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裁員或者擴大人員

過了一個2020年春節,對上班族而言,這是一個壞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好時代。

很多職場人都在期待年後復工,結果卻發現 年終獎被公司通知減半,好吧,還沒來得及為減肥的錢包嗚呼哀哉,壞消息接踵而至,很多城市、企業為了抗擊疫情推出"暴力裁員、強迫離職"套餐!而且這個套餐還只能接受不能拒絕!

突發的疫情一方面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另一方面也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命懸一線"。

從行業來看,快消行業預計受影響時間最久,其次為服務業、金融業、通信業,製造業,特別是外貿企業深受其害。

疫情發生以來,受到物流不暢、工人返崗受阻等因素影響,外貿企業在復工復產、交付訂單等方面遇到困難。

但企業總是要做出選擇,所以在人員方面,也是有一定想法的,即使沒有換掉你,也可能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來替換你而已。

效益不好的公司或者行業可能會換掉的員工

1、平時工作懈怠的員工

2、對未來沒有太大幫助的員工

3、沒有執行力的員工沒能力,

4、亂忽悠和留存率低的員工

5、可以機器代人行業

6、還有一部分員工,不是能力問題,也不是工作態度問題,也可能面臨裁員,那就是學習能力差的員工。

一場疫情,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己,快速學習,到時間裁員就有可能是你我或者他(她)了。

但是另一方面這是一個新年新氣象,這又是一個好時代。

2003年,“非典”曾經把大眾困在室內,間接導致短信使用量劇增,增加了中國移動等公司的收入,同樣也讓一些互聯網公司找到了盈利模式,推動了新浪、搜狐、網易三大互聯網門戶的崛起。移動電話使用率提升之後,互聯網寬帶的接入率也開始大幅增長,民眾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嘗試網購,也重塑了娛樂方式。馬雲用搬到線上的電子商務孵化出了淘寶,培養出了網民的新消費習慣。

受春節期間疫情持續發酵影響,包括遊戲、短視頻在內的在線娛樂異常活躍,很多公司也在押注在線教育、生鮮電商。

線下需求轉到線上後,各大電商和O2O平臺獲得了一批新客戶和潛在客戶。尤其是生鮮電商,很多消費者在疫情發生後才開始接觸生鮮電商平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此前線上平臺獲客成本高企、獲客難度加大的緊張局面。

受疫情影響,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很多工廠都在‘搶工人’,包括企業包車、幫助工人解決住宿等,創造復工條件;甚至有些企業採用隔離開工。地方政府也都出臺減免稅收、貸款延期償付、收費降低、減免租金等措施。這些地方是最具競爭力的地方,這些地方的穩住了,整個發展就會逐步恢復。就外部渠道來說,我國製造之所以有競爭力,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產業產能擺在這兒,其他國家短期內很難形成這樣的競爭力,訂單不會流失太多。對於有些必需品,未來可能出現報復性恢復。”

以上導致藍領工人,專業服務、醫療、教育等行業人才需求相對擴張,最後一公里物流企業之人員也在快速擴張。

與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節後第二週招聘職位數佔比與簡歷投遞量佔比同時增長的行業中,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專業服務/諮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與醫藥/生物工程最為亮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