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蠶很賺錢,環境和飼料對蠶的生長會產生哪些影響?

鄉下二妹子


蠶室內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指溫度、溼度、空氣、氣流及光線等因素,這些因素不僅直接作用於蠶,而且通過對飼料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間接影響蠶的生長髮育。

家蠶品種眾多,地域分佈廣泛,對氣象因素和飼料的適應性有很大差別;同一品種不同發育時期對於氣象條件和桑葉的品質要求也不同,各自都有最適範圍,超出或不足都會對蠶的生長髮育帶來不良影響。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環境和飼料對蠶的生長會產生哪些影響,然後掌握好應對措施,才能為養殖出高品質的蠶打下堅實基礎。

一、 溫度

1、溫度與蠶的生理作用:家蠶屬變溫動物,體溫和外界溫度基本一致。蠶的體溫因齡期不同而有變化,在同一環境條件下,一般大蠶期的體溫比小蠶期高;在同一齡期中齡初低,隨著生長而升高,生長極點時達一個齡中最高點,此後又下降。體溫的變化主要和體表面積的變化有關。

在適溫範圍內,隨著溫度上升,蠶的生理機能增強,背管脈搏次數增多,血液循環加快,呼吸作用加強,單位時間內的食下量、消化量和排糞量增多,發育經過快。反之,溫度低時,各種生理機能減弱,發育經過緩慢。

2、溫度與蠶的發育經過:蠶的生存溫度是7℃~40℃,能夠完成其正常發育的溫度範圍是20℃~30℃,在這範圍內蠶的生長一般較好,溫度越高發育越快,發育經過越短。從實際情況來看,蠶的發育速度和溫度並不是呈直線關係,而是近乎“S”形曲線。

蠶生活在15℃以下低溫中行動呆滯,發育緩慢;在20℃~28℃中飼育,發育速度幾乎直線上升;生活在30℃中,接近最高限界;在35℃中飼育的經過反而比30℃飼育延長。可見,20℃以下和30℃以上的溫度都不利於蠶的生長,時間較長則影響蠶的健康。如果1~3齡用高溫飼育,雖然經過時間縮短,但到4~5齡生長反而緩慢。相反,1~3齡時用較低溫度飼育,4~5齡的生長髮育則加快,顯示出幼蟲生活中對溫度的自體調節。

3、溫度與蠶繭質量的關係:飼育溫度對蠶繭質量的影響,因蠶的大小而不同。以28℃高溫和24℃低溫全齡飼育相比,全繭量相差不大,而小蠶期高溫和大蠶期低溫全繭量最重,反之,小蠶期低溫而大蠶期高溫飼育全繭量最輕。因此,要縮短飼育經過時間,而又獲得較多較重的蠶繭,在飼育溫度上以小蠶期高溫、大蠶期低溫的效果最好。

5 齡蠶兒從桑葉中吸收的營養物質,在絲腺和絲腺以外的蠶體組織內的留存率截然相反。絲腺留存率隨著齡的經過而增加,蠶體組織留存率則隨齡的經過而減少,其轉折點在5齡的第4天前後左右。

在5齡第4天以前的桑葉養分主要留存在蠶體組織中,而第4天以後則主要留存在絲腺內。絲腺的留存率隨飼育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蠶體組織則相反,以低溫飼育的留存率大。在24℃以下的低溫飼育時,有利於蠶體組織蛋白質的合成,而絲蛋白的合成相對減少。相反,在24℃以上的高溫下飼育時,有利於絲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低溫飼育對全繭量的影響,就1~4齡而言,以4齡的影響最大,4齡前影響較小。

凡是4 齡在18℃低溫中飼養的,全繭量都輕,尤其是3~4齡兩個齡期連續低溫飼育的,全繭量最輕。但5齡期在18℃低溫飼育時,全繭量最重,繭層量和22℃飼育時相同。26℃以上高溫飼育區的,全繭量、繭層量均輕。即溫度越高,全繭量、繭層量也越輕。可見1~4齡對低溫飼育的反應與5齡是不同的,對高溫的適應性則1~4齡比5齡強。

4、蠶的飼育適溫:蠶的適溫應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是從蠶的生理方面考慮,以生理為基礎的生理適溫,最高不超過28℃,最低不能低於20℃;另一適溫是從經濟方面來考慮,要求多產良繭,降低成本(節約用桑,提高工效),稱為飼育適溫。

蠶的飼育適溫在23℃~27℃之間。小蠶比較適應於比較高的溫度,如1~2齡蠶為26℃~27℃,3齡蠶為25℃~26℃;大蠶則相反,比較適應於較低的溫度,如4~5齡蠶以23℃~24℃為宜。小蠶期高溫飼育發育經過快,食下量、消化量及體重的增加量多,以後全繭量和繭層量也重;大蠶期高溫經過時間雖短,但食下量、消化量、全繭量等和小蠶期相反。同一齡期中前期宜偏高,後期宜偏低。

從不同品種來說,在適溫範圍內原種比雜交種適應於較低的溫度,歐洲種比中國種、日本種適於低溫。從化性來說,一化性比二化性適溫偏低,二化性比多化性適溫偏低。從環境條件來說,通風不良比通風良好的適溫要低些,葉質差、給桑量少的比葉質好、給桑量足的要低些。

二、 溼度

溼度對蠶的影響,本質上和溫度有類似作用,但影響程度比溫度小,處於次要地位。蠶房溼度的高低主要受下述幾種因素的影響:室外空氣溼度的高低、蠶室地勢高低、蠶室內是否加溫(加溫有排溼的作用)、室內氣流的大小(氣流大通風良好,可降低溼度)、蠶座中桑葉及蠶體水分蒸發等。

1、溼度對蠶體生理的影響:溼度對蠶的生理作用的影響與溫度影響相類似,蠶在多溼環境中飼養時,血液循環加快,脈搏次數增加,呼吸旺盛,體溫上升,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多溼時發育經過縮短,其中以小蠶期較顯著,大蠶期影響較小。

蠶從食下的桑葉中吸收水分,除一部分通過泌尿管以蠶尿形態隨糞便排出外,也有一部分通過氣門和體壁蒸發散失。在乾燥的飼育環境下,從蠶體表面蒸發的水分多而從蠶糞排出的水分少。相反,空氣溼度大時,蠶體水分不易通過氣門或體壁蒸發而主要以蠶尿形態排出,所以空氣溼度直接影響到蠶體水分代謝的平衡。

在過幹條件下,若食下水分與排出水分不平衡,蠶體水分減少,血液含水率降低,滲透壓升高,妨礙物質代謝的進行,引起蠶的行動不活潑,對疾病抵抗力減弱。在多溼特別是高溫多溼的條件下,食下水分多的桑葉時,由於大量排尿而使體內無機鹽含量減少,血液滲透壓下降,血液酸鹼度也降低,造成蠶體虛弱,容易發病。對於多絲量品種在多溼環境中飼育時,往往因蠶體肥大,血液酸鹼度升高,引起神經麻掉而產生大量不結繭蠶。

2、溼度對蠶生長髮育的影響:溼度對蠶生長髮育的影響有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方面。直接影響關係到蠶體水分的蒸發、體溫的調節和物質代謝作用。

溼度對蠶的發育有促進作用,溼度在90%時的幼蟲發育經過比60%時縮短60小時左右。間接影響體現在飼料和蠶座衛生兩個方面。溼度低時蠶座衛生狀況較好,但桑葉容易萎調,蠶體水分下降,使蠶陷於營養不良,經過延長,在眠中往往引起蛻皮困難,特別是在幼齡時影響較大。

反之,溼度高時桑葉容易保持新鮮,蠶能充分飽食,生長髮育加快,但是往往引起蠶體含水率增多,蠶體肥大,健康度下降,且易滋生病原。

3、 飼育適溼:蠶的飼育適溼因蠶品種、發育時期、氣象及營養條件而不同。大蠶期比小蠶期或同一齡的後期比前期溼度宜低。按蠶品種來說,原種比雜交種適溼宜低,一化性比二化性的適溼宜低。按氣象條件來說,27℃以上的高溫或20℃以下的低溫,加上通風不良,營養條件差,再給予水分過多或未成熟桑葉等時,適溼宜低。

在適溼範圍內而其他飼育條件正常時,不同蠶齡的適溼範圍為1齡90%,以後逐齡降低5%,到5齡時大致為70%。50%以下的乾燥對任何齡期的蠶都是不利的。和溼度有關的微氣象因素,除上述溫度以外是氣流。蠶座桑葉的乾燥,除溼度的影響外,氣流亦有很大關係。如氣流過大,即使給予溼潤的桑葉也易萎調,特別是小蠶期給切小的桑葉,就不能只顧溼度適宜,還必須注意防止氣流過大。在多溼時,蠶的體溫比氣溫高,如果有氣流則溼度的影響就減小。

三、 空氣及氣流

1、不良氣體與蠶的生長髮育:大自然中的空氣一般稱為新鮮空氣。新鮮空氣一般含氨78.09%、氧20.95%、二氧化碳0.03%以及其他的氣體。蠶生長髮育需要新鮮空氣,空氣新鮮程度一般以空氣中含二氧化碳多少為標準。蠶室內的二氧化碳,除了空氣中存在的0.03%外,來源於加溫時碳的燃燒、工作人員的呼吸、蠶呼吸、桑葉呼吸、蠶沙發酵和分解等,使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多。二氧化碳對蠶的影響在其他條件正常時,2%的含量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蠶如接觸二氧化碳濃度達12%~13%會吐出腸液,接觸15%以上就死亡。蠶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對蠶的危害程度因蠶的發育時期、接觸時間長短而有差異。一般小蠶期比大蠶期影響小;同一齡中,起蠶抵抗力最強,漸次減弱,盛食期最弱,到眠蠶或熟又增強。濃度大、接觸時間長,危害性大;濃度小、接觸時間短,危害性小。

在一般情況下,蠶室內外空氣交流,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尤其是大蠶期採用開放育,基本上可以排除其危害。除二氧化碳外,在蠶室內尚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氟化氫等以及其他不良氣體。

一氧化碳:燒煤時產生比較多,空氣中超過0.5%時,蠶即受害中毒。二氧化硫:煤中含有硫化物,燒燃時就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0.1%~0.2%時對蠶有害,且蠶繭的解舒不良。

氨:多產生在蠶座與蠶簇中,氨含量在0.05%時,使蠶體氣門經常開啟,水分蒸發增多,造成蠶座多溼;蠶室中氨過量時,對小蠶特別有害。養蠶實踐中,如果在5齡蠶室及上簇室內養小蠶,則群體發育不齊。因此,大小蠶不能在一間蠶室中混養。簇中氨過多時,有害絲質。

氟化氫:在磚瓦廠、塘瓷廠、玻璃廠等工廠附近,因高溫處理或酸處理的結果生成氟化氫等氟化物氣體,對蠶的發育和桑樹生長都有危害作用。蠶食下被汙染的桑葉會出現慢性中毒而死。對各種不良氣體的抵抗,小蠶期弱,容易受害,為保證蠶作安全,採用電加熱或地火籠加溫,將加溫材料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良氣體排出室外是保證室內空氣新鮮的好辦法。

2、氣流對蠶的影響:

氣流即空氣的流動,它可以交換氣體,調節溫度、溼度,特別是影響水分的蒸發,間接影響著蠶的體溫和體內水分代謝的平衡及桑葉的飼料價值等。

氣流對蠶的影響因蠶齡大小、氣象情況的不同而異。小蠶期不要過多通風,否則易使桑葉失水萎調,降低飼料價值,對蠶的生長髮育不利。大蠶期尤其是盛食期,在高溫(28℃)多溼(85%)的情況下,蠶室內如有0.1~0.3米/秒的氣流,可以消除蒸熱,有助於蠶體水分的蒸發,促進體溫下降,減輕危害。

在低溫多溼時,以補溫和通風來提高溫度,同時使溼度下降。在低溫(20℃以下)乾燥(50%)的環境中,有氣流反而不利。5齡中雖然特別需要氣流,但在蠶座上有0.1~0.3米/秒的氣流已足夠,要注意勿使強氣流而招致危害。

四、 光線

1、蠶的趨光性:在一般的光照條件下,蠶對光表現出趨光性,當光線太強時,表現為背光性。在全齡期中,蠶的趨光性逐漸減弱,在同一齡期中以起蠶的趨光性最強,盛食期、催眠期蠶較弱。趨光性又因光線種類而不同,對黃色光線趨性最強。

2、光線對蠶生長髮育的影響:光線對蠶的發育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強度因齡期大小和溫度高低而有不同。1~4 齡暗飼比明飼(1 天中 16小時以上的光照)的發育經過短;5齡比1~4齡的反應差異小,而且有相反的傾向。

明暗對發育經過的影響,在25℃以上高溫比較明顯。在低溫飼育的條件下,光線對蠶的發育不但不起抑制作用,反而有促進發育的現象。蠶在光照條件下,由於趨光性促使蠶向蠶座上層移動,潛伏在下層的較少,在上層的蠶容易吃到新鮮桑葉,營養良好,發育較快,反之,在暗飼育時,蠶在上、中、下層均勻分佈,在中、下層的蠶,給桑次數愈多,就愈埋在下面,這種伏沙蠶吃的桑葉不新鮮,所以發育比明飼育的緩慢。

試驗表明:凡小蠶照明飼育的比黑暗飼育的、大蠶期暗飼育的比明飼育的全繭量均有稍重的傾向。其原因是小蠶期照明和大蠶期黑暗,能使蠶向一化性方向發展,齡期經過延長,故最後繭重較重。

3、 光的適宜性:光照是蠶發育中、飼育操作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但直射或片面光線會造成蠶的背光趨向,使蠶在蠶座內分佈不均,發育不齊;同時光線直射,使局部溫度增高,桑葉易萎調。所以,養蠶室一般採用散射光線,蠶座上以白天微明,夜間黑暗的自然狀態為宜。

家蠶所需的營養均從飼料即桑葉中攝取,因而桑葉不但是蠶生長髮育的物質基礎,也是生產繭絲、蠶卵的原料。桑葉本身營養價值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蠶營養狀態的好壞,最終影響到蠶繭的產量和質量。

五、 桑葉的品質

桑葉是蠶的優良飼料,蠶從桑葉中攝取營養。桑葉主要成分有水分和幹物質。幹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無機鹽類和維生素等。桑葉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僅因桑品種、葉位和成熟度而異,同時也受土質、肥培狀況、日照時間和季節的影響,甚至因不同樹形養成、採葉時刻和貯桑條件等也有變化。

1、 桑品種:一般說來,山桑系和白桑系品種比魯桑系品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早生桑比中生桑成熟早,魯桑系品種硬化遲。

2、桑樹的樹形養:成低幹桑比中幹桑、高幹桑的水分和蛋白質多,但碳水化合物含量少,成熟遲;高幹桑和喬木桑水分少,無機鹽含量較多。

3、土壤:在壤土中栽培的桑樹,桑葉中含水分和蛋白質多,碳水化合物少,成熟遲;在沙質土壤中栽培的相反,桑葉中含水分和蛋白質少,碳水化合物豐富,成熟早。

4、 施肥:缺肥的桑樹生長不良,桑葉中所含水分和營養物質少,而且成熟早,容易硬化。施氮肥過多的桑樹,桑葉中含蛋白質多,葉質軟嫩,成熟遲。施用磷、鉀、鈣質肥料可以改善桑葉理化性質,使桑葉成熟快,飼料價值高。

5、 桑葉著生位置:桑葉著生在枝條上的位置稱為葉位,它和葉質有關。春期蠶的發育和桑葉的生長大體平衡,枝條上不同葉位的桑葉,其飼料價值無多大差別。但夏秋蠶期,因葉位不同而引起的葉質差別就很大,上部葉(1~7葉)較嫩,下部葉(20葉以下) 下篇比中部葉含有的水分、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少,葉質粗糙,飼 實用招資別找料價值低。中部葉(7~20葉)營養成分含量穩定,比例適當。

6、 氣象:葉質受日照時數、降水量、風、氣溫等氣象的影響極大。如陰雨連綿,日照不足,則桑葉容易徒長,葉片軟嫩未成熟,水分多,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類、維生素等較少。反之,連續乾旱,因水分不足,桑樹生長停滯,桑葉硬化快,容易萎調。

六、 蠶對葉質的要求

蠶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都來自桑葉,桑葉中各種營養成分在蠶體內起著特殊的生理作用,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建造蠶體組織和形成絲物質,提供生命活動的能量,調節生理機能。成熟葉所含營養物質基本上都能滿足蠶生長髮育的需求。

1、 水分:水是構成蠶體物質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佔蠶體組織的75%~88%。各種營養物質必須以溶液狀態進入細胞,一切生命活動的生物化學反應都在水溶液中進行;水又是蠶體內各種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最好運輸工具。蠶對桑葉中水分的吸收率因蠶齡大小而不同,蠶齡越小,水分吸收率越高,故小蠶需要含水較多的桑葉。

2、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蠶體、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它和其他物質結合成酶和激素等活性物質後,具有調節體內物質代謝的機能,蛋白質還是生產蠶卵及絲物質的原料。蠶從桑葉中吸收的蛋白質有1/2用於生成絲物質,5齡期吸收的蛋白質有2/3留存在絲腺中。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超過蠶的需要時,它便通過絲腺以蛋白質的形態排除多餘的氨基酸而使蠶繭產量、質量提高;反之,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少時,首先減少絲蛋白的合成,以減輕對蠶體本身的不良影響。因此,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少,直接關係到蠶體大小、生命力強弱、繭層厚薄等。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主要作為能源物質被消耗,少部分轉化成糖元和脂肪等貯存在體內,以供眠中、期及期等消耗使用。碳水化合物雖不是直接組成蠶體及絲蛋白的主要原料,但是飼料中由於它的存在,可促進對桑葉蛋白質的利用,減少體內蛋白質的消耗,有利於蠶體健康成長。

4、脂類:脂類不溶於水,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一起作為蠶體的重要成分,它不僅是一種貯備物質,也是細胞結構的一部分。蠶和其他昆蟲一樣,不能合成笛醇,必須從飼料中吸取,而脂肪具有促進笛醇吸收利用的作用。桑葉中脂類物質佔幹物質的3%~4%,而蠶體特別是熟蠶體內的粗脂肪含量達蠶體幹物量的20%左右,這些脂肪大部分由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

5、維生素:維生素是調節生理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蠶所必需的維生素有生物素、煙酸、泛酸、抗壞血酸等。蠶所必需的10種維生素在桑葉中都有存在,一般可以滿足蠶的需要。

6、無機物:

蠶必需的無機物質有鉀、磷、鈣、鎂、錳、鋅和鐵等,其中以磷、鉀最重要,其次是鎂,它們在調節生理機能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還有纖維素,雖不是營養成分,但它可以促使胃腸道蠕動,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有利於蠶體健康。

生產上常按葉色和葉位來選擇各齡適熟葉。所謂適熟葉是指桑葉在物理性質上組織軟硬和厚薄適當,蠶喜食,便於食下和容易消化;在化學性質上具有不同齡蠶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且成分之間的比例適當。

由於各齡蠶對各種營養成分量的要求不一樣,故適熟葉的標準也隨齡期變化而不同。小蠶生長髮育快,吸收的營養物質主要用於建造蠶體,蛋白質是構建體細胞的重要物質基礎,小蠶期新陳代謝旺盛,需要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供能,又因為小蠶期水分容易散失,故需要含水較多的偏嫩葉。

到了大蠶期,尤其是5齡中、後期,需要較多蛋白質作為合成絲物質的原料,同時為了供能以及轉化成貯存養分的脂肪和糖元,也需要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於以上的生理需求,小蠶用桑以質地軟嫩、水分、蛋白質較多、碳水化合物適量的偏嫩葉較好,大蠶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多而水分適當的桑葉為宜。

葉質的鑑定有化學鑑定、物理鑑定及生物鑑定三種方法。養蠶生產上鑑定葉質,一般採用生物鑑定法,即用蟻蠶給桑60%~70%後將其絕食,根據蠶就眠率和蟻蠶絕食生命時數確定葉質的好壞。凡在單位時間內就眠率高,絕食生命時數長者葉質良好。

七、 葉質對蠶的影響

桑葉中所含營養成分,因為符合蠶的營養要求,所以桑葉成為蠶最適合的飼料,但桑葉的品質因種種條件而有變化,必然影響蠶的體質和生長髮育。

1、不同品種的桑葉對蠶的影響:不同桑品種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如春期桑樹發芽的早遲,秋葉硬化的快慢,枝條的粗細,葉肉的厚薄等均與養蠶密切有關。由於品種不同,桑葉的化學組成也不一樣。不同品種桑葉,不僅影響蠶齡經過和體重,還直接影響養蠶成績。

2、 不同季節桑葉對蠶的影響:隨著季節的變化,氣候條件有明顯的不同,如氣溫高低、雨量多少以及日照長短等,都直接影響桑樹的生長髮育,從而使桑葉的化學組成也有較大差異。從春期到晚秋期,桑葉中的水分和粗蛋白質含量逐漸減少,桑葉質量也相應降低。春葉營養豐富,蠶生長髮育快,經過短;夏秋葉,尤其是秋葉一般比較老硬,營養較差,因此蠶生長髮育緩慢,經過延長。不同季節的桑葉對蠶的體質也有明顯影響,春蠶減蠶率最低,夏蠶次之,秋蠶期減蠶最高。

3、同一枝條不同葉位桑葉對蠶的影響:因葉綠素含量不同,影響到光合作用強度,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不同葉位之間有相當大的差別。第7葉以上的嫩葉,蛋白質和水分含量均較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少;第7~20位葉,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豐富;第20葉以下的葉片,含水分、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減少,纖維素增多,葉片粗硬,營養價值低。一般小蠶用葉可在枝條上部選採適熟葉,大蠶期用葉,宜選採中部的成熟葉。

4、不同肥培的桑葉對蠶的影響:桑園適當增施氨肥有利於葉綠素形成和葉面積增大,從而增強光合作用,促進枝葉迅速生長,提高桑葉產量。但若偏施氨肥,會導致葉片徒長,葉中各種營養成分含量比例失調,因此務必氨、磷、鉀搭配使用。桑園施肥應根據季節、當時的氣候特點等選用適當的肥料。小蠶期用葉應多施有機肥料和磷、鉀肥,少施氮肥,以利葉質充實。大蠶期特別是5齡用葉,應多施氨肥,不僅可以提高桑葉產量,還可增加桑葉中蛋白質含量,有利於增加絲物質合成,增大蠶繭和增厚繭層。

5、 不良桑葉對蠶的影響:及處理所謂不良桑是指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對蠶的營養生理不利的桑葉。不良桑大致可分兩種類型:一是有外來物質附著的不良葉,如桑葉上附著有礙蠶生理發育的煤煙、泥土、塵埃以及蠶病病原物等;一是化學成分上的不良葉,桑葉中缺乏必要的成分或某些成分含量過多,如未成熟的過嫩葉、日照不足葉、旱害葉、過老葉等,其中有自然原因造成的,也有人為造成的,如貯桑不當而產生的蒸熱及萎調葉等。

這些不良桑葉給蠶食下後,均不利蠶的正常生長髮育以致誘發蠶病,因此必須儘量避免產生不良葉。對已形成的不良葉要認真處理,以減輕對蠶的危害。

[我是土家么妹娃,一個喜歡農業的土家農村姑娘,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麼麼噠!]


土家么妹娃


我家就養蠶,座標四川綿陽,我比較怕這個涼涼軟軟的東西,不敢接觸,主要是婆婆打理。

目前我們這邊農村就靠養蠶貼補家用,大多數土地都種的桑樹,有小部分種糧食自己吃,婆婆一個人最多養一張半,到後期就已經是很累的了,後期大量吃桑葉,整天都在摘桑葉,這樣下來能掙二千多,三十天左右,一年最多也就養四次,什麼香水味,蚊香味,都得遠離,環境真的很重要,但只要不在養蠶房間放其他東西,蠶還是很好養的。

不知道你說的飼料指的是什麼?是養其他東西的飼料嗎?很多嗎?分開放就應該沒事的。


楊楊在農村


記得以前農村大量養蠶是桑葉長出來了,蠶寶寶也開始孵出來了。喜歡聽那種蠶食的聲音,特別是在晚上。感覺那時候養蠶沒什麼特定的氣候和飼料,我們那裡都是順著桑葉的生長週期養蠶,一年就養一次。哦,我是在江西南部。謝謝!


鄉下小兵


我國在很久以前就開始養蠶,養蠶的技術比較完善,很多朋友把養蠶當成增收的方法之一。那麼在養蠶的時候,養了四年的應該怎樣照顧?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的出現?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養蠶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按時採葉和餵食,確保發育統一。開葉得等它們全部把皮脫掉,見不到它們並且它們有到處走動求食時才能打開。要等一下壓一會。由於它們收蟻時進行不齊時間不同,確保在睡眠階段進行操作取保發育齊一,以有利以後的養育培育。

2、解決好溫度問題與通風的關係。四周歲溫度要維持在24—25度左右,溼度在1.5—2度,在溫度依然低於要求的,目的度數時需要在依舊調解的根本上弄掉薄膜圍起,還有窗子關起用的塑料膜,這時期裡屋內溫度小於目的溫度時,一定操作“敞著門打火”,假如用平時溫度時也要打開窗子透透氣,白天必須要打開窗子透風,晚上應該注意使得他們抵抗功能變差,而導致膿病。

3、合理調解它們的葉子。四週年開始長葉子最好選擇新的枝葉最大的葉子的下面一片葉可以隨便切,以後所有的全部用枝條下面沒有的那一種,食物要足稍微摻雜,保證它們能夠吃飽。葉子儲藏可以放溼的不可以太薄,不能存放在蠶的窩內,也許別的放著雜物的屋子裡,平時四週年葉子要有專門地方,同時預防葉子太乾導致變熱 、變壞和汙染引起病發生。

4、按時處理好除沙的問題。在這些小動物生長的四年時間裡面不要少於兩次,從而可以防止它們的蠶座堆的太多了而引起各種各樣的病。

5、進行殺毒操作。堅持葉子、睡覺和每次餵食前,用好粉末和新鮮的食物,進行身體、作為殺毒,殺毒物質一定灑的多一點,就是很少一層比較好。每次為它們做殺毒時要等2O分鐘之後再餵飯,以提高殺滅的地方。並在以後長出葉子的時候再加一次,在四歲的時候得再多放一次食物,以防止發生這一類病。

6、加強殺毒操作,很多朋友選擇中間和小面的葉子時不僅僅得預防前段園子裡治療蟲子病的時候沒有過去,又得注意蔬菜、田地裡面治理汙染用中間和下面的葉子。加上最近這些要把種子泡好,有一些朋友違反規則使用農藥來泡種子,由於這幾天風力又較大,一些蠶農的蠶室溫度又較低,蠶兒就食慢,抗性下降,表現出了異常中毒狀況,因此,各農戶在蠶室、桑園附近治蟲時,不要使用彌霧機,還要看風向治蟲;用藥時必須提前通知養蠶戶關好門窗。養禽戶不能在蠶室,或者桑園周圍使用,含有農藥成分的殺蟲劑,禽舍禁止使用含有菊酯類或有機氮類農藥。林木治蟲要避開蠶期。各養蠶戶採用中下部三眼葉,和懷疑的桑葉喂蠶前,要先進行試喂,以確保蠶兒安全,減少中毒事故發生。

當蠶到四歲的時候,是控制它們發病和獲得產量最要緊的時候。成年體出現病情,大多是在這一段時間裡面被感染、傳播和擴散的。在這一時期的餵養不是隻是滿足生長需要,簡簡單單的給它們餵食桑葉,而是需要更加的重視,並且要提前做好應對的方法。






歐好先生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所謂農桑並舉、男耕女織,這是我國農耕社會田園生活的寫照。柔軟光潔、色彩明麗的絲綢製品曾與陣陣駝鈴相伴,打通了“絲綢之路”,架起了東西方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橋樑。

物換星移、歲月更替,古老的蠶桑業至今依然風采不減,我國繭、絲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80%。然而,在農業現代化大步快進的今天,我國蠶桑業依然是“栽桑養蠶”的傳統手工養殖模式。如何讓蠶桑業實現生產機械化,轉型升級為現代產業?家蠶人工飼料研製,回應了這個時代新課題。

“裹”在農耕記憶裡的蠶桑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蠶桑產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繅絲、織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家蠶養殖環節也有所提升,過去1個勞動力養1張蠶種,現在可以養2-3張蠶種。

“養蠶環節並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像是被縷縷蠶絲‘裹’在了農耕歷史的記憶裡。”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魯成感嘆,現在幾乎所有的養殖業都有飼料,唯獨蠶的飼料還沒有產業化。

“家蠶是寡食性動物,只能吃新鮮的桑葉。但桑葉受季節影響大,且不耐儲存。”山東廣通蠶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房德文說,家蠶由棲息於桑樹的野桑蠶馴化而來,是人工給予它生存的良好環境,所以家蠶非常“嬌氣”,生長環境中稍微沾一點廢氣、農藥、重金屬等異物,都會對家蠶造成致命傷害。

缺少飼料的家蠶養殖費工、費時、費力,勞動力成本不能與其他特色產業同日而語。在現代化的雞舍,10個人能養幾萬只雞,但養蠶效率低下,10個人最多隻能養20-30張蠶種。養蠶比較經濟效益降低,導致農民的養殖意願不斷下降。

在我國東部發達地區,蠶桑產業規模萎縮現象尤為嚴重。曾是全國蠶業最發達地區之一的山東省,2016年全省桑園面積還有23萬公頃,蠶繭產量1.89萬噸,僅佔全國桑園面積的3%左右,蠶繭產量也僅佔全國的3%左右。春秋戰國時期便享譽四方的“魯縞齊紈”,恐有絕跡之虞。

在國家“東桑西移”戰略下,蠶桑業主產區逐步從東部向西部轉移,利用西部地區充裕的勞動力以及桑樹資源,穩定我國蠶桑產業的發展。“但如果我們的養蠶技術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蠶桑這個榮耀千年的產業,可能要消亡在我們手裡。”魯成說。

人工飼料帶來蠶桑業轉型升級曙光

山東省煙臺市是我國柞蠶的發源地,“海上絲綢之路”的北方起點。在“東桑西移”的戰略背景下,煙臺的蠶桑業亦大不如前。然而,坐落在此的山東省蠶業研究所依然努力尋求著破解之道。

“其實,山東蠶桑業萎縮速度快得有點超乎預料,我們的研究沒辦法及時跟上。”山東省蠶業研究所所長郭光坦言,但所裡的科研人員沒人因為產業萎縮而氣餒,反而加快科研攻關速度,實現了家蠶人工飼料研製的突破。

走進山東省蠶業研究所稚蠶室,看不到嫩綠的桑葉,只見乳白色的蠶寶寶爬行在綠褐色的條狀飼料上。“這就是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攻關的家蠶人工飼料,它是以大豆粕粉、桑葉粉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組合,添加適量的維生素、無機鹽等微量元素配製而成,產出的蠶絲質量不亞於傳統桑葉養蠶的質量,可以達到5A甚至是6A。”山東省蠶業研究所黨委書記郭洪恩說。

據介紹,山東省蠶業研究所研製的粉體飼料加工工藝簡單,可以實現大規模工廠化生產,且具有便於貯存和運輸、不易汙染和變質等優點,已在山東高青縣、江蘇如東縣等地得到推廣。

“用人工飼料養蠶真是省事兒,一個生長週期內一般只需喂9-11次料,能節省勞動量70%以上,節約90%的耕地。”如東縣蠶桑指導站站長韓益飛說,由於不再需要新鮮桑葉,全年都能養蠶,也避免了農藥和環境汙染給養蠶生產造成的危害。

“家蠶人工飼料是蠶桑產業向機械化、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技術,是養蠶技術上的一項重大革新,是現代化蠶業的象徵。”郭光認為,人工飼料的推廣應用把蠶、桑分隔成兩個獨立的產業,改變了傳承千年的產業業態,為蠶桑產業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變帶來曙光。

市場前景明朗,亟須科企聯合攻關

“人工飼料養蠶在絲綢奢侈品和醫學生物材料方面的發展前景不容小覷。”魯成說,無論奢侈品,還是醫學材料都要求全程可控、無菌、有機的生產,只能是實行工廠化、無菌化的人工飼料養蠶才能生產出來。

據統計,我國桑園面積約1200萬畝,符合生產高檔絲綢要求的桑園不足100萬畝。目前普通絲綢製品消費量在減少,但優質絲綢仍供不應求。並且,全世界醫學生物材料每年的用量可達上百萬噸,而蠶絲蛋白對於製造人造皮膚、人造骨骼、人造血管來說,是很好的生物材料。如果蠶絲能進入醫學生物材料領域,那蠶絲的銷量就有保障了。

人工飼料養蠶前景如此之好,那為何沒有大面積推廣應用?“蠶非常‘挑食’,目前飼料生產缺乏標準,並且缺乏適宜不同蠶區的人工飼料適應性蠶品種,導致育蠶效果不穩定。”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崔為正說。

家蠶人工飼料的高成本也是推廣的難點。生產1公斤繭需要3.5公斤左右的飼料,成本高達60-70元,而傳統桑葉養蠶的桑葉成本僅10多元。並且人工飼料養蠶的產量又比傳統桑葉養蠶低20%左右。

“這些問題在發展初期常見,並非不可解決。省力化、規模化、多元化是以後蠶桑發展的方向,人工飼料養蠶是實現這一方向的重要途徑。”浙江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研究員王永強認為,實現飼料產業化生產供應,必須儘快制定產業標準。而養蠶模式和技術要改進,單靠科研單位飼養一兩張蠶種解決不了生產上的技術問題,必須有規模化生產才能有突破,這沒有企業參與是不行的。

魯成認為,下一步需要蠶桑專家和企業聯合攻關,行業迫切呼喚科企協作,一起來解決人工飼料養蠶的實用化問題,重點研發方向要放在家蠶人工飼料的適應性品種選育、飼料成本控制、配套飼養技術、機械化和智能化應用方面,以降低成本、提高蠶農經濟效益,推動蠶桑產業向現代化邁進。





鄉村二林


說農村養蠶很賺錢?

這個問題其實是按經營規模與管理來實現的。

規模化的養殖再加上成熟的技術與管理水平一才能出量,即使有了產品,還得有個好的市場價格,這樣才能保證賺錢。

至於環境和飼料會對蠶的生長產生什麼影響?

我分享一下小時候我家養蠶的心得。

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蛾子四個形態和生理機能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

1、蠶卵

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重約1克。蠶卵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赤豆色,再經3~4天后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

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裡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2、幼蟲

幼蟲是蠶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吃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慢慢變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

幼蟲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六次(一、二、三、四、五齡蠶各一次,成為蛹一次,成為蠶蛾一次),成為五齡幼蟲大概6-8天才開始吐絲結繭。

3、蠶蛹

蠶吐絲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顏色是咖啡色的。

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到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蠶繭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4、蠶蛾

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一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

蠶蛾留下後代,不久之後便會死去,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一生。

蠶的各個階段對環境的要求。

這裡主要重點是蠶在幼蟲階段和蠶蛹階段對環境的要求。幼蟲階段和蠶蛹階段的蠶對環境要求較高,蠶舍要注意控制溫度,一般在22度到35度之間,蠶舍溼度不易太乾燥。如果溫度過低,會影響幼蟲的生長,長時間溫度過高則會出現悶死幼蟲的現象。

在餵養飼料上,幼蟲階段的蠶需要把桑葉消毒,再切細餵養,這兩個環節都是不能忽視的。蠶蛹階段的蠶則不需要把桑葉切細,只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就可以餵食。需要注意的是幼蟲階段和蠶蛹階段都要保持桑葉的正常水份,在採摘桑葉的時候,勁量採摘鮮嫩的葉子,太老的桑葉不易拿來餵食。





家是故鄉濃


蠶桑雖然不那麼複雜,掌握相關流程,循序漸進,觀察更仔細,但要想顯著提高蠶繭質量和產量,要想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思考。 特別是, 一些新手, 看到其他人從蠶業獲得更好的收入, 但他們也想繼續養蠶,這並不意味著這不是不可能的,他們敢於嘗試是令人鼓舞的,如果你想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那麼你必須做一些準備工作,準備工作會更精細,它會比普通人更有效。 蠶桑也是如此, 有些農民只能收穫40-50磅蠶繭,而有些農民可以收穫130磅以上的蠶繭;蠶繭產量的懸殊最終會導致蠶業收入的顯著差異。 對農民來說,能顯著提高花蕾產量和品質無疑是希望所在。 其實也不是不可能。 只有農民要把準備工作一一落實。 其餘的是理所當然的。

1:從目前國內蠶桑模式來看,蠶寶寶的成長離不開桑葉,雖然部分地區正在嘗試人工餵養,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人工餵養暫時無法替代桑葉..如果農民要養蠶,那麼首先需要落實桑葉問題,根據自身情況,種植桑樹建立桑園,只有桑園已經建立,後方蠶桑才能正常開展,沒有桑葉支撐,蠶桑只能是空想..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設桑園時,要注意選址,易積水,輕則不宜栽桑樹,同時,最好的銜接種植,這樣有利於後期的管理,特別是在預防桑蠶中毒方面有很大的幫助,這是農民前期需要考慮的問題,前期考慮的比較周全,後期事情會比較順利。一般來說,農民需要根據桑園的大小來確定蠶桑的數量,桑葉的數量可以適當超過所需的蠶籽量,但不能讓蠶出現沒有桑葉的現象。

2:蠶房是蠶在生長過程中生活的地方,就像人是日常生活必需的地方一樣,蠶房是否選擇得當會對蠶房後期的養蠶產生很大的影響,有的養殖戶因為蠶房沒有選好,養蠶過程中往往出現了蠶病,最後做出了不置可否的結論。在選擇蠶房時,要考慮到溫度、溼度、通風、光照等方面,如果蠶房內的溫度容易迅速升高,比如平房的水泥屋頂,那麼在夏季養蠶的時候,中秋養蠶容易出病,需要儘量避免,另外在準備使用養蠶房時不能經常回潮,當養蠶房內的溼度大時,蠶糞、蠶尿、桑葉等容易滋生細菌,誘發一些蠶的發酵病害。還有蠶室的通風要更好,最好有對流窗,這樣後期調整蠶室溫溼度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室內光線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旦出現明暗相間,那麼蠶就容易出現一定的應激反應,不利於蠶室的整潔。

3: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養蠶,但由於氣候條件的不同,每個地區養蠶的次數不同。例如,在南方,每年養6~7次,而在長江流域,每年只能養4~5




琨琨的自媒體生涯


你好,我是農人盈盈,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針對你的問題我就說兩點吧!

1、蠶的生長髮育與氣象環境關係十分緊密,影響蠶生長髮育的氣象環境主要是溫度、溼度、空氣與氣流、光線等因素。這些因素不僅直接作用於蠶,而且對飼料條件和病原微生物也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從而間接作用於蠶。桑蠶分佈地區廣,品種多,對氣象因素的適應性有很大的區別。同一品種,不同發育時期對於氣象條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各自都有最適宜的範圍。

2、蠶的生長髮育與營養條件的關係:桑葉是唯一可滿足蠶世代發育需要的飼料。幼蟲期是蠶在整個世代中唯一攝取營養物質的時期,因而桑葉的質和量對蠶的影響十分重要。

桑葉成分與蠶所需要的營養,以是否滿足蠶兒營養和生理需要來決定桑葉的品質。通常新鮮桑葉中水分佔70%~80%,幹物質佔20%~30%,其中粗蛋白質含量隨桑葉的成熟而減少,粗纖維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隨桑葉成熟而增加。從桑葉質量角度考慮,給予適熟葉飼養,對蠶生長髮育最為有利。

以上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農人盈盈


大棚和水泥房均可養蠶(天冷最好用水泥房,天熱最好用大棚)。蠶室要求地面平整、潔淨,前後有對流窗,最好開地腳窗。門窗要裝好紗網防蒼蠅,地腳窗裝好鐵絲網防老鼠。養1張蠶約需30平方米的養蠶面積和10平方米的專用桑葉室。夏、秋養蠶氣溫較高,要打開門、窗,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桑葉噴灑清水,室內用電風扇吹微風,也有利於室內降溫。


錫林微搞笑


養蠶對環境要求特別高,如果太冷或者是太熱對會對養殖帶來很大的影響,不利於蠶的生長,還有飼料對蠶絲的質量影響很大,所以還是要注意這些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