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读外国小说感觉没有中国的好?

驴可乐



这个不好说。因为本人近来就是主攻外国小说的。尤其主攻面目前来说是对准了"名著系列"。因此目前看过的作品基本上质量都非常不错。至于中国小说,仅就古典小说来说,《三国演义》因为是儿时看的,所以在印象中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金瓶梅》则是成年后看的,感觉却有些大失所望。亏我还特意买的香港出版的词话本呢



感觉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跳不出传统的“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逻辑伦理圈。总是强行收尾。比如这本《金瓶梅》的后二十回,洒家是不太理解陈经济在这后二十回里的种种落魄苦难究竟为了表达些什么。后来突然暴富又惨遭横祸的结局明显是作者圆不下去的强行收场。还有庞春梅,一个前八十回都不算放荡的女人,竟然在最后视淫如命,生生的死在这上面了,更是前后矛盾。至于在书中的其他配角,像应伯爵这种应该重点一表结局的角色却草草的一笔盖过。几个应该一笔带过的角色又着重描写。总之,以洒家的标准来说,这本书不如《包法利夫人》写的好。但这本《金瓶梅》毕竟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独树一帜的代表,又牵扯着部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因此洒家也不说《包法利夫人》写的如何比《金瓶梅》更加自然圆润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都看看。

至于现代作品(非古典之外的统称)当中,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个人目前看过的认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正红旗下》(没写完可惜)写的都不比国外作品差,巴金先生的"爱情三部曲"也写的很棒。其次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是现代国内小说的代表主力军之一。要说好的作品真的太多了,一点也不比国外的逊色。

再说说国外,其实国外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大作家们也不是每个作品都很经典。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伪君子及其崇拜者》等一些作品写的其实也很烂(个人认为)。俄国的文学巨匠又如何?烂就是烂。但也要实事求是的说,陀翁的作品是从《地下室手记》作为分水岭的。《地下室手记》之后的作品写的真的很不错。记得当初看《地下室手记》的时候,看的不能自拔,陀翁对人内心卑微的那种描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一面镜子,让洒家处处在内心产生共鸣。而里面的那位妓女(在俄国文学里,妓女一向是人们苦难的象征)的最后遭遇更是让洒家内心感到疼痛,激起了洒家内心对其的保护欲。后来又看《被伤害与被侮辱的人们》时,里面的捏莉的身世也让洒家忍不住想要保护她不受到世界的侵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可以如此鞭笞读者的灵魂?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确做到了。这是国外文学伟大的地方。不应该否认。同样,上面提到的《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其实也被人说过作品烂。一个作家可能同时出产多部好的作品和多部烂的作品。这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因此,个人对题主的建议就是,外国的小说最好先从名著开始读起。因为“盛名之下”总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其次,读外国的著作好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往往一个烂翻译就能毁掉一部史诗级的著作。好在目前国内翻译已经趋于生熟。基本上不会太烂。

再者,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打个最切实的比方。本人最近读了贾平凹的《废都》和陈忠实的《白鹿原》。而两部作品在豆瓣的评分一个是7.1一个是9.1。贾平凹的《废都》被评论喷的体无完肤。如果洒家在看此书之前是先看了豆瓣的一些评论,那么很可能会先入为主的认为其不怎么样,甚至可能干脆放弃阅读。但看完两部作品后,洒家个人的评分是两部作品都应该9分以上,而《废都》的分数还要更高一些。说这些并不是为了突出洒家离经叛道的非主流勇气。也不是为了为贾平凹鸣不平。而是实实在在的基本道理就是,书好不好真的得见仁见智。日本的畅销作家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被尊为其四大作品。洒家看完也承认其是部不错的作品,可再看其写的《宿命》。其实感觉不出两者相差太多,无非《宿命》的故事更加扯淡一些罢了。但抛开结尾不提,单说悬疑的过程,事实证明东野圭吾的确很擅长勾起读者的阅读欲。细品一下其实两部作品都很不错。可《嫌疑人X的献身》却地位明显更高更被推崇。这种例子很多的。比如最近听很多人都说莫言的《蛙》写的太好了!可本人刚好认为《蛙》可能是莫言最烂的长篇作品。这该怎么定位?一个人一个标准吧。尤其题主的问题非常有待修饰。毕竟一来题主看的外国小说可能不多,代表不了主题。二来题主的个人感官其实本身就是非客观的。因此这个问题洒家不用看都能猜到会有很多人提出和洒家一样的反驳答案的。

说到这里,洒家列几个书单吧,让题主先看看,如果这几本书都觉得没有兴趣。那么可能题主是真的不适合看外国小说也不一定。

1.《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2.《地下室手记》同上

3《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4.《三个火枪手》大仲马

5.《基督山伯爵》同上

6.《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以上六部小说其实随便看两部就可以了。个人推荐《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因为娱乐性更强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略微沉重,很可能题主不会喜欢。而《战争与和平》有点“大”,待到题主适应了外国文学之后再读不迟。

最后,以上推荐希望题主会喜欢。


乾坤书书


【人鱼薇沫】你也说了,是觉得,那么就是主观印象,但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结果,到底国外的小说好不好呢?分下面几点来说明。

1.翻译不好

有一部分小说作者写的是非常好的,但翻译过来就差了许多,一个懂文学,懂创作的翻译和不懂的翻译,意境相差是非常大的。

比如:

《浪游者的夜歌》

ber allen Gipfeln

Ist Ruh,

In allen Wipfeln

Spürest du

Kaum einen Hauch;

Die Vgelein schweigen im Walde.

Warte nur, balde

Ruhest du auch.

钱春绮先生的翻译

群峰一片

沉寂,

树梢微风

敛迹。

林中栖鸟

缄默,

稍待你也

安息。

钱钟书先生翻译的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所以翻译的外文书要多咨询几个版本,找个最准确最美好的来看。

2背景的不了解

有些外国小说,不去了解作者,不去了解写作的背景,就看不下去,因为有些情节是会发生在特定社会背景之下的,不明白就会看得一脸懵,硬读也读不下去,若是跳过这些情节,整本书就不完整了,会让人抓狂。

我年轻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拦路虎。事先做一下功课,再衡量这本书值得读否,会节省时间,看起来也相对轻松。

3.文化差异

国外的文化和国内的文化不同,会导致有些部分接受不了。

比如我看《雪国》《白夜行》《挪威的森林》初时不懂日本的文化,觉得书本过于晦涩,阴郁,有时候读完会有想摔书的感觉。

后来了解了日本的文化,尤其是《菊与刀》这本书,读过后,再看日本的书,只要去看里面那些小而美好的细节就好,去欣赏他们骨子那种喜欢精致的爱好,就更容易读懂这本书。

3.作者的原因

比如《巴黎圣母院》据说这本书是奉命所为,里面有大段的环境描写,对于没有去过当地旅游,亲眼看过那些建筑物的人来说,实在不怎么友好。

雨果自己也说,可以跳过这些情节。

4.理解力

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有些书分明线和暗线,就不能只是读故事情节,还要把隐形线索和内在哲理读明白,这才对自己有用,才能够读下去。

把以上四点弄懂,再看些教阅读理解的书,相信读外国文学不成品题,我以前只读小说,现在《梦的解析》这么晦涩的书也能读下去了,因为我要吸收里面的知识和营养,摒弃无用的,只留下对自己成长有用的。

希望能够帮到你!


人鱼薇沫


首先,中国古代小说不刻意宣扬某种思想,所以阅读不那么费力。

外国小说,只要翻译到中国的,往往都是些宏大叙事,深入思考的,要极力宣扬某种思想的。中国小说即使如《红楼梦》那样涵盖文化与人生极其浩瀚深邃,却不明确宣扬某种思想。所谓“白茫茫大地”也止步于感性的叹息并暗合佛理。

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外国小说是深刻的,在我看来,中国小说的思想性是用客观的叙事交付给读者的,因为不明确,所以如鲁迅所说,什么样的读者看见什么。

五四以后,知识分子们认为中国的一切文化都错,所以中国文学大受外国文学影响。

其次,中国古代小说不刻意表现某种手法技巧,所以阅读集中于人物、情节就行。

外国小说外国作家能够清晰深奥地被分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派、后现代,尤其现代派以来的象征、荒诞、意识流、魔幻现实、后现代的淡化人物情节主题模糊价值多元价值解构……中国小说手法从来不可能被这样量化被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历来线性叙事,感性刻画人物、人性。

果戈里及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五四和新时期文学向国外学习比较多,例如鲁迅之学习果戈里,施蛰存、王蒙、茹志娟、刘以鬯之学习意识流,莫言、阎连科之学习魔幻现实主义。

其三,中国小说语言在五四以前也是不刻意讲求的,虽叙事生动而类乎口语(即文言小说亦口语色彩)。翻译语言虽精美却阅读费力。

外国小说的语言是翻译家们精雕细刻翻译过来的,所以精深,建国初期,有些中国作家甚至也用“翻译腔”写作。

中外小说,各有优劣,但写现当代人物事件环境,外国手法、技巧、语言似乎更加适合,因为中国人和中国生活在五四以后在外国影响下,也日渐复杂化。

然五四以前的古代小说,似乎总显得那么清新自然浅显平易,而外国小说在阅读的时候,除了调动情感还得调动理性和艺术思维。和鲁迅同时代的施蛰存先生的很久了的意识流小说,到今天,才放进了大学教材,大学生们才能读懂,鲁迅先生晚年作品、无师自通的后现代小说《故事新编》,至今读懂的很少很少,王蒙、茹志娟、残雪、刘以鬯、莫言、阎连科乃至表面通俗的余华,读懂的也不多。


大悔忆智冰


外国小说没有中国的好,没有这个说法了,只能说一半一半。但为何,现在我们阅读外国小说,感觉总是不如中国小说精彩呢:

第一,爽感度,外国小说,确实大大不如中国小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彩。因为外国小说,铺陈和描写太多了,不像中国小说,往往直入主题。

这跟我们阅读1980年之前的中国小说,也是一个意思,描写和铺陈太多,情节和人物,不够精彩,是一个意思。

第二,中国小说爽感度够了,但文学性和深刻度,确实相对不如外国小说。这个,没得说。整体文学性和深刻度,这四十多年来,外国小说,是要强于中国小说的。

第三,还有一个翻译的问题,翻译家,目前同时是小说家的,很少,单纯的翻译,很难呈现外国小说本来的面貌,但读原文,又无法进入对方语言的语境中。

所以,读外国小说,觉得不如中国小说,也算正常了。建议,读外国小说,还是读知名译本,比较好些。


董江波


我们读的都是译本。在原著翻译过来的时候,语句上会与原著略有出入,外国人的语法习惯和我们也不一样,其实很多外国小说在细节刻画上非常成功,象高尔基《童年》,狄更斯《孤星血泪》,勃朗特的《简爱》,外国小说给我的印象是叙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单刀直入


百科天下走


“诗是翻译中所丧失的东西”:试答“为什么自己读外国小说感觉没有中国的好?”


世界文学史的杰作,都是在翻译中获得再生的。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等一系列文学经典来看,没有翻译,就没有经典。本回答仅从“翻译”问题入手,就教于方家。

由于语言文化的天然障碍,使得人们在“寻找读外国小说的感觉”时非常困难,特别是中文体系与西文体系的巨大差异使中外文字交流对“翻译”和“翻译大家”存在显然的路径依赖。优秀的翻译作品少之又少,阅读体验自然难以提高。

仅仅以1980年代的出版回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收入希腊作家荷马《奥德修记》等近150种名著)、《人论》(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代表作)等在学界产生强烈反响,助燃了80年代中国新一轮“文化热”。而收入这部著作的大型丛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前后推出55种,《心灵、自我与社会》《时代的精神状况》等名作成为几代学人的重要学术参考,其影响绵延至今。



正如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断言:“诗是翻译中所丧失的东西。”

翻译文学的建构,使得“外国文学”不再是“外国的文学”,而是本国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将外国文学从文学翻译研究的词语对应中解救出来,从而审视并系统反思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中的精神基因、生命体验和文化传承。

文学翻译既是艺术,也是科学。由于语言文化的天然障碍,使文字理解的困难远远语言的沟通。拉丁语的谚语所说:Translator is a traitor.(译者是背叛者。)

特别是从“作为艺术”的角度看,译者充当着作家的角色,因为他需要用同样的形式、同样的语言来表现原文的内容和信息。文学翻译不是机械的语言转换,而是需要译者通过富有才情的创造性劳动,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作的精神和风采。

翻译文学的建构,使得“外国文学”不再是“外国的文学”,而是本国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将外国文学从文学翻译研究的词语对应中解救出来,从而审视并系统反思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中的精神基因、生命体验和文化传承。


"五四"以来,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外国文学翻译的高潮:

(1)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新的文学形式(如新诗、话剧)和新式标点符号的引进,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在“五四”前后出版的《新青年》杂志,成为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重要阵地,当时曾介绍过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莫泊桑等人的小说,王尔德、易卜生和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剧本。特别是1918年6月出版的“易卜生专号”,翻译介绍了《娜拉》等剧本,这对当时反对封建、争取个性解放的斗争,曾起了不小的作用。

(2)中国在建国初的十年中(1949-1959年),发扬了“五四”以来外国文学介绍工作的优良传统,开辟了解放以前外国交学介绍工作不曾达到的新领域。短短的十年内,外国文学翻译工作得到了蓬勃的开展,外国文学研究工作有了健康的开瑞。

(3)以上海翻译界为代表,改革开放初期,上海译文社引进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为国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滋养。1978年初,《斯巴达克思》成为中国在历经文革以来的思想禁锢后,首次公开发行的世界文学名著。1980年,《简·爱》的发行又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启蒙了许多女性的现代意识。

可以预料,随着中外交往的深入,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曾不断吸收外国文化的营养,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同时也把新的文化成果直接或间接输送给邻近的国家和较远的地区,为发展全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


古道长河


1,文化差异,

中国小说重动作,语言描写,外国小说重心理描写,如《老人与海》,整本书就一个渔夫,自言自语,全都是心理描写。所以很多人读外国小说,尤其是那种大部头小说,里面整段整段的心理描写会让读者不知所以。

2,翻译问题,现在市面上外国小说的翻译版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本都是正规的,所以才会启动百部文学名著翻译计划。这也告诉我们以后买小说一定要看准出版社,一般来说越权威的出版社问题越少。

3,思想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礼仪仁智信,重社会,轻个人,宋代甚至有存天理,灭人欲的说话,而西方文化的起源是雅典文明,他们强调个人的价值,所以两种文化价值各自浸透在自身的文化作品中,以至于我们去读他们的很多小说,发现价值观上不能认同。

4,文明差异

中国是大陆文明,求稳,求同,而西方是海洋文明,求异,激进,所以西方小说中很多东西我们并不能接受,这就是西方的游记很出名,而我国只有《徐霞客游记》。当然,他们的冒险小说近年来也得到我们国家很多青少年的喜欢。


柒酱家的猫桑


为什么读外国小说感觉没有国内好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阅读习惯

国人阅读外国小说最大障碍恐怕是长长的姓名,多的达靠十个字。更要命的是那些字大多很难读而且拗口。不是特别记忆很难一下记住。往往读了一会就忘了。影响阅读快感。

另外国外的写作技巧,描写方法,小说里体现的观念,习俗,会有许多不理解,不适应的感觉。也严重影响了阅读。

阅读能力

这个问题就是与阅读者文化修养有关了。看国内的书大家基本知道历史背景。可是在阅读外国文学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历史背景。阅读的时候对书中的地点,时间,人物产生距离感。或者对书中描写的人土风情不了解,对话方式不适应。所以阅读一本书前最好先认真阅读一下前言或者后记什么的,能有效的帮助你大致了解历史背景与主要内容。

了解外国文化内涵。当我们阅读一本外国人所写的小说之前,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内涵。其实从西方文化的源泉来说,《圣经》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一直被欧美人所喜欢。很多西方著作或多或少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就连《简爱》这部比较世俗的作品也是一样的。外国宗教在社会上生活里占了很大比重。所以对宗教也要有个大致的了解。

习惯成自然

你沉下心来,认真的读了几本国外名著的话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上外国文学。

开始接触外国文学的话建议不要从大部头的著名长篇小说开始。从那些优秀的短篇小说开始。相信你会很快沉浸在里面的。

比如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等人的短篇小说风靡世界。你可以很方便的在网上找到。

祝阅读愉快。


聿远


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1.中外文化差异 中国和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石有很大差异的,中国文化已经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了,中国文化细腻收敛,很多国外文化比较奔放开放,也就导致作者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我都对于很多国外的文化是很难理解和认同的,这就导致我们有时候比较难以理解外国小说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甚至觉得有的描述跟突兀。

再加上国外的小说主人公名字一般都很长,还有好多重名,光记名字就很废脑筋,更别说细细品味小说了[我想静静],比如《百年孤独》,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只是单纯地理清了人物名字和关系,后来又读了两遍才开始体会了小说的内容和内涵。

2.中国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文化起源很早,并且一直有很好的发展,每个朝代都有一段文化发展鼎盛的时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为后人的创作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因此中国的大部分小说都很经典,所以我们读起来感觉会很好。不仅中国人,很多外国人也热衷于读中国小说。

3.当然也有很多国外的小说很优秀,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只有吸取各种多元的文化才能让我们通古博今,“内外兼修”。

之后我将会分享一些我读过的中外小说,和大家一起探讨这方面的很多问题,欢迎大家指点交流[玫瑰]




小王子的读书分享


您好,很荣幸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

首先

这涉及到一个文化知识背景的问题,即语言文化语境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对西方(外国)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自然难以理解其中一些词语或者句子背后所表示的历史、哲学甚至其他的一些含义。反过来说,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从小就在中华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成长,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自然更容易理解脱离不了中华文化这个圈子的文学作品。故而会产生一种读外国小说没有读中国小说好的感觉。

其次

外国人的说话方式与中国人的说话方式有极大的不同,这也造就了他们的理解方式与我们的差异,而我们所读的大部分外国书籍都是有一些翻译家翻译过来的,不少翻译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力去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多多少少也会在原作的基础上产生一些差异,这也会让我们不能理解其外国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最后

外国小说(文学作品)是在他们那个时代,他们那种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孕育出来的,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方式有本质上的不同,这应该说是根本上的原因。试想如果我们从小就在外国那种生活(文化)环境下长大,没有过多的接触中国的文化,自然也会觉得自己读中国的小说没有外国小说来着好读。

  • 总结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多方面的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对中外小说的理解的不同,长期生活在中国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的我们对中国文化有独特的理解力,而对外国的文化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劲,故而会觉得自己读外国小说比读中国小说更加困难。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感谢大家ヾ(´∀`。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