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的抗疫“娘子军”

掌上春城讯2月6日,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连长张楠在微信群里,发出一条召集令:“疫情防控工作严峻,需要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支援,大家有在阿拉街道的都一起上。”消息发出去几分钟后,大家都纷纷在群里回复了。“我来!”“我刚好在家,我也来!”……不多时,张楠就清点好了12名刚好在昆明的队员。2月7日,这些女民兵们就纷纷投入了经开区阿拉街道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小区、在路口、在社区,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这支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是云南目前唯一的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该民兵连成立于1958年,曾获得过多种荣誉。这一次,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号召下,他们再次主动请缨,从各自的家中奔赴疫情防控的战线。

“95后”冲锋在前 全职妈妈变身民兵班长

今年21岁的李雨婷是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大四的学生,也是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参加疫情防控中的最小的队员。“我18岁就加入了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参加了很多次的训练,就想着有一天能够真正参加到战斗中。”当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到来时,李雨婷立马报名加入了进来。

每天早上9点来到阿拉街道第三城·紫香园小区的卡点,开始为进出小区的居民登记、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等,一直要忙到下午5点半才结束。“爸爸妈妈很担心,每天出门都要叮嘱好几遍,但他们还是很支持我。”除了爸爸妈妈的支持,让李雨婷感动的还有居民的理解。小区里的一位阿姨主动从家里带来了2公斤左右的酒精分发给他们,让他们注意安全。李雨婷说:“这一刻,我觉得做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和李雨婷在同一个小区值守的还有幼儿园老师李云芝。从2004年加入了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以来,只要有号令她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任务中。这一次,也一样。连日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忙碌着, 最让她感到欣慰的就是两个孩子的懂事。每天回到家时,李云芝总是要在门外换一身衣服,用酒精消毒后再进家。“孩子拿着酒精过来,帮我消毒,还告诉我要多洗手。” 李云芝觉得,有家人的陪伴就是最大的动力。

作为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的新成员,昭蓉虽然才加入一年,但却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当起了8个人的班长,协助阿拉街道顺通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小班里都是90后的年轻人,大家都充满了热情与活力,什么活都是抢着做。”作为班长,昭蓉操心着大家的安全,防护物品不够了就去协调分发,谁遇到困难就主动帮忙解决。

其实,昭蓉家里还有一个2岁多的孩子,老公在国外工作没能回来,只能把孩子放到妈妈家帮忙照顾。“害怕把病毒带回家,这段时间都不敢去见孩子。”作为一名全职妈妈,这是昭蓉第一次离开孩子这么长的时间。不过她说,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会很快过去。到时候,一定要好好抱抱孩子。

新社区的当家人 4个人管了195栋楼

1月13日,张楠接手长春社区工作时,这个社区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长春社区辖区范围内共有15家公共单位,包括宿舍区、职工住宿区、小区共195栋单元楼。除了张楠对社区工作有经验外,其他3名工作人员都是新人。疫情发生后,张楠随即就迎来了一场“大考”。

“我们社区所辖范围较分散,绝大多数企业属于破产重组、倒闭,原企业居住职工老龄化严重,居住人员比较杂乱,管理特别困难。”尽管如此,张楠却没有泄气。她开着私家车逐一走访辖区内的小区、企业,目的是要摸清社区内的基本情况。

“很多企业都是第一次接触,连对方负责人都不认识。”有的企业放假了,只有水电工在值守,张楠就跟水电工要到上面负责人的电话,再一层层地往上对接,直到联系上企业负责人。随后,她牵头建立了长春社区企业负责人工作微信群,把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需要企业配合的事项在工作群里通报、协调。

为了方便工作,她直接住在社区办公点。张楠说:“我们工作量大,每天接触的人多容易增加感染风险,这样既方便工作又能保护好家人。”

连续工作近一个月,张楠却没有任何怨言。自2014年,张楠成为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第一任80后连长以来,训练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给予连队年轻的民兵们们姐姐般的关爱,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神书写在日常工作中。 “这次疫情,也是一次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连的重要考验,我们一定答好这份答卷,续写前辈的光荣与梦想。”张楠说。

昆明记者全媒体记者:陈雯

编审:杨艳

终审:李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