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这个世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腹黑的小忧郁王子璇


这个世界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唯物者说是客观的,唯心论说是主观的。二者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如果要用比例来分,各占一半。


张少山Q


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 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②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③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

②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的意识即主观,客观与主观是相对的

所谓“客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为“客”,自外于被观察事物。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

(一)在本体论领域,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客观存在”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对本体论范围内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用物质范畴加以概括的。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与之相对立的意识范畴则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17页)可见,在本体论领域,作为客观存在的只能是物质现象。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们周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样一些观点,就是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客观存在”这一命题的。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的主观意识现象,无论是人类意识的整体,还是单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不是“客观存在”本身。

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说,只有物质才是客观存在的,才是世界的本原。如果把意识也当做“客观存在”,就会背离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导致唯心主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在宇宙形成之前有一个绝对的、独立存在的“理”,这个“理”演化出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表现。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是根本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在实际工作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要在实践中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使实践获得成功,就必须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所谓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工作方法等主观的东西。与此相反,如果在工作中不是力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是从主观出发,用主观去剪裁客观,必然会违背客观规律,导致实践的失败。

显然,在本体论领域,在涉及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同主观的意识现象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是不能混淆的。在这个范围内,别人的思想当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

(二)在认识论领域,“客观存在”除了泛指作为总体认识对象的物质世界外,还具有特殊的规定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认为,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一般原则,它回答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线和出发点问题。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别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认识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上。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同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主体和客体作为一对范畴,它们在本质上是互相规定的,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统一的。

首先,认识的主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主观的思维和意识,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的、社会的、实践着的人,是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分、作为社会基质的物质性的人同具有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精神性的人的统一体。

其次,同主体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客体,不再完全等同于与思维、意识相对立的客观物质现象,而是指同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心理因素、实践能力相关并在实际上进入实践过程的认识的对象。对认识的客体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由于物质世界的无限广大性、多样性、复杂性,由于一定阶段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性,物质世界不可能全部进入现实的实践过程而成为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能够成为认识的客体总是有限的。第二,同认识的主体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认识的客体,除了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物质现象外,还包括既定的社会事实,已经形成的人类认识成果、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和传统习俗等精神现象。既定的社会事实、已经形成的精神现象是人们面临的客观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们面对的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客体。在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思想相对于具体的认识主体而言,是一种客观的认识对象,马克思称之为“思想客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6页)。

把精神现象看成客观存在的认识客体的观点能够成立吗?当然能,因为实际情况本来就是这样嘛!比如,思想史一类的科学,诸如哲学史、文学史、经济学说史等,就是把已经形成的人类认识成果作为研究、认识的对象。虽然已经形成的人类认识成果本身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它们一旦形成,便又成为一种认识客体。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成为遍及全球的红学家研究的对象,你能否认它是认识的客体吗?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维科学是以人的思维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思维科学认识的客体当然是精神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我们常说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如果否认人们的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识而存在的认识客体,那么,这是从何而来的“实际”?总之,“思想客体”也是认识的客体,尽管它本身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现象,只要它在实践中同认识的主体相联系,就成为认识的对象,即认识的客体。就“思想客体”来说,人们接收它所储存的信息,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思想、观念、认识,其目的在于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

所以,在认识论领域,在分析具体的认识过程时,我们可以把别人的思想看成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认识客体。

这样理解会不会违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路线呢?不会!我们已从本体论的角度同唯心论的先验论划清了界限。在本体论的范围内,就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而言,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的界限是不会也不容混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各自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范畴是对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概括,意识范畴则是对物质现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即精神现象的概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但是,一旦进入认识论领域,进入对具体认识过程的分析,物质和意识的界限就不再是绝对的了。列宁曾经指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147~148页)超出本体论的范围,主观的精神现象就转化为客观的认识对象,转化为认识的客体,而“客观存在”也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和内容,即有了特殊的规定性。

在一定场合、一定范围为主观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范围则为客观性的东西。这表现了转化规律的普遍性。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矛盾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客观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同一事物,分析的角度不同,研究问题的范围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这正是我们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的内在依据。


王阳cium


个人认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客观和主观的定义是什么!

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认它,都是存在的,是天地造就,就是客观的,比如“万有引力”是人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它又实实在在的存在。

主观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等都是主观范畴。

那么通过定义我们就知道了,世界上客观和主观都是存在的,既然存在,它们之间就必然有关系。

既然客观是天生地长的,所以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个人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应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当主观正确反应客观,并作用于客观时,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就是规律,也可以称为“天道”所以两者是相互依存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能量学堂


你这个问的问得都上升到哲学的点上了。

关于哲学,我只认识”哲学“这两个字。我不懂哲学,可这个世界到底是主观还是客观的,这个问题我所知道的已经争执了百年,后来马列主义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客观的。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们应该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客观的。



碎碎一念


一开始是主观的,后面是客观的,再后面又是主观了,因为代表人类科学最前沿的科学家们大多如此


口竖这世界


主观与客观始终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说世界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主观存在。

对于自己来说,你死了,世界便与你无关,所以它带有主观性。但是,你想要什么,这个世界并不会因此就响应你的诉求,这是它的客观性。

但是,世界主观还是客观并不重要,重要的事,不管怎样,你都应该过好你的人生。既要关心他人,也要关心自己。人依附世界而产生,死后消失于世界。

生与死从世界的角度而言是统一的。


正能量小青年


客观的世界上,居住着无法计数的主观的人。


领袖诗人卢伟宗


客观的世界,主观的人生,没有主观的感受,客观的存在是无意义的。


三生中医


世界何其大,不能单方面这个概述。应该是主观和客观相辅形成的一个形态。

人的主观是希望所有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进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客观因素太多!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映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


瀚海舵手


可见的是客观世界,不可见的是主观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