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為何大家都不談創業了?

阿霖愛生活


創業的成本越來越高,創業的機會留給小白的越來越少。

首先是人員成本,不僅僅是要準備員工工資,還要多加一千多的保險,再加上各種福利。現在招聘一個員工的成本都比以前好多了,不信你去人才市場招聘試試,一半是招聘公司的,一半是各種“臥底”和“說客”,網上招聘能通知來一半就不錯了,招聘網站都是按照點擊率收費,至少半年起步,小公司都用不起。來應聘的最後都是說回去考慮一下,不像以前等公司電話,全反過來了,難道找工作的人就那麼少嗎?

為什麼說現在留給小白的創業機會越來越少,跟經濟的壟斷和集中化相關,社會日趨進去高度集中化階段,你想創業的資源經不起折騰,折騰不過“大鱷們”。

這一代人將會第一次出現中年危機潮,中年失業潮,為啥以前沒有,以前一份工作幹到老。


日辰水雨


在2019年,確實我身邊談創業的人變少了,但並非意味著創業這件事就一定不好。

我想,關於“創業”的理解,也許不少人還存在一定的誤區。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職場經驗,來做一些分析。

一、為什麼2019年談創業的人變少了?

首先,這有個時代背景,說的是2019年。

我們看看2019年職場發生了什麼,最近就有很多新聞爆出來甲骨文、西門子等外企大裁員,再往前是美團、網易、滴滴等眾多互聯網企業減員停招。

這些事情都說明今年的經濟形式不容樂觀,國家上半年GDP的數據也只有6.2%,說明整體經濟的下行壓力還是很大。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去創業,你可能缺現金流、缺人才加盟、缺市場需求等等,可見創業的風險是非常大的,那麼人們選擇謹慎少談創業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眼下可以創業的項目並不容易找。

如果創業放在上世紀90年代,我可以說遍地是機會,你想創新一個項目,成立家公司躺著也可以賺錢。

但是眼下已是2019年,各大熱門行業的競爭都白熱化,尤其是你的資源比拼不過成熟的大公司,想要取得成功真是難上加難。

因此,人們少談創業也是一種理性的表現。

二、少談創業並非不想創業

我身邊很多人的確不太聊創業這個話題,但並不意味著這些人內心沒有創業的種子。

我有個同行朋友,兩年前就和我說起他要創辦一個人力資源公司的想法,連新公司的名字都取好了,可今年來,他就沒再給我說起。

有次我問他:你怎麼不想創業啦?

他說:誰說不想的?只是時機不成熟,我沒必要一直掛在嘴上。不過這種準備一直在做,一旦機會來了,我依然會付諸行動的。

我覺得朋友考慮的是對的,現在沒機會那就準備著,我一直相信,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留著的。

三、這年頭,打工和創業已經傻傻分不清楚

自媒體的時代,創業也可以是打工,打工也可以是創業。未必辭去了本職工作那才叫去創業的。

我身邊許多朋友,自己都有一份主業,然後自己再幹些副業,這樣既可以有效利用業餘時間增加收入,又不影響主業發展。

頭條上就有許多原創作者,光是業餘寫作就可以月入過萬的,你說他們難道不屬於創業嗎?

在我看來,那就是創業者啊,真的有一天失去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還可以有其他的謀生技能,不是挺好嗎?

四、一個民族的未來在於創新

華為這家公司,前不久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因為它受到了美國的制裁,更因為它能夠不屈服地“活”了下來。

我想,這一切的願意都是因為華為是一家注重科技創新的公司。

所以,今天我們談創業,其實更應該談的是如何“創新”,讓科技去創新、讓理念去創新,把我們的智慧充分發揮出來,為國家與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創新能力,其實才是一個國家與我們個人最核心的競爭力。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僅供各位參考,希望有啟發。

歡迎轉發本文並點擊關注我,@丁路遙知事,每日為您解答職場問題、分享職場信息。

丁路遙知事


脫掉懶皮 去戰鬥。

創業分腦力創業和勞力創業。

當今,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普及,腦力創業難度很大,於大多數創業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此,涉入者極少。

當今,勞力創業,路子寬廣。但需要創業者支付的勞動力代價較大,即:這種創業非常辛苦。於此,這種創業於當下不愁吃穿,大多數都想躺著賺錢的“創業者”來說,是不屑而創。例如:收購廢品,髒!沒人創;擺地攤 ,沒面子沒人創;開餐館人太累,沒人創……

腦力創業難度大,勞力創業沒人幹。於此,創業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大家都不再談論創業了。

當今,為什麼不願創業?很多人歸咎於經濟下行,歸咎於互聯網衝擊,歸咎於什麼生意都做穿了……是嗎?非也!當今創業難本質是國人衣食無憂,造成的人太懶!不是嗎?當你飢腸轆轆 ,衣不敝身時,你會幹啥?躺著等死?

當今,於懶,無處不有,無處不在。最典型的是懶人經濟出現,什麼掃地機器人、擦窗機器人、煮飯機器人……把人引導得越來越懶。人們恨不得什麼事也不幹,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不談創業,不願創業的夲質是人太懶!

創業的路千萬條 ,我建議想創業的同志們,仔細領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從中找一個適合自己創業的項目(例如夜市消費),提前收集信息,提前周密策劃,提前踩點,提前佈局,親力親為,以勞力創業,定將取得豐厚回報。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創業者,脫掉你的懶皮,去戰鬥吧。


後來跋涉者


從整體來看,從2017年開始到2019年,創業的環境越來越不好,不好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市場大勢不行。在一個大勢向上的市場,資金和資源的流動頻率和數量都會增加,自然會給新進入的企業一些機會,但是當流動性降低時,機會也會隨之下降。


我身邊就有不少創業者朋友,其中有兩位,過去都還比較成功。但是近兩年,都身負千萬負債,一個把北京的房子賣了,清算所有債務,一了百了。一個還在苦苦掙扎,通過抵押、借款的方式,試圖盤活起來。當然,還有更多的創業者朋友都會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第一個朋友我們上週還在一起吃飯,他唯一跟我分享的是,在2019年這個時機下,創業一定要謹慎,火中取栗。如果的確要創業,一定要把握三個原則:

第一,最低成本原則。

不要一開始想的特別美好,搞了一個豪華辦公室,招了很多人,組織架構搭的也很完善。而事實上,能一個人做的,就不要招兩個人;能自己做的,就不要招人。特別是初期,什麼都還在摸索和嘗試的階段,更是如此。


第二,自我造血原則。

他在創業的時候,開局是非常高的。背後有投資人投資,因此在創業的時候,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都放在了打造一個“完美“的產品上,而忽略了營銷能力,所以公司一直沒有產生很好的現金流。因為他對於公司持續發展的假設是建立在:投資人還繼續投資上。但是從去年開始,投資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續投資,這個時候,公司是否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就很重要了。只要現金流還在持續,公司就有機會活下去。


第三,適時止損原則。

創業的時候,我們需要有堅持精神。就像馬雲所說,大概意思是說明天的太陽很美,但是大多數人死在今天的凌晨。不過,這裡邊有一個大的前提假設——即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對的,且在我們的風險承受範圍之內。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就成了鑽牛角尖,把創業當成了賭博。賭博最大的風險在於,明明不可把控,卻總指望再投一點點進去就會發生奇蹟。這種想法,特別是在創業的時候,已經投入了精力、金錢和時間的時候,為了“搏一把”,把之前的投入都賺回來,就會出現賣房創業、四處借錢、拆東牆補西牆等情況,最後窟窿越來越大。所以,創業者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就像打德州撲克一樣,看著牌面局勢,該棄的時候就得棄,那些已經投入的就當是“沉沒成本”吧。


大強師兄的小思維


大家都不敢創業,都說是商業環境不好造成的,所以這裡我就說說我個人對商業的理解吧,不喜勿噴,本人30,工作過3年,開賓館3年,現在做賣場型營業廳。我個人感覺,商業本身就是一種信息不對稱性所產生的一種模式,就現在的網絡大環境,對未來幻想一下,所有的商品,所有的實物型商品(這裡我們不說服務類的,就談真實的實物型商品),價格都是出廠價,未來會不會所有的廠商都是自己有自己的網絡專營店,不再需要任何的什麼一級代理二級代理。這不是沒有可能,在物流行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未來所有商品都變得信息對稱,全國的同一款商品都會是同一個價格。到那個時候,我無法想象一個完全沒有商人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那簡直就是回到了原始社會,一個人生產了一件東西,然後去跟另一個人換了一件他生產的東西,不再有任何的差價,當然了,創新的產品我們不好說,但是隻要他進入市場了,他的價格就是全世界統一的價格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也是有些情緒激動,有些混亂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人們經常說,信息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如果所有商品在世界範圍內達到了信息對稱性,那就不會再有商業了,我是這樣理解,等到那一天,那就所有人都回去種地吧,沒有什麼商業了金融了。商業就是要有信息不對稱性,就是要有差價,才會產生利潤。


王de玉璽0909


我做燒烤行業的,2017年12月份開業,正臘月是旺季,每天營業額在2萬左右。18年,夏季旺季一萬五左右,很難上兩萬。18年年底,臘月25才開始上人,每天營業額在8000左右,出了正月十五,就是淡季了!2019年,夏天一萬左右,進八月份,基本6000了。

我合夥人做燒烤23年,說從來沒有經歷過像今年生意這麼難做的!

無獨有偶,今天遇見以前的一個熟客,房地產老闆,好久不見,聊聊天,他說這一年基本就去要賬了,好幾處活都停了!

總得來說,我覺得餐飲業受衝擊稍微小點,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效益還是不錯的!








綠谷炊煙


最近大半年的時間,無論是從各種官方媒體還是我們身邊的社會大眾,普遍都有一種這樣的感覺,2019年大半年的時間裡,怎麼談創業的人越來越少了?

是大家都不願創業了?

還是國家不太鼓勵了?

那麼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這幾個方面的各種真實的情況:

一、國家政府層面,大的鼓勵支持領域,越來越有針對性,政策導向進一步加強並提升了。

我們知道,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從宏觀層面到微觀經濟領域,政府部門也會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數據、國際經濟與貿易走勢,今後的經濟發展趨勢潮流、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城市發展規劃、民生問題等多個方面領域,進行一些大幅度的改變和調整。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勤勞智慧的中國人,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固有氣質,中華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於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敢於創新的稟性。

一直以來,國家及政府相關部門都有長期持續的很多創業的支持政策。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我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優化,國務院也在不久前出臺《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

目前,我國很多地市正在建立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逐步將所有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對參加創業培訓的創業者,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我們看到,很多地方政府和單位,長期以來,一直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創業典型經驗,發佈創業政策信息和工作動態,並對一些雙創典型和成功案例重點報道,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創業社會氛圍。

我們最有感受的,比如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促進雙創環境升級、發展動力升級、主體升級、支撐能力升級、平臺升級、金融服務升級、載體升級等方面,各地政府部門提出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國家對於創業的支持鼓勵,一直也在持續提升!

二、大的經濟環境下,盲目行動的人少了、理性創業的人多了

網絡及大量媒體瘋狂流傳的一句: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曾幾何時,呼喚吸引並激發了無數創業者的夢想和對未來無限美好的期待,投身創業大潮。

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即使最底層的創業者,也可以有大量的機會和可能,登上歷史閃耀的舞臺中央。

這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沒有點真功夫,不腳踏實地,創業也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噩夢。

眾所周知,創業是一個大概率失敗的行為,最近兩三年以來,大的環境低迷,特別是國內經濟的龍頭行業諸如房產、金融、基建等行業的低迷,引發一系列的經濟及商業的邊際效應,商業環境業態急劇轉變的今天,再像以往一樣過於盲動、衝動的現象少了很多。

三、傳統實體、資產業態的少了、全新虛擬型、資本導向型的多了

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熱點風口項目出現,有的人抓住了機會,也順勢而為走上了人生巔峰。

馬雲說:一個人要想創業,必須具備三個因素:那就是眼光、胸懷和自身實力。

拿最近三年來,最熱門的人工智能為例:作為未來的風口,在金融、醫療、安防、教育、能源、機器人、互聯網產業升級、傳統行業的流程自動化及商業智能等領域,都具有千億美元以上的市場潛力。

現在全球的經濟都不景氣,各國貿易越來越難做,未來10年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互高度融合,關鍵詞是創新、創意、創造。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

以往創業主體的勞動力密集型力型、經驗技巧型,逐漸走向低迷和沒落,科技研發型、智力技術型、資本導向型、產業生態型已躍然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潮流。

一份名為《5G產業經濟貢獻》的報告中這樣說:在2020年到2025年,5G帶來的商業總產出將高達10.6萬億元,並帶來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足以見得5G時代巨大的商機。

大到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小到VR、視頻,都會隨著5G時代的到來得到迅猛的增長。

阿里、京東、騰訊等巨頭也是紛紛佈局5G市場,發力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雖然這些行業門檻較高,但只要是與其相關的產業,同樣也有著不錯的機會,有著極其眾多的創業空間。

對於每一名創業者來說,如何選擇一個合適風口,至關重要。創業這個話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今後很多年,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任何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要麼通過專業技術,藉助一些好的平臺來實現,要麼就是選擇創業來實現!


首席運營長官


考慮這個問題前,先考慮下面實際情況:

一、成為馬雲和巴菲特是億分之一的概率。馬路上看人流穿梭,大都是為生活奔忙勞累的普通人,顯貴的是極少數,年少輕狂把極小概率的時間認為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盲目去追求。  

二、一夜暴富、成功學、財務自由是急功近利人的精神鴉片,一個人的成功跟他往世的積累福報,今生的五行、人格是否健全、周圍環境和教育背景息息相關。一般的人都是被數算定。難以逃脫盛衰榮辱的命運控制,幻想改命對大部分人都是痴人說夢。除非大惡大善之人。  

三、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清清白白做個善良人。人的慾望永無止境,有了一輛車,想換車,想兩輛,想豪宅,嬌妻,貴子,狗苟蠅營不惜造下無邊罪業。 做到知足長樂,清清白白工作,踏踏實實幹活,即使不富不貴,內心坦然就好。  

四、炒股、期貨、外匯等與賭博無異。就是一碗水,和一個空碗倒來倒去,直到最後水一滴不剩的過程,裡面都是在猜測未來是漲還是跌。而未來是個合力結果受無窮因素的影響和市場參與個體情緒操作的影響,根本是無法預測的, 混成精的人,都被市場左右打臉有時虧損很大,才知道即使穩定獲利,或取款機也是億萬分之一的概率。不會落到自己身上,你最大的可能是拿99%的失敗者。  

想想三年入獄的帶頭大哥,想想過早癌症病榻上無助的纏中說禪,想想漲停板敢死隊徐翔牢獄中妻子老人的無奈,想想週期天王周金濤的短命,想想李佛摩爾最終結局是飲彈自盡,想想證券教父管金生的17年牢獄。想想15年期貨傳奇任務劉強破產自殺。市場上 這些神一般 人物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如果積累財富最終結果是毀滅,那一切努力有有什麼意義,還不包括千千萬萬 因慾望和貪婪因炒股破產的人。賭博本身很損福報。

所以,創業謹慎為妙,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孤煙一品客


創業有風險,也看到身邊幾個創業的朋友全部身家搭進去了。但是,我反倒建議大家創業,撞個頭破血流,才會知道安安穩穩上班有多舒服。我以前在兩個世界五百強單位工作,創業兩年多,積攢十年的人脈基本用上了,週末和節假日都是在宴請和維繫客戶關係中度過的,本人處事還算比較圓滑,目前公司步入正軌,從賬面看利潤還算不錯。不過,賬面不錯也只能算是紙上富貴吧,現在大環境不好,合作方拖欠款太普遍了,很多一拖就是半年,公司正常開銷和員工工資全靠自己以前攢的老本。


CEA蒼耳


創業難,今年五月開始創業,因為原來做個服裝店有些老客戶,想著在小區樓下開個工作室,開了不到一個月,沒有人,客戶不願意進小區,後來想著還是找門面吧,夏季是淡季,不找的話怕到旺季找不到合適的,就這樣匆匆找了個門面房,沒有怎麼調查人流,只是感覺房租不貴,房租格局不好,沒考慮太多,想著老客戶,只是個試衣服場地,門口人流少,也太少了 一天不進二個人,哎,做滿三個月,轉了,否則就是貼錢,教訓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