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生姜?生姜的高产种植栽培技术有哪些?

新大风歌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鲜根茎又叫姜根,在我们国家各地都可以种植。由于它的不仅是我们老百姓餐桌上的调味品,而且又具有其它的养生保健功效,特别有生发的功能,所以生姜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于是其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



如何种植生姜?



生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

生姜在播种前要先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有霉斑的姜块。种姜最好选择有1--2个壮芽的姜块比较好。姜块最好选择适中的就可以了,太大了就增加了种量,进而增加了种植投资成本,可以选择用刀切的方式切种块,切好以后可以选择用草木灰或者生石灰消毒。

生姜播种前最好浸种催芽,可以将姜种摊开晾晒1-2天,然后再在拌有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水溶液里浸泡10分钟左右,然后将种姜捞出后,就可以把种姜都按照顺序摆在育苗床上,然后再用沙土覆盖,厚度约在30-40厘米,育苗床的温度保持在20-30度,8--10天就可以发芽了。然后再根据种芽的大小来进行分级种植。每亩地姜种使用的量在800斤左右。

生姜高产的种植技术:

1)种植生姜的时候要根据本地区域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本地区域种植的高产品种。俗话说得好好的品种是农作物高产的保障。


2)精细整地和重施底肥

生姜种植的土地最好选择土层肥沃,养分含量丰富,肥水保持能力强,排灌便利,土层疏松,透气性好的进行深翻,深翻最好能在30厘米左右比较好。底肥最好选择充分发酵腐熟好的农家肥每亩地3500斤左右,过磷酸钙120斤左右,三元复合肥200斤左右。

3)播种方式的选择最好选择平播法。生姜在种植前要先浇适当的底水,使垄面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平播法即在播入姜块时保持水平,并且轻轻的用手将其按压到泥中,保证姜芽大致与沟的表面高度一直,播种结束以后及时敷土,厚度在4~~5厘米,然后将表面充分耙平。

4)科学的肥水管理。

生姜的发芽期是不需要追肥的,当萌发新的分枝1-2个,苗的高度在30厘米的时候,可以追施硫酸钾复合肥每亩地30加尿素20斤作为苗肥。

在立秋以后生姜进入膨大期,这个时候是生姜需肥需水量最大的时候,每亩地可以追施硫酸钾复合肥80-100斤,追肥以后及时浇水,同时也要注意叶面肥的喷施,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遍,连续喷施2-4遍。叶面肥可以选择和杀菌剂搭配,比如说可以喷施百菌清+磷酸二氢钾+尿素水溶液比较好。



豫东小农


生姜在我们当地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产量高,耐储存,并且还能深加工,如姜芽等。因此种植比较普遍。在种植时,需要严格选种,精心催芽,科学施肥,合理种植等工序,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严格选种

生姜病虫害较多,尤以姜瘾(青枯病)危害最大。它的病源一方面缘于前茬土壤内的病菌,另一方面来源于姜种。因此选择优质姜种是生姜高产的关键。

【1】收获时选种:常年种植生姜的姜农,都要从上年生茬地中选育姜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茬种植生姜较普遍,但相对生茬地病虫害较多,基本不从重茬地中选姜种)。在生茬地中,选择植株健壮、无病株的片区选种,在收获后,选择肥壮、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无病虫伤疤的姜块贴的藏。

【2】催芽前选种:预留的姜种贮存一个冬季后,质量优、劣有明显的差异。催芽前,要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留作姜种。严格淘汰姜块瘦弱、干瘪、内质变褐及发软的种姜。

精心催芽

生姜种植时间在4月20号前后(现在大多施用覆膜种植,可提前7天左右)。但由于生姜种子生命力差,发芽慢,必须进行提前催芽,促使姜种幼芽萌发,才能保证种生姜的生长周期。催芽时间在3月20号前后。

另外由于姜种此时正处于休眠期,所以必须经过晒姜、困姜的办破,打破姜种休眠期后促使其生芽。

【1】晒姜、困姜:①晒姜:惊蛰过后,挑选晴好天气,把储存的姜种取出,用清水洗净泥土后,把姜种均匀摊放在草席上晾晒2~3天,注意的是要晾晒均匀,并注意晚上要预防冻害姜种。如遇倒春寒需把姜种转移至室内。

晒姜的好处是: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发芽;减少姜块中的水分,防止腐烂。同时晒种后,个别病姜干缩变褐症状明显,便于及时淘汰。

②困姜:晾晒2~3天后,把姜种堆置于室内,姜上草帘。3~4天后,再晒2~3天后困姜一次,至春分时节,即可催芽。困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姜内养分的分解。

【2】催芽催芽的方法各地不一。我们当地一般用土炕催芽:在朝阳地块,建一东西土炕,后面建一高墙挡风。土炕大小需根据姜种而定,一般摆放姜种时,厚度不宜超过80㎝,否则底层姜种容易断裂。

催芽程序如下:土坑围墙平地砌墙,前低后高。土炕内需东西挖浅沟(根据宽度而定挖几条,一般宽一米挖两条),浅沟要延伸至围墙外,用于通气。土炕内挖沟后,在沟上面铺上木棍,垫上柴草后铺垫细沙。之后按20㎝左右为一层摆放姜种,每摆放一层姜种铺一层细沙找平,一般摆放4层后,在最上层覆盖5㎝左右的细沙。摆姜种时要仔细码放,切勿扎堆。之后在土炕上覆盖塑料布。值得注意的是白天暖度高时,要敞开土炕上塑料布的4个角通风,晚上要盖草苫,同时用通气孔调节温度。

催芽温度要控制在22~25℃,达到新生幼芽肥胖健壮的目的。温度低影响发芽,但温度过高则会使新长的幼芽瘦弱细长。

催芽时间一般在25天左右,即可达到种植要求。由于上层温度相当较高,所以种植时,要按照从上而下的取种方式掰种种植。

掰种时,一般在50~75g。当然种块越大,姜苗生长越旺,产量高,但姜种用量太大;如果种块太小,出苗迟,幼苗弱,单株产量低,质量差。每块姜种上只留一个短壮芽,其余芽要全部抹掉。

科学施肥

生姜属于高产作物,并且生长周期长。所以需用较多、高营养肥料作基肥。

(1)耕地后施肥:腐熟的鸡粪养分全面,是种植生姜的最佳选择。深耕土地后,结合耙地施入鸡粪、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增加土壤肥力。

(2)挑沟后施肥:种植生姜时,挑沟深度要达到20cm左右:首先在沟底施入腐熟的豆饼后,覆一层土;之后撒上氮磷钾复合肥后覆土。以达到发苗、植株健壮的目的。

(3)种姜封垄后施肥:摆放姜种前,要小水灌沟,浇透底水,摆放姜种封土后,在表层撒上草木灰:一则增加钾元素养分,二则杀菌消毒。

合理种植

合理种植,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地。生姜适宜生长在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中。并选择3一4年未种植过生姜和茄科作物的地块(重茬姜需要有经验的姜农种植,因为土地要经过翻晒、施药、盖膜蒸地等,因与本题无关不多赘述)。

【1】挑沟方向种植生姜,只要地块适宜,尽量东西方向挑沟:主要原因是生姜种植后露芽前,需要用遮阴网,目的是遮挡幼芽,以防娇嫩的幼芽被阳光灼伤。东西方向挑沟,遮阴网在沟的南面,方便遮阴。当然特殊地块需南北挑沟的,遮阴网要放置在姜沟的西面遮挡。

【2】株、行距及封土厚度生姜后期要多次培土,根据后期生长需要,行距要在60㎝左右,切勿过窄造成后期无土可培的局面。行距根据姜的品种,一般在20~25cm(大姜除外)。姜沟深度在15cm左右(原深20㎝,经过两次施肥),摆放姜种时,姜芽要统一向南,有利于发芽和遮阴。封土在4~5㎝(根据土势而定,沙性大的土壤要厚一些)。封土后及时喷洒除草剂、覆盖薄膜。

【3】后期管理工作姜芽露土后,要及时破膜,防止灼伤;幼苗齐全后,根据幼苗长势情况,苗弱需随水追施氮肥壮苗,但不宜过多造成旺长,致使姜苗细长。至立秋前后旱浇、涝排,清除杂草;立秋前后撤去遮阴网,清除薄膜,多次追肥、培土、浇水。至霜降前收获。

总之,种植生姜并获得高产,需要选好种、催好芽,多施、巧施肥料,并配以合适的种植方式和科学的管理,缺一不可。当然这仅是我们当地的种植方式和种植时间。仅供朋友参考,并欢迎相互探讨。


泰山农家人


1 生姜什么时候种植

生姜的播种时间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生姜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

生姜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2.生长环境的选择

生姜的生长环境要求温暖,在24 ℃左右能够很快发芽,超过30 ℃的环境长出的芽长势弱。茎叶生长时期白天的适宜温度要求达到25 ℃左右,夜间维持在18 ℃左右,一定的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积累更多的物质。生姜喜欢生长在阴凉的地方,对强光耐性不强,因此种植生姜时,需要适当地间种作物或者搭建荫棚,以对生姜起到一定的遮荫效果,防止阳光直射。生姜的根系较浅,不发达,对干旱、涝灾等耐性不强,因此种植地块选择上要求土壤的水分含量适宜,排灌便利。

3 培育壮芽

播种前25 d左右,将作种用的生姜从储藏室中拿出,清理表面附着的泥土,铺在干净的地面上进行适度晾晒,切记不要在强光下曝晒,如果光线强度太大,可以适当盖上草垫,晾1~2 d后将种姜收回放在阴凉的室内2~3 d,并覆盖草垫。同时,要严格选种,将长势弱、肉质发软、颜色不正的姜块淘汰掉,选择未发生冻害、颜色鲜亮、长势肥大、质地较硬的姜块作种。然后将种姜放在25 ℃左右的环境下催芽20~25 d即可播种,此时幼芽长势健壮、饱满;也可选择在避风、向阳的位置造深1 m左右的阳畦进行催芽,长度结合种姜的总量而定,然后铺上干燥的草,厚度约为10 cm,最后将姜种放在其中,再盖上干草、搭建拱架、覆上薄膜,夜晚的温度较低,因此晚上要加盖1层草帘,使畦面的温度维持在22 ℃左右。一般达到播种要求的标准为芽长0.6~2.0 cm、粗0.6~1.2 cm。

3 精细整地与施基肥

选择土层肥沃、养分含量丰富、肥水保持能力强、排灌便利、土层疏松、透气性好、pH值小于7的土壤进行深翻,要求至少30 cm,并施入足够的基肥,可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 t/hm2、过磷酸钙750~1 120 kg/hm2,充分将地块整平,将大土块敲碎,采用高畦栽培的方式,畦的高度超过20 cm,然后在畦的表面开深沟(10 cm左右)播种。

4 播种

姜种块的重量宜为50~75 g,每块上留1个长势健壮的短芽,然后将姜块浸泡在乙烯利溶液中,15 min后即可捞出播种。播种前为了便于操作,先浇适当的底水,使垄面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播种方式可采取平播法,即在播入姜块时保持水平,并?p轻用手将其按压到泥中,保证姜芽大致与沟的表面高度一致,播种结束后及时覆土,厚度在4.5 cm左右,然后将表面充分耙平。生姜适宜的播种量为4.5~7.5 t/hm2,折合10万~12万株/hm2

5 科学施肥管水

生姜的发芽期,不需要进行追肥,当萌发新的分枝1~2个、苗的高度为30 cm时,施入硫酸铵300 kg/hm2左右作为苗肥,在立秋后生姜即进入膨大期,要加大肥料的施入量,施用饼肥1 125 kg/hm2左右、复合肥750 kg/hm2等,在此基础上培土1次,以后在浇水的同时再适当培土2次。9月中旬施入复合肥375 kg/hm2等作为追肥。

播种之前,先将底水浇下;幼苗期水分管理上,要坚持少浇、勤灌的原则,使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保持在65%~70%;夏季温度比较高,浇水以在早晨或者傍晚为宜,如遇到大雨,要及时做好排涝工作;立秋后,生姜生长比较旺盛,要求更多的水分,一般5d左右浇1次,使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保证在75%~80%。

6

收获与储藏

鲜姜适宜的收获时间一般在11月上旬,此时尚未发生霜冻;种姜可与鲜姜同时采收[5-6],也可在立秋时收获,但是一般尽量不要提前收获,以防感染病菌,影响生姜的品质。生姜的储藏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储藏窖周围的沟渠通畅,以便及时排水。


无所畏惧132652293


1.生姜的生长周期比较长210天左右,属于地下经济作物,附加值高。

2.土壤建议深翻,生姜多年种植会有土传病害,又加上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壤深翻40-60公分,条件好灌冬水,物理冻死地下害虫。

3.施肥方式建议铺设滴灌设备,总投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滴灌肥,少量多次,精准施肥,节约成本,省工省时省钱。没有条件的可以底肥建议使用二铵加复合加平衡性复合肥加有机肥,二铵偏碱性缺钾,复合肥偏酸性,酸碱结合,护土调土,提高肥料利用率;山东生姜出名,不过进口控释肥也比较多,包装规格大多25公斤,成本不便宜,一袋25公斤的进口控释肥不一定有40公斤二铵加35公斤复合肥效果好,追肥以水溶性好的滴灌肥或者水溶肥,铺设滴灌带。全程滴灌或者底肥加滴灌。

4.大家能自发形成一个经济联合体,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标准化种植,统一一个生姜品牌,能联系国内大型的超市,或者承销体,组建生姜标准化种植基地,提高生姜品牌价值,也算产值高产。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共同学习!



一片糊涂地


选种

  依据土壤肥力状况的不一样,每亩用种量通常在800斤摆布。选种时,应选择

  健康无病、整齐共同的姜母和姜种。

  培养壮芽

  晒姜:播前20-30天,从储藏窖中取出种姜,洗净种姜上的泥土,平铺在草

  苫或洁净的地面上暴晒1-2天,黄昏收进屋里,以防受凉。其作用是:①、进步

  姜块的温度,打破休眠,推进体内营养分化,加速姜种发芽速度。

  2、困姜:晒姜结束后,将种姜置于室内堆积2-3天,姜堆上掩盖草苫,以

  利于推进种姜内营养转化,提前发芽。

  3、催芽:通常选用“炕姜芽”催芽法,假如种植面积较大、姜种较多,可

  选用炕姜法姜块的堆积厚度应控制在50-60公分,姜堆上部盖上棉被或毛毯,约

  经20-30天,幼芽长至0.5-1.5公分即可耕种。

  耕种

  露地栽培通常于5月初耕种,耕种前先将姜芽依照巨细规模进行选级。耕种

  时依照上齐下不齐的准则摆放到预先作好的姜沟内,姜芽向上,株距在16-20厘

  米之间,耕种后当即覆土,厚度4-5公分为宜,同时荡平沟底。覆土过厚,地温

  低,不利于发苗出苗。覆土过薄则土壤表层易干,相同影响出苗。耕种结束,浇

  足底水,覆1.1-1.2米地膜,使沟底与上端的间隔坚持15公分摆布。

 





豫東小伙儿


一、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生姜原产热带多雨森林地带,要求温暖而阴湿的气候环境,其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32℃,低于15℃或高于35℃对生长发育均为不利。

2.光照:既要有阳光,又不耐烈日长晒,在7~8月间高温强光暴晒下,不经遮荫,叶片易枯萎死亡。

3.水分:生姜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弱,需要湿润土壤,同时要防止渍水,以免引起腐烂病。

4.土壤:要求腐殖质多,土质肥沃的沙壤土。

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选好土地。姜地应选择前作是水稻、花生、地瓜或新开荒地的坐南向北、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以全年温暖、夏季阴凉、夏日光照时间短、腐殖质多的砂质土壤为最佳。

2.选用良种及种姜处理。本地当前栽培的“梨仔姜”品种,具有优质(肥嫩、芳香)、高产、高效的品种特性,是理想的选用品种。在选用之前,要求前季姜园秆青叶绿,没发生“姜瘟”,种姜的条件应是形状椭圆、节间短而肥大、色泽新鲜、无病虫害等。

在每年“冬至”左右收获的中老鲜姜要做为翌年春种植的姜种,一般要经过2~3个月的保存期,在这期间要做好贮存保温工作,贮存的办法有山洞密封放置或堆砂复盖。播种前将姜种晒24~48小时,以减少水分,杀死病菌,增强种姜吸水能力,促进姜芽萌动提高发芽势。药剂消毒:种植前将种姜用0.7%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可有效地杀死“姜瘟”病菌。

3.加强姜园管理

(1)提早整地。种植生姜的前年冬季即要将土壤深翻晒白。以播种前要进行精细做畦,一般畦宽1米,畦高0.20米,并在畦面横开播种沟。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根据本地气候条件,以“春分―清明”节气为种植生姜的适宜时间,高海拔山区可推迟到“谷雨”播种。

播种规格一般为行距0.40~0.45米,株距0.25米,亩需姜种量225公斤左右,亩播种姜块要有3500~4000个,每个种姜重量以0.005~0.01公斤为好。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长、短效化肥配合。基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40%,播种前,每亩可用进口复合肥15公斤加钙镁磷肥50公斤作深层基肥的施用。播种后用优质土杂肥、干牛粪或蘑菇土盖种效果最好。有条件的农户可在播种后覆盖稻草,达到保湿润、防杂草、促生长的目的。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上做到少量多次,氮磷钾配合使用。苗期以轻、淡肥为主,在生姜迅速膨大的中后期可适当增加施肥量。生姜的一生中有二次重要的施肥期,一是从孙姜期进入第四期,是生姜一生中的吸肥高峰期,吸收的氮、磷、钾分别为52.5%、12.5%、30.5%,此时约6月份;二是在8~9月间,气候转凉,日夜温差大,这是姜块迅速膨大的黄金防段,要利用雨天增加施肥量,这二次的关键施肥应采用进口复合肥加尿素施用为好,在施肥上,如果过于干旱采取水浇为佳。

(4)科学管水。生姜整个生长期间必须保持土壤湿润,既不能过于干旱又不能渍水。因此,对姜地管水方法,一般是播种后保持土面比较干燥,以提高土温促进出苗。出苗后到收获前,土壤不能干旱,特别是7~9月份正是生姜生长旺盛时期,若天气干旱,应及时抗旱。抗旱可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或结合施肥浇灌,或引水灌溉,但灌水深度不宜超过地下茎高度,尽量避免轮、串灌,特别是个别植株已发生“姜瘟”的田块,灌水、淹水易传播病菌,另外,在整个生长期间特别是春季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5)抓好除草培土。生姜种植后,当田间约有5%~10%姜萌芽露出土面时,应抢晴采取化学除草剂及时进行喷雾。每亩用草甘磷450~600毫升加水50~60公斤的药液防治杂草丛生、繁殖,可达到省工省本效果。生姜生长的中后期,结合培土进行耕除草。

(6)加强生姜病虫害防治。为害生姜的病虫寄存有“姜瘟”、“条螟”、“叶枯病”和“曲条跳甲”。要抓好生姜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办法。

“姜瘟”,又名腐烂病,是生姜高产稳产的最大威胁。“姜瘟”属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及根茎内过冬,在土中可存活两年以上,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此病流行广、发展快、危害重,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这种病多在高温、多阵雨、渍水田中发生。

防治“姜瘟”的措施,主要是采用无病种姜,排水方便的地块,做好种姜消毒,实行高垄栽培,注意培土、遮荫,增施钾肥,实行轮作等措施。同时,加强姜园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并在姜穴里用石灰消毒;注意加强管水,防止以水带菌传播,并在整个生育期间用波乐多液或代森铵喷3~4次。

“条螟”在发生期用90%敌百虫加杀虫威防治。

“叶枯病”发生初期用“疫霜灵”防治。

(7)适当遮荫覆盖,以利越夏,提高产量。姜喜荫怕烈日直射,以散射光对生长最有利。夏季气温高、日照强,对生姜越夏极为不利,做好遮荫覆盖十分必要,尤其是低海拔的平原村,地热平坦,气温高,日照强且长,更应重视。在畦边间套种玉米笋等;或搭棚遮荫。棚高1.5米,种上瓜类,让藤叶蔓延上棚达到遮荫的目的;同时在姜行间覆盖稻草,增加土壤湿度。

另外,在生姜栽培过程中,可采取根外追肥,如生长素、微肥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生姜健壮生长。











我是磊磊哥啊


昌邑大姜品种属疏苗类型,生长势强、植株中等偏矮、茎杆粗壮、分枝少、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根茎节少而较稀,姜块肥大,颜色鲜黄,姜汁含量多,纤维少。一般株高80—100厘米,生长旺盛者可达100厘米以上,每株分枝8—13个。单株根茎重一般1000—2250克,重者可达4000克以上。姜球常呈品字型排列,生长期200天左右。[3]

外在感官

昌邑大姜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其品种上以“金昌大姜”为主,生产出的肉质鲜嫩,粗纤维少,口感脆,辛辣适中,姜味浓郁。[2]

内在品质

昌邑大姜内在营养丰富,干物质≥5.0%;钙≥18.0毫克/100克;锌≥1.5毫克/千克;铁≥8.0毫克/千克;硒≥7.5×10—3毫克/千克;维生素C≥2.0毫克/100克。[2]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山东省昌邑市南临峡山水库,北临莱州湾,地形由南向北逐渐变低,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是平原区、北部是滨海平原区。土壤类型以河潮土、褐土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1.71%,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pH值为6—7,土表0—20厘米

内为中性土壤,容重为1.29克/厘米,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益于大姜生长的营养,有机质(12.9克/千克)、全氮(1.10克/千克)、全磷(1.12克/千克)、速效氮(116.5毫克/千克)、速效甲(57.8毫克/千克),并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土质结构疏松,土层较厚,含氧充足。[2]

水文情况

昌邑市境内灌区为峡山水库昌邑灌区。市域内浅层地下水类型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含水层结构因地导岩性、分布部位以及埋藏条件不同,其水文地质特点也有明显差异。自南部山前至潍河冲积扇中部为淡水分布区;往北滨海平原下部有咸水体向淡水区侵入,将淡水分成浅层淡水与深层淡水,咸水体项底界面呈“喇叭”形向北展布;北部滨海平原至沿海地带深部均为咸水,部分地段赋存卤水。[2]

气候情况

昌邑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干湿明显。常年≥0℃积温4278.6℃;无霜期195天;年平均降雨量604.5毫米,且年内、年际时空分布不均,春季3—5月份降雨量占13.96%,夏季6—9月份降雨量占73.48%,秋后10月至次年2月占12.56%,形成


杨天平杨治国


采用科学种植,品种好的,山东大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