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的近代史会不会不那么耻辱?

tiger-liu0816


我个人认为不会。

首先历史具有必然性,发展性,明清对换位置的话,明朝也是最后一个封建朝代,相应地,发生在清朝的矛盾等都会发生在它的身上。


斑凤


如果明朝与清朝的顺序换一下,那么中国的近代史会好看得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清朝与明朝皇帝的权力不同,虽然朱元璋撤除了宰相一职,但是毕竟皇帝不可能事必躬亲的,所以出现了内阁,而内阁制的出现保证了只要皇帝不犯大错,国家机器可以正常运转,所以后世人们往往夸大其词,说嘉靖二十年没上朝、万历二十年没上朝之类的,但是他们对于国家的掌控并没有放松,反而是崇祯那种急冲冲的性格害了明朝。

而清朝皇帝的权力则大得多,虽然也有内阁和军机处等机构,但大小事务基本取决于皇帝的喜好之间,虽然清朝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没出昏君,但那也是得益于清朝不是用嫡长子继承制的缘故,能够通过党争上位的皇子,基本的政治能力还是有的,但是皇帝个人再智慧也有缺陷,尤其是与一大帮大臣们斗智斗勇。

要知道能够混到内阁的就没有一个书呆子,哪怕是附庸风雅的满蒙文人,虽然做学问的本领未必有,但是做官的本领肯定是有的,所以皇帝再厉害也只能被大臣们哄着转。

嘉靖在皇帝之中算智商高的了,后期不还是被严世蕃耍得团团转,更不要说道光皇帝那样的中人之资了,皇帝想吃鸡蛋御膳房居然报价三十多两,大臣说早上吃四个鸡蛋皇帝居然羡慕大臣豪奢,就这智商与“何不食肉糜”其实也没差多少了。

所以别看明朝皇帝不务正业的居多,但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保证了皇权的稳固,而且明朝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再厉害的太监一道圣旨就能收拾,不像唐朝时期的阉镇居然可以废立皇帝,所以明朝沿着内阁制发展下去,说不定会发展成君主立宪制。

其实,就是“闭关锁国”政策了,其实明朝后期在明穆宗时期是实行了开海的政策的,但是明朝文官势力太大,海禁的声浪时不时的传来,无非就是沿海大族看上了海贸的利益罢了。

只是明朝末年时期大航海刚刚兴起,那时候还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海上威风的时候,等到英国人崛起时,工业革命就快要到来了。

明朝时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北方要塞的红夷大炮就是学习葡萄牙人的,如果当时明朝统治者利用好西方的行进火器,以明朝的国力击败北方游牧民族是没有什么压力的。

清朝乾隆时期英国使节曾经到访过中国,当时是乾隆的爱将福康安接待的,对于英国人的先进武器,福康安不置可否,清朝失去了同世界先进军事国家交流的机会,这也间接造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被人压着打。

被人压着打不丢人,毕竟当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全世界都打不过英国,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的所作所为就太丢人了,包括后来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都是清政府傲慢自大,不与列强沟通,而且草菅人命,所以屡次被列强打得头破血流。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清朝时期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也为康雍乾盛世加分不少,全国人口从明朝末年的两亿上升到四亿,其中这些高产作物功不可没,明朝末年正好赶上了小冰河时期,连年干旱加上土地兼并,若是当时这些高产作物已经广泛栽培,那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许可以避免。

最后就是皇帝的血性,这也是很重要的,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之前,慈禧骄傲的对全世界宣战,八国联军打到天津时,慈禧带着光绪逃到了西安,临走前还不忘记将珍妃塞到井里。

而明朝皇帝则有着“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血性,崇祯皇帝虽然治国无策,但是他宵衣旰食日夜操劳,奈何手下尽是亡国之臣,大势已去的他愧对先人在煤山自缢,也不做那被俘之君。

所以,明朝的政治环境比清朝好不少,若是明朝与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的近代史要好看不少,奈何天不从人愿,时也命也,惟有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奋起直追!


飞凡看历史


如果明取代清,那么中国近代史不会那么屈辱

先谈制度,明清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时期,清独裁,明专制。相较之下,明的内阁制要更好一些。内阁后期会掌握更大的但总体制度会更像德意志帝国的制度,即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二元君主立宪制,皇帝仍拥有最大的权力。因为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会逐渐崛起。文官集团会逐渐变为资产阶级代言人,明末的官商勾结一体的现象我觉得便是这一趋势的表现。皇帝最终不得不做出妥协,让出部分权力,甚至被架空。想想崇祯在位时是多么的无力。具体制度可参考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地方制度上,老朱的那套把人分为军户、匠户的静态社会制度肯定是行不通的,是社会的倒退。所幸明代后期也在不断改变。募兵制,开关收商税等。都是对明初祖制的突破

文化上,八股文虽饱受诟病,但无疑要比清代的文字狱好太多。文化上会更加蓬勃,更多文学遗产能被保留下来。或许现在我们看到的会是“八大名著”甚至更多。在明代臣还是臣,尽管地位远不如宋代,皇帝可以当廷打他的屁股。但臣子仍可当面直谏,仍可以反驳斥责乃至骂皇帝。而不是清代的奴颜婢膝的跪受笔录的“奴才”。明代民间思想的繁荣与自由也远不是清代可比的,出版业极度繁荣,各个学社可以针砭时弊,纵论国事。王阳明的心学在中后期不断发扬,大有破除假道学之势,明代的士子我想会我想更多会是如徐阶、张居正、王艮、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心学传人般轻于虚假僵硬的伦理纲常,重于知行合一,勇于实践与革新的社稷之臣与思想家。而不是出了一个又一个范进。后期西方的扩张势必会带来西方思潮的冲击,我想中国将提前迎来思想的变革,而不是历经磨难到20世纪。

科技上,明代统治者不会干出“以骑射为本”的蠢事,军马不足,骑兵稀少的情况下,火器自然是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高效首选。所以在火器发展上要远比清代迅速,火器水平估计能与西方基本接近。毕竟古代知识分子显然对于做官更加热衷,这是哪个朝代都改变不了的。迫于小冰河期,各种高产量作物会扩大生产。中国是贫银国,为了从贸易中获取白银,势必要加强对外贸易。加上大运河后期淤塞严重,海运粮食(这一点在元代就有实践)将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明代中后期开海关势在必行。而明代水师为了对抗荷兰,葡萄牙,倭寇,争夺航路,保护商队。也肯定会发展得更快,装配上火器后,明代会拥有一支可与列强比肩的海军。而陆军,军户制后期会逐渐转变为募兵制。而有戚继光的戚家军为范本,明代或许有望建立更近代化的更有组织性,更有战斗力的军队。17、18世纪,随着与各国的交流增多,中国科技的发展会更好,生产力进步会更快,迫于思想与制度的禁锢,空间有限。

民族上,既然是明取代清,那么说明已基本征服女真,而蒙古经过清朝200多年的压制亦难成气候,为防范女真。边防压力会集中在辽东蓟北一带。清后期西藏已归服,新疆已收回。困扰中原王朝千年的外族威胁大大降低。明代只需继承效仿清代的做法即可,朱元璋修元史,承认元的正统,可见他并不是一个死板的民族主义者,他自然会发现清代民族政策的优势之处,何必摒弃呢?

从皇帝上看,明帝多奇葩。所幸有内阁制保障,再不管事不至于亡国。朱棣,崇祯,孝宗,宣宗、仁宗也是明君。英宗不搞出土木堡也是不错的皇帝。但我看好朱厚照,表面上他荒诞贪玩,太不正经。但他是好战、敢战。充满活力与兴趣。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突破常规。虽有荒淫之名却不软弱、不昏庸、不嗜杀。这样的统治者最有可能突破格局。给国家发展带来活力。

最后,谈谈发型吧……个人觉得束发要比满清的阴阳头、金钱鼠尾好的多了去了。

总的来说,如果明取代清,那么中国近代史不会那么屈辱,中国会更加强盛,中华民族会更加自信的参与近代的历史舞台。但地主阶级,及可能出现的资产阶级势必不会吐出嘴里的肉,有专家就认为清灭明就是明代最反动的一部分地主阶级勾结满洲贵族发动。部分城市百姓或许会有宋代的生活水平,贫穷还是百姓的总状况,要过渡到现代社会,真正使人民受益,其中仍需要无数波折与斗争。


历史随笔谈


至少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着民族气节和天子的尊严。

不会像慈禧太后一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试想一下如果崇祯在位的时候,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那皇帝必然还会自缢于煤山后面那棵歪脖子树,来保留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气节。

这一点清朝他比不了。



希波克拉没有底


会,换了明朝,绝不会有耻辱,只有流尽鲜血。

明朝皇帝是历史上脾气最臭最硬的朝代!

“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明朝宁愿不要这个皇帝,也不肯退让一步。

崇祯宁可上吊去死,也不愿投降,更不愿与后金和谈!

明清对换,明朝宁可拼尽十万大军,也不会签订任何一条不平等条约。

崇祯也不会像慈禧一样,当八国联军来时,弃国,弃家,弃百姓!

换做崇祯皇帝宁可死在皇城上,也绝不逃到山西。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就是清朝皇室的态度,得到江山太容易,太戏剧化。便不知道珍惜。或者说,从来没有把汉家儿郎当做百姓看,不过是些许奴隶。外国列强是友人,汉家儿郎是家奴。对待友人如春天般温暖,对待家奴自然是想打就打,想杀就杀。


泥封老酒


因为明末中国出现大规模资本主义萌芽,思想百花齐放,涌现大量的思想家文学家、地理学家、戏曲、小说家等等,隆庆开关,中国成为世界白银流入地,西学东渐,明朝士大夫阶级已经接触西学,也有高官学习西方文学数学物理,类如徐光启等人,明末有思想家提出人权、民权,具有近代的思想启蒙。只要明朝皇帝能平衡党争,就不会导致近代耻辱,可能出现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更加完善,明代是中国朝代中比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的朝代,对来入侵,反抗也尤为激烈,西方殖民者历次与明朝交战中,都以失败告终,而明朝从中学习西方先进武器,进行仿制。所以换作明朝,可能就不会发生近代耻辱



鐵血南粵


我觉的就算互换可能也会出现耻辱的情况,只是耻辱的层次不同而已!

1历朝历代都有循环。从刚开始的政权建立到四处的征战,再到建立新的王朝,再到鼎盛时期,再到没落!这是什么情况都改变不了的自然法则!没有一个朝代一直强大下去!

2.耻辱的程度不同!清朝满人以游牧为主,建立政权后,试图改变汉人的思想,最终也没有改变的了!鼎盛的王朝都是自认天朝上国,看不起其他国家,唯独明朝,一直在学习他人长处,哪怕明末了,崇祯皇帝还在派很多使者出巡国外!而清朝到了后期一直闭关锁国!

3.当然每个朝代都有昏君和明君,只能说顺序换了,失败耻辱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明朝的士兵和军官大多数都是能征善战的,不像清朝士兵枪炮一响,立刻就涣散了!

4.明朝天子大多数都是天子掌权,没有垂帘听政一说,明朝皇帝基本都是让太子继位的时候,老皇帝并没有驾崩!所以可以帮自己孩子支撑局面!有的甚至怕孩子掌控不了局面,还在杀掌军权的大将,而清朝都是皇帝驾崩后才有太子继位,皇帝太小,导致清朝好几个皇帝都是出现局面动荡的情况,鳌拜掌权震慑康熙,多尔衮掌权震慑顺治,最后的慈禧掌权压根就不放权给光绪,就算光绪有抱负想施展没有机会!

5.思想不同,文化不同!明朝从不和亲,从不进贡,一直都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思想!而清朝通常以和亲的方式安抚其他部落!当然这也是一种牺牲的方式,但这种牺牲女人而得到的安定,却不长久!最终很多部落都会效仿!

不管顺序怎么换,也导致不了最终的耻辱,只是耻辱的程度不同而已!除非换成几个有作为的皇帝,可能也不会那样被动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可能和如果!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强大自己才不会那么被动!






迷彩青春梦


首先明确下我的答案:不能。

那么,为什么不能呢?

1、虽然清朝皇帝普遍较明朝皇帝敬业,但不得不说,其实这两个朝代都属于保守、固步自封的朝代。明朝在派出郑和下西洋后,就进入闭关锁国的节奏当中了,所以即使调换了明朝,中国依然在自我封闭中,可能程度会更深。

2、明朝皇帝更为荒诞,有炼丹的,有做木匠的,有自封大将军的,还有多年不上朝的。所以,如果明清互换,可能结局更惨。



辽宁有历史


根据明朝的一贯作风来讲 不会的满清虽然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但是满清与明朝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最大的一点就是 满清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 从历史 地缘的角度来讲 其思想具有局限性 说白了在当时 汉民族的思想还是与时俱进的 至少懂得创新与学习从武器的装备上来讲 明朝的正规军火器的装备率高达70% 且种类齐全进程远程的俱全 到了后期甚至出现了全火器的军队 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支近现代化军队了 不要说明末农民起义军多磨的厉害 明军经常是追着数十倍的农民军一路狂打 要不是关外告急 正规军调去关外 关内尽是些老弱病残 农民军早就完了从政治制度上来讲 明朝虽然是封建制度 但是他与满清的制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明朝有个内阁 这个内阁是有实权的 (与满清的那个摆设内阁有本质的区别 ) 这有效的把权力分享给天下的士大夫 保证了明朝源头活水的新鲜性 (世间再无张居正)。从科举制来讲 明朝的科举制不会有种族歧视 更不会那么的八股变态 这有效的使民间的精英能有效地参与政事 满清的科举制度只是针对汉人的 且得不到实权 且不能做正职经济上来讲 明朝时 资本主义已经萌芽 工商业发达 民间商业交流 动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两白银 在当时 欧洲资本家有个几万就算了不起了 甚至出现了农业商业化 这都不算什么 明朝海上交易 仅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家族一年就盈利几千万两白银 此时东印度公司远不如此 西方的势力到了马六甲便戛然而止


聊哥说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工业国家欺负农业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后才逐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通过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用40年的时间完成工业化,终于追上发展了200年的西方工业国家。今天别人不敢欺负我们了,结束了耻辱史。所以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中国的近代史一样耻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