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上说,万事万物都存在矛盾,请问一根牛毛存在什么矛盾?

鸭梨_采了个花


是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矛盾”,一根牛毛也存在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哲学上所说的“矛盾”,不是通常理解的甲和乙闹矛盾,也不是万事万物中都存在势不两立的仇敌。

所谓哲学上的“矛盾”,这个思想,最初来自黑格尔。

他在《逻辑学》的《本质性或反思规定》这一章里说,同一、差别、对立,这是本质最初的几个反思规定。如果用一个命题把它们表述出来,那就是矛盾。

1,黑格尔所说的“矛盾”,首先是一个“同一体”。

“同一体”的意思,就是这个事物的本质特殊性。比如,人的本质,不同于其他动物;这个人的本质,不同于那个人。世间一切事物,之所以是那个事物而不是别的事物,就因为其具有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质的规定性。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

为何叫做“同一体”?是因为这个事物,第一是从先前的事物发展而来的,小树是从种子发展而来的;小鸡是从鸡蛋发展而来的,等等。小树已经不是树种;小鸡也已经不是鸡蛋,它们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新的“同一体”。第二,虽然小树、小鸡都发展成了新的“同一体”,但同时,在它们自身内部,也都产生了新的“差异”。

2,黑格尔所说的“矛盾”,其次是“存在差异的同一体”。

这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显著区别之一。形式逻辑的“排中律”规定:“A或者是A,或者是非A,第三者是没有的。”黑格尔说,在“排中律”里,实际上已经表明有第三者,A本身就是第三者。因为,在肯定意义上,A是+A,而在否定意义上,A是-A,“任何具体的东西、任何具体的某物,都是和其余的一切处于相异的并且常常是矛盾的关系中,因此,它往往既是自身又是他物。”小树就是小树,但它无时不刻不在向大树发展;在没长成大树之前,它一直是小树,但又无时无刻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小树。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十分赞赏黑格尔的这个思想,他说:“a=a;反过来说,a不能同时等于a又不等于a……是不是用的。植物,动物,每一个细胞,在其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既和自己同一而又和自己相区别”。

3,黑格尔所说的“矛盾”,就必定是“包含着对立的同一体”。

这种“对立”,就是“同一体”中的差异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而且,这种发展,不会停止。

这一点不用细说一般也能理解。

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进一步提出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问题。

他说:“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矛盾是“一切现实的东西以及一切概念所固有的”。

黑格尔接着说,坚持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认识,就必须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他说:“上下、左右、父子等等以致无穷,所有这些极其平凡的例子中的每个规定都会包含着对立。上就是非下;上的规定就在于它不是下,有上就是因为有下,反过来也是一样;在每一个规定中包含着它的对立面。父亲是儿子的另方,儿子又是父亲的另方,而每一个父亲或儿子都只是另方的另方;同时每一个规定所以存在只是由于它同另方发生关系。它们的存在是统一的存在。”

比如,本题目所说的牛毛,它之所以被称为牛毛,因为它长在牛的身上而不是羊身上、猪身上。所以,牛毛的规定性,与牛是不可分,具体来说,与牛皮是不可分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黑格尔进一步论证了矛盾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

他说:“矛盾却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某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它才能运动,才有冲动和活动。”

这确实是非常深刻的哲理。

地球和月球之间,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吸引力,使月球不至于逃离地球飞向别处;排斥力,又让月球不会撞向地球。

小树的生长,在于其自有的新城代谢和细胞更新;小鸡长大最后死亡,根本的原因,也在其自身内部。

这是在不考虑一切外部偶然因素的条件下,针对一般情况而言的。

牛毛也是如此。

首先,它是牛的毛囊长出的毛发。其次,它的生长,在于它具有生长的功能,通过毛囊吸收营养而实现。再次,牛毛终会死亡和脱落,这也是由它自身的“规定性”决定的。

黑格尔关于“矛盾”的思想,与其整体的辩证法一起,被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接受和改造,用黑格尔自己的话说,就是“扬弃”。这个过程,恰好也符合他的“矛盾”的思想。

概括起来说,哲学上讲的“矛盾”,第一,要把所有事物,都看作是一个发展过程,新事物都是从旧事物发展而来的;第二,这种发展,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这种矛盾性,这种内部的“差异”和“对立”,一定会不断发展和转化。第三,这种“矛盾”,不仅客观、普遍存在于事物内部,而且也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最后还要说一句,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和揭示普遍规律,并提供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但是,哲学不是一个“筐”,所有事情都适合往里面装。有哲人说过,在小事情上,不一定非得用大字眼儿。


一老沈一


矛盾,不仅是指有些人认为的是打架、战争等,而是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事物内外所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二个方面,这我们的古人就有朴素的认识,即阴阳学说,马克思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毛主席论述为《矛盾论》。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等。

一根牛毛的矛盾性,可以概括为二个阶段:

1、生命阶段:牛毛存在着生与死的矛盾运动。一头牛为什么要长牛毛?主要是为了御寒。因此,在冬天,牛向其毛供的养分就多,牛毛的生命力就旺盛,这时牛毛的矛盾“生”的一面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到了夏天,牛不需要御寒了,牛就会从生理上减少对毛的营养供给,牛毛得到的养分少了,其内部矛盾“死”的一面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一部分牛毛在矛盾的斗争中,就走向了死亡而脱落掉了,其它部分“生”的一面战胜了“死”的一面,就留在了牛身上。但是,留下的,终究有一天或脱落或与牛一起死掉的。

2、死后的牛毛:是牛毛的存在与不存在的矛盾运动。我们知道,牛毛是有机物,从牛身上掉下来的牛毛,在外部风化、氧化等作用下,会向无机物转化的。转化的过程中,看谁占主要矛盾方面,当“不存在”的一面,即转化为无机物的一面占据了主要矛盾方面,牛毛就不存在了。

不仅一根牛毛,就是一个原子,及再小的粒子,其内部以及与外部也必将存在着矛盾的运动,否则它就不存在、不发展了。(首)


惠舒旅社老板


“事事都有矛盾,处处都有联系”吗?

这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说法,往往被一些人认为是伟大的哲学观点,听着气势磅礴,实质上却只适合骗骗那些没多少文化的人,以为那有多么地高大上。

为什么那么多文化程度极低,智商接近弱智级别的人可以装哲学家?就因为门槛极低!这些人也不想想,如果愚蠢到他们这种地步的人也配谈哲学,“哲学”还有什么价值?读书和思考又有什么价值?

我们中国有一批人喜欢玩弄大概念,什么“一切”,“万事万物”,听着特别哲学,然而对这个大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本问题的说法就属于空洞的大概念,更何况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举个例子,“一切生物总是会死的”,这个结论是不是听着特别哲学?可是这样的所谓“哲学”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明白。真正难的是研究生命是如何运行的,生物为什么会死亡,细胞是如何衰老的,人类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花了数百年时间,才有了今天的生命科学,才让现代人的寿命大大延长,而玩弄空洞概念的古人几千年原地踏步。

如果没有深度的研究,只有这些空泛的大概念,这样的哲学有什么用?

记得高中的时候上政治课,我的同学问老师:我在这里提问,和非洲的一头狮子有什么联系?政治老师支支吾吾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事实上,事物的矛盾和联系是具体的,可以量化的。

例如,我们扔一颗小石头到河里,会激起水波,一圈一圈向外扩散,到达一定的距离以后水波就会消失。可见每一个事物对其它事物的影响是有范围的,程度是有大小的,而不是无限的。

事物的联系和矛盾其实也是这样,由近及远,影响逐步减小。我们应该研究的就是这种影响的大小,程度,具体是哪个方面,而不是泛泛而谈,下一个貌似普遍真理的结论,却无法指导人们的实际生活,也无助于我们认识自然。

我们国人一贯有这种玩弄名称的陋习,从不认真深入探究,如果这也叫哲学,那哲学就是胡说八道的代名词。

一个学科的设立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说穿了就是要找出事物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而不是供无聊的人空谈吹牛的。

如果我们要谈一根牛毛,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谈的是牛毛的哪个方面,材质?形状?形成过程?它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脱离了一个事物的具体方面牵强附会谈什么矛盾,基本上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我是谁谁是我谁是谁o


世事是相对存在的绝对道理!!激荡依附否泰正邪…!公理乎?婆理乎?益世即民理!天理!!


九昜三和


“矛盾”即正反两面,“牛毛”的“存在”与“消亡”就是正反两面。“牛毛”的“存在”与逐渐“消亡”的过程,就是“矛盾”的转变(演变)过程,也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变(辩证)过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任何事物都如同“镜子”有正面必有对立的背面……。


众人昭昭吾独昏昏


牛毛也是一个物质,是物质的矛盾就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牛毛也是一样,他不愿长在牛身上,觉得长人身上更好,但自然规律是不允许他这样做,这就是牛毛的一个矛盾。


用户9610265037192


一根牛毛之附体或是不情愿而生,抑或是不情愿而死;不情愿为体遮风避雨,抑或因求生而不得已栉风沐雨;或因九牛一毛不为所重,或因是牛之一体而有意外之喜;或因毛而成为名牛,誉满全球,风光无限,也有可能因生为一毛而忧戚无地;或为生存而与他毛角逐,仅为多在牛体多留须臾;生之为毛,亡之为甚?还是疑问;亡,或为钙铁锌镁铜,或为微量维生素之A几和B几;或为蚁虫果腹之佳品,饕餮之由因,亦尚未可知。牛毛只根,生之未必伟大,死亦未必渺小,其矛盾重重,太息不已,矛盾不已。呵呵,回答非真谛,聊为一颦一笑一参与而已矣。


园中郎


牛毛本身看起来,直观现象没矛盾。

但要是換一种方法,它本身就有矛盾。如,牛毛是由细胞组成,而细胞分有益细胞和病原细胞,有益和病原细胞就是矛盾,一个促生长,一个抑制破坏生长。牛身上随便梳一下,就会有坏死和脱落的牛毛。

物质界自身的矛盾,有的眼睛可以直观判断,有的需借助科技手段才能了解。如显微镜下的分子,厘子,原子的生成坏死,以及氧化原因,病菌病毒的病原体和益生菌,红细胞,白细胞等等的微观世界,充满了矛盾。

所以万事万物充满了矛盾是正确的。

一己之见。供参考!


天马909张冰河


这是对矛盾一词不理解,对“万物都存在矛盾”说法不接受的提问。

如果一个人对矛盾的普遍性不理解、不接受,费劲解释了也没用。对《矛盾论》、《实践论》读也没读过的人,解说是没用的。

正如禅宗故事里讲的,他那个茶杯已经满了,再倒什么进去它只会溢出来,倒不进去的。

“哲学书上说,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矛盾。请问一根牛毛的存在有什么矛盾”?

就看你这根牛毛存在于何处何地。存在于牛身上,它有冷天保暖和热天阻隔热量散发的矛盾;它在牛身上有生长出来和脱落下去的矛盾。假如这根牛毛飘落在地上,它有被人注意和不被人注意的矛盾;如果它掺杂在丝线里它有影响丝织物质量和不影响质量的的矛盾;它如果落在你的手上就有你去格物还是不格物的矛盾。

但哲学不是为了解释这种鸡毛蒜皮而存在的。谈矛盾是为了揭示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矛盾而设立的。不是为无聊的磨嘴皮而设立的。

哲学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观点。是以万事万物都有有机的互相联系,在互相联系中互相影响发生着运动和变化这样一个观点。为用这样一种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存在的。这种观点和方法更能合理地解决问题而被人们接受的。


从容从平淡里寻


脱离了变化谈矛盾,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比较落后和守旧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变化的原因和动力。

就拿牛毛这件事来说,单纯的牛毛谈不上什么矛盾。我们把牛毛的问题放到生物体毛的演变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是陆地哺乳动物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浓密的体毛覆盖的物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按照哲学的观点,这一定是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找到这对矛盾就能解开人类进化的谜团。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毛可以帮助动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是很经济的方式。但它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皮肤不能被阳光照射,无法生产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促进钙的吸收和大脑发育的重要元素。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对矛盾,这就是生存的效率和能力发展。一个要求减少消耗,一个要求增加投入。这种矛盾在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中也很常见吧。人类选择了发展,于是退掉了体毛,进化出了聪明的大脑。这说明了变化是通过打破矛盾的平衡关系实现的。上面说的例子告诉我们,辩证法不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分析矛盾,而是用变化的观点分析矛盾。

最后狗尾续貂一下,关于人类毛皮退化还有一个问题,北方民族为了御寒,经常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哪里晒得到太阳呢?事实上,北方民族喜欢吃大鱼大肉,这种饮食习惯帮助他们从动物身上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但这又何必呢,留着一身毛不是很好吗?这说明人类在温暖的南方完成了进化,之后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才迁徙到北方并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