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诗经语


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柳永)

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

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柳永特别注意词的格律与平仄,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他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 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 楼……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 凝愁。”

柳永在词作中,用“对” 字起 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 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 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又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句, 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词人本身“想佳人”,移情换景到“佳人、 颙望、误归舟”,由一方相思上升到作 者与佳人互相想念,感情婉转流畅的 表现出来,滴水不漏、明净而透彻。同 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 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 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 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 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柳永的慢词长调《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 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对闲窗畔,停灯 向晓,抱影无眠。”全文长达 200 多字,在这种长调中,作者可以游刃有余的把所表达 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肆意的 展开联想与想象,联系到大自然的万 物生灵,广泛的描绘到“槛菊”、“井 梧”、“飞云”、“蝉、蛩”等事物,可以更自然地融入感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表现效果,极大限度地扩展了词的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柳永对慢词的推崇,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与繁荣。

二、柳永开创了新的词牌名,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词坛上,柳永是开创词调最多的作家。在宋词八百多个词调中,有一百五十多个是柳永的首创。《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黄莺儿》、《彩云归》、《鹤冲天》等等,都是柳永的杰作。宋词发展到柳永,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词调的丰富、格律的形式和词牌内容所包 含的字数得到丰备。柳永的努力使宋 词的发展更加饱满与完善,为后来苏轼、辛弃疾对宋词的进一步繁荣开辟了道路。

柳永对歌妓词的描写,真实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他擅长表达女性真实大胆的爱情,提高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平等、自主地位,展现出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

柳永的《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 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 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 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对世俗女子的描写坦陈真切,歌颂了她们对爱情自由平等的渴望,展现出她们爽快泼辣的 真实性格,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取向。

柳永摒弃传统花间派词人对贵族妇女的描写,更多地关注了他所熟悉的歌妓和市井妇女。

柳永始终以描写市井歌妓为主,他的描写注重心理的刻画与细微真实感情的描绘与抒发。尽管他的描写未脱离表现狭邪的市井现象,然而他并未使词作流于庸俗,而是始终展现出雅致的意 趣。柳永词的艺术性和独创性,提高了词作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中首先描写了都市的繁华风物,开辟了对城市风物的描写。

他的《望海潮》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以绚丽飘洒的笔触,把三吴都会的兴旺与繁荣展露无遗。他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 家”,来表现东南之形胜,整个描写大气而开阔;再贯穿以三吴都会之特殊 风物,“云树”、“怒涛”、“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等展现都市之繁华,以至于金国完颜亮看到此词后,“遂起南渡之意”。柳永开辟了描写都市的先河,拓展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对宋词的发展意义重大。

柳永运用“以赋为词”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形式。

柳永的词注重铺叙,往往以景物描写和场景渲染作为铺垫,以实践活动为叙述线索,在词 作中时时透露着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结构疏放,内容连贯有序,把所表现的 是由和情感生动流畅地展现在大家面 前。在其代表作《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首先描写场景,用铺叙的手法慢 慢展开。读来朗朗上口、平仄有致。在《八声甘州》中“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灵活运用 领字,让铺叙生动流畅地展开,从而 避免了刻意堆砌之嫌,达到了极高的 艺术表现效果。

三、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广泛运用

柳永大量借鉴、吸收市井口语入词,扫除了唐五代以来浓烈香艳的词作传统,大量吸收采用市井化、口语化的大众语入词,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这使得他的词作通俗易懂,增加了宋词的推广度和表现力。他的《昼夜乐》写道:“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 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简单明白、通俗易懂,出现了“凡有市井饮处, 即能歌柳词”的现象。他的词对于后来 的说唱文学和元代戏曲的发展有发轫之力。

柳永的词中,“恁、争、怎、看承、都来、消 得”等世俗口语运用得很多,不但生动有趣、活泼 别致,而且易于人们的理解。这种白描和铺叙的表现手法,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需求。

柳永还擅长通过利用时空转换,巧妙地创造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表现出回环往复的多重表现效果。他的语言表达方式新颖而别致,使宋词不再局限于士大夫的“案头文学”,创新了宋词的生命力。

柳永是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他的长调慢词, 一改小令的多用比兴 ,而大量采用了“赋法” ,以“赋”为词。柳永“用六朝小品文赋做法,层层铺叙, 情景兼融, 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在柳永所擅长的表现歌妓与情 人离别相思的题材中 ,铺叙手法运用得大为成功。在柳永的努力下 ,铺叙成为浅斟低唱、缓诉衷肠的词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柳永是词中赋法的奠基者。

再说一说“柳永是不是一个寻花问柳的人”。

有人认为柳永所作之词皆为柳永浪荡生活的记录,而柳永本人也只是一个“颓废缠绵”、“寻花问柳”的文人。

柳永生在仕宦之家,父辈六人均有科举功名,因此柳永从小就具有较强的名利禄意识。只是柳永仕途坎坷,屡次落第,这才不得不放弃当官的想法。其实柳永一生都放不下对名利禄的渴望,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融入了词作中,这也是柳永豪放词体形成的重 要原因。

柳永虽然现实中屡屡落第,心中以 “仁”为官的理想无法实现,但是柳永仍将自身的“仁”投向了广大的人民,特别是坊间那些不幸的青楼女子,这也是 柳永词能够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柳永笔下的《柳腰轻》、《浪淘沙令》等词作,在对当时青楼女子的才学表示赞赏、对其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时,还透露出了当时青楼女子对生活的怨艾之情。这些词作,并没有花间艳词的挑逗、押邪之感,而是在关怀、尊重的角度上对这些可怜女子的同情。

宋朝“杯酒释兵权”之后,社会安定,文风更甚,当时富贵人家深有“白驹过隙,所谓富贵平安,不过是多积 金钱,日饮相欢”的体会。柳永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仅经济繁荣,文学风气也十分浓厚。柳永词中的小街斜巷,烂游花馆,连醉瑶危就是对当时社 会环境最为真实的描写。人们的享乐心理,以及当时女性物化等情况,致使当时妇女被抛弃、被冷 落的恐惧感日益加剧,柳永词本身的描写对象,词作委婉细腻且 有深意的表达,使得柳永词在当时的勾栏瓦舍被广为传唱。

宋代词人中,柳永名声最盛,传播也最广。

柳永词的描写对象多为人民,所以柳永词的受众较为广泛,深受教坊乐工的喜爱,在坊间广为传播。柳永生于仕宦之家,从福建远行至东京求仕,虽然无名无势,但是柳永的行为作风因为其独特的家庭背景,所以显得落拓不羁,柳永也因为其做派、词风以一己之力名震京城,这不仅得益于柳永词本身的艺术高度,也得益于宋朝社会进入到了敞开型商业发展阶段,城市的变化不仅对生活、商业有着重大意义,也给市井文化带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宋代的青楼女子、歌妓、市 妓、官妓的数量极多,“燕馆歌楼,举之万数”。很多在市里坊间流传的小词,便是由当时的词人所作。柳永便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被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感染。柳永虽然不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但是心中“仁治”的观念让其一直心系底 层的民众,他为歌妓填写词作 换取生活之资,而歌妓则希望柳永的词作能够对其多加赞美,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对柳永词的传播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不是柳永依靠“寻花问柳”去传播自己的词作。

诚然,柳永词作并没有避开世俗享乐内容而刻意体现情感、文学的高雅。他的词作中不仅有着炽烈的爱情、甜蜜的笑语,同时也有着腐败的铜臭,醇厚 的酒气。他的“云树 绕堤沙,怒卷霜雪,天堑无涯。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还有“帝城当日,兰堂夜 烛,百万呼垆,画阁春风,十千沽酒”,在当时都是消遣,但是却在无意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北宋的经济 繁荣、黎庶富足、歌舞升平。

柳永寄身于市井坊间,用自己的天赋为当时的青楼女子、底层人民作出了众多 词作。柳永死后,每逢清明 时节,就有成群的风尘女子在柳永的墓前祭拜,称作为“吊柳会”。柳永的词作也因此被道德维护者所“痛斥”,为士 大夫阶级所不齿,他们将柳永看成好色的无耻之徒,这是受当时思想观念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的自然结果。

柳永作为词坛具有开创意义和全面革新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极大。苏轼和周邦彦都是在其影响下,分流并进,各开一派。他对晚唐五代词的全面改造,使词由案头文学逐渐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健全了词的体制、丰富了词的 内容、拓展了词的境界。他是一伟承前启后的伟大词人,而绝不是什么寻花问柳的登徒子。


笑语千年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柳永对宋词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柳永在词史上影响颇大。

①、在词史上,他是第一个“变旧声做新声”,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

慢词比小令容量大,表现力更为丰富,慢词虽然早已流行于民间,但文人很少使用。

柳永精通音乐,又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因而他能够积极吸收民间创作的经验,使慢词发展为小令并行的一种成熟的文学上式样,从而为诗词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②、柳永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有成绩。

柳永的词多用口语,语言通俗,平易好懂。所以当时从内地到西夏,“凡有井水引处既能歌柳词”,可见其传播之广泛,在北宋词人中是非常突出的。

③、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柳永的词大半是为沦落风尘的歌妓们所写。词人能够唱出她们内心深沉的痛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因此这类作品也仍有一定社会意义。

柳永描写都市风光的作品也很多,虽然不免有些夸张,但是开拓了词的题材,对了解当时城市的面貌有一定价值。这类作品以描写杭州繁华的《望海潮》最著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其中传诵很广的名句。

二、柳词中成就最高的是抒写江湖流落、旅途漂泊之苦的作品。

柳永一生失意潦倒,在汴京、苏杭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所以他的诗中有很多描写飘泊生活的诗作,最有名的是《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诗上阕层层铺叙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意;下阕设想别后的冷落凄清。全诗情景交融,极富诗意。

《八声甘州》也是,这方面的名著诗中词中通过渲染萧瑟秋景曲折尽情的书写了由此的诗意苦闷和思念家乡的心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尤为出色。以致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称赞他“不减唐人高处”。

三、柳永对身居下贱的不幸者怀有深真挚同情,但决不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

①、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出身于宦官家庭,年轻时到汴京应考,经常出入阁楼妓馆,为歌妓们填词作曲,曾经过了一段流风流浪子的生活。这其中除了词人略有的年少轻狂外,含有作者对那些身居下贱不幸者怀有真挚的同情的因素,甚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她们)消得人憔悴”。愿意以词唱出她们内心深沉的痛苦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②、柳永的词做的极好。“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由此可见,教坊乐工每得新腔,需要柳永的辞;而新腔新辞的传播则靠这些歌楼歌妓。在某种程度上说,柳永与歌楼歌妓来往较多,也有“新腔新辞”得以传播的需要

③柳永的词虽然受到群众如此的欢迎,但他却一直遭到统治阶级冷漠的待遇。以致他屡试不中。由于黄金榜上无名,他也只好回过头来再到“烟花巷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用他自封的“白衣卿相”来对抗科举上的功名。

由于柳永的词己很有名气。有人在宋仁宗面前推荐他,仁宗批道:“且去填词!”从此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开始在汴京、苏杭一带过着流浪生活。到四十岁时,他改名柳永才考中进士,在浙江定海等地做了几任小官。

柳永终身贫困潦倒,到死也是一贫如洗,据说是有几个歌妓凑钱将他埋葬的。柳永有才华也有抱负,只是为封建上后社会所不容。对于柳永,也许在歌妓等下层人中才能得到些许人间真情。

由此可见,柳永出入于“烟花巷陌”,并不能代表他是个寻花问柳之人


文子心语


柳永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的词影响很大。叶梦得《避暑録话》卷下称:“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柳永词的格调通常被认为不是很高,但韵律和谐,历来被人称道。比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行役。”这个评介是中肯的,比如他为乐工妓女所作的词,就很能体现这个特点。而写羁旅的词,艺术性高,极为感人,比如巜八声甘州》,写思念家乡,反映了柳永失意苦闷的心情,格调并不见低:“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灀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东坡就评价为“不减唐人高处。”

更有格调高、气势恢宏的《望海潮》,可以说是柳永调高韵美的佳作。影响很大,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究竟是不是因为柳永的这首词,引得金人南侵,不好说,但是,这首词把钱塘的美的确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柳永词的描绘工力之深。还有他的《雨霖铃》,影响也很大,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阙浑然一体,写景抒情都是白描,形容尽致,有乐府风,而显然又是文人之作,艺术价值很高。

谈了这些,似乎也己回答了第二问,怎能说他只是个寻花问柳之辈。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常流连坊曲,确实为乐工妓女写过很多歌词,也确实因此屡举不第。但在宋仁宗景佑元年考取了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是对宋词全面革新的第一人。它的词流传很广,艺术造诣很高,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并能化俚俗语为经典,创作了大量漫词。他是北宋创新词牌的第一人,他的词能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并抒发自己的穷愁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虽有一些表现了颓废思想,含有色情。但总的来说,柳永称得上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风格多样,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都市闲翁


沁园春•赞柳永

官宦人家,笔下飞扬,声传一时。

叹白衣难解,哪为卿相;青丝无罪,只合胭脂!

俚语铺开,名篇写就,井水群居唱柳词。

怜三变!有千千疾苦,万万相思。

人生不过如斯!无喱处、风尘困健儿!

啥龙头有态,当容小样?凤翎成道,必展高姿。

丢下腥袍,换成香粉,针线慵拈日日陪。

天盲眼!让英才散落,抱怨成堆!!

2020.2.22.





星灵晓圣


柳永:“词坛圣手”的别绪闲愁。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才子之一,他也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词作家之一。他对宋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历创作词的词人。虽然早在晚唐代时期都已经涌现了许多词人如晚唐的温庭筠,五代十国的冯延巳,李煜等。但是在他们看来,词这种诗歌题材只不过是茶余饭后偶一为之的消遣之趣,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北宋初期,而柳永的出现则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了这种城府的观念。他是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作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鹤冲天》《望海潮》等。



其次,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1个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慢词,又称长调。简单来说就是指字数较多,篇幅较大的词作品。在他以前,晚唐五代的许多作家词作品都是以小令见长,很少有人去创作慢词。大多作品篇幅短小,如晚唐时期温庭筠的《望江南》,北宋初期晏殊的《如梦令》等最多不过几句话,七八行。可是到了柳永这里不仅有短小的曲令,更有篇幅较大的慢词。如《鹤春天》《八声甘州》。篇幅的扩大,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能力,为后来词作家对此意境的开拓提供了最基础的前提条件。



再次,他在词作当中多使用口语,俚语,俗语等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语序组合方式,扩大词的欣赏受众范围。比如在他的词作当中,多使用“怎”,“恁”,“争”,“奈”等北宋民间口语。

最后,他还将写作散文的方法移植到词作当中,使得河的表现方法更具多样化和灵活性。比如在他的词当中多使用铺序和白描的手法。


词准确的来说就是歌词,曲子词。既然是歌,是曲子。写出来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给人唱的。既然要唱那么就必须得跟歌女和舞女打的火热。因为柳三变“奉旨填词”的缘故,更使得他成为了天下闻名的词坛圣手。如此,便不得不上那烟花柳巷与歌妓舞女为伍。因为只有她们曼妙的歌喉,才能唱出柳三变的落寞与失意。

他进歌楼戏院时是落寞的,出歌楼戏院时更是无比失意的。说什么寻花问柳,说什么不爱浮名,难道他不希望施展自己一腔的雄才伟略,报效明君圣主?只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不得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所谓寻花问柳,只不过是落寞与失意无法排遣的时候,放纵的望我发泄而已。



旧事旧人历史说


柳永:

都说你是浪荡书生

谁念你是情路英雄

历史上,踏上过绍兴这片土地的才子,柳永与众不同。在宋词的天空,他和苏东坡一样,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动人心弦的词,都来自温柔乡,惹来非议,毁了仕途。萧瑟人生里,他不管不顾,以真实的情感,给了青楼歌女们尊重和温暖,为她们安放了最美的文字。而她们,也为他开出了生命中最柔丽的花朵。

   都说柳永是个浪荡书生,仔细读来,他其实是个情路英雄。本期古古阁,为你讲讲柳永的孤独。

本文插图皆为宋代名画

01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生在北宋繁华时,注定他能拥有风花雪月。他的一生,充满争议,正史都没看清他的价值,没给他列传,所以,其生平扑朔迷离。

  柳永是唐朝文学家柳冕后代,祖父柳崇,是个博学大儒,唐末动荡时,他隐居福建崇安,不问世事。柳永父亲柳宜,深得李煜赏识,在南唐任监察御史。入宋后,官至工部侍郎。

  984年,柳永出生,父亲为他取名“三变”。这意思来自《论语》,希望他气质庄重不苟,性格温和坦荡,言谈有理有节。因在族中排行老七,故称柳七。跟他纠缠的歌女们,称他七郎。柳永之名,是年老时所改,希望身体好,长寿,得永年。

  因为是书香门第,柳永有机会育成惊世才华,即使科场失败,也能靠一管软笔,倾倒众生。他有两个哥哥,柳三复与柳三接,都是经纶满腹。

  因为父亲在外做官,柳永出生在山东,在汴京短暂停留后,回到老家崇安,发奋读书。这里钟灵毓秀,武夷山就在附近,美丽山水和深厚文化,把柳永滋养得灵性十足,才情丰盈,同时给了他的,还有率真、善良与狷狂。

  柳永熟读经史之时,迷上了填词度曲,喜欢将自己的爱恨悲欢与翩然风情,通通付与词章。长大了,满身书卷气,鲜衣怒马,略带疏狂。

  十八岁那年,柳永结婚了,红袖添香。那是最撩人的幸福,才子佳人丽影成双,陌上携手踏雪寻梅,煮酒填词月满西楼。

  柳永这样描写娇妻新婚的妩媚: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情词,缠绵绯恻,只有长词慢曲,才能更好表达这起伏之味。为酣畅淋漓抒写,柳永新开词坛风气,众多原创长调,一改小令天下格局。此举,奠定了他词坛圣手地位。

  与别人含蓄隐晦的手法不同,柳永倾满温柔,肆意大胆,为妻子写了多首情词,记录这双宿双飞,儿女情长。

  首场揪心的别离,终究来了。汴京的功名在等着,虽然不忍辜负新婚的妻子,柳永还是挥挥衣袖,上路了。这是1002年,他十九岁。

柳永以为,功名触手可及,他不久就能荣归故里。谁知,年少轻狂容易醉,温香软玉让人迷,杭州、苏州、扬州、汴京,柳永一逗留,就是五年。他内心也是愧疚的,曾给妻子这样赠词: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风月流连,功名未就,而妻子,却传来了病逝的消息。柳永痛了,但佳人已不再,他只能写下那断魂的句子: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

  悲情满纸,这名带给柳永人生初次温柔的女子,竟未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02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科考,对柳永,是一片隔水相望的繁华,而他的脚下,一片荒凉。

  年轻的柳永,总是半梦半醒。去汴京的路,被他拉得很长。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姑苏台,扬州有二十四桥,江南烟水,风月无边。许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把酒临风,实在太易让人沉沦了吧,柳永竟然在这些地方盘桓了多年,仿佛忘了初心和前路,1005年冬天,才心醉神迷走入汴京。

  当然,在如梦江南,柳永不只是流连风月,他也在为科考推荐自己,那首写杭州繁华的《望海潮》,就是呈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希望孙何能向朝廷举荐自己: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不会想到,他这首休闲之作,会激起盖世风云。150多年后,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竟率60万大军,投鞭断流,直取江南,就是为了看看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就是这么散漫,1005年的那场科考,他竟稀里糊涂错过了。只好在京城的温香软玉中,又混了几年,直到1008年,他才有机会首次参加科考。

  这么多年熟读诗书,自己的词作又家喻户晓,柳永以为,功名水到渠成。他甚至在考试前夜,还为一位叫英英的歌妓填了首词,夸下海口,要她在家等着他及第的好消息。

  结果,他和两个哥哥全部落榜,原因让人哭笑不得:文采太好!当年,宋真宗下诏:不读圣贤书,文辞浮靡者,全部拿下。

  如此,柳永只好又回到他熟悉的花街柳巷,去发泄苦闷,寻求安慰。柳永狂傲、悲伤而无奈,于是,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鹤冲天》出炉了: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012年科考,兄弟三又是榜上无名。接着,因父死守孝,兄弟三错过了一次考试。1019年,他们再入科场,柳三复终于修成正果,柳永和柳三接涛声依旧。

  转眼已40岁,柳永真的迷茫了,红颜与功名,让他憔悴不堪。独自无言,他登上高楼,写了那首王国维也引用过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真宗驾崩,宋仁宗上台,这是位让文人们欢呼的皇帝。在他主政时间里,扩大了科举取士规模,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一大群文化巨星都冒了出来。

  1024年的科考,柳永本来也上了榜单,但因为当时垂帘听政的章献刘太后操控,柳永名字被撤了下来,并有御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尘世茫茫,功名如烟。这次,柳永是伤心透了,他头也不回,纵身而入秦楼楚馆,辗转红颜间,打出旗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柳永科考被皇帝除名,他的知名度因此爆棚,写的词曲身价倍增。在市井,他红得发紫。只要是他度的词曲,立时传唱开来。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此语为证,柳永真正成为了词中卿相。

03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是个多情的词人,有写尽风华的笔,有怜香惜玉的心。他不想离别,却全是离别;不想辜负,却注定辜负;不好孤独,却一生孤独。

对青楼女子,柳永的情感是真实的,他总是聚也倾情,散以倾情。

  历史应该感谢柳永,他的笔端,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生动的芳名,楚楚、英英、虫娘、秀香、瑶卿……

  我们先读读《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万千悲伤,尽在不言中!柳永这首词,就是奉旨填词后,离开汴京,在度口与虫娘告别时所写。虫娘是柳永在汴京最好的合作伙伴,是他最留恋的温柔乡。他新词一出,虫娘朱唇轻启,歌声立马传遍四方。当午夜来临,相拥而眠时,柳永都要留取帐前灯,时时看她面带粉娇,恣情无限。

   我们再读读柳永的《昼夜乐》,他写在歌女秀香的裙带上: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洞房饮散帘帷静。拥香衾、欢心称。金炉麝嫋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娱、渐入佳境。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无须多举例了,把青楼歌女写得那么优美深情的,古往今来,只有旷世奇才柳永!

  正统文人的诗词,写爱情,都是含蓄遮掩,唯柳永,离经叛道,留存的200多首词中,大尺度描绘者,占去一半,把个词坛搅得花落纷纷,皱眉频频。

  北宋时,上层文人朋友圈,把酒吟诗活动很多,但都没有柳永的影子。因为他们对柳永词,颇为不屑。柳永的放荡不羁和狂傲风流,为主流词人所不容,使他没了朋友。

  晏殊做宰相时,柳永曾去拜访。晏殊说,听说你也喜欢作词?柳永说,像您一样喜欢。晏殊顿时拉下脸,说:我虽作词,但从不写“针线闲拈伴伊坐”。话不投机,柳永知趣而退,那辛酸,谁知道?

  只有烟花巷陌的红颜,才是柳永的知音。她们给了柳永欢笑与狂热,柳永也把自己的真性情倾倒在她们身上,词曲相伴,精神相依,情深深,雨濛濛,日日相逢似梦中。

  青楼女子,就像原上草,枯荣无人关注。而柳永,却将自己的心与笔全部交给她们,坦率而大胆,情深意重。他的行为,直接戳到了那些伪道士们的痛点,所以为人所忌。

  柳永,一介文弱书生,他的对面,是一个庞大的道统。他不畏不惧,真实地描摹着这男欢女爱。在青楼里,他付出真情,也得到真情。他在歌女们情路上,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她们说: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04

越水吴山千千万,抵不过你一笑嫣然

柳永一生,天涯漂泊,心无归处。

  在被皇帝科考除名、奉旨填词后,柳永伤心地离开汴京,又来到了曾经流连不已的江南,此后十年没参加科举。他也曾在今天的绍兴这片土地上徘徊,不知当年,稽山镜水的风流与那欲笑还羞的越女,安慰了他愁肠几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柳永在越州写的这首长词,名为《夜半乐》,章法大开,穷极工巧,为后来众多词家模仿。若耶溪、云门寺、兰亭……王谢的醉人风流,李白的万里向往,这些迷人的旧事过往,都冲淡了不了他对恋人的思念与感伤。

  柳永,永远这样,放得下山水,却放不下倾城。他在越州时,心中总在思念一个叫瑶卿的歌女,她是能诗会画的解语花。柳永将她的书画贴身揣着,时不时掏出来看看。他为她填词多首,以表相思。柳永说,千千万万的越水吴山,都抵不过瑶卿你一笑嫣然。

  我们不能简单理解,稽山鉴水没能给柳永留下什么,其实,在他心里,这儿也是桃花源。多年以后,他尝尽宦游滋味时,还一遍遍地想起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想起越溪潇洒,鉴湖风月。当然,在他众多词中,妖娆越女,也不时地活跃着,或轻歌慢舞,或回眸一笑。

  在江南漂泊五年后,柳永倦了,他又回到了汴京。但京城也已物是人非,自己惦记的那些花儿,不知飘零何处。也许是去寻找,也许是去逃避,柳永又打点行装,向西游历。他走遍了今天的湖南湖北,但不管到哪里,都是寂寞天涯。

  情到深处人孤独,语到沧桑句便工。在长江边登高望远,柳永又写出了《八声甘州》这阙雄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05

浪子回头,歌酒情怀不似当年

1033年,章献刘太后去世,宋仁宗亲政。一高兴,他在第二年的科考中,大开恩科,大幅提高录取率,让那些多年科考不第的沉沦士子,有了出人头地机会。那一届,史无前例,共有1640名进士金榜题名,柳永和哥哥柳三接都在其中。

  51岁的柳永,终于热闹了一回,面对这迟来的爱,潸然泪下。

  柳永做官了,1034年到1042年,他从睦州团练推官开始,到余杭县令、定海盐官、泗州判官,再到西京灵台令兼永安知县、太常博士,一路虽然都为小官,但顺风顺水。

  对歌女都深怀同情的人,做官,也是大众情怀。柳永为官清廉,勤勉政事,抚民清静,风雅不羁,携一颗慈悲之心,奔走黎民之间,百姓无不爱之。

  “仗何人,多谢婵娟。道宦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难能可贵的是,柳永一改浪荡心性,在官场规规矩矩,笔下的诗词,也脱离风花雪月,大气磅礴。你看,他写海滨盐民艰辛的《煮海歌》,那气度,哪是柳永,分明是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1042年,一件事与愿违的事,给年迈的柳永平添波折。那年秋日,天空出现祥瑞,群臣祝贺,柳永挥毫,写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太液波翻”等语句,让人轻易联想到江山倾覆之状,惹得宋仁宗大发雷庭,怪柳永为什么不写成“太液波澄”,偏偏用个“翻”字,来恶心人。

  柳永懵圈了。

  吟风弄月,他是一把好手,写刀笔文章,他还欠功夫。于是,在花甲之年,他又被贬为苏州通判。之后,又是益州、潭州、华州、润州等地,东西南北,一翻折腾,尝尽宦游滋味,人生不见归途。

  1054年,柳永在润州寂然落幕,终年71岁。据说,他去世时,十分潦倒,很多青楼女子,赶来送行,哭声震天。这些人,有与柳永相爱过的,有素昧平生的,都以知己的姿态,身着缟素,倾情祭奠。

  也许,她们在想:要是七郞还活着,多好!


古古阁100


词从北宋开始进入兴盛阶段。北宋初期与西崑体风行的同时,词也继承了睌唐五代绮靡婉约的风气。标志宋词初步变化的是柳永。到苏轼才在更大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的词风。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一生穷愁潦倒,过着浪迹江湖、流連都市的生活。

柳永从都市生活中摄取大量的新题材。他开始用词更多地表现自己生活在市民中间的感受,这是文人创作中一种新的现象,对后来通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望海潮”描绘城市的繁华景象,“迷仙引”等反映妓女的不幸遭遇和愿望,并寄予一定的同情。许多描写羁旅情怀的作品,在柳词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如“雨霖铃”,“八声甘州”等。也有些词反映封建社会文人怀才不遇时的牢骚不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藐视,如“鹤冲天”(黄金榜上)等。但柳词也有不少较浓厚的色情描写。有些作品还表现了消极颓废和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此外,他还写了些阿谀帝王权贵的词。

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他的词多属应歌之作,所以富有音乐性。柳词善于铺叙,层次分明。又能做到情景交融,一方面重视自然景物对于抒情部分的衬托作用,一方面又融情入景,加强自然景物的感情色彩。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他善于提炼口语方言,所以特别通俗、生动。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


文藻巧翁


柳永(原名三年,字景庄(又字耆卿),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活跃于真宗、仁宗两朝。 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发展了慢词。

他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他既有创意之才,又有创调之才,在创意与创调两方面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后代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两方面而接受他的影响的。很明显,如果没有柳永的出现,词的创作还很难摆脱小令的影响。正是因为柳永大量填写慢词并取得很大成功,像苏轼这样的大词人和秦观这样的“婉约之宗”,也都是在柳永的影响下大量从事慢词写作的。周邦彦受柳永的影响更为明显。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漂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永词分化而出,犹一水中分,分流并进。为此,并不是所说寻花问柳之人。



蓝色心情19730312


柳永作为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对宋词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首先,他是第一位对宋词全面革新的词人。其次,也是宋代词人中创用词调最多的第一词人。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大胆移植于词,还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酣畅淋漓的铺叙、平淡无奇的白描,形成了"白衣卿相″柳永词人独特的艺术个性。那著名的经典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令人过目即诵就是明证。



伟人蛇


我来回答,供大家参考。

柳永不只是个流连花街柳巷的人,他是宋词的第一个变革者,是宋词新局面的开创人。

词的初期,是通俗的艺术,流行于市井酒肆,词句多艳丽浮华,词意也多相思柔情。

到了宋早起,晏殊、张先、欧阳修等有名的词人,也还局限在这个范围。形式上多小令,字数很少,比如《十六字令》;内容上仍承袭“花间派”。但也出现变革的苗头。

柳永因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得罪了皇帝,仕途受阻,成了“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文人。也正因此,他深入到了社会底层,了解认识了这些人的人生,他的创作不只有男欢女爱,也有很多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的某些侧面。同时,他有效的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创作了大量“慢词”,就是字数比较多、长的词,很好的扩充了词的体制。也就是说,柳永在形式与内容上对宋词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开拓,打下了很好的社会基础,对推动宋词的变革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欣赏一首柳永的《玉楼春》:

皇都今夕是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蘭灯烧晓色。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