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來歷背後的天文學


二月二,龍抬頭來歷背後的天文學

“二月二,龍抬頭”背後的天文學方面的知識,往往被人忽略掉。中國古代天文學與西方天文學不同,人們把天空裡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所謂的“垣”就是“城牆”,“三垣”分別是“紫薇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象徵皇宮,也代表了整個天區的中心,即北極星;“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是皇帝與大臣們處理政事的地方;“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代表了古代經貿的發展。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

除此以外,在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中,人們為了便於觀察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將黃道、赤道附近的星空沿經線方向劃分成大小不一的28個天區,被稱為二十八星宿。古人將這二十八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個宮,建立起黃道帶“四象”的觀念,將黃道帶分為四段,每段代表一個季節,並按照它們的樣子將四宮賦予四種動物形象。

東夷以龍為圖騰,位於東方;西羌以虎為圖騰,位於西方;少昊以朱雀為圖騰,位於南方;夏越以玄武為圖騰,位於北方。每宮七宿,分別是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共46個星官)、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共54個星官)、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共42個星官)、北方玄武(包括鬥、牛、女、虛、危、室、壁,共65個星官),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

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總之,不論是黃道帶還是二十八星宿,其實都象徵著皇帝統率的四方臣民。你看,古代的皇帝不但要掌管地上的一切,連天上的星星也不放過,充分彰顯了其至高無上的權力。

二月二,龍抬頭來歷背後的天文學

二月二與東方蒼龍是什麼關係?

東方七宿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在東方的天空構成一個完整龍形,被稱之為東方蒼龍。 東方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隻犄角。“角宿”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後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

每到二月春風以後(二月二前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便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抬頭),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會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這是古人用以確定季節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每到這時,人們就知道了,春耕春種的時節到了。儘管“龍”並不是真實存在,但象徵著“龍”的星座是真實存在的,即國際上通用的室女座、天秤座、天蠍座、人馬座天區。

二月二,龍抬頭來歷背後的天文學

“龍”在哪裡?它是怎樣“抬頭”的?

冬季,東方蒼龍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直到二月初,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龍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二月二,龍抬頭來歷背後的天文學

角宿從東方地平線升起

由於農曆和公曆的變化,每年農曆二月二期間對應的公曆日期不固定,對於青島地區來說,平均晚上9點左右,東方蒼龍的兩隻犄角首先從東方的地平線上浮出,其中角宿一是非常明亮的一等星,放射著藍色光芒,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約凌晨3點30分左右,蒼龍便會完全升到天空中,日出前可以看到蒼龍的整個龍身高掛在南部的天空。此後的時間,蒼龍升起的時間將會越來越早,大家不妨在傍晚的夜空中找找它們的身影。“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來歷背後的天文學

2020年2月25日6時蒼龍位置

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新的一年的開始,象徵著美好希望的未來。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讓我們一起期待春暖花開時,再約您一起抬頭望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