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在一個足夠大,物資齊全的島上,放上一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多久能發展出現代文明?

旦旦忒可愛


你的物資足夠這個概念太大,什麼叫足夠,你的物資包括髮電站,機械設備工廠麼,工業化的主體是熟練的技術工人,發明創造才是高等教育的事,沒有工廠,沒有熟練的技術工人,就算一個人會造電腦,沒有設備有什麼用?發現出現代文明,意味著得有全部的工業種類,中國十幾億人才勉強有全部的工業種類,除了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如果只有原材料,那就不好說了,有些東西,並不是科學家多就可以造出來


丶殘丿夢


是否能發展出現代文明,取決於你給準備的物資是什麼水準的!要是你把發電機,機床,冶煉設備都準備好了,那就會直接進入工業時代。要是隻準備了讓人不至於餓死的糧食和種子,工具一概沒有,那就得從石器時代開始了!不過這個過程應該很快,有充足的人才和知識,有個幾年應該就可以達到蒸汽機時代。再往下發展就會慢下來了!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涉及到太多的門類,化學,材料,計算機,芯片,少一樣都不行。但有個百十年發展到內燃機時代應該沒問題。但要到現在的程度就難了!人口基數太少,全都是科學家都不夠。用個幾百年,人口基數和科技水準都同步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許能行!


有錢就有真愛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但是,這依舊是一個假設,而一般情況下,假設都不會成立的,所以我認為,如果真的這樣,應該永遠無法出現一個現代文明。

為什麼?

先來說一說現代文的幾個必要的創造條件。

第一:要有人做事。

受過高等教育,並不代表動手能力強,而這隻有一萬人,誰去做事呢?這裡的做事,是指髒苦累活,很顯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吃不了那種苦的。

現代文明的出現,智商和行動,缺一不可。

第二:人性。

人是有惰性的,當所有物資齊全的時候,周邊又沒有多少競爭力,那麼一定會有一部分人,選擇安逸。

而一旦有部分人安逸,其餘的人就會覺得這麼做,是沒有意義的。畢竟只有一個島,大家生活的也很好。

人性在這一刻顯露出來,其餘什麼的,都會被抹殺。

第三:時間。

現代文明的出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麼時間概念,就尤為重要,這些人,他們首先要解決的,應該不是進化文明,而是後代。

可以肯定的是,一代人做不成,那麼就要好幾代,就得生孩子,父母高智商,孩子也能嗎?再說了,孩子的教育也是個問題,那麼就得有人去做。

這麼分化下來,其實真正能為文明貢獻的人,並不會太多。


西遊言己


“你去挖地,你去伐木。”

“憑什麼要我幹活?我可是受過高等教育!”

“我也是,難不成要我幹活?憑什麼?”

“不幹活吃什麼?”

“這不是有物資麼?”

“我要多吃一份,我受過高等教育。”

“憑什麼?我也受過高等教育,我也要多吃!”

三個和尚沒水喝,說的並不是水井裡沒水。


Another1988


如果是一萬個中國人,那麼估計五年後,島上的房產經濟一定很繁榮,均價100萬,不用上班,不用發展實業,天天炒房就好了,這一萬個精英都成了房產專家教授,天天叫嚷著島上房價還可以漲一百年。

兩年後,島上的 GDP瞬間超過世界各大國之和。島上中心地段的學區房就可以買下一個美國。

三年後,島上專家依舊稱島上的城鎮化建設還遠遠不夠,房價還太低,必須再漲一輪,於是島上週邊的海上都建上房子。

四年後,這一萬人裡,最先買房的都成了富翁,大部分沒有炒房的,只能住在海上的船上。然後,去庫存。房價再漲一番。

五年後,房價達到頂峰,成為世界第一大島,宇宙無敵大島。

十年後,島上只剩一堆破房子。


大嘴大師


臨高啟明

這本書你可以擁有,詳細回答了你的很多疑問,這是群體穿越的教科書級別小說,當然,你當成穿越說明書來讀也沒毛病,雖說文筆一般,不過邏輯嚴謹。

首發於起點中文網,作者是吹牛者。

主要講述了一群三心二意,各懷抱負的普通人穿越到明代的海南省臨高縣發生的故事。

這本書在網文屆可以算知名度很高了,誕生了許多新名詞。



糖瓜爸爸


一個很開腦洞的提問。不過我對這個問題持悲觀的態度,雖然物質資源豐富,也有一群思維更加開闊的人坐陣,但是我認為他們短期之內無法發展出什麼像樣的文明出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代的知識水平也會同比下降,就算所有人著書立作,到了後人手裡也會變成看不懂的“達芬奇手稿”。不過這群人起碼省去了發明文字和現代思維的薰陶的時間,所以最好的情況是快速進入工業文明,之後的發展速度會下降,之後遲於我們的文明發展速度。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至於為什麼這樣,下面兩點是我認為最大的難題。

第一點,所謂的“高等教育”真的能讓人擁有徒手創造文明的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現代人的知識結構是基於現代文明為基礎所構建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計算機方面的高級工程師在一座荒島上如何生存?他再也不能靠自己擅長的編程來創造價值,更不知道如何蓋房子種地,鍊銅鍊鋼。所以讓現代人返回古代,多半人的知識都毫無用武之地。這才是這群“高等教育”者面臨的最大難題。怎麼分辨哪種植物能吃,哪種植物有藥用價值,怎麼製造混凝土。這些基礎知識都是“高等教育”者沒有接觸到的知識。儘管他們是現代文明的寵兒,學時驚人天之驕子。儘管他們在書上學到了抗生素是誰發明的,但讓他們自己製備,就不是點點頭說句明白了那麼簡單了。所以,他們能給文明創造的財富就是豐富的知識儲備。告訴自己手拿長矛的兒子:你的手上全是細菌,生病了我還沒有特效藥,等到你們造出了我說的顯微鏡,你就知道爸爸沒有騙你。是的,對於這群人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生產力。

說到生產力,我就想起了《槍炮、鋼鐵與病菌》裡的經典提問。為什麼是西方人用著槍炮鋼鐵征服了我們,而不是我們征服了西方人呢?為什麼非洲現在也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發展卻依舊追不上別人呢?雖然這本書的回答有很濃的“環境決定論”在裡面,但是其中講到的例子也非常發人深省。我們得先從造石爐生產劣質的金屬開始,一步一步升級,到現代文明的精加工機床,估計是幾十代人的共同的努力。希望這幫人可以創造出一個“信仰科學教”,把讀懂這一萬名古代“先知”的遺作當成己任。這樣或許能快一點(幾代人)進入工業文明吧。


細思極趣


一萬人有點少,不過這樣說吧,資源夠充足?那沒問題,搞到美國南北戰爭的水平,30年吧。

既然是假設,那麼我們繼續假設。假設這個地方足夠溫暖,不會一夜凍死一大半。假設樹上都是各種熱帶水果,不會餓死。假設這些人是有組織的,能夠分工,能夠調動。

直接找鐵礦石啊,一萬個裡面應該有認識鐵礦石的。必須是淺礦啊,品位要高。然後找煤,必須是好煤。現在可以做個土高爐練鐵了。這個過程,人手充足,礦好,煤好,三個月。基本年產500噸鋼。好了,大家領工具,種地,蓋房子,打獵,水壓機嗨起來。有了這東西,車床就出來了。蒸汽機問題了。不過人有點少,沒法完成社會分工,大概就這樣吧,後面要使勁生孩子,還要保證教育質量。要達到二戰的水平,起碼要500萬的人口基數,150年。


和螺螄


好玩

一萬個人,物資齊備

有兩種狀況:

1.這一萬個人有領袖的,其目的是建立文明,而且其他人都聽首領調遣,那我估計從最初的挖礦,種田開始,到現代工業社會,得300多年吧,畢竟需要製造一些工業基礎設施,才能發展啊,鍊鋼廠,煉油廠什麼的,最主要的是人口問題,起碼要上百萬才行

2.沒有首領,無目的的話,估計這一萬個人會因為爭奪資源或者女人,而分裂成小團體發展,再加上不停的爭鬥,人口會極速減少,直到出現某個大神一統江湖,但那時由於人員長期爭鬥,知識肯定出現斷層,人類會回到奴隸社會或者封建社會,但由於有傳說的存在,肯定比正常人類發展得快,我估計得1000年左右吧

以上都是基於這些人沒有得無法治療的傳染病情況下……如果得了就等著滅族吧😊


唐納德童


做一個實驗,假設用兩組人,同文同種,一組是普通人一萬人,另一組是高學歷的人。也是一萬人。分別放在兩個氣候環境一樣的獨立區域各自發展,兩百年後,這兩組人的後代會有什麼區別?

一種情況是高學歷的一組成為高智商族群,普通人的一組變成弱智族群。另一種情況是兩組人的後代沒有什麼區別,都差不多。

如果是進化論一定是認為是前者,可我不這樣認為,我選擇的是後者。兩組實驗的都差不多,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如果發生了變化,那早就應該發生,不會等到今天。進化論不靠譜,不要相信。大自然天生就有控制每個物種的能力,不會隨便讓其變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