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到今天,有没有人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黄帝内经》?

三木人财经


感谢题主: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部是《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把医学与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等相结合创立了“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黄帝内经》也一样,我们不能全盘照抄《黄帝内经》上的知识来为现代人治病,比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症、新冠等现代病,因为古人没碰到过,所以没有办法告诉我们如何治疗。我们必须结合现代科学,丰富中国的医学宝库,将中医发扬光大;现代中医和《黄帝内经》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一方面要继承《黄帝内经》的医学精华,一方面还要结合现代医学,去丰富祖国的中医理论。

同时,我们也不能放弃中医,去全盘套用西医,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也是互补的关系,既要相互借鉴,也要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这就是《黄帝内经》与现代中医及西医之间的辩证关系。


鹏学天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 被称为医之始祖。 书中有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文,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看到这句《皇帝内经》开篇第一句话,普通读者会怎么理解呢?如果是我来理解 ,我会想到,在上古时代,婴儿一落地就是神灵之体,很小的时候就能说话行文,再长大一点,就精通各项绝学,待到了年长时,大道至简,周身神通,悉数内敛,而后,则是与天比肩。

作者把这句话看成一个生命,从胎儿到死亡的过程,也看成一个细胞从无到有再到地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成中医体系里相对应的各路经脉,或阴阳,要以发散的思维看待问题。

解说了诸多种种,也不忘提及人生中的大境界,大智慧。

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思维,实在是佩服的紧。《皇帝内经》原文略略几个字,作者能讲到小三为什么喜欢摘原配的桃子;讲到古代女孩及笄后每一年头上戴几根簪子;讲生命的诞生、生长 、繁荣、枯萎;讲生命是一个轮回的过程;讲冬天不能减肥,因为要冬藏;讲学孔子就应该从《六经》入手。

黄帝内经是为中医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正如是显微镜的发明,细胞的发现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的话,我觉得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中医讲辩证论治,但是最早在黄帝内经里,病和证没有明显的区分,而辩证方法黄帝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 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这就是八纲辨证的发展历程。除了八纲辨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创立了六经辨证,清代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辩证。

不仅如此,讲到命运,提到节气,又结合中国的生肖、外国的星座、星盘,说阴阳,道易经,说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有些观点的视角很是新颖独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有些观点则是像信口胡说,无法叫人信服,有点像狂热的传教信徒,看此书,要有学习的态度,也要有辩证的态度,孟夫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正是这个道理。


王阳cium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首先,黄帝的概念,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它代表着古代一群优秀的人的统称。书当然不是一个人写的,是很多医家假借黄帝的名号,不为自己出名,把自己的做好的经验著作统一编辑,为后代医学作为经验。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林意诗语


您好,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您的提问就存在问题,《黄帝内经》从另一个角度去学习乃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根基,本身就是唯物辩证的哲学。

其次黄帝内经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之上的,理论基础上“天人相应”,“道生万物”与“天地之始”的始动法理,合称“道理或道法”。

然后都要受普遍因果或阴阳辩证法的主导与支配。故阴阳五行学说恰恰是揭示阐述了世界万物根本发展延续的“始动法式机理”,将与牛顿阐述宇宙“万有有引力”一样,具有重大基础科学理论发现与创新!唯物辩证法也认为“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或无果之因事物”,提出因果辩证法是普遍规律,佛学也提出“因果轮回”,现代逻辑学提出“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等五行,其因果也是居中而起主导作用。因此,“时不同道相通,势不同理相同”,宇宙星球与天下万物运动变化都脱离不了阴阳辩证法过程,一旦脱离就要遭到灾祸的报应,故阴阳或因果辩证法也就自然成为宇宙世界的最高主宰支配者。

《黄帝内经》是古老中医的立论基础,已延续几千年不败,就是按天人同理进行阴阳辩证论治的,这难道不是辩证思维吗?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经转流年正业


《黄帝内经》是先秦众多医学家对前代医学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这不是偶然的,它的最大贡献是把辩证法运用其中,它认为人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即身体,二是神即心,这里的心是指精气神。内径认为形和神是辩证统一的,是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形体败坏了,精神无可依附,精神垮掉了,形体夜很快败坏掉,强调中医治疗既要重视形体的康复,也要同时重视病人精神的安抚,这已经非常全面非常先进了。在四五千年以前,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当然内径里面的一些近似迷信的预言,以及不太成熟的具体治疗办法,我想也不用苟求于前人了,还是那句话,吸收其精华,剔出其糟粕,事实上,内径以后我们的先人们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才有中医几千年的发展成就。我们现代人应该继续认真学习西医的同时,加强中医的研究,使曾经为我们祖先的健康保驾护航的中医国宝再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实历史影视的三农


辩证《黄帝内径》不仅在世界医学界,在国内也有人在辩证《黄帝内经》,不过辩证的方向和角度不同,其中,有人报以质疑,有人极力维护;但最终结果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旧无法解释黄帝内经中的部分内容记载和方法。

举例:中医的把脉,经略,穴位;通过中医手法可以起到治病缓解的作用,可是在解剖学中,这些是无法得到证实的,可又是存在的。所以,科技的进步和如何去看待《黄帝内经》之间没有关联。

再说一下《皇帝内径》;《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也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又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成型于西汉,作者并不是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

总的来说《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国学趣舍


要看懂《黄帝内经》,你必须具备辩证思维。


六季如歌


辨证这个提法不如求证好,既然是经典,那就具备守桓性。如同佛经,佛法,你也去辨证一下?你有什么资格去辨呢?罗汉果有罗汉的境,十地菩萨有菩萨境,佛法告诉你这个东西是假的,你偏认为是真的。对牛弹琴,牛嚼牡丹!


用户87960572457


疾病面前,疗效才是唯一的真理!虽然中医从来没有赢过一场网络骂战,却从未输过一场民族大义。每次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医至少帮助我们抗击了321次大的瘟疫,中华民族才得以繁衍生息。不管你信不信,中医始终在那儿,五千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