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回答,一些化工企業會不會產生有害氣體,從而產生有害病毒進行傳播呢?

鄭198301183333


會產生有害氣體,基本上是空氣傳播,特別是對肝臟和呼吸系統的危害性較大,一個人同時在這種環境中工作或者生活最多不能超過三年


齊懷海


一些化工企業會不會產生有害氣體,從而產生有害病毒

由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向大氣排出的、或使大氣產生的有害氣體有數十種之多。按它們的形成過程可分為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前者是指直接從汙染源排放出來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後者是指由一次汙染物在大氣中經化學反應後形成的新的汙染物,常見的二次汙染物有臭氧、過氧化乙酰硝酸脂(PAN)、硫酸及硫酸鹽氣溶膠、硝酸及硝酸鹽氣溶膠,以及一些活性中間物(又稱自由基),如過氧化氫基(HO2)、氫氧基(OH)、過氧化氮基和氧原子等。按它們的來源可概括為四個方面:①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的燃燒是向大氣排放大量有害氣體的重要發生源,火力發電廠、鋼鐵廠、焦化廠、石油化工廠和有大型鍋爐的工廠、用煤量大的工礦企業以及家庭日常生活用的爐灶都是有害氣體的發生源;②工業生產過程中有大量有害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如石油化工企業、冶金企業以及電鍍、噴漆、印刷、塑料、製藥等行業排放出來的含有大量酸氣(如氯化氫、硫酸、硫化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機廢氣(如苯、甲苯、甲醇、丙酮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等)和重金屬(如鉛、鋅、汞、鎘等),以及在生產和使用製冷劑、發泡劑和溶劑等的過程中排放出來的氟氯氫類物質,也是導致某些地區特別是某些城市的空氣汙染的物質來源;③交通運輸過程中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也是造成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④在地下采礦和掘進施工過程中也會產生有害氣體,如硫化氫、二氧化硫、甲烷、氡(岩石中普遍存在著鈾,鈾的衰變不斷產生氡氣,可進入採空區)。

按有害氣體的排放方式可以分為:①固定源,如工廠的排煙或排氣;②移動源,如運行中的汽車。按有害氣體排放源的空間分佈可以分為:①面源,如許多低矮煙囪集合構成一個區域性的汙染源;②線源,如交通繁忙的街道;③點源,如煙囪排放,等等。

目前已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的主要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臭氧等。下面介紹常見的有害氣體的來源、分佈等方面的特徵。

6.1.1 碳的氧化物

碳的氧化物在大氣中主要包括CO和CO2。CO2是大氣中的正常組分,而CO則是大氣中很普遍的排放量極大的汙染物。

6.1.1.1 一氧化碳

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排放CO到大氣中,是大氣中CO汙染物的主要來源。燃料在氧氣不足時的不完全燃燒,反應式如下:

環境地質與工程

由於CO分子中碳氧之間的化學鍵是三鍵的,因此CO氧化為CO2的速度很慢,尤其是在空氣不足的燃燒過程中,僅少量的CO可氧化為 CO2,而大量的CO停留在煙氣中,並進入到大氣中。另外,在高溫時CO2可分解產生CO和原子氧,所以燃料燃燒是大氣中CO的主要來源。在城市大氣中,80%的CO是由汽車排放出來的(據統計,我國目前汽車CO年排放量已接近107 t),家庭爐灶、工業燃煤鍋爐、煤氣加工等工業生產過程也排放出大量的CO。

CO的分佈特點可以以城市汽車排放為例加以說明。城市空氣中的CO 濃度是隨著空間和時間而變化的。一般來說,在交通幹線和交叉道口,CO濃度高;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時間CO濃度較高。在道路周圍CO的分佈是極不均勻的。例如北京市某街道橫穿道路的直線上不同測點的CO濃度,在幾百米的範圍內變化了近10倍。又如北京市前門大街CO小時平均濃度和小時交通流量(車流密度),自6時至20時車流密度有兩個峰值,在路中心的CO濃度也隨時間呈雙峰型變化,在遠離路中心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上也有雙峰型變化,但變化的幅度顯著減弱。此外,氣象因素對CO濃度也有影響,在早晨CO濃度相對較高,其原因是在早晨大氣處於較穩定狀態,風速小,CO不易擴散,所以有時候上午CO濃度高峰比交通流量高峰有所提前(周洪昌,1995)。

另一方面,雖然有CO不斷向空氣中排放,但空氣中的CO汙染水平不會持續升高,否則人類就會中毒,這說明必然存在某些自然淨化CO的過程,只是其機理人們迄今為止還不完全瞭解。CO可在大氣中停留幾個月的時間,可轉化為CO2,但其速度很慢,可為某些物體的表面所吸附和氧化,或為植物、動物利用而消失,土壤也能消除一部分CO。

CO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是有害於人體健康的一種氣體。人呼吸CO後,會引起缺氧,有頭痛等症狀,使呼吸困難,引起心臟過度疲勞和血液循環困難而死亡。常有CO中毒引起死亡的報道,如燃燒煤氣的熱水器安裝的地方不通風,廢氣與水汽混合後很易使人中毒死亡。

6.1.1.2 二氧化碳

CO2的來源既有天然來源(如海洋脫氣、甲烷轉化、動植物呼吸),也有人為來源。CO2的人為來源主要是礦物燃料的燃燒和森林的毀壞。據估計,由礦物燃料燃燒排放到大氣中的CO2,19世紀60年代平均每年約5.4×108 t,20世紀初為41×108 t,到1970年增加到154×108 t,這幾乎相當於大氣中CO2總量的0.6%。另據研究,在過去10a中大氣中的CO2的增加量僅佔其總排放量的48%,其餘部分分別為海洋和陸地所吸收。

CO2是一種無毒的氣體,對人體沒有顯著的危害作用。在大氣汙染問題中,CO2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是因為它是一種溫室氣體,通過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性環境的演變。CO2在大氣中可以停留50~200a,這意味著今天排入到大氣中的CO2會影響到未來幾個世紀的CO2濃度。

6.1.2 氮的氧化物

氮氧化物(NOx)種類很多,是NO、NO2、N2O、NO3、N2O4、N2O5等的總稱。造成大氣汙染的NOx主要是NO和NO2。

大氣中NOx主要來源於燃料的燃燒。燃料源可分為流動燃燒源和固定燃燒源。城市大氣中NOx一般有2/3來自汽車等流動源的排放。燃燒過程產生的NOx主要是NO,達90%以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氧化為NO2。

燃料燃燒生成的NOx可分為兩種情形:①燃料型NOx,指燃料中含有氮的化合物在燃燒過程中氧化成NOx;②溫度型NOx,指燃燒時空氣中的N2在高溫(大於2100℃)下氧化生成NOx。燃燒過程中,NOx的形成反應如下

環境地質與工程

即燃燒過程產生的高溫使氧分子熱裂解為氧原子,氧原子和空氣中的氮分子反應生成NO和氮原子,氮原子又和氧分子反應生成NO和氧原子。此外,氮原子可與火焰中的OH自由基反應生成NO和氫原子。

據計算,燃燒1 t天然氣可產生6.35 kg的NOx,1 t石油產生12.3 kg或 9.1 kg(視燃燒裝置的條件而定)的NOx,1 t煤產生8~9 kg的NOx。

一般情況下空氣中的NO對人體無危害,但當它轉變為NO2時,就具有腐蝕性和生理刺激作用。大氣中的NOx最終可轉化為亞硝酸,溶於降雨後形成酸雨。此外,NO2還能降低遠方物體的亮度和反差,又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因素之一。

6.1.3 硫的氧化物

硫氧化物(SOx)主要是指SO2和SO3。

大氣中的SO2主要來自含硫燃料的燃燒過程。通常煤的含硫量為0.5%~6%,石油的含硫量為0.5%~3%。硫在燃料中可以無機硫化物或有機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無機硫絕大部分以硫化礦物的形式存在,在燃燒時生成SO2,例如

環境地質與工程

有機硫包括硫醇、硫醚等,在燃燒過程中先形成H2S,如硫醇的燃燒:

環境地質與工程

然後H2S再被氧化為SO2:

環境地質與工程

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氣中的SO2大約有1.5×108 t,其中約2/3來自煤的燃燒,1/5來自石油的燃燒。

在開採硫礦床時產生的有害氣體為SO2和H2S。H2S是一種無色的氣體,具有臭雞蛋和微甜味,當空氣中含量為0.0001%~0.0002%時,可以明顯地感到它的臭味,具有毒性,能使人體血液中毒,並對眼膜和呼吸系統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SO2在大氣中是不穩定的,可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通常被氧化形成SO3,而SO3再與水分子結合生成硫酸分子,或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鹽。硫酸和硫酸鹽可導致酸雨,造成較大的危害。SO2具有較大的腐蝕性,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可使一些物品的強度降低以至毀壞。SO2還能刺激人的呼吸系統,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當空氣中SO2濃度年平均值大於0.04×10-6、日平均值大於0.11×10-6時,即對人體產生危害。

6.1.4 碳氫化合物

人類活動產生的碳氫化合物(HC)主要來源於燃料的燃燒和有機化合物的蒸發,如汽油的燃燒、溶劑的蒸發、石油的蒸發和運輸損耗、廢物提煉等。在大氣汙染研究中通常把HC區分為甲烷和非甲烷烴兩類。

甲烷在大多數光化學反應中是惰性的,不會引起光化學煙霧的危害,是一種無害的烴。

非甲烷烴種類很多,且是有害的,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前提物。如乙烯對植物有害,還會產生甲醛而刺激眼睛。

城市上空空氣中的HC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但能導致有害的光化學煙霧。經證明,在上午6∶00~9∶00的3 h內排出的濃度達0.3×10-6的碳氫化合物(甲烷除外),在2~4h後就能產生光化學氧化劑,其濃度在1h內保持0.1×10-6,從而引起危害。

在開採地下煤礦時產生的有害氣體主要是甲烷。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無嗅的氣體,本身雖無毒性,但其比重比空氣輕一半、且滲透性很強,容易向採空區聚集,當其濃度較高時,空氣中的含氧量就會相應降低,使人窒息。甲烷不助燃,但遇火能燃燒,當濃度在5%~16%之間時,遇火能爆炸。

6.1.5 含鹵素化合物

大氣中以氣態存在的含鹵素化合物可分為以下三類。

6.1.5.1 鹵代烴

包括滷代脂肪烴和滷代芳烴,例如有機氯農藥DDT、六六六、多氯聯苯等。

鹵代烴的人為來源:①三氯甲烷(CHCl3)、氯乙烷(CH3CCl2)、四氯化碳(CCl4)、氯乙烯(C2H3Cl)、氯氟甲烷(CFM)等是重要的化學溶劑,也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原料和中間體,它們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因揮發而進入大氣;② 氯氟烴類或氟里昂類(CFCS)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氟三氯甲烷(CFC-11)和二氟二氯甲烷(CFC-12),目前廣泛用作製冷劑、氣溶膠噴霧劑、電子工業的溶劑、製造塑料的泡沫發生劑和消防滅火劑等。

6.1.5.2 其他含氯化合物

氯氣(Cl2)和氯化氫(HCl),來源於一些化工廠。

6.1.5.3 氟化物

氟化氫(HF)、氟化硅(SiF4)、氟硅酸(H2SiF6)、氟(F2)等。氟化物主要來源於使用螢石、冰晶石、磷礦石和氟化氫的企業,如鍊鋁廠、磷肥廠、鍊鋼廠、玻璃廠、火箭燃料廠等。

含鹵素化合物的危害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氟里昂類物質進入大氣後,會導致臭氧層的破壞;氯化氫可形成鹽酸,也是構成酸雨的成分。


李晉


化工企業產生的有害氣體只是一些簡單的無機物或有機物揮發氣體,而病毒是生物,相比這些氣體要複雜多的多,靠這些氣體想在自然條件下合成複雜的病毒幾率幾乎為零


陌上孤塵


中國最大的汙染空氣來源


路族182417919


會產生有害氣體,但不會產生有害病毒進行傳播。


朱利民188


化工企業應該不是生產生化武器,所以最多會產生有害氣體,不會有什麼病毒,現實生存環境中我們每時每刻都面臨病毒的進攻,但真正能威脅到人類健康的也不是特別多,所以不要談病毒色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