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正月逐渐进入尾声,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席卷全球,病毒的爆发不仅考验着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产生了巨大影响。


控制人口流动,居家隔离,除了日常的追剧、游戏、学习,越来越的多的人重温灾难影片,产生共情,释放焦虑:《传染病》《流感》《极度恐慌》《末日病毒》《釜山行》《切尔诺贝利》等影片也相继出现在了流媒体点播榜前列。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电影取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这些灾难电影之所以能够在这个特殊时期重新引起关注也并非毫无根据。


为此,小编复习了一些以传染病或灾难为题材的电影,这些诞生于数年甚至数十年前的影片不仅折射出了世间百态,甚至还预言了今日所发生的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和思考。


银幕以内,疫情下的“众生相”


这段时间,2011年的《传染病》和2013年的《流感》因为剧情的写实性和与当下现实的呼应一度登上热搜电影榜单,前者甚至已经成为了iTunes上排名第10的电影。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据外媒《好莱坞报道》《传染病》已经成了iTunes上排名第10的电影

网友们除了自行考古观看以外,还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和讨论,目前,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热门的社交平台上,这两部电影的相关话题性和关注度也居高不下。自媒体平台上也同时出现了大量文章把它与当前的疫情做神对比,很多人将《传染病》奉为“预言神作”。由于观看人数猛增和现实状态的应景,《传染病》的豆瓣评分较之前上涨了0.4分。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豆瓣《传染病》主页下的网友评论

2011年,好莱坞鬼才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汇集了玛丽昂·歌迪亚、马特·达蒙、裘德·洛、格温妮丝·帕特洛、凯特·温丝莱特等一众明星卡司拍摄完成了灾难电影《传染病》,该片在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相当正面的高评价,只是当它投放到院线上映以后,并没有取得对等的票房成绩。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2011年,《传染病》主创亮相水城威尼斯

影片讲述了一种仅靠空气便能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全世界的灾难。

马特·达蒙演绎了一个普通男人,在面对灾难的各个阶段可能呈现的各种心理和应对。

裘德·洛饰演的是一个自媒体人站在多数弱势群体的立场,借机散布对政府和医疗机构不利的言论,不断地在自己的博客上“揭露”当局的“谎言”,似乎成为正义的化身。每次危机来临,都有人从中搏利,他不过是其中之一。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讽刺的是,新冠疫情后,双黄连口服液也曾脱销


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世界卫生组织人员,去调查病因,却被扣留作为交换疫苗的人质。


劳伦斯·菲什伯恩饰演的疾控中心官员,偷偷打电话通知妻子从传染病重灾区开始戒严前撤离。


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疾控中心研究员,没有多少戏份就出现在裹尸袋中,提醒我们:病毒不会区别对待任何人。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最后镜头会到第一天,整场灾难的起源,是因为森林砍伐,蝙蝠无处栖息,寄居在猪笼的屋顶,蝙蝠的分泌物被猪吃了,巧合的是,那头猪又被端上了人类的餐桌。


对于正在经历疫情的你我来说,《传染病》就像一面镜子,将荧幕外的芸芸众生投屏到了电影里。但不要忘记,17年前,我们曾经经历过比这更凶险的灾难。我们惊叹导演冷静的视角和犀利的预判之余,更要反思,为什么同样的悲剧,会在一个民族再次上演。


《流感》来袭,没有什么比人类恐惧蔓延更快


电影《流感》正如细微的病毒一般,藏匿在了2013年的韩国电影里,观影人次仅为8847人,收获了311万的票房成绩。那一年韩国贡献了《新世界》《雪国列车》《辩护人》《素媛》《7号房的礼物》《恐怖直播》等多部热门影片,《流感》不是里面最好的一部,却是韩国电影史上首次以“流感病毒”为题材的电影。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对于人类来说,病毒灾难实际上是一场人性和心灵的考验。在致命流感病毒大范围的传播之下,影片不仅描绘了人类与病毒展开的苦战,也拍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病毒时所产生的社会恐慌,这种病毒带来的衍生品不仅能够摧毁一个正常人的意志,也能给社会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和失控。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面对24小时不停滚动的疫情新闻,人们的情绪会不自觉被带入焦虑中,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和情绪论扰,这种“替代性创伤” 是由于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所产生的心理异常,也会使神经产生敏感,为了生存,开始疯抢生活物资,医疗物资甚至无视病毒的病理性将其妖魔化,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与防控手段相背离的过激行为和散步谣言的出口,这些都是病毒灾害在另一个层面上对于整个社会的危害。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此外,作为灾难惊悚片,《流感》并没有脱离实际,反而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防治策略:在灾难面前,个体的自觉,管理者的科学性,科研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性是赢得这场无声战役的关键。片中封城的行为虽然过激,也是影片情感落脚点的基础。但客观来说,从古到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确是控制传染病大规模爆发最有效的措施。这也是国内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停运公共交通,集中有效隔离,实施地域性封闭政策的出发点和依据。


疫情之后,“丧钟为谁而鸣”?


《传染病》《流感》《极度恐慌》《后天》《2012》等灾难电影因“神预言”而翻红,这些电影如同写给2020冬春之交的“启示录”,历史和现在、过去和未来,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银幕共情,灾难电影的“现代启示录”

如许多影迷所言“初看不识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环顾世界,在中国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时,各种各样的灾难在全球上演:


2019年冬季,美国爆发40年来最致命流感,超10000人死亡,1900万人感染。


2019年秋季,受极端气候变化影响,澳洲的山火持续燃烧了五个多月,数亿动物死亡,考拉,袋鼠,野兔等野生动物被活活烧死。


2020年初,东非遭遇25年最严重蝗灾,多达3600亿只蝗虫,正在吞噬整个东非的农作物。


菲律宾火山喷发,45万人恐需撤离,或引发火山海啸。


2020年1月18日,加拿大遭遇了三十多年来最大暴风雪,全城被埋,场面堪比灾难电影《后天》。


2020年1月26日,尼日利亚不明疾病,席卷全国19个州,目前已至少造成47人死亡,365人感染……

所有人在面对不可抵抗的灾害时都想要生存下去,我们会经历不安、恐惧、麻木,最后淡忘。但请不要忘记“所有人其实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我而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