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西大学没有和太原理工大学一样成为211?

青铜时代20


这个事情应该从60多年前的1953年说起,1953年国家学习苏联模式对中国高校进行改制!将山西大学进行了彻底拆分,工学院的一部分独立成为山西理工大学,一部分独立组建成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一部分并为西北工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山西医科大学,文理两院独立为山西师范学院,法学财经学独立为财经学院后并入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停办建制取消!

1958年重新开办山西大学,师范学院重新并入山西大学,也由侯家巷迁到了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坞城路!

山大的没落是注定的,从阎锡山拒绝和平解放的那一刻开始,山西大学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作为反动派阎锡山统治发展影响了38年的山西大学,有什么理由让其自由发展那?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山西大学是全国被拆分最多,最彻底的的一所大学!以至于工科排头兵的山西大学成为了现在的2流大学,甚至不如其他独立出去的院校!在外省人们提起的山大不是山西大学而且山东大学!作为曾经第三国立大学的山西大学,同山西的命运完全一样!


晋阳论事


按照一省一校的原则,当时山西只有一个211的名额。在各大排行中,山西大学的排名均高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在山西省的认同感是很高的,被认为是省内的最高学府。当初将太原理工定为211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可谓是闹的沸沸扬扬。

至于山西大学落选211的原因,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家当时对于山西省的定位。山西省当时被国家定为全国能源基地,再加上山西省丰富的煤炭资源,使的山西重点发现重工业,以前齐全的工业门类,几乎都受到了重工业的冲击,用山西的资源点亮了当时全国一半以上的灯,重工业发展可见迅猛。而山西大学属于综合类大学,侧重于文理,工科较弱些。再结合国家的政策,山西省的工业情况,很显然短期来看将工科强的太原理工定为211更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山西大学只得落败,当然还有理工出身的领导的某些原因,不过并不是主因。

现在随着山西经济的发展转型,山西大学也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山西大学如今已成为部省共建高校,北大学术型领导空降山西大学,北京大学对口援建等,更是让山西大学进去了发展的高速期。而太原理工在入选211后,如今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实力也是不容小觑。


兮风文艺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山西省高等教育优质资源较少,只有一所211。山西省内好一点的大学就是老八所: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大、山西财大、山西农大、太原科大和山西医科大。其中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为山西最好的大学。

山西大学的综合实力并不弱于太原理工,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山西大学有14个B级学科,12个C级学科,太原理工有9个B级学科,5个C级学科。可以看出,山西大学文科和理科实力占优,太原理工工科是优势学科。太原理工最好学科是机械、化工和矿业工程。

山西大学综合实力不弱于太原理工,为什么当时进211的不是山西大学而是太原理工呢?有下面几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说当时山西大学实力强,让太原理工先进211,以后山西大学也可以进211,这样山西就有两个211了,结果最后未能如愿。

第二个说法,说的是太原理工大学的校友资源更丰富,当时山西领导和太原市领导中太原理工的校友明显占优,支持工大进211的明显占优,叶秋也是来了太原后才听到这个说法,听说当时山大的老师和学生群情汹涌,都上街游行了。工大校友资源确实不错,听说现在的中北大学也就是以前的华北工学院刚开始改名时准备叫华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当然不同意,找到教育部的校友,最后华北工学院只好放弃,不过这些都是小道消息。

第三个说法,山西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文理科占优,而工大是工科大学,工科占优,是机械、化工、矿业实力最强,这对山西省整体经济发展更有利,更能提供支撑,所以工大入选211。从这个角度考虑,工大进入211确实能提供更有利支撑。

现在,太原理工顺利进入双一流,山西大学选为中西部一省一校,这两所学校也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省里的资源也是往这两校身上倾斜。现在山西省的政策是对标C9,通过C9的支持来发展山西省的高等教育,山西省也组织了几次C9高校的专家座谈会,对山西省的发展和山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现在北大支持山大发展,其校长黄桂田就是原北大的,由处级直接到厅级,属于破格提拔,山西大学还有两个副校长也是从北大过来的,相信有北大的支持,山西大学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工大和清华结对子,由清华支持发展,因为都是工科高校。山西省鼓励老八所和C9加强联系,省里给予适当支持。像我们学校前段时间各学院还写过和C9的交流计划,本学院有几个准备建设团队,准备和C9哪个团队加强联系(派年轻老师过去学习)。

其实,冲击双一流时山西省准备了四个学科,山西大学的物理和哲学,太原理工的化工,中北大学的兵器科学与技术,最后进入一流学科建设的只有理工大,虽然教育部说双一流是全新的,不是985、211的延续,但985、211全部进入双一流。进入双一流的一个条件就是有A级学科,但山西省一个A级学科都没有,所以应该继续努力,因为双一流是动态建设,五年一个周期。

山西大学虽然没有进入211,但和工大是山西最好高校,也正在加强建设,为下一次的双一流做准备。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院系大调整.

山西大学创立于1918年是一座历史比较悠久的高校。在1952年至1953年之间,全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在这期间山西大学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等4个院系独立出来建成了太原工学院,也就是如今的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相关学科合并组成了山西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医学院独立,成了现在的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大学法学院部分专业归入现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

和全国其他的部分综合性院校一样,山西大学在此次的院系大调整中元气大伤,以至于现如今也没有恢复以前的样子。这样和山西大学类似的,在中中被分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元气的高校有河南大学、江苏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


●排名.

在很多全国高校综合排名榜中,山西大学是进入了全国前100名儿,山西省另外一所高校二幺工程大学的太原理工大学则位于100名以后。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大学在院系大调整中被分拆出来的,然而太阳理工大学是一所211工程大学,山西大学则不是。

现如今的很多大学排行榜的一个主要依据是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SCI论文。如果按照这样的指标去进行大学排名的话,那些工科院校会比较吃亏一些,那些综合性的大学则比较占优势。这就解释了211工程大学的太原理工大学综合排名没有山西大学高的原因。


●211名额.

根据某种猜测,一般理工科高校容易进入211工程大学,如果整个山西省只有一个211工程大学名额的话,那么容易进入211工程名额的大学的就是理工科的太原理工大学;如果山西省有两个211工程大学名额的话,那么进入211工程大学的高校是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



饕餮视听


我们都知道山西大学的排名是要比太原理工大学的高一些的,但是山西大学不是211,太原理工大学却是211。

我们普及一下,任何一个大学排名主要依据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是论文。这样说的话,工科型院校就会比较吃亏。比如天大和南开的比较,这方面天大就吃亏。因此在大学排名上山大总是高于理工。但是进211优先是理工科大学。山西只有一个名额,两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211只能给太原理工。如果有3个名额,那么山大、中北都进去了。

山西大学以文科为主,理工大学以理工科为主,当时评211一个是为了提升学校质量,另一方面是考虑当时国内发展需求,处在工业科技人才需求量极大的年代,理工科的强势突显出来,并且对比山西大学与理工大学的工科实力,显而易见理工大学更胜一筹,尤以矿业为需求量巨大的专业又是更加明显。


太原看点


从1995年12月,发布第1批入选211的15所大学开始,去掉部分被合并进985大学的211工程院校,陆续共有116所211工程大学(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算2所)。在长达10多年的几次评选过程中,为响应国家一省一所211大学的要求(省属211),部分教育资源发展不算好的省市会选择性推荐省内的一所院校。

题主提到的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就是类似的情况,据传当时这个事情闹得挺大,山西大学的老师/学生意见很大。不过,笔者有个同学在中北大学,之前聊天的时候提到过这个事情,他认为当时的确是太原理工的实力比山西大学和中北大学稍胜一筹。

在评选过程中,学校的定位很重要,如财经类、师范类、农林类等,山西大学被放入综合类大学排序,竞争压力比较大(国内学校发展的规律:学院-大学-综合性大学)。相反,太原理工大学在理工类院校中容易占优。其实,同属中部的湖南、湖北,西部的四川、陕西等,不止一所211大学,甚至不止一所985大学,这个和区域的教育发展息息相关。

其实,坊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时山西大学实力不错,省内认为上211问题不大,再推出太原理工大学争2所211大学。对于领导的想法,我们无从猜测,只看到最后的结果是山西大学未入选211大学。当然,太原理工大学侧重矿业学科(山西大学的工科专业不强),和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开发吻合,在资金和政策上也得到省内的倾斜。

可是,笔者觉得在17年的双一流评估中,合计有25所双非院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分是医、艺、体院校),山西大学再次遗憾落选从侧面说明还是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说山西的“1331工程”就是为“一流学科”准备的,山西大学的物理学和哲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和中北大学的仪器科学与技术等4个学科入选,可是2个学科入选的山西大学未能入选就值得找原因(211院校都进入双一流的,如太原理工大学入选学科就是1331工程的化学工程与技术)。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帅小西De


山西大学堂当年是与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同时为国立大学,可是我查过民国时期的重点大学唯独没有山西大学!


太原铁头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你分析,分享,解惑

中国什么大学好?大家肯定都会说,211工程大学好,985工程大学更好,所以一个大学能不能进211工程几乎成为判断是否为好大学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高校头衔最重要

因为各类原因,很多实力强大的大学没有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但是也可以说,国内实力强的重点大学都进入了这个名单,而且都进了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对于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生源,是经费。其他一些都是围绕着这俩问题。

没有生源/没有经费大学将办不下去。经费决定了高校运作的到什么样的一个层次,生源决定了了高校发展的高度,学校最重要的就是生源。

那怎么吸引生源,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帽子,比如全国重点大学头衔,211工程头衔,985工程头衔,世界一流建设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

没有头衔,招生难,就业难,很多单位都非211不要。

山西大学的故事

北方的大学中,命运最崎岖的就是山西大学。以前还有老哥们河南大学惺惺相惜,现在河南大学却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只留下山西大学孤独一个人默默的流泪。

轮历史,山西大学比河南大学厉害多了,河南大学可以吹自己是三大留学预备学校,和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并驾齐驱。


而山西大学却可以吹自己是三大高教发源地,最早的四所国立大学(北洋政府时期)之一,和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最早叫国立东南大学),北洋大学是民国最早的四所国立大学,比后来的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厉害多了。

山西大学应该说当时地位比中/央大学都高,因为山西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大学堂之一,和京师大学堂(现主体是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现主体是天津大学)是中国三大教育发源地。

看校徽,山西大学和中央大学都是1902年建校,其实在1901年由山西巡抚岑春煊和英国人李提摩太共同创办,但是目前校史只追溯到1902年。历经国立第三大学,国立山西大学等阶段。

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

1953年院系调整,山西大学的命运和河南大学一样,番号被撤销,工学院改建现在的太原理工大学、医学院改建为现在的山西医科大学)。

文理两院合并,改建为山西师范学院(后并入1959年复建的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好一点是拆分的院系基本都在省内,而河南大学不少院系都给了外省,便宜了湖北湖南的高校。

另外好一点的是山西没换省会,所以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是同城亲兄弟,可以亲兄弟打架,而河南省会都搬家了,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只能隔空论战。

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是真正的一奶同胞,亲兄弟,都是老山西大学的孩子。

和当时的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211之争。

山西省内也是没有一个部属重点大学。唯一一个全国重点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而且山西农业大学是省属全国重点大学,实力决定了211的帽子和山西农业大学无关。


211当时给的名额是,一省一个名额,因此昔日亲兄弟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立刻由亲兄弟变成了生死仇人,与历史上争夺皇位一样,有你无我。

不过也有例外,江苏省拿到了两个211名额,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都是省属211,湖北省没有一个名额。

当时省里分成两个派系,一派支持太原理工,一派支持山西大学。这一点和云南一样,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也是生死之争。

据说云南老大支持云南大学,省/长支持昆明理工,最后老大说了算。


而山西大学偏文科,太原理工大学偏工科,因此太原理工大学的校友实力更加强大,省里总体偏向太原理工大学,但是都不敢贸然下决定,因为两校都有一定的高/层校友,90年代,山西煤老板名声在外,山西工业90%在在煤炭行业,因此太原理工实力更强大。

最后听说主管教育的副.总.理在山西亲自拍板,定调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错失良机,据说闹起了不小的风波。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山西大学再次错失机会。

2017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公布,山西大学再次措施机会,昔日老难兄难弟河南大学光荣入选。

看来下一次山西大学要努力了。在省属高校里实力还是很强的。

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高校专业那些事


山西要想发展起来,必须重视教育。要搞好教育,必须有名校。山西省委应该像整合国有企业一样整合高校。最好的教育资源整合是将山西大学原来分开的学校重新整合到一起。比如,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合并到一起。教育也要向浙江大学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