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在一个足够大,物资齐全的岛上,放上一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久能发展出现代文明?

旦旦忒可爱


你的物资足够这个概念太大,什么叫足够,你的物资包括发电站,机械设备工厂么,工业化的主体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发明创造才是高等教育的事,没有工厂,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就算一个人会造电脑,没有设备有什么用?发现出现代文明,意味着得有全部的工业种类,中国十几亿人才勉强有全部的工业种类,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如果只有原材料,那就不好说了,有些东西,并不是科学家多就可以造出来


丶残丿梦


是否能发展出现代文明,取决于你给准备的物资是什么水准的!要是你把发电机,机床,冶炼设备都准备好了,那就会直接进入工业时代。要是只准备了让人不至于饿死的粮食和种子,工具一概没有,那就得从石器时代开始了!不过这个过程应该很快,有充足的人才和知识,有个几年应该就可以达到蒸汽机时代。再往下发展就会慢下来了!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涉及到太多的门类,化学,材料,计算机,芯片,少一样都不行。但有个百十年发展到内燃机时代应该没问题。但要到现在的程度就难了!人口基数太少,全都是科学家都不够。用个几百年,人口基数和科技水准都同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许能行!


有钱就有真爱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但是,这依旧是一个假设,而一般情况下,假设都不会成立的,所以我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应该永远无法出现一个现代文明。

为什么?

先来说一说现代文的几个必要的创造条件。

第一:要有人做事。

受过高等教育,并不代表动手能力强,而这只有一万人,谁去做事呢?这里的做事,是指脏苦累活,很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吃不了那种苦的。

现代文明的出现,智商和行动,缺一不可。

第二:人性。

人是有惰性的,当所有物资齐全的时候,周边又没有多少竞争力,那么一定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安逸。

而一旦有部分人安逸,其余的人就会觉得这么做,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只有一个岛,大家生活的也很好。

人性在这一刻显露出来,其余什么的,都会被抹杀。

第三:时间。

现代文明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时间概念,就尤为重要,这些人,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应该不是进化文明,而是后代。

可以肯定的是,一代人做不成,那么就要好几代,就得生孩子,父母高智商,孩子也能吗?再说了,孩子的教育也是个问题,那么就得有人去做。

这么分化下来,其实真正能为文明贡献的人,并不会太多。


西游言己


“你去挖地,你去伐木。”

“凭什么要我干活?我可是受过高等教育!”

“我也是,难不成要我干活?凭什么?”

“不干活吃什么?”

“这不是有物资么?”

“我要多吃一份,我受过高等教育。”

“凭什么?我也受过高等教育,我也要多吃!”

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并不是水井里没水。


Another1988


如果是一万个中国人,那么估计五年后,岛上的房产经济一定很繁荣,均价100万,不用上班,不用发展实业,天天炒房就好了,这一万个精英都成了房产专家教授,天天叫嚷着岛上房价还可以涨一百年。

两年后,岛上的 GDP瞬间超过世界各大国之和。岛上中心地段的学区房就可以买下一个美国。

三年后,岛上专家依旧称岛上的城镇化建设还远远不够,房价还太低,必须再涨一轮,于是岛上周边的海上都建上房子。

四年后,这一万人里,最先买房的都成了富翁,大部分没有炒房的,只能住在海上的船上。然后,去库存。房价再涨一番。

五年后,房价达到顶峰,成为世界第一大岛,宇宙无敌大岛。

十年后,岛上只剩一堆破房子。


大嘴大师


临高启明

这本书你可以拥有,详细回答了你的很多疑问,这是群体穿越的教科书级别小说,当然,你当成穿越说明书来读也没毛病,虽说文笔一般,不过逻辑严谨。

首发于起点中文网,作者是吹牛者。

主要讲述了一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穿越到明代的海南省临高县发生的故事。

这本书在网文届可以算知名度很高了,诞生了许多新名词。



糖瓜爸爸


一个很开脑洞的提问。不过我对这个问题持悲观的态度,虽然物质资源丰富,也有一群思维更加开阔的人坐阵,但是我认为他们短期之内无法发展出什么像样的文明出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代的知识水平也会同比下降,就算所有人著书立作,到了后人手里也会变成看不懂的“达芬奇手稿”。不过这群人起码省去了发明文字和现代思维的熏陶的时间,所以最好的情况是快速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的发展速度会下降,之后迟于我们的文明发展速度。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至于为什么这样,下面两点是我认为最大的难题。

第一点,所谓的“高等教育”真的能让人拥有徒手创造文明的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是基于现代文明为基础所构建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计算机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在一座荒岛上如何生存?他再也不能靠自己擅长的编程来创造价值,更不知道如何盖房子种地,炼铜炼钢。所以让现代人返回古代,多半人的知识都毫无用武之地。这才是这群“高等教育”者面临的最大难题。怎么分辨哪种植物能吃,哪种植物有药用价值,怎么制造混凝土。这些基础知识都是“高等教育”者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尽管他们是现代文明的宠儿,学时惊人天之骄子。尽管他们在书上学到了抗生素是谁发明的,但让他们自己制备,就不是点点头说句明白了那么简单了。所以,他们能给文明创造的财富就是丰富的知识储备。告诉自己手拿长矛的儿子:你的手上全是细菌,生病了我还没有特效药,等到你们造出了我说的显微镜,你就知道爸爸没有骗你。是的,对于这群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力。

说到生产力,我就想起了《枪炮、钢铁与病菌》里的经典提问。为什么是西方人用着枪炮钢铁征服了我们,而不是我们征服了西方人呢?为什么非洲现在也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展却依旧追不上别人呢?虽然这本书的回答有很浓的“环境决定论”在里面,但是其中讲到的例子也非常发人深省。我们得先从造石炉生产劣质的金属开始,一步一步升级,到现代文明的精加工机床,估计是几十代人的共同的努力。希望这帮人可以创造出一个“信仰科学教”,把读懂这一万名古代“先知”的遗作当成己任。这样或许能快一点(几代人)进入工业文明吧。


细思极趣


一万人有点少,不过这样说吧,资源够充足?那没问题,搞到美国南北战争的水平,30年吧。

既然是假设,那么我们继续假设。假设这个地方足够温暖,不会一夜冻死一大半。假设树上都是各种热带水果,不会饿死。假设这些人是有组织的,能够分工,能够调动。

直接找铁矿石啊,一万个里面应该有认识铁矿石的。必须是浅矿啊,品位要高。然后找煤,必须是好煤。现在可以做个土高炉练铁了。这个过程,人手充足,矿好,煤好,三个月。基本年产500吨钢。好了,大家领工具,种地,盖房子,打猎,水压机嗨起来。有了这东西,车床就出来了。蒸汽机问题了。不过人有点少,没法完成社会分工,大概就这样吧,后面要使劲生孩子,还要保证教育质量。要达到二战的水平,起码要500万的人口基数,150年。


和螺蛳


好玩

一万个人,物资齐备

有两种状况:

1.这一万个人有领袖的,其目的是建立文明,而且其他人都听首领调遣,那我估计从最初的挖矿,种田开始,到现代工业社会,得300多年吧,毕竟需要制造一些工业基础设施,才能发展啊,炼钢厂,炼油厂什么的,最主要的是人口问题,起码要上百万才行

2.没有首领,无目的的话,估计这一万个人会因为争夺资源或者女人,而分裂成小团体发展,再加上不停的争斗,人口会极速减少,直到出现某个大神一统江湖,但那时由于人员长期争斗,知识肯定出现断层,人类会回到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但由于有传说的存在,肯定比正常人类发展得快,我估计得1000年左右吧

以上都是基于这些人没有得无法治疗的传染病情况下……如果得了就等着灭族吧😊


唐纳德童


做一个实验,假设用两组人,同文同种,一组是普通人一万人,另一组是高学历的人。也是一万人。分别放在两个气候环境一样的独立区域各自发展,两百年后,这两组人的后代会有什么区别?

一种情况是高学历的一组成为高智商族群,普通人的一组变成弱智族群。另一种情况是两组人的后代没有什么区别,都差不多。

如果是进化论一定是认为是前者,可我不这样认为,我选择的是后者。两组实验的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如果发生了变化,那早就应该发生,不会等到今天。进化论不靠谱,不要相信。大自然天生就有控制每个物种的能力,不会随便让其变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