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鱼塘养鱼,是挖得深好还是挖得浅好?最佳深度是多少?

洞庭一苇1188


挖鱼塘养鱼,是挖得深好还是挖得浅好?最佳深度是多少?

在水产养殖中有这样一句鱼谚:宽水养大鱼,但是之后又被人们引伸为“深水养大鱼”当然这里的宽与深也只是相对的。或者可以理解为想要鱼长的快、长的大一些,则要有足够的水体才行,水体小了,鱼的生长速度相对来说会慢很多。那么挖塘养鱼时,是挖的深好还是浅好些好呢?最佳的深度是多少?


要踏火来说这个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关键是看你养什么样的鱼,及单个鱼塘的面积多大才好说。一般品种的食用鱼,如果大水面精养的话,则个人建议鱼塘平均能关住2米左右的水深为最好,有的标准鱼塘平均水位在2.5米左右,因此来推算的话,整个鱼塘的深度应在3米以上才行。但是在生产中并不是一直关住这个水位,通常都是在高温和低温季节时才用将水位加满,而在早春季节一般都会将水位放低一些,这样利于水温回升。

当然,这指的是规模化的标准养殖塘,如果不是规模化养殖,只是个人在家里挖个小鱼塘养一些鱼自己吃的话,则也没有必要挖这么深,能挖到1.5米左右的深度都可以了,因为面积小,再挖深的话则塘堤会比鱼塘水面还占的多,另外水位过深的小塘,到时不好清塘里的污泥。

另外一些专门用来培育鱼苗的塘,通常也不要2.5米这么深的水,如果不考虑养殖大鱼,只用来培育鱼苗的话,水深能有1.5米左右也完全可以了,因此这一类塘也可以挖浅一些。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挖鱼塘养鱼,是挖得深好还是挖得浅好?最佳深度是多少

挖鱼塘养鱼的话,按照平常养殖密度,鱼塘的深度当然是浅一些好。为何呢?

清水塘家和叔叔家有各有鱼塘,叔叔家鱼塘浅一些,只有一米多点,而自己家的鱼塘比较深,有2米深。


平常养鱼是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的,因为这是农村里自己家养鱼,主要是用来平时捕鱼吃以及搞过年鱼吃的,所以养殖的密度并不大。但是在干塘后就容易看出池塘深浅的不同了。

养殖一年以上的鱼塘,塘底都会有很多的淤泥,要让池塘里面的鱼能够正常生长,淤泥必须要清理。在清理淤泥的时候就可以明显的看得出,池塘浅点的淤泥更容易清理出去,如果池塘深的话就要更费劲费时些。

在清水塘家这边,大规模养殖淡水鱼的池塘深度一般在1-1.2米之间,这样的深度是比较符合常规养殖鱼的深度的。

不过,如果是用于高密度专门养殖淡水鱼的话,池塘的深度当然是深一些好点,深度可以到1.5-2米深。这主要是因为高密度养殖淡水鱼需要更多的水体给鱼提供氧气,只有加深鱼塘深度才可以增加水体容积,也就是增加水体含氧量。


从清水塘当地大规模淡水鱼养殖池塘的深度来看,绝大部分深度在1米左右,这也是从换水、干塘等经济成本来综合考虑的。如果要搞高密度的养殖,池塘深度应该深挖到2米左右。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探讨交流。


洞庭清水塘


挖得深好还是挖得浅好?这里得说一下水的深浅与溶氧量的关系。

据测试,水中的氧气含量大大低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空气中的含氧量为18%,水中氧气含量为6/1000000,可见水的溶氧量是相当低的。

水中氧气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水中植物。这些水中植物由于阳光的照射而形成的光合作用,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水中氧气的60%来自于水生植物。

二是由大气补充。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向水中渗透。当水的氧气的浓度达到饱和状态后水也会向空气中释出多余的氧气。

光照的强弱、气压的大小、气温的高低都会影响到水的溶氧量。水温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低,因此说,水中的溶氧量是在不断变化的。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到鱼的生活状态。

气温与溶氧量也有密切关系。水中的氧属于溶于水中的气体。其溶解度的高低与气温的高低成反比。即:气温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低,气温越低,氧气的溶解度越高。如:在20℃的水温中,100个体积的水中能溶解3个体积的氧,相当于每升水含氧21.4毫克;而在o℃时100个体积的水中能溶解5个体积的氧,相当于每升水含氧35.7毫克。

另外,水温升高后,水中的鱼和其他小动物的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从而使水中的氧消耗得更快,氧气越发稀少,氧气少到一定程度时,鱼的生命就受到威胁,为了应付氧气少的状况,只好减少活动,栖于水中不动,或者游到水的表层,翘起嘴从水面吸收氧气,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常见到的“鱼浮头”。若水中继续缺氧,鱼就会大批死亡,漂浮在水面,这就是“鱼翻塘”。

为什么在夏天或高温的天气情况下出现这种“鱼翻塘”现象,而在冬季、雨季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因高温造成水中严重缺氧。

水中的溶氧量与水的诸多情况有着密切关系。如:水的深浅,水的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水是否在流在波动,这些情况都影响到水的溶氧量。

大气中的氧气在气压下通过水的表面向水中渗透,再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向水的深处渗透,因此,水的上层的溶氧量总是大于水的深层区。有些鱼(如鲢鱼、鳙鱼)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大,只有在水中上层才能满足对氧气的需要,所以它们大都生活游弋在水的中上层,而需氧量相对较少的鱼(如鲫鱼、鲇鱼)就可以在水的底层生活,水底层的食物来源又较为丰富。

深水区由于水底的腐烂物质、水生植物也在消耗氧气,并且水生植物阻碍了光线的穿透,使深水区的氧气更为稀少。有资料显示,静止水面下30—48厘米处的溶氧浓度,每增加1毫克/升就需12天时间。按照氧气在水中的分布情况,就足以说明,养鱼的水位不宜过深。

但是,鱼的生活又受气温的影响,若夏天气温很高,浅水区易被阳光晒透,水温很高。这时的鱼儿为了避高温,可能到较为深的水域“避暑”了。

鱼是生活在水的不同层面的。如鲫鱼、鲤鱼、鲇鱼生活在水的下层;草鱼、鲢鱼、鳙鱼多生活在水的中层;而翘嘴鲌、䱗鲦却生活在水的上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鱼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也叫耐氧力的差异。

水中的氧气的分布并不均匀,下层少,上层多。由于鲫鱼、鲤鱼耐氧力强,鲫鱼的耐氧力最强,生活在哪里都行,但水底的食物较丰富,所以爱在下层生活。鲢鱼、鳙鱼的耐氧力差一些,在水底因为需求的氧气不足,所以自然不乐意在水底生活,加之它们吃食的方式是滤食,以浮游生物为主,而水的中上层的浮游生物自然多于水的下层,所以它们选择了水的中层或上层生活。翘嘴鲌的耐氧力更差,所以在氧气相对比较丰富的水的上层生活。

因此,养鱼水体不宜过深更不能浅,以2米深度最好。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渔人刘文俊


我养鱼三十多年了,实践经验告诉你,鱼塘深3米,水深保持2米5。一边进水,一边排水。每小时进水2oo立方米。增加一台气泵,亩可以年产一万多斤鱼。


用户7766153347643


在同等面积的两个面,2米深的甲水面,就水体的体积而言比1米水深的乙水面多一倍。放养数量不一定就多一倍。而是相应的在所增加。水深不是愈深愈好,一般在4米以内的水体为有效水体,因光照能够达到。4米以下的水层光照不易达到,生物生长是成问题的。太深的水层是否有养鱼效果?按照光合作用原理分析,水的深层作用不大。因此挖鱼塘提出3米水深的要求是合符科学道理的.

养鱼的鱼塘应该挖多深最合适?2.2-2.5的水深较好,太浅,放养密度达不到。太深,对底层鱼生长不利。水温上不来,鱼自然长的慢。防治病效果也慢在同等面积的两个面,2米深的甲水面,就水体的体积而言比1米水深的乙水面多一倍。放养数量不一定就多一倍。而是相应的在所增加。用人工,得看当地工价,计算下土方量。

养草鱼的鱼塘,1.5米水深较好。就可以隐蔽,水温又可以调节,夏天不至于晒透,春秋可以很快提高水温,适合草鱼觅食。我们投放青草也容易被他们吃掉,经济合理。

提到鱼塘,就不得不提鱼塘防渗漏的工程,鱼塘防渗漏的工程方法较多,这里介绍一种效果好成本低的工程方法。施肥法。是通过施肥防渗漏的方法。施肥防渗漏主要是厮肥能均匀地堵塞池床土壤孔隙,其次是由黏泥生成的微生物进行生物堵塞。

在鱼池无水期间,干燥环境可能破坏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而中断连续堵塞。有研究报道,让培肥的鱼池干燥7d后注水,渗漏水量增加;干燥124d后,已施入的厮肥不起防渗漏作用。施肥法防渗漏可阻止鱼池的渗漏,还可以肥水。但厮肥施用量与渗水量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准确的数据。


嬉笑品味人间酸甜


如果养鱼的话,我觉得鱼塘不应该挖太深。鱼塘挖的太深鱼长得很慢。两三米左右吧,是最适合养鱼的


平原小6子


1、上东、下西,长宽比

鱼塘的走向,因地制宜,最好选择东西走向,有利于鱼塘的采光,避风浪。池塘宽度保持在28-32米,长宽比在5:1左右,面积在5-6亩。这个宽度是养殖中比较适宜的宽度,便于日常的投饲管理,泼洒药物等。工程中也是常规挖掘机臂长的适宜长度,左右挖掘即可做好池埂,不需要二次挖掘,不浪费人工。

2、埂窄,坡平,深浅宜

池塘中埂埂面宽度保持在0.8-1.0米、坡比为1:2-2.5、池塘深度1.5-1.6米即可。埂面窄有利于节约用地,鱼塘风浪小,池埂破坏小。坡比不宜过大,夏季水温高时,池边太浅,水温高影响摄食。池埂的适宜标准有效的节约了开发费用。

3、底弧、中沟、头有凹

池底部呈弧行,中间深两边浅,开挖时挖掘机挖土堆埂,只需要挖池中间5-8米的土,池底的弧度即可以自然形成。池塘排水一头设计2×1×0.5米的集水槽,春季晒塘时,有利于池底部的控水。

4、进水、出水,留有余

开挖池塘时要考虑好近排水的地方,对进出的道路要留有余地,不要过分节约土地,而没有留足进出道路的距离,造成工程结束后返工。

扩展资料:

一般池塘面积较大,水较深,光照比较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具体来说,应具备如下的几方面的条件:  1、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韩江风味达人


挖多少深度是根据你养什么鱼,一般深度在70厘米到1米左右就可以,鱼塘挖好后做好消毒和施肥。


光谷的逗比


肯定越深越好,但要考虑到挖塘的成本,周围的地质、养殖的鱼种所需水深等综合因素。一般够鱼种生活水深为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