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蒋丽琴


小雪微鉴:张作霖为何给退位的溥仪下跪,这是礼,他是大清的旧臣,虽然身为东北王,在见到溥仪的时候,溥仪依然是大清国的皇帝,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直奉战争

说起张作霖,大家都很熟悉,他以前还没有当东北王的时候,属于满清旧臣,这也是后来在溥仪看来,两次直奉战争,虽然属于军阀之间的混战,却对自己有大大的好处。

直奉战争以前,溥仪大婚,文秀先一步进入紫禁城,而第二天迎娶皇后婉容,却依然是风风光光,而很多当时的满清旧臣,都送上了喜帖和礼物,作为对宣统皇帝的祝福,张作霖也不例外。

在直奉战争期间,溥仪信赖的很多人都最后背叛了自己,而张作霖,却依然想保护皇权的存在,所以有了紫禁城的《优待条件》。

我们来看,历史上最后的皇帝的命运都是非常悲惨的,虽说溥仪的一生坎坷,但是从小也受匡扶大清的宏图大志,却接连受到袁世凯、张作霖、张勋等等的诓骗,最后搬出紫禁城,去往天津。

礼尚往来

我们知道,大清国最注重的就是礼节,虽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但溥仪还是真命天子,虽然他已经退位,但是在很多人眼中,他还是实实在在的皇上。

很多满清旧臣,后来成为了地方军阀,但是面见溥仪的时候,礼节上往往不能丢面子,所以才有张作霖跪拜溥仪一事。

退位归退位,皇帝依然是皇帝,我们看溥仪在解放以后,虽然自己还在抚顺管理所,但是依然是皇帝,自己不会穿衣服,不会系鞋带,你可能会说,他是高高在上的皇上,自己不会学吗,其实,溥仪很早就做出了改变。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192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13年了,溥仪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园接见张作霖,当时张作霖已经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

正当溥仪不知用什么仪式来对待这位大元帅的时候,张作霖毫不迟疑,扑通一声跪在了溥仪面前磕了一个响头,并说道:“皇上好”,溥仪有点受宠若惊,不过赶紧弯腰把张作霖扶起来,说道:“上将军好”。

当时的画面还是有点滑稽的,不过也让很多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晚年的张作霖已经是大元帅,见到已经退位多年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呢?

第一: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我先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 ,可能就能体会当时张作霖对溥仪态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国时期,溥仪特赦回到北京,在溥仪的家里,还有很多满清遗老和前清官员以及旗人给溥仪行跪拜大礼,到了溥仪跟前就下跪口称皇上。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这位张大人还每天毕恭毕敬请安,并且这位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大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还美名其曰是执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礼。

以上说的是清朝遗老,那我们接着说一位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胡适,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的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让胡适去皇宫聊聊天,当时胡适进宫前很激动,还事前向很多人询问,见了溥仪要不要磕头,可见就连新派人物胡适都暂时摆脱不了等级观念。

以上人物对溥仪的态度虽然夸张了点,不过说明当时即使溥仪退位多年,已经是民国,但很多人对“皇帝”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人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张作霖给溥仪下跪也显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仪对张作霖有知遇之恩

张作霖跪拜溥仪,其实不仅仅是等级观念,还因为溥仪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张作霖最初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拉起一帮绿林好汉搞政权,活不下去了选择投靠朝廷,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仪升张作霖为洮南镇守使,才有了后来张作霖的发迹,因此他从内心感念溥仪对他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这一跪拜表达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买人心

张作霖当时是“东北王”,东方地区很多满人和八旗贵族,张作霖这样做是收买人心,在满清遗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声,更有利于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综上所述,已经是大元帅的张作霖不论是从自身原因还是政治因素考虑,都会选择对这位已经退位的皇帝溥仪下跪,


小聪历史客栈


张作霖的作为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军阀,其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里根本没看上过谁,就连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个溥仪,还是一个娃娃,手里也没有实权了,张作霖为什么还会给溥仪下跪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溥仪。最初登基的时候,溥仪就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时候还十分的哭闹,面对着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国政府许诺他们可以在故宫里居住,每年给皇家提供400万大洋的花销,其实,溥仪在故宫里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么优待条件,于是溥仪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张作霖。众所周知,这位张大帅是土匪头子出身,本来是死罪的他却被当时的清朝收编,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而张作霖也是在清军里混的风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张作霖已经做到了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可以说,他的崛起与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25年,张作霖第一次见到这个曾经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国的礼节,而是选择用古代君臣的礼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当时张大帅已经是东北王了,可以说跺一脚全国都要颤一颤。

其实,张作霖之所以给溥仪下跪,主要还是感念清朝对他的恩情,毕竟老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对他有恩,面对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为清朝旧臣,老张这样做也无可挑剔。

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张可能还有一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虽然这可能是臆测,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此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否则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就不会拉着他建立伪满洲国了。

所以说,张作霖给溥仪下跪,既是有感而发,也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毕竟像张作霖这样老谋深算的军阀,做出什么事来都不为过。


历史还有哪些事


晚年的时候,张作霖在天津见到了退位已久的溥仪。这时候,张作霖已经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而溥仪的手中则没有任何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对溥仪依然十分尊敬,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和时代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当时倡导的是开放,但就连那些倡导者自身骨子当中还是有对皇权的敬畏。毕竟,中国的封建帝制延续了数千年,想要彻底扭转,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张作霖的行为一点都不稀奇,像张作霖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比如溥仪在退位后,一直住在张彪的家中,张彪曾是清朝官员,溥仪现在已然没有办法给予他金钱或是荣耀,但是他依然对溥仪毕恭毕敬,每天准时请安。

其次,对于张作霖本人,他对溥仪的感情其实是更为深厚的。当年他之所以能顺利晋升,就是因为溥仪的提拔。

溥仪对他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要是没有当时的溥仪,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张作霖。

张作霖懂得感恩,他的跪拜中有尊敬,还有感激的意思在。张作霖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虽然张狂,但是他有底线,有良知。

当然了,张作霖的毕恭毕敬也有做给其他人看的意思。

1、做给那些普通人看。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立场的,张作霖为了增加在民间的声望,刻意打造出忠心的形象。

虽然普通百姓对于溥仪没有什么好感,但张作霖能在身居高位的情况下依然尊敬溥仪,这确实能提升他在百姓当中的口碑。

2、做给东北地区的满人看。张作霖作为东北王,他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没有伸出援手,而是选择袖手旁观,这件事已经让很多东北的满人不爽了。

他向溥仪跪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他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溥仪的尊敬,就可以实现笼络人心的目的,降低他在统治东北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这笔买卖是非常赚的。

张作霖的确高傲,不愿意向其他人臣服,但是跪拜曾经的皇帝溥仪,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他当然果断接受。

3、做给溥仪看。他来天津看望溥仪,可不是单纯为了拜访,他是想要将溥仪给接走。接走溥仪是所有计划当中的起始,也是最核心的步骤。

在这之后,张作霖的运作空间是非常大的,他可以把溥仪当做傀儡,拉拢一批想要复兴清朝的人为自己所用。

张作霖的姿态放得非常低,就是为了消除溥仪的戒心,说明自己没有恶意。

但后来溥仪似乎是意识到了张作霖背后的阴谋,所以果断拒绝了张作霖的邀请。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没有办法用强,只能悻悻地离开了。


夏目历史君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先还原一下张作霖见溥仪的场景和背景及时间。时间为1925年,此时大清已经亡了十几

年了,溥仪早就成一个刚刚在上的皇帝变身为一个在天津闲居的散人了,而这个时候的

张作霖已经成为东北王,可谓名震一方的诸侯,手上是要钱有钱,有人有人,要枪有

枪。

但是让人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张作霖主动拜访了溥仪,两人相见后,溥仪有点不知所措,他是在不知道用什么礼节和这位已经牛过半边天的大人物应付,之间说话间,张作霖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咣的就是一个响头,嘴里还念念有词道:皇上万福,皇上好。

这个时候溥仪也惊了,他打死也想不到老张竟然还用这老礼,慌忙的弯腰扶起张作霖,边扶边说,上将军好,上将军好。

晚年张作霖跪溥仪其实是有原因的听说在以前溥仪在位的时候,曾经就夸奖过张作

霖,而且还给予他很高的赞赏,送给他很多东西,其中就送给了他一件非常珍贵的蟒

袍。虽然现在溥仪已经退位了,而且张作霖已经是大帅,但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毕竟

在以前赏识过他,所以就对溥仪进行了跪拜,并且在跪拜的时候还高呼万岁万岁!

张作霖这个人是非常有思想一个人,自从他加入绿林之后,他的势力就开始慢慢崛起。

清朝政府对他也是很重用,张作霖也没有让朝廷失望,他能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实

力也很是强大。鑫海革命结束以后,清朝政府就直接崩溃了,在这段时间,张作霖还一

直在保护溥仪。

所以说,张作霖向溥仪下跪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大概是很特别的情感吧。

在说个事儿,张作霖是个老传统这个不用在多言了,就连当时标榜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

物胡适,按理说他要是见到退位的皇帝不应该有什么意外了吧。

但是,真相还真就让你惊掉下巴,那是在1922年,溥仪一个电话邀请胡适来故宫喝茶

(要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民国11年了,溥仪早就下台了),胡适接到邀请后,屁颠屁颠

的就来到了故宫。


在去之前,他还曾经打电话问庄士敦,见到皇帝要不要磕头呀?所以你看,这种等级观

念,就连所谓的新派也都无法避免,因为有些事儿,真的深入骨髓,深入膝盖了......

欢迎关注江水趣谈,与您一起去解读经典中的奥秘!


江水趣谈


1959年溥仪被特赦,53岁的他刚在北京落户还没就业,提亲的就上门了,据说还有满族遗老把自己十几岁的孙女辈要嫁给皇上,正式相亲就七八回。


溥仪1922年大婚,自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起,没有不随份子的,东北的张作霖送来了红包。送礼名单里还有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送亲进宫时,沿途上千军警开路护送,还有军乐队奏乐。


后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据说是执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礼。而冯玉祥呢?更是被一顿好骂。




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叫胡适去宫里聊聊,胡适当时是十分的激动,甚至还特地打听了溥仪的喜好,要不要行礼之类的,之后兴致冲冲的赶了过去。



溥仪在天津当寓公的时候,张作霖也曾求见。见到立马就给溥仪跪下,喊皇上万岁。溥仪连声说:上将军请起。这个人是有传统的忠义孝道在里的。


溥仪虽然是一个亡国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后也没有再建立一个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过,尤其是在清王朝还刚灭亡的时候,总有人怀缅前朝,故而对前朝皇帝行大礼,也是不足为奇的,更何况溥仪还是最后一位皇帝。


是阿维啊


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大名鼎鼎的张作霖可谓是一代枭雄,他1875年出生于东北一个贫苦人家,后来发迹成为20世纪初中国大地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一代枭雄,在见到当皇帝时还是个娃娃的溥仪,为什么普通一下跪倒在地,向无权无势的溥仪下跪问好,溥仪为何能受得如此大礼,这还要从张作霖的发家史说起。

张作霖早年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1902年被清政府招抚后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1907 年,他出卖辽西巨匪杜立山“立功”而被任命为奉天省巡防营后路统领,这是张作霖及其奉系军阀崛起的开端。

坊间传言,张作霖土匪起家,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这当然不假,但正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了大舞台才能施展更大的才华,张作霖被清政府招抚后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手腕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巅峰。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因张作霖镇压革命有功,又被清廷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以总兵记名,并兼任奉天巡防营总办。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虽然灭亡了,溥仪也已经不是张作霖的皇帝了,而张作霖的势力却不断增长,这时他开始极力巴结袁世凯,1921年,袁世凯对东三省军队进行整编,张作霖被任命为中将,实力大增。

权力这个东西让人上瘾,人如果有了权力,就会谋求更大权力,这时的张作霖想称霸整个东北,张作霖曾对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落合谦太郎说:“目前东三省兵马实权在本人掌握之中 日本国倘若有何指示,鄙人自必奋力效命。”虽然张作霖没有向自己向日本人吹嘘的那么厉害,但从此,他开始主动向日本人示好,希望得到日本的扶持。

日人本也需要扶持自己利益的代理人,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日本认为欲确保“满蒙生命线”,须全力扶持张作霖。对此,“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在《日支冲突之真相》中说:“张作霖并无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而在满洲,则有特殊之势力与地位。张氏心中惟有权势利欲,别无他种知识。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认识者而行,则张氏将为满洲专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张氏,在满洲为所欲为。”由此可见,日本认识到张作霖在东北的特殊地位,把张作霖成为日本的最佳人选。

张作霖一边拿着日本人的枪炮,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一边还哄骗着袁世凯,1915 年袁世凯为了复辟,打算接受中日“二十一条”,并致电大总统袁世凯:“中日交涉不可让步,倘若交涉破裂,愿战死殉国。”但其真实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东北的地盘,向袁世凯表达自己的“忠心”。在日本势力扶持下,在1918 年,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控制东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张作霖这时坐上东北的头把交椅,可是小鬼子的枪炮哪里是那样好拿的,日本支持张作霖目的是让张成为日本人的走狗,然而张作霖这个土匪出身的东北王可最是会耍无赖,给好处全盘接受,想占便宜门都没有,日本人慢慢的失去了对张作霖的耐心,打算扶持新的对象,而后做掉张作霖。

这时的溥仪已经慢慢长大,此时的他已经做了两次皇帝,一次是晚清废帝干了3年,那时候啥都不懂事;一次是张勋复辟帝制,被拉回龙椅当了11天,可以说此时溥仪人人都想利用。

袁世凯死后,溥仪和前清遗老遗少们认为时机已到,想着如何复辟大清,他们觉得张作霖曾经深受“皇恩”,应该知恩投报,何况,张一个草莽,头脑简单。可是溥仪错了,张作霖是个有奶才会叫娘的孩子,才不吃溥仪那一套。

溥仪开始寻求和日本人合作,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和日本人彻底决裂了,他知道日本人用心险恶,必须阻止溥仪的投日。在得知溥仪逃往天津日租界后,张作霖想要和溥仪见上一面,让溥仪来找自己,劝说溥仪别上了日本人当,溥仪也屈尊“龙驾”去找了张作霖,心想自己以后还要靠他的势力,之前也毕竟有过君臣关系。

两人见面时,据在场的人记载:溥仪正往里走之际,身着便装的张作霖便快步迎了上来, 虽然两人素未谋面,但溥仪马上认出了他,正在溥仪为用什么样的仪式对待这个大将军而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小跑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是一个响头,“皇上好!”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能给他磕头,受宠若惊之余, 赶紧弯腰扶起张作霖,连说:“上将军好!”然而接下来张作霖一句话让溥仪无地自容“我有足够力量保护你,你为何要投靠日本人?”

由此看来张作霖给溥仪下跪可以说内含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因为溥仪是自己曾经的老主子,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不是个忘恩负义之徒,更是想向溥仪表示,我们才是一家人,日本人可不会这样待你,更不会给你下跪,千万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一代枭雄张作霖就此殒命。而张作霖的一跪最终也没用跪醒溥仪,1934年,溥仪又在日本人扶持下,成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这是溥仪第三次坐在“龙椅”上,虽然这次他当了11年,但是,但他却在后来承认:这肯定是他内心中最煎熬的十一年。不知溥仪在之后的人生中还有没有受过像张作霖这样实权派大人物对他的叩拜之礼,也许想到张作霖的这一跪,他心里也有一些慰藉吧。





葛大小姐


张作霖那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在那个枭雄辈出的时代,他的大名那可是如雷贯耳,颇有一种“脚抖一抖,地球抖三抖”的气势。

可以说,当时张作霖这号人物那可是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地,但是,笔者惊奇地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张作霖在面对末代皇帝溥仪时,依然选择下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作霖当时已经大名赫赫、嚣张跋扈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彼时的溥仪只是个可怜的被迫退位的小可怜。就是这样地位悬殊的状态下,为何会出现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呢?那就请跟随笔者一同去走进这件事情,了解它的前因后果。

分析完所有的事情始末后,可以窥探到这件事情最大的推动因素是与张作霖的心理有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笔者说道说道。

众所周知,张作霖的出身并不显赫,甚至可以说比普通还要低一个档次。他是土匪出身,土匪这个“职业”,那可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代表。而且土匪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可以说不受尊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提升自己的压力骤增。

由此,处于劣势的张作霖一直都非常敬佩强者,觉得他们不仅受到民众的尊重,而且地位显赫,因此他对于地位和身份集于一体的统治阶层那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那就来看看溥仪和张作霖。遥想当年,张作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命丧黄泉的小小土匪,而溥仪呢,作为大清王朝的掌舵人,全天下都尽入他的彀中。

这样天上地下的差距,当然引发了张作霖内心的极大波动。因此,在张作霖心中,盛满了对溥仪的尊重、敬佩,在这种情绪的而累积之下,也难怪,张作霖在面对溥仪的时候会做出如此举动。

但是,笔者有个疑问,张作霖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地进步,按道理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势力已经发生翻天覆的变化,就不需要再畏畏缩缩、看他人脸色了。但是颇令人惊诧地就是,张作霖在功成名就之后还是对于已落魄不堪的溥仪还是十分的尊重。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是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亦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导致如此诡异的现象产生呢?

先来分析这种现象发生时双方的力量差距。张作霖由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啰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而我们的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际遇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从众星拱月的全国一号人物变成了惶惶不可终日、未来看不见希望的亡国之君。

这样人生的转折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或许有人会问,会不会有可以重新振兴大清帝国的一天,这样瘫在泥沼里的溥仪就将重回权力巅峰。历史是无法发生假设的,再者当时的状况表明历史潮流就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不可能抬头的,由此,溥仪就像是低到尘埃里去的存在。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张作霖的跪拜就显得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而且他不仅是跪拜,而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行的跪拜礼,因此,张作霖的此举动实在是令人值得推敲。

其实这里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但那个时候张作霖确实是跪拜了,且跪拜的还很诚恳,更是在公共场合跪下的。

说实话,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张作霖从溥仪身上得到了好处,俗话说的好:“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当然会选择表面功夫做好,但是这里有个需要谨慎注意的细节,张作霖此人,不得不说是十分老奸巨猾的。即使张作霖收了溥仪很多的好处,但是这货是光拿钱不干事的主,口头说的归口头说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哦,这可有点耐人寻味。那么这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张作霖跪拜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收了来自溥仪的巨大好处之后,需要向其回馈以方便进一步的收受钱财。

那为什么尊贵如溥仪还要向张作霖行贿呢?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你只是一个落魄且起事无望的小可怜,张作霖“资源丰富”的,溥仪要想完成他的复国梦,可不得求助于张作霖吗。

但是张作霖还是蛮可笑的,收了钱,但是不做事,哎,遇到这样的人,溥仪也是倒霉。但是人家表面功夫做得也好,给您行跪拜礼,愣是挑不出一丝错误。


无笔


从很多资料上来看,张作霖和溥仪的确见过,而且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不一般,当然,这种不一般并不是指有多么铁,而是因为在一段时间内,张作霖充当了溥仪的支持者和保护神,而溥仪则在同样时间段内,成了张作霖的道德制高点。

在1925年的时候,张作霖见到了已经不是皇帝的溥仪,这一年,张作霖五十岁,已经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和土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个土皇帝,见到了已经不是皇帝的溥仪,却做出了令人不解的行为,使用前清最隆重的跪拜礼来见溥仪。

张作霖为什么要怎么做,从张作霖性格看,这个人是一个聪明的粗人。绿林出身的张作霖,匪气十足,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对于一些礼节礼仪方面,向来是嗤之以鼻。但和普通土匪不一样之处在于,张作霖在原则问题上,相当不差事儿。

张作霖面临的问题

如果从1925年,张作霖面临的复杂局势看,张作霖这一跪,的确有他的精明算计。

1925年,这是中原大战几乎要结束的时候,围绕着北京以及北洋政府归属,直系、奉系、皖系三大派系以及其他小势力,打成了一片,最后居然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而张作霖身在东北,志在中原,趁着中原大战之时,一举囊括了河北,山东一带,势力达到了顶峰。但很快,遭到了其他军阀的合力围剿,再次退回东北。

中原大战虽然张作霖稍稍占据上风,但最终也只是惨淡收场而已。问鼎中原的梦想破灭之后,张作霖内部也 出现了裂痕,这才有了1925年11月的郭松龄兵变。而这场兵变,早在1924年,就已经有了苗头。只是张作霖虽然精明,却也无法做到算无遗策。

中原大战没有占到便宜,内部又出现裂痕,而第三方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这方势力就是日本人的势力。

日本人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就开始渗透东北,势力一天比一天大。张作霖经营东北三省,非常小心的平衡着各方势力,以张作霖外粗里细,精明圆滑的个性,让日本人着实有些头疼,在张作霖统治东北这些年间,他和日本人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

大巧似拙的计谋

奉系的内忧外患,恰好是日本人的机会,面对日本人咄咄逼人,张作霖也展现出精明狡诈的一面,也下了一招绝妙的棋,这颗棋子就是溥仪。

溥仪很是无辜,但绝非无用,在1924年中原大战接近尾声,溥仪被接进日本领事馆,同年,日本人开始大肆宣传同情溥仪言论。日本人的小九九,无非就是想要扶植一个傀儡而已。所以向全世界放出了这样一个信号,日本人站在溥仪这边。

张作霖敏锐洞察到这个关键点,于是下了一招绝妙的反客为主的棋。当他见到溥仪,立刻用臣子大礼下跪,和日本人一样,张作霖的做法,也放出了一个信号,自己也站在溥仪这里。与其说是 做给溥仪看的,倒不如说是做给日本人看的。

仔细想想,就知道张作霖这招乾坤大挪移的厉害之处。张作霖明白日本人的野心,但也需要日本人的帮助,因此,他明白什么时候应该精明,什么时候应该装糊涂。下跪溥仪就是在装糊涂。

于是,日本人悲哀的发现,他们和张作霖之间多了一个溥仪。换而言之,日本人和张作霖,都成了一个战线上的战友,这样一来,日本人被张作霖死死的堵住了嘴。总不至于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张作霖翻脸吧?

于是,日本人虽然获得了很多好处,却始终没有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张作霖顺利平定郭松龄兵变,甚至当上了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因祸得福,权力达到了最高点。

任何一件事,都有其内在原因,尤其是像张作霖这种级别的人物。绝对要足够精明,足够圆滑,足够冷静,足够理智,才能在一团乱麻中找到那根不起眼的线头,从而做活全局。


参考资料:《乱世枭雄》、《张作霖传》等


小小嬴政


张大帅给退位的溥仪下跪,体现出来的自然是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以及两百多年来满清培养出来的奴性,还有那些手握重兵想要复辟的思想,潜意识里还有皇帝这个位子的大军阀们,何尝不想当皇帝?



话说在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先是在父亲载沣的居处呆了一段时间,1925年2月移居到天津居住,就是在天津居住期间,接见了“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得知溥仪跑到天津后,主动说要去拜见溥仪,这时候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溥仪却是个无权无势退位十几年的前皇帝,两人在天津的曹家花园见了面,溥仪接见张作霖,心里还在想着该用什么礼仪对待张大帅,张作霖却紧走几步跑到溥仪面前,扑通一声跪在溥仪面前,磕了一个头,嘴里喊到:“皇上万福,皇上好。”

溥仪有点受宠若惊,赶紧把张作霖扶起来,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好!”张作霖给溥仪磕头,可以说帝制思想根深蒂固,象民国风云人物吴佩孚也曾上书给溥仪称臣,段琪瑞主动请溥仪见面,连新文化代表胡适在1922年跑到宫中谒见溥仪,也体现了其脑中尚有皇权崇拜思想,甚至有倾向复辟的嫌疑。


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即是不幸却也是幸运的,作为一个朝代的末代皇帝,能够得到优待且善终的没有几个,溥仪在退位后依然有着自己的小朝廷,依然住在紫禁城里,逊清小朝廷中的小群体依然有着“恢复祖业”的思想,以教育帝王的格式来教育小溥仪,隆裕太后挑选了一批饱学之士来教溥仪,这里面有清末状元陆润庠,内阁学士陈宝琛,满汉双榜进士伊克坦等等。

溥仪一生当了三次皇帝,第一次当皇帝时未满三周岁,根本不知道当皇帝是干什么的,被接到宫里时大哭,看到濒死的慈禧太后时大哭,举行登基典礼时还是大哭,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为了安抚他,说:“快完了,快完了。”没想到一语成谶,大清没几年就完了,1908年12月登基,1912年2月退位。


大清灭亡了,帝制也结束,中国好象进入了一个共和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然而帝制拥护者却仍然不在少数,特别是北洋系的元老们,仍然想着搞帝制,要么自己当皇帝,要么让溥仪复辟成功,把他当傀儡,袁世凯这个北洋系的领袖在逼迫溥仪退位后,攫取了革命果实,成了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他却觉得不过瘾,在1914就解散了国会,为恢复君主制作准备,1915年12月底接受皇帝尊号,恢复了帝制。

袁世凯称帝是逆时代而行,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当了几个月皇帝就被迫宣布退位,然而却依然有人为了帝制逆时代而行,1917年,张勋趁黎元洪和段琪瑞两人闹矛盾之机,带着“辨子军”进京,搞了一出复辟的大戏,其实张勋在复辟之前,曾经探了各省督军以及段琪瑞的底,都支持他搞复辟,不过张勋真的搞复辟的时候,却成了大家的靶子,这些人都有帝制思想,不过真的有人出来搞帝制,却又成了众矢之的。


可以说民国时期共和拥护者中有不少人实际上是帝制拥护者,特别本身是满清官员的那些人,在他们心里依然有着帝制,有着皇上,象张作霖这个土匪出身被招安成为满清官员,是典型的保皇派,武昌起义后,奉天省的革命党人想要进行东北革命来响应武昌首义,张作霖拿出枪威胁革命党人,逼走了革命党人,张作霖在这次本来是革命会却成了保皇会上,成了最大赢家,取得了军事实权,在他的心里,并不想革命,依然只认皇帝,而这次押宝清廷身上更是让张作霖赚得盆满钵满,为他以后主政东北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帝制越来越不得人心,特别是张勋复辟失败后,帝制拥护者们都知道不可逆时而行,不过对溥仪这个皇帝还是保留着奴性,张大帅给溥仪下跪,就象溥仪在回忆录所“吐槽”的那样:“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然过着原封不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留下的灰尘。”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帝制思想依然存留在满清遗老遗少的心里,在溥仪退位后,仍然有不少人入宫给他跪地磕头,大都是年岁比他大几十岁的人,有穿清朝袍褂的,也有穿西式大礼服的民国官员,张作霖也可以算是清朝的遗老,所以面对皇权时,依然不自觉腿软,给溥仪跪下磕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