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腹地變前沿窗口,江津綜保區成產業聚集“金籃子”

開放的空間決定著發展的空間,開放的水平決定著發展的水平,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質量。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是重慶的重要使命。

如何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其中,綜保區作為中國內陸地區開放程度最高、功能最全、政策最優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扮演著重要角色。

內陸腹地變前沿窗口,江津綜保區成產業聚集“金籃子”

圖: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主卡口

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江津、璧山實地調研重慶主城區都市圈發展時指出,綜保區是“金籃子”,要注重產業選擇,用好用足政策,充分發揮口岸功能,助力區域開放發展。

在新的歷史使命下,作為重慶主城區外第一個綜合保稅區,江津綜保區將如何突出其“火車頭”作用,帶動江津開放型經濟發展?在重慶、在西部的開放發展新格局中,發揮什麼作用?

金籃子引力

考察三次決定落地

內陸腹地變前沿窗口,江津綜保區成產業聚集“金籃子”

圖:明峰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線

近日,在全國上下合力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刻,明峰醫療與江津綜保區打好配合,一臺16層CT快速完成通關驗放手續。據瞭解,這臺CT被組裝成為“方舟”CT系統,及時發往武漢“方艙醫院”,用於新冠肺炎病例篩查。

“這臺支援武漢的16層CT,是我們公司首臺CT設備。” 重慶明峰醫療運營總監張健向界面重慶介紹,江津綜保區管委會在接到了企業臨時性復工的申請後,立即聯繫海關開展線上會商,只用1天的時間,就為企業完成了疫情防控有關排查、申報等工作,僅半個小時就完成了CT設備的通關手續。

界面重慶瞭解到,被稱作能與“GPS”企業(美國通用電氣(GE)、荷蘭飛利浦(Philips)、德國西門子(Siemens)3家公司。)扳手腕的明峰醫療,是一家專注於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及醫學影像綜合解決方案的科技型企業,於2018年12月正式簽約落戶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

不僅是在抗疫中大顯身手,“明峰醫療自主研發生產的128層CT、256層PET-CT設備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際壟斷。”據張健介紹,目前,全球能生產同類產品的只有美國通用電氣、荷蘭飛利浦、德國西門子3家公司,明峰則是第四家。

這樣的一家浙江企業,擬總投資10億元,分別在江津綜保區圍網區內、外租賃廠房2000平方米與5000平方米,擬購買500畝土地,建設醫療器械研發製造基地與影像中心,主要研發與生產包括CT、核磁、彩超等系列中高端醫學影像設備。

“老闆來重慶考察了三次就決定落地。”張健說,重慶貼近西部市場,目前西部地區的醫學影像裝機水平遠低於東部地區,醫學影像替代升級的需求量很大,這片市場值得拓展與挖掘。

內陸腹地變前沿窗口,江津綜保區成產業聚集“金籃子”

圖:明峰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線

其次,張健表示,明峰醫療作為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的代表,佈局新興戰略市場是其在出口市場的重要舉措,江津綜保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十分利於開發東歐、非洲、中東、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我們的產品,向西通過中歐班列國際鐵路大通道連接中亞及歐洲地區;向南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東南亞各國。到重慶佈局,正是看中了這樣一個高效便捷的與世界各地溝通的口岸。”

明峰醫療的落戶,正是江津綜保區封關運行一年多來的縮影,2018年4月23日,江津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7月5日封關運行。截止2019年底,明峰醫療、長安民生、德邦物流等76個項目相繼落戶江津綜保區,協議投資612億元。

內陸腹地變前沿窗口,江津綜保區成產業聚集“金籃子”

圖:重慶德創承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供應鏈服務

根據海關總署公佈1月23日公佈2019年全年進出口數據顯示,江津綜保區累計完成進出口總值77.4億元,在全國綜保區(73個)中排名第28名。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193個)中排名第64位。

一個運行不久的保稅區成為產業熱土的背後,是綜保區有針對性的招商策略。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樹良告訴界面重慶,江津綜保區區位在準確掌握產業發展動態的前提下,通過梳理細化招商目錄,鎖定重點目標企業,主動出擊、“敲門招商”,打響招商“主動仗”圍繞智能裝備、醫療器械、消費電子、現代物流等產業做文章。

“一手抓招商引資,一手抓基礎功能完善。兩手硬抓同步進行。”黃樹良介紹說,把企業引進來,還要想辦法把企業留下來,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拓展功能,創新監管,培育綜保區產業配套、營商環境等綜合競爭新優勢。

黃樹良表示,為給企業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江津綜保區加快周邊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休閒、交通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推動准入制度、商事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制度等改革創新。

內陸窗口

成沒有海水的“國際港”

內陸腹地變前沿窗口,江津綜保區成產業聚集“金籃子”

圖:冠強實業

2018年12月28日,對江津區而言,是值得紀念的一天。這天,江津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正式建成投用,一趟滿載該區五金機電產品的列車緩緩駛出,奔向廣西。這批貨物將直通廣西北部灣港,再轉海運分撥至東盟各港口。

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首發班列,標誌著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正式開通運行,意味著江津從“內陸腹地”一躍成為“前沿口岸”,並有望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南向重要節點。

與此同時,江津中國西部(重慶)東盟商品分撥中心、中國西部(重慶)東盟農副產品分撥中心揭牌運營。“這兩個分撥中心將分別依託江津綜保區、雙福國際農貿城,將來自東盟十國的商品、農副產品,通過‘水公鐵’多式聯運分撥到西南乃至全國市場。”江津區有關負責人說。

2019年5月20日,江津綜保區與廣西欽州市簽署了《共建“陸海新通道”推動區域物流產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江津與欽州將力爭在當年6月底前實現兩地間“陸海新通道”班列雙向對開,7月實現“週週班”,2019年實現雙向班列開行20列以上,到2020年實現“周兩班”。這意味著在南向上,江津綜保區實現了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無縫連接。

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的開通和中國西部(重慶)東盟商品分撥中心、農副產品分撥中心的建設,大大提升了江津在周邊貿易格局中的影響力

內陸腹地變前沿窗口,江津綜保區成產業聚集“金籃子”

圖:珞璜港

最為直接的案例之一是雙福國際農貿城水果市場的水果交易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東盟是熱帶水果的主產區。”重慶汀星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盧道勇說,來自東盟的水果約佔雙福國際農貿城水果市場進口水果交易總量的60%。過去,他們從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進口的水果,需從廣州繞行。現在,從廣西防城港、憑祥等地可直接運到重慶,路程節約了1000公里,每個冷凍櫃(約25噸)可節約成本3000元,從而使進口水果更新鮮、成本更低,大幅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得益於江津綜保區帶來的便利性,包括汀星、洪九在內的一大批進口水果商,都將公司總部搬到江津,並在雙福國際農貿城水果市場設立分撥中心。目前,該市場的水果經銷商已達600戶,日均水果交易量超過3000噸。

綜保區是沒有海水的“國際港口”,不出國門的“國際市場”,不需要跑道的“國際機場”,對於一個地區的開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以綜合保稅區為橋樑,江津不僅是重慶的江津,也要成為世界的江津。”重慶市區域經濟學會名譽會長王崇舉向界面重慶表示。

開放新平臺

擴大周邊區域“朋友圈”

“讓江津成為世界的江津”,某種意義上也等同於“讓重慶成為世界的重慶。”江津綜保區是重慶繼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保區之後第三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承擔著支撐重慶市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

對江津綜保區的打造,江津不遺餘力。江津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江津綜保區作為推動江津開發開放的第一平臺,作為助推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主要載體,作為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行動計劃的重要抓手,江津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運行。

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江津綜保區正依託“水公鐵”聯運優勢和國家級開放平臺優勢,為重慶與東盟之間的進出口商品提供保稅倉儲、保稅展示、電商直銷等服務,打造“多式聯運樞紐+保稅分撥中心”的複合型開放平臺。

當然,隨著江津綜保區開放平臺的發展,不僅是江津的開放,更要促進重慶的開放,帶動周邊區域的開放。

內陸腹地變前沿窗口,江津綜保區成產業聚集“金籃子”

圖:江津綜保區西部國際木材集散中心

“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最重要的事情有四點:一是通道,二是平臺,三是政策,四是服務。”江津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江津在開放通道、開放平臺上的優勢尤為明顯。

他說,江津與廣西防城港市、憑祥市、欽州市以及未來與其他城市或地區的合作,主要目的就是要藉助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擴大江津對外開放發展的“朋友圈”。

“像江津綜保區這樣集綜保區、鐵路綜合物流樞紐、長江樞紐港和主要高速公路於一體的開放平臺,在西部都比較少見,也造就了江津綜保區區別於其他綜保區的獨特優勢。”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負責人說。

接下來,江津區將聯合更多的知名物流企業聯合打造綜合性冷鏈物流聚集區,實現冷鏈產品與東盟互通往來;將拓寬通道建設,促進中歐班列(重慶)和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無縫對接。

此外,還將加強與毗鄰的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習水縣,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等市縣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合作共識,共同構建內外開放協作機制,努力把江津打造成區域開放合作的典範。

文|李陽 曹鈺

圖|張鵬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