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和咸丰并非一母同胞,为何恭亲王生母被尊为皇太后?

天山在的来客


康慈皇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封太后,是在生前临终。系谥袝庙,则是在辛酉政变之后。

一、事关祖制。启功先生在《口述历史》中说过,按清朝祖制:凡后妃生了孩子,必须交由其他的后妃抚养,亲生母亲不能直接抚养亲生儿子,以避免母子关系过于亲密而联合起来有所企图。所以,咸丰皇帝奕詝的养母——静贵妃,就是恭亲王奕訢的生母。

二、兄弟较少。道光皇帝旻宁只有9个儿子,其中,第五子出嗣。除四、六、七、八、九,其他的都早夭。老四奕詝与老六奕訢年龄相近,幼时感情最好。

三、兄弟阋墙:

1、争储失和。

奕詝获得帝位,而旻宁在遗诏中提出“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2、母子离心。平心而论,奕詝对博尔济吉特氏仁至义尽。请安问候等各种礼仪待遇一样不落。然而孝静表现让人不敢恭维。

据王闿运《祺祥故事》记载,有次咸丰前往探视博尔济吉特氏,她正在休息,背对咸丰,将其误认为奕訢,说:“汝何尚在此?我之所有,尽与汝矣。彼性情不易知……”这件事,让咸丰皇帝意识到,“母子并不同心”。

四、尊后风波。

静妃染病,上问如何?王跪泣言:“已笃!”意待封号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奕訢在向奕詝转述母亲临终意愿时,奕詝不置可否。但是奕訢立即指示拟旨、拟谥。奕詝如拒绝,将闹成大笑话,所以不得不依奏。而奕訢的“传旨”,起于误会,迹近要挟,令人不快。

《清史稿·文宗本纪》咸丰五年秋七月壬戌朔:“尊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庚午(初九),皇太后崩。据《清史稿·礼志》记载,“帝持服百日如制”。“减杀太后丧仪”,最主要的是不系宣宗谥,不袝庙。一方面表示已经报恩,另一方面表示嫡庶有别。

五、系谥袝庙。

1861年,两宫皇太后(指慈安和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捕杀顾命大臣,垂帘听政。为了政局稳定并得到奕支持,两宫皇太后于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义发诏,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神位升附太庙。


山东大葱就是轴


这个问题非常好,恭亲王奕䜣的确和咸丰皇帝不是一母同胞,恭亲王的母亲在道光时期是位同副后的静皇贵妃,咸丰皇帝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不过由于孝全成皇后早亡,咸丰皇帝就一直被寄养在皇贵妃膝下,后来皇贵妃生下了恭亲王奕䜣。事实上,咸丰皇帝继位之后并没有封养母为皇太后,而是尊为康慈皇贵太妃。这当中也是有原因的,在清朝皇帝可以有多位皇后,康熙皇帝最多,一共有四位皇后,所以康熙之后的皇帝再册立皇后时就会注意不要达到四个以比肩圣祖,借此表示尊重。但是道光生前就已经有了三位皇后,如果尊静皇贵妃为皇太后,道光的皇后数量就会比肩康熙,这对于道光是一种不孝之名。所以,咸丰在一开始没有尊当时依旧健在的养母为皇太后。

实际上,笔者认为咸丰从始至终都不想尊奉静皇贵妃为皇太后,这其中有阴差阳错的问题。这还要从静皇贵妃临终时说起,本来奕䜣和咸丰皇帝的关系很好,手足情深。可是,就因为母亲迟迟得不到皇太后的地位,使得奕䜣也非常着急。在静皇贵妃临终时,奕䜣冒大不讳,一次咸丰皇帝来探病,问奕䜣,“皇太妃的病如何了?他便答道只怕不行了,但皇太妃心中有遗憾,就是等着封皇太后呢!奕詝神情恍惚,只是“哦”了一声就进了皇太妃的寝宫。奕䜣便借着自己是军机大臣的条件,说奕詝那个“哦”是表示同意立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于是他矫诏封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奕䜣利用咸丰帝话语中的漏洞,以及自己手中的权利,算是矫诏让自己的母亲被封为太后。

这一段记载虽然传奇,可是却也是有据可查。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是谥号最短的皇后,而且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她的丧礼办完后,咸丰帝借奕䜣在办理皇太后葬礼时礼仪疏略,罢去了他的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退回上书房读书。这也可以视为是一种惩罚和训斥。


经典守望者


按照清朝惯例,皇帝去世,除中宫皇后或嗣皇帝生母能够被尊为皇太后外,其余妃嫔只能被尊封太妃或者皇太妃。

然而,在清朝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太后既不是先帝的中宫皇后,也不是嗣皇帝的生母,只是因为抚养过嗣皇帝而晋尊为皇太后。她就是康慈皇太后,即道光帝的静妃、恭亲王的生母。

静妃虽出身不高,但是颇受道光帝宠爱

静妃,博尔济吉特氏,比道光帝小三十岁。父亲花良阿是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道光五年,年仅14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入宫服侍已经44岁的道光帝,博尔济吉特氏并非出身名门,初入宫仅被封为贵人。然而,她却凭借自身的倾城之貌和聪慧,让道光帝盛宠了七年。

于是,博尔济吉特氏和乌雅氏并肩成为道光帝后宫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

道光六年,静贵人生下皇次子奕纲;

道光九年,静贵人生下皇三子奕继;

道光十年,静贵人生下皇六女寿恩固轮公主;

道光二十年,静贵人生下了皇六子奕䜣。

短短的七年,博尔济吉特氏为道光帝连续生育了三个皇子和一个皇女。对于清朝皇室而言,妃嫔为皇帝生育皇子,是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为了奖励妃嫔为皇帝繁衍子嗣,一般都会将生育皇子的妃子晋升位分。因此,静贵人有孕时就被封为静嫔,皇次子奕纲刚诞生就从静嫔晋升静妃,在生育皇六子奕䜣以后,又从静妃晋升为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出身并不高,其位分的不断晋升除道光帝对她的宠爱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所生的皇子给其带来的巨大荣誉。

当时,道光的后宫并没有皇贵妃,因此,静贵妃成为后宫的二把手。道光二十年,中宫皇后去世,静贵妃获封皇贵妃,摄六宫事,而实际上,博尔济吉特氏就是不戴皇后凤冠的皇后。

咸丰帝为什么晋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

道光二十年,皇后钮祜禄氏崩逝于储秀宫。当时,奕詝只有十岁,道光帝命29岁的博尔济吉特氏抚育皇四子奕詝。虽然博尔济吉特氏子女众多,但是前二子都先后夭折,所以,静皇贵妃视奕詝如已出,奕詝也待她如生母,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母子感情。

后来,道光去世,初继位的咸丰帝,虽然面对内忧外患,安立不安,但是他没有忘记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去世刚七天,嗣皇帝的登基大典还没有举行,他就发出了一道上谕封皇贵妃为皇贵太妃:

“皇贵妃侍奉皇考,淑慎素著,允宜加崇称号,以申敬礼,谨遵封为康慈皇贵太妃。所以应行典礼,各该衙门察例豫备,届期蠲吉举行。”

另外,咸丰帝还按照皇太后的礼遇对待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帝不仅对博尔济吉特氏的生日格外重视,而且几乎每天都要到她的宫中问安。按照清朝规定,皇帝只会对皇太后每天问安,行礼跪安。 咸丰帝甚至觉得这样做还不足报答博尔济吉特氏对自己的抚养之恩。于是,在咸丰五年,咸丰晋尊康慈皇太妃为康慈皇太后,谕旨是这样说:

“谕惠亲王绵愉等,朕维礼缘于义,首重慈闱之尊养。孝本乎诚,宜崇母范之鸿称。钦惟康慈皇贵太妃,侍奉皇考廿余年,徽柔素著。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虽懿德撝谦,而孝忱难罄。今谨上尊号为康慈皇太后,福履无疆,长承爱日之暄。寿考有徵,永协亿龄之庆。一切应行典礼,著该部察例具奏。”

这大概意思说皇贵太妃抚养咸丰帝15年,待他如亲生子,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尊封皇太贵妃为皇太后。而实际上,在这之前也有抚养过幼帝的先帝的妃子,如康熙帝的悫惠皇贵妃抚养过乾隆、乾隆的庆恭皇贵妃抚养过嘉庆,但是她们并没有晋封为皇太后,而咸丰帝却破例晋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这足以表明,咸丰帝对皇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

不过,也有史学家认为,咸丰帝之所以晋封康慈皇太妃为皇太后,是因为恭亲王奕䜣“频以宜尊号太后为言”,而博尔济吉特氏又似乎不尊为皇太后不瞑目之意,咸丰帝迫于形势,不得不晋尊其为皇太后。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