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王翬仿王時敏山水的鑑賞

有位朋友介紹看了廣東省著名書畫鑑定專家的文章。專家德高望重,對於審美鑑賞教育不遺餘力,也樂於提攜後學。他分享了兩幅大圖,署名都是王時敏。


專家分析:“ 兩幅畫傳遞給我們的視覺效果,各極其致,各有其貌,難分高下,但細觀之下,慢慢的覺得,圖一的筆墨符號個性更為突出,秀逸虛和,山川位置緊而筆墨松,使用了淡長線麻皮皴及瀟湘圖點子皴,以虛破實,虛實相生,形成了米家山水的畫法,層次頗多,用墨尤其出彩,淡墨、濃墨、潑墨、破墨、積墨、焦墨,米家墨法變化多端,讓畫面十分的洗練,真正賦予南宗正統的意義。另外,峰巒渾厚、草木筆滋,空間的立體化塑造,橫向平坦,縱向深入,平遠、中遠、高遠中交代的清清楚楚,十分講究空間的虛實效果,筆墨功夫紮實,不論、質、量,均以仿黃公望為主旨,畫面透析出元人筆墨風格,筆墨、山石、充滿無限生機,並有生命的氣象。


一幅王翬仿王時敏山水的鑑賞

圖一:王時敏款山居仙館圖


然而圖二的山石結構鬆散、荒率,線條的皴法如禾杆、蔗渣一樣破鋒敗筆,線質過於僵化,有形無神,山上的樹木東倒西歪,樹的形態千篇一律,山石的用墨太乾、太枯,結構變化不夠,缺乏水墨的韻味,整幅山水畫水乏源頭,氣韻堵塞,死氣沉沉。


一幅王翬仿王時敏山水的鑑賞

圖二:王時敏款山水


結論::圖一真,圖二假。”


非常佩服專家的分析文字,也認可圖二為假、圖一更為優秀。但是老陳認為圖一也是假的。此圖為王翬仿冒王時敏所繪。

王時敏是明末清初江南文壇領袖,董其昌傳人,三代高官,名重一時。他的畫作廣被時人追捧,價格很高。王翬初學王鑑,後師從王時敏,雖然是畫界天才,但名氣還沒有建立起來。年輕時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但是收入有限,所以王翬經常仿冒古人名人畫作。


王翬的畫有個顯著的特點,是其樹木清奇秀挺,高拔遒勁,有著“高嶺喬松”的樣式。在圖一中的松樹就是典型的王翬樣式。王翬善仿古,其仿古水平超過張大千,在畫史上留下的作品也超過張大千。他畫誰像誰,他的書法也是仿誰像誰。因為可能幫王時敏代筆,他模仿王時敏的字跡也很到位。圖一中的字體略顯生硬,不似本人簽名那麼流暢。


王時敏的畫更接近董其昌,多文氣寫意,所繪樹木形式比較簡單,樹木雄渾綿密,圖三是故宮藏王時敏杜甫詩意圖。圖一與圖三畫樹特徵是不同的。圖一的落款時間為丁亥1647年,其時王時敏55歲,王翬15歲,彼此還不認識,不可能有代筆的可能。所以圖一是王翬後來仿冒王時敏所繪。


一幅王翬仿王時敏山水的鑑賞

圖三:故宮藏王時敏杜甫詩意圖


我們一直強調贗品也有價值,這個圖一就是贗品,如果落款的是王翬,那現在的價格可能比王時敏本人畫的價格還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