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字防控“秘诀”:实现集中隔离点“清空”

15字防控“秘诀”:实现集中隔离点“清空”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15字防控“秘诀”:实现集中隔离点“清空”

北碚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15字防控“秘诀”:实现集中隔离点“清空”

缙云山互通出口检测点


15字防控“秘诀”:实现集中隔离点“清空”

北碚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2月19日上午,重庆市北碚区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内,阳光透过树林照在地上,让人感到一阵温暖。

这里已经连续3天没有隔离者“光临”。

北碚区的集中隔离点“空”了。

截至2月20日24点,北碚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数字仍停留在“0”。

北碚是如何将新冠病毒挡在门外?启动早、动员深、防控细、管控严、筛查广,是其中的关键。

启动早

重庆确诊首例病例当日启动疫情防控

1月21日,重庆市确诊首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

同一天,北碚就启动了疫情防控工作。

1月22日,北碚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全面排查防控,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分级分类开展培训演练,强化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管理,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北碚区卫生健康系统、各街镇及主要成员单位从1月23日迅速响应取消休假,立即开展摸排工作。

“家里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亲人?”

“有没有同湖北武汉这些地方的人接触过?”

“最近身体有没有异常?”

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社区是第一线。自1月24日启动城乡社区排查工作以来,这些话,北碚基层排查人员每天都要重复上百遍。不仅如此,排查人员必须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求,确保进家入户、重点群体管控、返岗人员排查“三个全覆盖”。

1月30日,北碚完成第一轮排查,入户走访排查473243户、828243人次。精准摸排和管控湖北省来碚2020人,精准识别5名疑似病人,精准医学观察48名留观病人。

2月1日起,北碚进一步加强管控,对全区物业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各小区原则上只保留一个人员、车辆进出通道,落实人员24小时值守,做好出入人员、车辆管理。对没有物业的散居楼院,招募“楼院哨兵”志愿者上千人,采取楼前坐岗放哨工作方式,严控人员输入,减少人群聚集。

动员深

群策群力“一群人”防控“一个人”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光靠社区工作人员来完成防控排查工作将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

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北碚区研究出台了《北碚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压实全区23个职能部门、17个街镇和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责任,形成防控疫情的有效合力。

各街镇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属地防控的重要责任,运用基层党建互联互动常态化机制,与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派出所、医院、物业等驻地单位加强联防联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党员干部、物业管理者、志愿者迅速加入到防控工作中。整个春节期间,北碚全区17个街镇、188个村(社区)以及公安、卫生健康等系统近6000名机关干部、基层党员放弃休假,投身在政策宣传、入户走访、应急处突等防控疫情一线。

防控细

“逢车必查”还要面对“连环追问”

为了做好“防输入”工作,北碚在辖区高速公路出口、国省县道等主要路口设立疫情防控检测点39个,每天投入680余名工作人员分3班24小时值守,严格对所有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排查检测。对体温异常人员进行拦截并送诊,对外地籍车辆进行劝返。

截至2月18日,北碚已累计检查车辆382951台次,检测人数625595人次,其中检查出体温异常人员35名,劝返车辆8322台次。

29岁的阳午是一名临时检测点的志愿者。2月19日一大早,他就来到缙云山互通出口检测点协助“守关”。

如今,缙云山互通出口的两车道已被拦成一车道,以便“逢车必查”。

每一辆经过检测点的车都会受到来自阳午的“连环追问”,一部分无正当理由进入北碚的车主被现场劝返。

管控严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目标”

北碚共设置了3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目前已启用一个。这个集中隔离点自1月27日启用以来,已累计接收医学观察人员24人,其中可疑暴露者11人、密切接触者13人。均已解除医学观察。

在湖北襄阳生活工作的李先生和妻子赵女士是这个集中隔离点最后一批解除医学观察的隔离者。算上这次,他们在北碚已经历了两次隔离。

李先生40岁,他们两口子这次来重庆是到妹妹家过年。

“1月18日,我们两家人在武汉汇合,一起自驾去了河南老家。1月24日又从河南来到了重庆北碚。”李先生说,回到北碚妹妹家,向社区汇报后,他们开始14天的居家隔离。一直到2月8日,才解除居家隔离。

2月13日,李先生妹妹突然开始咳嗽,立马去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检查。医院立即安排留院观察,并对她进行了CT和核酸检测。

李先生等人当晚也被接送到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第二次隔离。

“我们在集中隔离点先后进行了3次核酸检测。”李先生说,2月16日,医院传来好消息,妹妹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当天下午,李先生等人也解除了医学观察。

“其实还是有点忐忑,毕竟在武汉过了一夜。”李先生回顾经历的两次隔离,让他更多的是觉得安心,“无论是社区还是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对我们都很照顾。他们每天的询问都让我们安心。”李先生说,作为一名外地人,他希望北碚不要太受疫情影响。

筛查广

降低核酸检测门槛助力“早发现”

2月20日上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内,医生文燕穿着一身防护装备正在给病人问诊。

从1月21日开设发热门诊以来,截至2月18日,这里已累计接诊患者1242人,平均每天超过40人。

“对待每位患者我们都必须慎重严谨,每次问诊时间都要在20分钟左右。”文燕说,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发热门诊就承担了“早发现”的任务。

因为问诊环节无法缩短时间,医院从病人候诊开始就想办法挤出时间。

“患者在候诊时,护士就已经为他测量好体温,完成了流行病学史调查。问诊完后,患者直接在发热门诊采集标本,我们派专人通过检验部门开设的绿色通道,立送立检。”文燕说。

除了提高问诊的效率,医院还扩大了核酸检测的筛查面。

医务部副主任赵晓辉介绍,北碚从1月27日起,就进一步规范了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三类人群的判定标准和救治转运流程,并明确疑似患者还未诊断为疑似病例前就要进行核酸检测。

“这样一来,诊疗环节的筛查覆盖面变得更广,有利于早发现病情,为疫情防控打好基础。”赵晓辉说,2月13日,北碚第二次扩大核酸检测筛查面,凡是去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都要进行检测。

截至2月18日,北碚已为537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共检测1005人次,均为阴性。检测人数远超过了北碚区诊断的疑似病例21人。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刘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