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多跟孩子說話,有助於孩子智商發育,別因為懶得說耽誤孩子

一些暢銷的書中說:爸爸媽媽平時所說的一些話,在孩子三歲以前是會影響孩子大腦智商發育的。

更加直白一點說就是:在3歲以前的時候,父母每天與孩子對話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孩子以後智商的高低與否。

咱們中國有句老話講的好“3歲看大,7歲看老”。

對於“3歲看大”,其實可以做如下解釋:

人類的大腦是在我們出生以後僅有的能夠塑造的器官,最重要的就是三歲以前。

3歲前多跟孩子說話,有助於孩子智商發育

3歲前,我們的大腦會發育至成熟期的十分之七(當然這並不是說過了三歲以後大腦就不發育了只能整名說三歲之前大腦的黃金髮育期而已)。

當然科學家更進一步發現表明:

在三歲之前,對大腦發育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語言。

在詳細一點就是父母日常所說的話,父母的日常所說的話是寶寶大腦建立神經與神經之間聯繫的重要條件。

同樣可以理解為,寶寶的大腦是待開發的機器,那麼你的一言一行就是將這臺機器變成超級機器所經歷的過程。

有一些家長會問:剛剛出生的小嬰兒,與其說再多的話,他也沒反應,還有必要說嗎?

科學家的答案是:有必要。

對於剛剛出生的嬰兒,跟他們說話看起來好像沒有任何反應一樣,到是那也只是我們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反應而已。

曾經有一部英國的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電影中用簡單明瞭的科學手段展現了寶寶對於外界的世界刺激是所展現出來的反應,在數據上看有特別明顯的波動。

所以小寶寶是有反應的,只不過回應的方式不想大一點的孩子那麼直觀。

3歲前多跟孩子說話,有助於孩子智商發育,別因為懶得說耽誤孩子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與寶寶溝通

1.發自內心,用簡單的愛的語言

愛是最能打動人的情感。簡單明瞭的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會讓小孩子更加有安全感,而孩子的安全感是其他一切發育的重中之重。

2.用話語說出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比如你現在正在給寶寶換尿不溼。

“寶寶媽媽要幫你換尿不溼嘍。”

“來寶貝媽媽看看,寶寶這麼厲害尿了這麼多的呀。”

“來寶貝媽媽先幫寶寶把紙尿褲脫下來!來寶貝,媽咪再幫你揉揉腿腿,按摩一下?”

“穿上尿不溼,千萬不可以尿在床上呦。”

“給寶寶換尿不溼嘍,媽媽輕輕的,特別特別快的呦”

“換好了,寶寶舒不舒服是不是有感覺小屁股乾乾爽爽的了?”

......

3歲前多跟孩子說話,有助於孩子智商發育,別因為懶得說耽誤孩子

3.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你帶寶寶看到、摸到的任何事物

在遛彎的時候前面看到了一條小狗狗。

就可以說,看寶寶,前面那個小狗狗可不可愛,好漂亮呀,想不想摸摸它呀,現在寶寶還不可以呦,等寶寶大一點了,就可以和小狗狗玩了呢。

比如小寶貝出去逛逛的時候,如果只是帶孩子默不作聲的看一圈的話,和一邊溜彎一邊描繪的感覺是不同的,而這兩個所表達出來的效果也是有天壤之別的。

一次兩次,可能區別不大。

相信我,時間久了,日復一日,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驚人變化。

比如:你可以跟寶寶描述小貓咪的叫聲,看到花鳥魚蟲,也可以跟他說說是什麼樣子的,看起來如何如何,摸起來是什麼感受,聞起來是什麼樣的等等。

總之,可以用語言描繪感受到的一切。

4.等寶寶稍微大一點,可以跟他一起讀有意思的書

因為我們所見到的畢竟有限。

所以,繪本能起到拓寬寶寶詞彙量,開發大腦的作用。

這點也很重要,所接觸的種類。類別也將決定孩子以後學業水平的高低。

3歲前多跟孩子說話,有助於孩子智商發育,別因為懶得說耽誤孩子

媽媽跟寶寶說話要注意以下幾點

1..儘量少說強制性的話

多跟寶寶說話固然重要,可若包含非常多強制性的語句,反而會起反效果。

“不可以”、“不能”、“住手”、“停下”、“快點”......這些詞要少說。

為什麼不換種說法呢?

比如,穿鞋的話變成:“寶寶是自己穿鞋,還是媽媽幫你穿?”或者“寶寶是穿靴子,還是穿運動鞋?”

我想,在強制性對話少中成長,會具備更強的自主能力,也更加自信。

2.儘可能準確的說話

“吃飯”就說“吃飯”,說成“吃飯飯”就完全不用了嘛。

寶寶正在做學說話的,父母跟孩子交流時儘可能準確的表達,能幫助孩子儘量準確的獲取信息。

3歲前多跟孩子說話,有助於孩子智商發育,別因為懶得說耽誤孩子

家長有各種各樣偷懶的理由,但在跟孩子多交流這一點上,千萬不要偷懶,至少3歲以前一定要儘可能的“勤快”一點。

不知道你平時喜不喜歡跟寶寶說話呢?有沒有什麼跟寶寶說話的趣事呢可以跟我留言分享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