错误,赌博错误,“只记对不记错,”就更不妥了。作为爱人,要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耐心的进行开导,帮助改正。同时,也要做出一些规定,不让其重蹈覆辙。暴力乃至原则上的错误,比如出轨,不记错又如何?

还有好多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因为老人的财产争夺不休而诉至法庭的也屡见不鲜。如果一个家庭,“讲情不讲理,只讲对不讲错”,就不会是这局面。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疫情当前,但愿每个家庭都平平安安,家人之间和睦幸福。,相互包容,彼此珍惜。


你身边的一朵云


从来有情相守才是家。

讲情不讲理,那是因为通情才能达理。这是一种状态,心平气和之下,谁都会讲道理的。在对方有情绪的状态下,要先照顾对方的情绪,待情绪稳定之后。自然就会理性的看待问题。

老婆是用心来爱,用心来呵护的。

很多家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在老婆气得暴跳如雷的时候,男的还一个劲的讲道理。最后的结果就是鸡飞蛋打,一地鸡毛。

男的就觉得很郁闷,你们女的怎么不讲理?

女的觉得很气愤,男的怎么这么不懂感情?我都气成这样了,还来跟我讲道理,呵护我一下,让一下你会死呀!

记对不记错是一种情绪上的处理方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任何一件事上处理都是对的。我们在居家过日子的时候,要经常倒垃圾的,不是吗?如果你不倒垃圾的话,这家还能住人吗?

经常在一起相处,偶而也会受受气,受了气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垃圾。

打扫家里的垃圾,家里就会干干净净。

清理情绪上的垃圾,心情就会疏疏朗朗。

所以,只记你的好。

你好,我也好。


前波往前


家本身就不是讲理的地方,因为跟家人根本就没有办法讲理。你会跟你的父母讲理吗?

说着说着,你的父母会说:“你犟什么犟,白养你了”。你跟媳妇讲理,媳妇会说:“你不爱我了。”你跟孩子讲理,孩子会说:“我听不懂。”你跟老公讲理,老公会说:“我不会做。”在家里,没有理可以讲呀!

我们要遵从的是:尊重长辈,长辈有任何错误都是我们的不对;关心伴侣,伴侣心情不好,我们要包容她,爱她,用最大的耐心安慰她,宠她宠到无底线;疼孩子,家里不能鸡飞狗跳,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心平气和的态度跟孩子讲话!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做起来会非常累,但是为了家和万事兴,我们也只能如此,生活生活,生下来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大嘴哇啦


“家是讲情不讲理,记对不记错的地方。"我非常赞同这句话,而且恨只恨知之甚晚。

家是社会的细胞。实现社会和谐,家庭和美是基础。和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和谐理念也越来越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接受。

家庭和谐,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良性互动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妥协才能换来和谐。为什么要妥协,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要守望相助,团结友爱。凡事都叫真,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像华山论剑分个输赢,那么,家庭岂不是又一个江湖?

在亲人面前,无理不强词夺理,有理也要饶人。真心去爱,相互包容,相濡以沫,搀扶前行。在家里,情比天大。把事情及时解决掉就算对。

佛家言:罪不及死,以爱扶之。家庭成员在一个屋檐下,如唇齿相依。天长日久,岂有舌头不碰牙的?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都懂。因此,只有多记人好,莫记人错;多讲感情,才讲道理;家庭成员间彼此关系才会融洽。





响沙


我并不认同这句话。我认为家是一个既需要讲情又需要讲理,既需要记对又需要记错的地方。

家是什么?家是一个可以给你温暖,给你舒适,给你亲情的地方,但这并不说明家就是讲情不讲理的地方。讲情不讲理,一味地讲究亲情,而忽略道理,这样子下去,家庭迟早会出现问题。不讲理,别人会认为你胡搅蛮缠,胡不讲理,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自己的判断,即使在家里面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子的相处容易让家庭成员之间产生隔阂,遇到事情不愿意相互商量,相互理解,因为你不讲道理。讲情又讲理,这是最完美的家庭相处方式,既讲究亲情,又讲究道理,有情有理,令人信服,这样子的相处才会令人舒服,这样子才会家庭和睦,有事好商量。

对错是逻辑学的概念。如果主观上的概念与客观上的事实是一致的,则称为对的,否则称为错的。在科学上,一个判断与事实相符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与人的立场无关,这是客观对错。在家庭相处之中,记对不记错不利于培养家庭成员正确的价值观,不利于营造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的良好氛围。只记住对的,而不记住错的,这是一种逃避困难,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勇于承认错误才能更好地前进。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一个温馨的小社会,所以既要记对的,也要记错的,这才是最完美的家庭相处方式。记住对的有利于激发我们的斗志,继续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记住错的有利于我们改正错误,更好地培养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砥砺前行。

家是一个既需要讲情又需要讲理,是一个既需要记对又需要记错的温馨港湾。


曾较瘦


我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需要辨正地看待。下面谈谈我的个人见解:

家是什么?家是由血缘和亲情凝聚在一起的最小规模的生活共同体。家有大小,但血缘永恒,亲情无价。无论是两口之家、三口之家,还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成员之间因亲情、血缘结成的关系都牢不可破,比其他人际关系要稳固得多。

家至少由两个独立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因身份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关系。家的规模大小不同,家庭关系的复杂程度就不同,三代同堂之家肯定要比两代之家关系复杂,四代同堂的自然就更复杂。

以三代同堂为例,家庭关系就涉及夫妻关系、父母同子女关系、兄弟姐妹的同辈关系及祖孙关系等。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关键在于这些关系能否得到恰当处理。家是由亲情血缘凝聚而成,对家庭关系的处理自然也应以感情为基础,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对某种事情的看法出现分歧时,理应多讲感情、讲包容、讲理解、讲谦让,但这并不是说不讲原则了,不要规矩了。

古人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家规难正家风,而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兴旺的关键。所以对家庭的管理还是要讲原则讲规矩的,特别是在涉及到子孝、父义、母慈等传统伦理道德事项时,“掌门人”更要把握好分寸,不失原则。否则会影响到优良门风的培育。

拿夫妻关系来说,对于一方情绪化的行为,如发脾气、摔手机等,另一方可以用“讲情不讲理,记对不记错”的方式对待。尤其是丈夫对待妻子,更应该宽容理解并善于安抚她的情绪。因为女性的抗压能力要弱一些,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还有每个月的特殊生理期,都会影响她们的情绪稳定。反映到日常家庭交流中,更容易表露出怨气连连、强词夺理,其实她们很多时候是故意的,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以引起丈夫的关注,获得更多关心而已。这种时候丈夫就不能较真,大讲道理;相反,丈夫应该体谅她,安慰她,多讲感情,多承担错误,过了那一阵子,也就正常了。

但涉及到伦理道德方面的实质性分歧,就得理出个是非曲直来。比如孝顺父母、赡养老人,其他兄弟姐妹都能尽孝道,而自己的妻子却自私成性,只顾娘家父母,逃避对公婆的赡养责任。这个时候原则就成了处理家庭关系的主要依据了。如果不遵从伦理道德,不讲家规,不仅破坏与其他兄弟姊妹之间的正常关系,还会给自己的子女树立不好的榜样,影响孩子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长此以往,当然不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

总之,对于家庭中只涉及两人关系的情绪化问题,适用于“讲情不讲理,记对不记错”的处理方针;对于家庭中涉及多边关系的伦理道德问题,应该在讲感情的基础上依着原则和家规妥善处理。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社工视野


对于这样每个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感觉此话有些不妥!

当初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成为一家人。都希望将来和和美美,幸福长久。往往现实的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琐事!

由于我们性感,经历,学历等等的不同。在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便有了分岐与偏差。我们一味的讲情,有时候自己忍受着巨大痛苦,沒有原则的原凉对方。那我们将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大的痛苦与更多的分岐。这样就更加不利于家庭的长久与和睦!

讲理,是为了我们生活中有更多的温暖,是为了爱情,亲情有更好的温床.肆意生长!讲错,使我们互相纠正对生活的认知的偏差,最终达到和诣统一!

所以,家庭中我们应该既讲情也讲理,既记对也记错!这样更利用家庭长久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