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饥饿的话尽量空腹更利于健康,你赞同吗?(一天两餐进食)?

吆呵天怎么又亮了


我赞成

我自2019年以来,很少吃三顿饭了,改成吃二顿饭了,即早餐,午餐。

晚上老伴问我吃不吃了?一开始说,吃不吃都行,后来干脆说,不吃了。好多病是撑出来的。晚上能不吃就不吃了。

一是真不饿。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下降,晚上到饭点时肚子没有饥饿感,就不吃了。

二是,既使不饿,也不是一点啥也不吃。有时吃块糕点喝水,有时喝一小碗羊奶粉或荞麦粉,有时吃个苹果或吃一小把瓜子,喝杯蜂密水。

老伴也和我基本一样,晚上很少吃饭了。


用户6096一帆风顺


不吃早饭是最好的养胃方式

在十多年前,我也是早餐的坚决捍卫者,后来我看过一本韩国人写的不吃早餐的书籍,看过两本日本人写的不吃早餐的书籍,其中一本书籍的名字叫做早餐革命,主张人就不应该吃早餐,因为早晨起来人的肠胃还没有醒过来,吃早饭会对肠胃造成伤害。

这三本书对早餐理论是一种颠覆,我开始思考吃早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三本书中都没有不吃早餐的理论依据,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不吃早餐到底是什么感觉。

有几次晚上和朋友喝酒,有时一高兴就喝到了吐酒,可能是我的胃功能较差的原因,每次吐酒吐得都很凶,会吐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早晨胃非常难受,我就喝一点稀饭,想养养胃,但是胃还是隐隐作痛,这种不适的感觉要持续两三天。

有一次吐酒后,我就尝试了早晨不吃饭,一直坚持到中午12点,结果胃不痛了,甚至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吃完午饭后胃也很正常,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不吃早饭调理肠胃,效果非常好。

后来推荐很多朋友在调理胃病的过程中,阶段性不吃早餐,大家普遍反映较好。

我在调理比较严重的胃病,比如顽固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在调理方案中我都会将不吃早饭作为必须要做的项目,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好的。

广西巴马人祖祖辈辈不吃早饭

2009年9月我去广西巴马做了一次百岁老人的健康考察之行,结果获得了惊人的发现,巴马百岁老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以前都是在电视、报刊上看到一些关于广西巴马百岁老人饮食、养生的报道,总是感觉报道中带有主观倾向性和企业的功利性,我就想实地考察一下巴马百岁老人的真实饮食状况。

当我们走访百岁老人到第六家时,是上午的十点半左右,这是一对百岁老人的姐妹,姐姐104岁,妹妹102岁,身体非常健康,行动自如,姐妹两位还为我们展示了手工织布,妹妹纺线,姐姐穿梭织布,104岁的姐姐就是经常出现央视广告中的巴马百岁老人黄妈干,黄妈妈能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交流,接近11点钟,百岁老人的家里要吃饭了,我想到要真实的感受一下百岁老人的午饭都吃什么,能吃多少,我就与老人的儿媳妇商量能不能与他们家人一起吃顿饭,主人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问主人为什么你们午饭吃的这么早,她说不早啊,这是第一顿饭,我说你们一天吃几顿饭,回答是一天吃两顿饭,我吃惊不小,接着问她你们这里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吗,是的,我们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谁要是上午有重体力劳动,就多吃一顿早饭。

那天百岁老人家里一天中的第一顿饭非常简单,一小盘炒豆腐,一盘竹笋炒肉丝,一大汤碗香猪肋条汤(没有肉),汤里的油菜捞出来凑了一小盘青菜,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做的碴子粥,两位老人每人喝了一碗半的碴子粥,吃了很少一点菜。

巴马人祖祖辈辈不吃早饭,说明不吃早饭对人体没有任何害处,巴马的百岁老人很多,从另一侧面证明不吃早饭有助于长寿。

回到青岛后,我就开始查阅资料,我要找出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利的理论依据,在医学教科书《生理学》中,我查找到人体胃的生理活动特点。

当出现胃病时,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窦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这些胃病都是发生在胃黏膜上,胃病的康复靠的是胃黏膜的自我消炎和自我修复,胃粘膜修复的时间就是在两顿饭空闲的时间,就是胃里的食物完全排空,胃粘膜才能进行修复。

我们的胃哪个时段排空后,空腹的时间最长呢,我们来计算一下,每次饭后胃的排空时间是4-5小时,如果7点吃早饭,到中午十二点是五个小时,胃刚刚排空,午饭又开始吃了,从中午12:30到晚上6点钟,一共是五个半小时,也是胃刚刚排空,又吃上了晚饭,在此期间胃黏膜都没有修复的时间,晚饭6点钟开始吃,晚饭是人体消化速度最慢的一顿饭,到凌晨1-2点为才能够排空,凌晨2点到第二天的早饭大约是5个小时,这5个小时是胃粘膜修复的唯一时间段。

如果胃病患者不吃早饭,到中午十二点,可以增加5个小时的空腹时间,等于给胃多留出了5个小时的修复时间,非常有利于胃病的康复,这就是不吃早饭治疗胃病的理论依据。

我们家早餐吃不吃完全是胃说了算

从2009年开始我就经常不吃早饭了,没有任何目的,我只是要做一种尝试,巴马考察回青岛后,我就在单位同事中宣布,我开始不吃早饭了,大家都劝我说这样不好,会得胆结石,我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吃早饭,也没有得胆结石,胆结石与不吃早饭没有任何关系,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会给大家讲解胆结石发生的原因,和饮食调理的方法。

后来不吃早饭好处讲的多了,我爱人也跟着我不吃早饭了,现在每天早晨做饭前,我都会问她一句,吃不吃早饭,她会自我感觉一下饿不饿,如果不饿,我们就都不吃了,有时是谁饿了谁吃早饭,我们两人每天的三顿饭,都会根据胃的饥饿度来决定吃不吃,可以随时停掉某一顿饭,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空腹时胃的酸碱度是中性

胃病患者通常都会得到这种建议,每顿饭要少吃,每天要多吃几顿,最好一天吃5-6顿饭,这样可以避免胃的干摩擦。

事实是这样的,医学教科书《生理学》中明确指出,胃在排空后,胃中的pH值是7,酸碱度是中性,仅仅分泌微量的胃酸,在一天24小时中,早晨5--11时胃酸基础分泌率最低,这时是胃黏膜最佳的修复时间。

胃病患者可以将不吃早饭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采用阶段性不吃早饭的方式,比如,一周1-2天不吃早饭,当你习惯了不吃早饭,每周可以增加到3-4天不吃早饭,待胃病康复后,可以再恢复每天吃早饭的习惯。

早饭到底吃不吃,要因人而异,自己感到舒服就行,不用太纠结吃还是不吃。


杨青一


这种说法和想法并不科学,也不建议!

不饥饿的话,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你其中一餐吃得过于多,能量摄入过剩,导致不饿。另一种情况是你的消化功能弱。而这两种情况导致的不饿都说明你的饮食习惯不好,或是你的肠胃运动功能减弱的表现。都是一种对健康不利的方式和行为表现。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一日三餐,是健康的饮食行为,它是根据人体生理需求,特别是消化系统的活动规律,以及考虑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来安排一天的餐次和食用量。每天的进餐次数与间隔时间是根据消化系统的功能和食物从胃内排空的时间来确定。各种食物在胃内排空的时间不一致,但是我们以混合食物一般的排空时间为4-5小时,因此一日三餐中的间隔以4-6小时为宜,这样每天的餐次最为合理的就是三餐制。




其次,三餐之间每一餐与下一餐之间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都是可以满足正常身体所需,如果减少摄入餐次是会导致能量或营养素摄入的不足。如果因为自己感觉不饿,就不吃,胃排空时间太长,体内储存的糖原消耗殆尽,不及时补充,会出现血糖过低,大脑的兴奋性随之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所以说,偶尔因为吃得食物过多,或是摄入过多的高蛋白和脂肪的食物,以至于胃肠内排空l时间加长,感觉不饿,可相应的少吃一顿,但是如果经常这样,是对胃肠道以及健康不利的。不能因为不饿,就不吃饭,来对待,因为本身你过多的摄入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但如果因为胃肠蠕动减慢,所导致的不饿,可以试着去改善,比如:

1、吃的饮食可以清淡一些,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高蛋白太油腻食物的摄入

2、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促进胃肠蠕动

3、年龄大的尽量稀稠搭配,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摄入

4、增加身体活动量,比如运动,来促进肠胃的运动功能


李爱琴营养师


[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更过份~我之前减肥时一天就吃一顿,量也不多,一碗小米粥浓稠点,2蛋,一点蔬菜➕2苹果,几个核桃,几颗干红枣,就这些……是不是很作[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巴仔张春霞


当下很多人喜欢一日两餐,美其名曰过午不食,殊不知过午不食本身来源于佛教,这属于苦修的一种方法,与养生无益,晚上的子时,血气归于肝,人体各个器官都处于休眠状态,唯有肝脏在辛勤工作,代谢人体组织细胞各种垃圾,这时人体的肝脏需要各种生物酶排毒解毒,而这些生物酶都来自食物中的营养,长期的晚上不吃饭,会造成肝脏缺乏营养,排毒解毒降低,会引起疲劳易惓,皮肤干燥,细胞断裂,会出现早衰皱纹,长期人体各器官功能下降,体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等。






通真山人


这种观点没有科学依据,一天两餐的方式在现代生活也并不推荐。

“空腹”一般指代人的胃中不包括水或其他食物,或食糜,胃中的食物完全排空到肠道内,这个过程至少需要4小时,但一般来说5~6小时左右我们都会有一餐的加入,要完全做到空腹的话一般是晚上睡眠隔开7~8小时的时间。这空腹并不代表更利于健康,它能代表的只是胃部食物完全消化,处于空荡状态,但一般来说,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在5~6小时得到供应是比较科学的,不然可能造成低血糖、营养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即使不觉得过度饥饿,最好也不要高于7~8小时以上不摄入新能量。一般来说,肠的排空时间是6小时以上,在6~7小时左右我们就会觉得十分饥饿,一般不会出现在胃空肠也空的状态下还不想进餐的的状态。


如果一天只吃两顿,早一顿、午一顿,像古人那样“过午不食”,对于现代人来说并没有好处,古时候人们缺乏娱乐方式、每天要做的事宜比较简单,大家都习惯太阳落山就睡眠的作息方式,所以一般在下午5~6点就睡觉了,即使中午吃过了,可能在睡觉的时候也不会太饿,睡眠状态花费的能量较少,所以,过午不食也没什么大不了。可现在不同,11点前能上床睡觉的人群可并不多,经常熬到一两点的人可不占少数,如果晚餐这一顿完全舍弃,我们的饥饿感会大幅上升,没准睡前还要来一顿宵夜,结果更伤身体。

有一部分朋友为了减肥也会舍去晚餐,每天只吃两顿,其实长期如此,身体会感知到能量的不满足,所以会逐渐让自身增加在这两餐的摄入量,但有两个弊端出现:

  • 一餐里摄入食物多,能量高,血糖的上升程度更大,这对平稳血糖反而不利,更容易诱发三高。

  • 一餐里摄入的食物增多,胃肠的储备量逐渐提升,以后可能会更容易饥饿,而且吃得更撑会增加胃肠负荷,损伤胃肠粘膜,对肠胃更不利。

不如规律三餐,一餐不要摄入过多,不要让自己过度饥饿也不要让自己过度饱食,这样的状态才是最佳的。


没有“两餐减肥法”,但却有“少食多餐减肥法”,一天中甚至能吃四五顿,但没一顿不要摄入过多,甚至让自己还有一点点饿,这样一餐摄入的热量不多,血糖稳定,大脑满足感也不低,不会出现极度饥饿求食的状态,反倒更利于控制食欲,达到减肥目的。

如果坚持“少吃”状态,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发生便秘,很多朋友会因为食物摄入过少而导致粪便储存量低,排便反射很难形成(至少有300g食物残渣储存才可能发生排便反射),大便长时间堆积在肠道中会被不断吸收水分而变得更加硬结,如果长时间堆积起来,更容易发生便秘。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维持空腹”,吃少了才健康,而是吃得合适,不暴饮暴食,相对于暴食的空腹状态,至少肠胃负荷是小的,而且能量摄入不易超标,肥胖、三高的爆发几率也不大,但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可能能量和营养不足,大脑满足感较低。“吃得少”不是长寿和健康的做法,吃得合适,凡是七分饱,不让自己过度饥饿,也不要让自己过度饱胀,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只有营养师知道


不论是否饥饿,都不见一致空腹,首先是因为人体需要充足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的需求,如果食物摄入的少,身体就不能获取到充足的营养素,那么可能会痴线营养不良造成的各种疾病。另外时因为即便是在不饿的情况下,人体本身也有生物钟,就是指人体每天要吃三顿饭,如果三顿饭的时间任何一顿没有吃,胃依旧会进行消化的过程,那么就会进行空摩擦以损伤胃黏膜,这样就对肠胃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了。

当然,适度的有饥饿感,对于健康是有好处的,比如每一餐都不要吃的太饱,可以七八分饱,这样胃既能消化,又能促进健康,并且最重要的是还能更好的控制体重,这种减重的方法还不容易反弹,比起不吃饿一顿来说,要健康的多。这也是现在提倡的健康方式,少食多餐,给身体充足消耗能量的时间。不过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到食物的选择一定要均衡多样,每天摄入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粗杂粮,鸡蛋,牛奶,豆制品,畜禽瘦肉 ,海产品等等。


尤其是现在有一些人,本身就有基础性的慢性疾病,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这类人更不建议一天吃两顿饭,也不建议饥饿,因为对于病轻本身不利,而少食多餐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来说,更有助于控制病情。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完全赞同,现在的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大部分是吃出来的,少吃点,多锻炼,身体比较健康。想减肥的话,每天吃一顿饭,一周瘦五斤没有任何问题,我就是这么干的。


毛竹2020


赞同。

午餐和晚餐也是根据空腹状况决定进食的时间及份量。不饿的话,喝杯果汁就够了。关键在于晚餐时间,如果要用餐,就算只是轻食,也请尽量在晚上9点前用餐完毕。

睡觉时,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这种荷尔蒙可以促进体脂肪燃烧、制造肌肉以强化代谢作用、修复白天损伤的细胞。睡着后的30分钟,生长激素会在第一个熟睡阶段开始旺盛分泌,晚上10点以后的4个小时(到深夜2点左右)是分泌量最多的时段。若此时血糖值上升,将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饭后立刻就寝,等于是在血糖值上升的状态下睡觉。结果因血糖值的阻碍,抑制了生长激素的分泌。

饥饿感启动细胞排毒

我们总认为饥饿有害健康,其实饥饿感正是维持健康的极重要因素。有个名为细胞断食的实验。不提供细胞养分的话,细胞自己会开始进行内部大扫除(细胞自噬作用,Autophagy)。因为不会有外来的养分进入,细胞内的老旧酶或不用的蛋白质就会消化殆尽。这就是所谓的细胞排毒(解毒、清除有害物质)。

因此,由细胞聚集组成的身体,绝对要设定空腹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感到饥饿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达到这个境界的最极致手段就是断食。可是,过度的饥饿,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综合征。


大海里的一滴水珠


傻瓜,过午不食?你先搞清楚古人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捂脸]古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五点多就上床睡觉了和午饭结束最多四五个小时,你十一二点睡觉你也学古人过午不食?没脑子就活不长了[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