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阿城西大門的"點滴"書記

(王佳)下午3點30分,村醫又一次準時出現在楊樹街永康村哈五路卡點鐵皮板房中,為生病仍然堅持在卡點工作的村黨支部書記王洪偉打點滴。

永康村卡點設在哈五路邊上,緊鄰雙城區周家鎮五常市牛家鎮,是外區縣進入阿城的西大門,位置重要,這裡已經升級為一級卡點,全力應對毗鄰地區帶來的輸入性壓力。疫情防控以來這裡的卡點一直任務非常重,要守護好阿城的西大門。這裡由區人社局幹部、雙豐中隊交警、衛生院醫護人員、永康村黨員幹部共同站崗執勤,王書記帶領卡點工作人員共同築起一道牢固的防控線。建卡點之初,他帶領工作人員建起12平米的活動板房。親自動手搭建爐子運煤,安置桌椅板凳,保障工作人員有休息的地方,也保證了卡點兒能夠24小時正常運轉。

守護阿城西大門的


守護阿城西大門的

卡點從1月26日建立之初的三級卡點到1月31日升級為二級卡點,再到2月13日升級為一級卡點,隨著卡點等級的升高,應對五常市帶來的輸入性壓力也越來越大,任務也越來越艱鉅。王書記在卡點工作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從最初的13個小時,到後來的17小時,每天早上5點多到崗,無論是零下十幾度的白天,還是嚴寒的黑夜,他都主動站到崗上,對進入村屯車輛,特別是外來車輛進行排查登記,勸返外來人員,夜晚還有闖卡車輛,要時刻注意安全。他說"苦點累點不算啥,只要守住大門,群眾安全就好"。村民寧力偉每週去哈市做透析3次,每走過卡點看到站崗執勤人員很辛苦,他總是豎起大拇指稱讚。一天他買了2箱冰紅茶送到卡點慰問執勤人員,王書記謝絕了冰紅茶,只收下了他的心意。他帶領執勤人員為廣大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把好第一道關。

守護阿城西大門的


守護阿城西大門的

在卡點執勤同時,他每天還要開車在四個屯子轉,到其他卡點巡查是否有外來人,聽聽大廣播宣傳內容是不是更新了,看看宣傳條幅有沒有落地破損的,再看看群眾是否有聚眾的,到倉買詢問消毒情況,到弱勢群體家中看是否有生活需要幫助的地方,每天他忙得像個陀螺似的。

村上防疫工作他始終衝在一線,領著黨員幹部發宣傳單,面對沒膝蓋深的雪,毫不猶豫跳下去,把條幅綁結實平整了他才滿意。四個屯子中蘇家屯的廣播不好使,他立即向街道辦事處申請安裝了新廣播,把防疫知識、區防控指揮部的通告要求及時送到群眾家中。

疫情防控中他時刻掛念弱勢群體,親自為殘疾人家庭董振芳、五保戶董振昌送去口罩,一再叮囑他們勤洗手,不能出去串門,一旦出去買菜,或者買生活用品必須戴上口罩才能出門,否則不要離開自己的家門。

守護阿城西大門的

發放酒精消毒液時,優先低保戶、五保戶、殘疾戶、留守老人等弱勢群體及返鄉人員、倉買。他親自給群眾發放酒精、消毒液,不偏親向友,同時為群眾耐心講解酒精消毒液使用注意事項。

守護阿城西大門的

村上老支書張玉坤去世,他第一時間趕去,向逝者家裡人做工作,"非常時期,絕不能聚眾,更不能聚餐。"開始時逝者家屬認為他不講人情、沒人情味,他就苦口婆心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告訴他們現在我們身邊沒有事兒,但更應該防範有事兒,一旦人員聚集,就很危險。最終家屬很低調處理了喪事,沒有通知任何親屬。

超負荷的工作,讓王書記年前就不好的身體更吃不消了,本身胃腸不好,痔瘡便血。防控以來他有時候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在卡點總在外邊站崗,著涼之後,胃腸更不好,便血更嚴重,人也臉色蒼白虛脫,一直帶病堅持工作,執勤人員勸他回家休息,他也不休息。打點滴之後一直堅持在卡點打針,他說"我是黨員,是支部書記,是帶頭人,就應該以身作則"。是的,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大家就有主心骨,幹勁就更足。

守護阿城西大門的

入黨積極分子汪東紀說"和王書記在一起幹工作就勁足,希望我也能早日成為他那樣的共產黨員"。得知卡點工作人員很辛苦,退役軍人黨員付鳳山為卡點捐款1000元,委託楊樹街道武裝部購買一些方便麵、鮮奶等物品支援哈五路卡點,並對在前線工作的"戰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這就是守護阿城西大門的王書記,任勞任怨衝鋒在一線的共產黨員,以他的光和熱引領著黨員幹部共同站在疫情防控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