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觅夜店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和吴晗先生的《中国历史常识》都属于是历史普及类的读物,什么叫普及呢?就是在每个朝代挑选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出来讲,让大家知道这个朝代更迭的过程,但是不细讲,说得通俗点,就是让人大体知道一下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儿就行了。

《中国通史》这本书乍一看,给人的感觉好像挺简单,著作起来也没什么难度。

和《二十四史》比起来,这本书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如今《二十四史》,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将其全部翻译,一些出版社只翻译了一部分,另一些出版社干脆没翻译,因为二十四史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全套,共有六十三册之多,将其由繁体变为简体,已经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要将其全部翻译成白话文,工程量太大。

但是如果不将其翻译成白话文的话,看得懂的人就很少,就没有多少人会去看,这个时候,普及类的作品就显得很重要了。

首先,这种普及类的读物本身就是以简单的内容为主,因为内容简单,才能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大多数人看懂了,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其次,这本书从先秦一直讲到辛亥革命,将整个历史拉通成了一个故事,让人看起来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可见吕思勉先是的历史功底和文字功底是很好的,最后,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集中讲了古代的“婚姻”、“官制”、“财产”、“商业”、“赋税”、“阶级”等等众多封建社会背景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让大家在看历史发展的过程时,也能了解古代的各种制度,内容虽然简单,但却是相当丰富的。

个人觉得这本书作为历史普及类读物来说,是写得非常好的,只要能认识字,就能看得懂,对于只是想大体了解历史故事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好书。

不过,因为这只是一本普及读物,所以对想要深入了解历史,或者对历史已经有很大程度的了解的人,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如果有朋友想深入研究历史,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线索或者大纲,然后依循着这上头的轨迹,再去看专门的著作。


胜马笀鞋


吕思勉(1884一1957),中国历史学家。江苏常州人,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四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本书虽然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吕思勉说自己少年时"因没有名师指导,精力时间浪费甚多,因未得门径,绕掉的圈儿也属不少"。为此,他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的历史入门书。所谓"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O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止,此书也是其中最权威最完整的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