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Jazzlmf


小宝宝还小小的,只会通过哭-叫-笑传达自己的情感。不过我们都不懂得“婴语”,有时候真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晓得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也就有许多没有缘由的哭闹!比如题主所说的,宝宝不让人坐着需要走来走去!!!很心累,没办法?是不是。

其实宝宝哭闹都有她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或许就不会那么烦了!

🌶️从宝宝角度出发有这几个因素:

一、妈妈抱着自己的时候走来走去,像极了自己以前在麻麻子宫里的时候,很有安全感,沉醉于出生前状态的宝宝就会觉得非常的舒服和惬意,非常熟悉的状态,对于安抚宝宝的情绪有着很大的作用。宝宝就会很安静,这也是宝宝喜欢摇篮的原因之一吧,所以宝宝喜欢麻麻走动的状态。

二、运动中的感觉与生俱来的动物本能。有个关于“安全感“的科学研究,关于动物的“逃命反应”,科学家发现小白鼠在被它麻麻叼起的瞬间心率趋于平稳,这和小白鼠获得了安全感有关,大多数动物都会有这种本能,当小动物被自己的母亲叼起时,一般会是逃命或是其他紧急情况,似乎他们天生就能明白,显得更乖,很温和,更愿意让妈妈叼而不是挣扎。人类婴儿同样,在自己的母亲抱起自己走动的时候,会更安静,更有安全感。

三、宝宝也是很机灵的,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固定在一个地方风景都看你腻了而妈妈抱着他们动起来,他们会看到更多的风景和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体验自己以前没有体验过的东西,不光在很小的时候,长大后也是更愿意往外面跑,这就是孩子内心对新事物的渴望,对世界的渴求,更愿意探索未知的世界。

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不,赞同的点个赞哦⊙∀⊙!

以上三个原因涵盖了宝宝更愿意妈妈抱着自己走来走去,不愿意待在一个地方的原因。不过虽然知道了答案,但还是有很多宝妈叫苦不迭,都直呼家里有同款宝宝,有宝妈说道:我宝宝明明睡着了,可是我要准备坐的一瞬间,还没有坐,就是轻轻下蹲一点点,她就不干了。也有宝妈说:我家二宝月子里听话好带,出了月子白天就开始闹睡,打瞌睡要抱着走着睡,现在3个月,白天醒着的时候也要抱着出去走了。我的手都快废了,还好晚上听话,就是半夜醒来喂一次奶就可以睡到天亮了。还有宝妈说:我家的宝宝必须抱着走,原地踏步都不行,不走就哭闹,屁股上就像装了陀螺感应仪,能检监测到没启动。

小编想说如果家里的宝宝很是“累人”,必须时时刻刻抱着才能安稳的睡觉,确实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要尽量体谅宝宝年龄小而照顾孩子的情绪,切不可妄加推测,更不能觉得烦,反而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会更加的不安,如果觉得孩子出现异样,要及时安抚,严重时要及时就医。你们家宝宝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



凰北辰


婴儿字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了,这个确实有深切的同感,我家女儿小时候就是这样。

后来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多次测试,终于找到了原因,也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想起那时候带孩子真是不容易,特别是孩子的奶奶就更别提了,有时半夜孩子哭,抱起来在客厅走也不行,奶奶心疼孩子哭,也想让我们睡个安稳觉不影响第二天工作,就抱到外面去转悠。

我心疼老人,也心疼孩子,总希望找到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时候也不是象现在网络发达,可以随时网上查找或者提问,只好靠自己观察寻找规律。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总结出3个规律,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第一个规律:
抱着孩子走动的时候,孩子不哭,坐下来的时候如果身体左右摇摆,也不哭,但是停下来就会马上哭。

因此,我想到孩子可能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一直跟随妈妈在动的,出生以后,她还没适应过来。

正好孩子外婆前几天刚说要给宝宝买个小床的,我打电话给她,小床不用买了,把家里那个旧的摇篮送给我们吧,果然,后来把她放在摇篮里轻轻摇动,她就会睡得很好,不哭了。

第二个规律:
抱着孩子坐下来时,大人的身子要挺直,尽量要让孩子处于竖抱状态,如果窝下去,就会哭。

大人一般都是走累了,才会想坐一会,坐下去的时候总想以一种舒服的姿势坐,所以下意识的会把宝宝横过来抱,但宝宝可能不喜欢这种姿势,所以就会哭。

所以,即使走的很累了,当你坐下去的时候,不要改变宝宝的姿势,最好再加上左右摇摆的动作,这样就减少哭的次数。

第三个规律:
当抱着孩子时,嘴里念念有词也好,哼着歌也好,然后找机会偷偷坐下,继续哼着歌,她不会哭。

这也许是大人发出声音的同时,胸腔发出的共鸣,让宝宝感受到在肚子里的感觉,因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这种共鸣一直伴随着她的。

所以,抱孩子的时候,你可以跟她说说话,不用管他能否听懂;也可以自言自语,或者轻轻的哼点歌,尽量让孩子感受到你胸腔的共鸣。

以上就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不知对你是否有用?

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可能不同,你可以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找到自己孩子的规律,再找到解决的方法。

婴儿在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很久的,

大约三个月后,自然就不会了,所以也不要有那种“苦日子过不到头”的感觉。


家庭教育一千零一问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就一下子想到我儿子还在婴儿期的时候,我母亲一直在照料孙子,特别是到了晚上,老太太就背着孙子在地上走来走去,只要一放在床上,孩子就哭啊,抱起来,或者背在身上就不哭了。

看到老人如此辛苦,我就和母亲商量,晚上只要我在家(当时我在部队服役),我尝试看看能否由我来照料这小家伙儿,母亲说你怕也不行哩,我说我不尝试哪能知道啊。

白天我观察儿子,发现他在婴儿车里时,基本上不哭,除非拉了尿了。一到晚上就开始闹觉,非得抱着或背着睡,而他哭的时候,恰好是关灯以后。我就细琢磨,原来宝宝在母体里时,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于是就把房间灯打开,把他放在婴儿车里,我不停地慢慢推动小车。当低声和宝宝说着话,用一只手握住他的手,脸对脸对他微笑。

就在这种温馨的互动陪伴中,孩子非但没有哭,我也不用抱了,很快就睡着了。我母亲很奇怪,问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让孩子不哭呢?我说,三个原因,一是如果你关了灯,孩子就会寻找心理安全感,如趴在你背上,躺在你怀里,而我是通过手握着他的手让他感受我的存在;二是需要动态环境,你走动和我用婴儿车不是一个道理吗;三是低声说话,并且是脸对脸,让他感受到被关注,自然他就不怕了。

第二天,我去商场买来一个婴儿床,那种能摆动的婴儿床,有了这张床后,白天和晚上宝宝睡觉时都在这上面,轻松就解决了哭闹的问题。

不知道我上面说的这些内容,是否对宝妈或宝爸们有帮助呢?


寒石冷月


我家宝宝两个多月开始就要竖包了,横抱就不行,现在给他喂奶什么的都要坐直了才行,不然就给你闹腾。

其实,这并不是婴儿在“欺负”大人,而恰恰是人类演化的结果。婴儿还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就是这么待着的,当妈妈竖着抱孩子的时候,回忆起在母亲子宫里的感受,会十分有安全感。如果模拟婴儿在母亲子宫里的状态,用手掐住他颌骨的地方,把他的两个臂膀搁在一同蜷缩着,就像是子宫在紧紧的抱住他,然后拖住屁股轻轻地晃动,会让婴儿觉得“我是安全的,是有人在关注我、照料我”。

婴儿刚出子宫离开妈妈的身体,对外界是害怕的,没有安全感的,所以婴儿就有了这种条件反射。所以说,婴儿哭闹的时候,能给他最大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宝宝在被竖着抱的时候,视野更加开阔了,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周围的事物,这也对于安抚他的情绪有很好的作用。宝宝多看周边的环境,还能让更快的适应,能让宝宝更聪明哦。

我之前看过一个贴子说的是宝宝哭闹不抱,让他自己哭才好,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对的,这个冷暴力一样,久而久之宝宝会没有安全感,也会让宝宝性格更加孤僻,会让宝宝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所 以千万别让宝宝一个人哭哦,宝宝哭是以发泄情绪,要及时给宝宝温暖的爱,安抚好宝宝,这样宝宝才能健康成长哦。

综上,宝宝哭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及时抱起来,走动安抚,千万不能让宝宝一直孤单地哭着。


蓉子生活录


看了下大家的回答,原来大家的宝宝都喜欢这样。

我女儿出生后,我就和家里人提出:不能抱睡,否则以后哄睡,大人会很辛苦的。奈何,有的时候,宝宝实在哭闹不止,抱起来就好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喜欢的动来动去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自由自在的状态,想踢就踢,想动就动,想睡就睡,但是生下来后,有包被裹着,想动也不行。

我女儿出生时是冬天,所以常在包被里,偶有解开被子,手脚没有了束缚,可开心了,使劲踢腿、伸懒腰。

二、习惯了妈妈的怀抱,缺乏安全感

出生前,每天和妈妈在一起,感受着妈妈的温度;生出来后,没有了妈妈的怀抱,肯定不习惯呀,可想要妈妈抱着了。

特别是睡觉的时候,有妈妈抱着,睡得又快又香。

家长抱着走动的时候,又回到了熟悉的环境里,那是宝宝待了10个月的地方,安全感十足呀。

三、可以看到不同的事物,多新奇呀

坐着抱,只能看到一个固定区域,看久了都会厌倦的。大人抱着走来走去的,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

大人一边抱着,也可以和宝宝交流,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虽然一开始还听不懂,但慢慢的,宝宝知道的会越来越多,多有趣呢。

四、宝宝可能不舒服了。

宝宝如果肚子不舒服,也不会说,就会哭闹。抱起来走动的时候,宝宝就会觉得:哦,原来妈妈抱着我走来走去的,肚子就不难受了。那下次再不舒服,还是渴望这样。

应不应该满足婴儿哭闹的要求?

婴儿时期,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要尽量满足婴儿的要求。而不是像很多人说的“哭几次就不哭了”,这样做只会导致宝宝以后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


Ailsa麻麻


的确如此,我家女儿一岁前,哄睡模式着实让我吃不消。明明站着和坐着时保持一样的抱娃姿势,可是一坐下来女儿就哇哇大哭;有时一直抱着女儿哄睡,好不容易等到女儿闭眼睡着了,轻轻地将她放到床上,可是女儿还没沾床呢,就又哭起来了。真是没办法,于是接着抱起女儿走动,慢慢再哄,有时我还得跳着舞步,半小时,一小时……女儿才能在我臂弯里睡去。这种情况会持续到一岁左右。

那么,婴儿抱着走动不哭,一坐下或躺下就哭,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婴儿缺乏安全感。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10个月,习惯了和妈妈母体合一的生活方式。一旦降生,离开母体,来到陌生的环境,会让婴儿变得特别不安。如果此时妈妈抱着婴儿,婴儿又可以听到熟悉的心跳,闻到熟悉的味道,感受到温暖的母体,心里会踏实很多。

(2)婴儿本性如此。

事实上,婴儿天生就渴求母爱,希望能长时间黏在妈妈身上,所以婴儿要一直趴在妈妈身上、躺在妈妈怀里才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自己也可以放松下来,这都是本性使然。妈妈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离不开自己而故意疏远孩子,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3)抱着走动可满足婴儿的好奇心。

即使是一个小婴儿,也渴望看到新奇的事物。当妈妈把婴儿抱起来走动时,婴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感觉哪里都是新鲜的,哪里都好玩。等婴儿再大一些的时候,他指哪里就会让大人去哪里,这其实就是婴儿的好奇心使然。

(4)婴儿身体不舒服,渴望得到关注。

婴儿生病时,心灵比较脆弱,如果妈妈能一直抱着来回走动,婴儿就能获得安全感,身体自然也会好受些。所以,如果婴儿一直让大人抱着不撒手,要检查一下婴儿的身体状况如何。


宝爸育儿说


哄睡一小时,放下一秒钟;抱睡俩小时,坐下立马哭!这句话用来形容宝妈的“煎熬”最合适不过了,明明看到小家伙睡得特别踏实,可是一坐下宝宝就像“定时炸弹”一样立马爆发。于是宝妈又要进入到新一轮的哄睡模式……

婴儿抱着起来走动就不哭,一坐下就哭是怎么回事儿?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爱的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安睡了10个月,习惯了和妈妈母体合一的生活方式。在10月的某一天,突然离开母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听不到熟悉的心跳、闻不到熟悉的味道、感受不到温暖的体温、这些变化都会让宝宝变的特别不安。

当大人抱着宝宝的时候,TA又感觉到了在妈妈肚子里的温暖,当大人抱着宝宝走动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在羊水里随着妈妈的步伐而不停的晃动……这种曾经熟悉的感觉会让宝宝感到莫名的安全!

可是当大人坐下的时候,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会让宝宝特别恐惧,没有安全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宝宝喜欢让大人抱着走动的原因了。

“高需求”的宝宝该不该得到满足?

家里有老人的都会认为孩子哭又哭不坏身体,还有助于消化,就放任其哭不管,几次过来就“改”了这个“坏毛病”了。

其实这类宝宝属于高需求的宝宝,只能说明这种宝宝要比别的宝宝更加聪明,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怀。我认为如果排除宝宝身体不适的情况,只要宝宝有要求,做家长的就应该及时做出反应,满足宝宝的需求。

大人的温暖的怀抱是子宫期的延续,虽然这样做会让大人觉得“苦不堪言”,但是从长远来看,父母的及时回应对宝宝以后安全感的建立特别有帮助!


文海话育儿


很高兴能恢复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问题”宝宝的妈妈,我想我还是很有资格来跟大家说一下的。

首先站起来让视野更宽

我儿子是睡觉困难户所以小时候经常都是抱睡的。对于大家说的这个喜欢站着的问题我当时叶实验过,就跟喜欢竖着抱不喜欢横着抱一样。

可能我们没已经忘记了坐下来躺着的视野是什么样的。大人其实可以试试,你躺下又在矮处能看到的东西真的是太少了,孩子只要你站起来抱着看过了美丽的风景,肯定会对这个记忆深刻的。不满足他,他现在只有一个武器就是哭。

然后孩子其实更想动

为什么老是说很多孩子都像有多动症样呢。你看我们大人能不动就不动。孩子不行,几个月的孩子他什么都不能帮助运动只能让眼睛运动。大人在动的时候他也觉得是一种活动。

觉得是大人的互动手段

其实孩子再大一些,比如我儿子这么大,你在陪他玩儿的时候,坐在那儿了,有时候他也会抗议。他会觉得你没有认真陪他。小宝宝也一样,他们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你走着摇着他觉得你更关注他。

事实上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纠正的,不然大人真的要累死了。

具体怎么纠正呢:

一定不能少得转移注意力法

转移注意力让孩子迅速的忘记他开头在想的事情。你在坐下的同时跟他玩儿个其他的事情拿一个其他的玩具,都可以让他转移了要站着摇着的想法。

尽量不抱着站着摇着

偶尔抱孩子走动当然没问题,但是不推荐摇着。很多人都说剧烈摇晃对孩子发育不好。当然我们肯定不会剧烈摇晃但是摇着摇着确实会成为习惯难以纠正。

小龄段得孩子也可以在垫垫上玩儿

就算只有一个月的孩子也可以在地垫上玩儿增加活动量可以动动脚,也可以趴着抬头,让孩子习惯在地垫上玩儿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一件好事儿。

我是麸仔妈,关注我,跟我一起讨论科学育儿!


麸仔妈的育儿经


婴儿在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弟妹家刚出生一个月的宝宝现在就是这种情况,白天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要大人抱着。不管是睡觉还是醒着的时候,只要坐下一会,他就会哭起来,站起来来回走动,他就不哭了。宝宝不到两个月都快15斤了,就这么抱着他,大人累的胳膊酸痛,好在弟弟弟妹还有奶奶,小姨会帮着换着抱,不然一个人一直抱着,估计会累的不行。


我一个同学家的宝宝却相反,是晚上凌晨两点到四五点钟哭闹,必须的大人抱着才可以,一放下或者大人坐下不动,她就哭,没办法,只好就这么抱着她在客厅走动两个多小时,直到宝宝睡熟了,天也亮了。


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婴儿的喜欢被大人抱着走动,因为这样让他们感觉像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他们刚出生没有多久,对外界环境还不能马上适应,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十个月,每天和妈妈一起走动,运动,熟悉这种感觉,出生后就喜欢被大人抱着走动。


其次,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婴儿出生后,离开熟悉的母体,每天要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面对全新的环境,宝宝虽然不会说,但是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安。


第三,可能是宝宝肚子不舒服,在大人的怀里可以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婴儿有时候肚子会胀气,或者排便不畅,被大人抱着来回走动会让宝宝舒服一些。弟妹家的宝宝有次两天没有排便,一直在大人怀里不下来,抱着他来回走动才不会哭,后来大便之后舒服了,放他下来没有抱着他,他才没马上哭闹。


我是有游有谋育儿,儿童心理学在读硕士,二胎妈,多平台育儿领域创作者。希望我的分享和建议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有游有谋育儿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我家大宝出生后十来天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记得那时是晚上,刚给他喂完奶拍完嗝,看着他睡着的样子,我小心翼翼的把他放到床上,谁知刚碰到床,他立马就炸了,哇哇大哭起来,然后就坐起来抱着他,还是不行,一直哭,检查纸尿裤,没有尿也没有拉粑粑,也没有不舒服,没辙了,只好起来走走,嘿,真神奇,好像宝宝身上自带开关按钮一样,我一走动,按钮自动打开,他立马安静下来了,而且还很享受的样子。

婴儿在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1、小宝宝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不久,还没适应外面的世界,常常会很没有安全感。当妈妈抱着他的时候,他能够听到熟悉的心跳声,闻到熟悉的味道,心里会踏实很多。

2、宝宝很聪明的,他希望妈妈的关注他、陪伴他,但又不会说,只好用哭声来表达。当妈妈抱着他走走的时候,他会觉得在妈妈的怀里特别有安全感。另外,还可以看到周围的东西,这对他来说是特别新鲜的事,他就会忘记了哭闹。但是如果你走不了几步,突然停下来坐下的话,他就又会大哭起来。

3、在宝宝醒着的时候,他不喜欢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因为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是一直这样带着宝宝到处走走的。

该如何解决?

1、千万不要对宝宝置之不理,这样对他来说是有很大的伤害的,对以后的性格养成也是很不利的。宝宝还小,需要的是安全感和妈妈的爱。妈妈去抱着他了,会让他觉得妈妈很爱他,同时他也会有安全感,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

2、让宝宝趴着妈妈胸前睡觉,这个我亲身体会过,真的很有效。

3、把宝宝放在婴儿车里,然后慢慢推动婴儿车,宝宝很快就会睡着了。

4、如果妈妈真的抱累了,可以把宝宝放在床上,然后用手抚摸宝宝的身体,跟他说说话、或者唱唱歌,交流下感情,宝宝也就不会感觉到无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