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的儿子整天晚上玩手机,还抽烟,白天睡觉,怎么办?

用户1011526803657


可以找他谈一谈,首先明确人生是要有目标有追求的,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再跳出自己审视自我,有了认知再做一个规划,然后以原则为中心,一步步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奇文奇思


这个疫情毁掉好多上学和不上学的小孩,一个人的作息时间都倒过来了,白天睡觉晚上玩手机。我家的堂弟17岁不上学了,早晨都是不起来吃饭,上午饭都是1点多感觉到饿才起来吃饭,吃完饭没事了又躺床上睡觉或者玩手机,疫情一个多月来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感觉整个人都废了。如果是我的小孩,不管有事没事必须8点半必须起来,起来吃完饭也不能躺床上睡觉,必须给他找点活干干。





人生就是油盐酱醋茶


看这个情况,你儿子应该年龄不小了!

这个时候父母容易着急愤怒,肯定会用很强硬的方式和口气,但越是这样,效果越差,孩子越反感,越我行我素。

作为父母,首先要思考:他为什么这样?

任何外在行为的背后都一定有内因动机。

一般有以下几个情况:

1、孩子小时候,父母的不良习惯引起孩子模仿。

2、孩子从小被父母控制,强制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到一定年龄有能力反抗时,就会加倍的反抗,将自己从小被父母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

3、孩子平时压力太大,这时候在释放自己。

孩子叛逆,问题一定出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时,越是反对他,他越是反抗。

孩子情绪背后一定是孩子的心理原因,父母得察觉,并解决。

因此,建议上述父母,要先自己去学习成长,特别是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学习,先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试着去觉察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这是前提。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唯有先“自知”,才能“知人”,才能知孩子,才能知道如何去应对孩子的问题。


用心的含义


你好我是大伟,这样的情况,如果孩子不是很大,就是带着多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让他远离烟草和手机,如果孩子大一点呢就要循序渐进的,不要让他逆反心理加重,可以一起抽根烟说一下这些年你抽烟所留下的毛病,以及向朋友一样说说自己的过去,让他打开心扉,然后在往事里谈论起抽烟的交际,以及手机那些事情,个人认为手机可以玩一玩,现在科技社会不了解也不行,不过掌握个度,不要让发育期的孩子留下毛病,不知道对你有用吗?



大伟哥vlog


我觉得是孩子没有找到生活的目标。在学校,他的目的是学校,每天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比较有规矩。在家里,因为没有学习任务,他就失去了方向,对书本也不感兴趣,又不能出门,与父母也没有共同语言,只好玩手机。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找到他那个年龄感兴趣的东西。比方学乐器,写公众号文章,利用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等APP,制作短视频,写文章,或者从事其他兼职工作,让他从中找到自身价值,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每一天也会过的充实。

抽烟应该是他在学校里就养成的恶习,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如果强制他戒烟,他反而更加叛逆,不如旁敲侧击,给予启发,让他自己认识到抽烟得害处。

总之,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是最重要的。听之任之或者强加干涉都不可取。家长需要把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将疫情期间宅在家的生活作以规划,并保持有规矩的作息,不能黑白颠倒,浑浑噩噩地度过。

重点还得看家长怎么做,如果家长抽烟,生活没有规律,每天不是追剧就是玩手机,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家长要给孩子做表率,这一点很重要。

我就在培养孩子练习书法,她在完成每天的作业后,主动练习书法,我再发给书法老师,老师提出意见,促进孩子进步。






拥抱小太阳的向日葵


从您的描述可以看出您的孩子现在处在青春期。12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家长开始发现孩子,不听话、叛逆、并且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长再用之前单纯的说教的方式管孩子已经不起作用,很多家长会束手无策。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孩子的心理说起:

青春期是人从孩子走向成人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个性,心智逐渐成熟。但是孩子的成长可能与家长的期望有距离,家长就想去干预纠正,家长潜意识里希望孩子成为下一个自己,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不同的,所以你再去管他,他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时候会产生两代人的争吵。其实两代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事物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是再正常不过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代沟。那作为家长也应该不断的发展成长。

孩子刚出生还是婴儿的时期家长的角色是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保护孩子的健康安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更多的需求,家长要更多地陪伴孩子,陪着他们玩玩具,算算数,识识字等等,当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学知识,家长就要认真辅导孩子的功课,引导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是非观念。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很少质疑家长,觉得家长就是天都是对的。等到了初中,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发现家长有的题也不会做,他们发现爸爸妈妈也不是万能的,他们开始不听“管教”,所以很多家长感觉初二初三的孩子是最难管的。作为家长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放低自己的身段,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这个时期孩子需要的是尊严、自由和空间。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他们“面子”,出现问题耐心的与它们交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他们会更容易接受。其实孩子是明白事理的,好的事情他们会去做,只是自制力差罢了。

父母与孩子相识是一种缘分,父母含辛茹苦陪伴孩子到18岁是要把他们还给社会的。家长和孩子都应该珍惜这种缘分,只要有爱我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陈同学Mr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

社交型依赖

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

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父母对孩子手机的管理,应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空间和独立人格。如果管束不当,过于监控或唠叨,让孩子感觉父母控制的影子无处不在,只会引起更大的叛逆。

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管束办法,大体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

随便玩-给孩子买智能机,不限制孩子使用,只要孩子不在闯红灯的时候玩游戏,家长就听之任之,不闻不问。

第二种

随性管-给孩子买智能机,根据场合、使用时间等等因素随性管,觉得像需要管的时候就管,觉得不需要管的时候就不管。比如听说隔壁王二毛同学因为玩手机成绩下降了,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后来听说王二毛离家出走了,又赶紧把手机还给孩子。

第三种

软隔离-给孩子买智能机,但是限制使用时间,时间到了即没收,或是不给钱买流量包。在非娱乐时间,孩子的智能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唯一还剩下的功能就是看时间。仅有的一个贪吃蛇游戏也被强制卸载。

第四种

硬隔离-不给孩子买手机,或是给孩子买一台82年的黑白屏手机,比如买个原价199元,打完折195元的诺基亚大屏老人机。只是为了随时随地可以联系上孩子。

我觉得如果能一直保持在第四种,当然会很有效果,但是实际上,许多家长是四个阶段都经历过的,基本上是从第一种慢慢变成第四种。

为什么会这样呢?

咱们来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家长对孩子的管束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

6-12岁,家长会进行有条件的管制。我们会想,孩子这么辛苦,学习之余玩玩没问题。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只要开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偶尔看见网上说有孩子玩手机玩的倾家荡产,就会心里有些担忧,不过看着孩子这么听话,也就放心了,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12-18岁,开始进行高条件的管制。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看见手机两眼发直,目瞪口呆,眼睛里的光比手机屏幕还亮。孩子在跟家长说话的时候越来越没有耐心,却愿意为了一件基本上没什么用的装备耐心刷机十几个小时。这个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掌控了。有些家长于是放弃了,拿起自己的手机,刷朋友圈解闷。

所以你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往往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再去想办法,想着从源头上处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源头了。

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等到我们有时间或者有精力来处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家长增强管束效果的十个办法

1、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铁的负极对正极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要认为小孩子玩电子产品是在培养智力,我觉得用泥巴捏出一个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2、尽可能隐藏电子产品,不让孩子知晓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尽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诉他这是妈妈用来工作的,不是玩的,那么孩子的第一兴趣就会减弱很多,转去关注其他东西了。孩子对一切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你把手机收起来,他自然会找到另外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iPad等等。当然iPad也是要收起来的。

3、家长以身作则,不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管多么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单独一个人玩。法律上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也就罢了,可别影响孩子。我见有家长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机的诸多游戏功能,这不是教唆犯罪嘛。

4、孩子调皮时,不要把玩手机等当作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泼,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折了,一旦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的这个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其实就像有的人听说喝酒有害健康,于是花了十年时间,终于用抽烟来替代了喝酒,这又有什么用呢?

5、多给孩子有趣的图书或参加户外活动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帮孩子戒掉。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给孩子很多有趣的图书,带孩子一起读故事,或是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交朋友,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其他兴趣,这样孩子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下来。

有的家长跟到公众号留言:作为书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对家里的书一点都不喜欢,一本都不看。

我问家长你们家都有什么书?家长说这我还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长真正的爱阅读,爱分享,孩子才会慢慢喜欢。

6、控制时间与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

等孩子上学之后,由于学习的需要,多多少少会用到这些电子产品,比如小猿搜题、猿题库、家长帮、百度作业帮、有道词典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在手机、ipad上面安装游戏等容易上瘾的应用,尽量多安装一些学习工具或是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软件。

同时控制孩子使用的时间,每次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我看见有的家长的手机吃喝玩乐的软件一应俱全,唯一的一个学习软件就是有道词典,还从来没有安装过,这样的手机落在孩子手里,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7、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养兴趣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玩游戏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比如爸妈特别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就对游戏产生了依赖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看书学习,并且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8、和孩子约法三章,并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现在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情感,没了手机,人也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这时候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但是一定是在作业全都完成之后,而且如果玩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那么下次就要相应地减少时间。

9、让孩子自己赢取玩手机的时间

首先要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但是对于那些短时间内确实不可能完全脱离手机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种家国情怀使得孩子不忍离去。还有的孩子专业经营QQ空间好几年,认识了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和北非的诸多好朋友,如果瞬间消失,那么这些跨越国界和肤色的友谊该何去何从?所以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每天作业完成的好,正确率高,就会赢得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

10、让孩子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

有的孩子从来不觉得玩手机有什么危害,如果说考试考差了,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发挥好,这跟玩不玩手机没有太大关系,班上的学霸们也都是一边打游戏一边复习。

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我们就得想办法跟孩子沟通,最好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的这几年以来,自己的一些变化,比如耐性的减弱,体重的增长,成绩的下降,朋友的减少等等,并且帮孩子来增强自控能力,比如向班里自控能力强的同学取经,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计划和每周学习目标等等。

当然,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孩子们的特点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到底需要什么方式来管束孩子,大家还需要结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盛夏的猎户座001


对于这个问题,父母肯定会生气动怒,但我想说的是,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理性平和,我想这个孩子应该是成年人了吧,看孩子平时和父母中的那一位关系较好,找个合适的时间心平志和的和孩子谈一谈,告诉他这个时候更应该作息正常,才能身体好抗力强,这时候不小心被感梁可能会是致命的,烟尽量不抽或少抽,钟南山院士说吸烟更易被感染,你还这么年轻,将来娶妻生子没有好身体怎么能行。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有所收敛的。这时候千万不要吵闹,非常时期大家心情都不好,再吵吵闹闹谁都受不了。真要还不行,就想别的办法,让与孩子关系较好的长辈叔叔,舅舅呀,或是堂哥表姐中的一位,找个适当的时间电话或网络聊聊,上来先天南地北,不批评,就说自己和全家人现在都很注意身体,早睡早起,你已是大人了,也要关心父母,让他们都早睡早起,非常时期谁都不能大意,慢慢旁敲侧击的劝,如果还不行,就算了,他也是大人了,随他去吧。疫情过后他上班就会好的。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但同时还说,儿大不由爹。天长日久。以后慢慢教育吧。


山村美景


从小就该养成好习惯!如果在农村就应该带着干点农活做点家务千万不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疫情内是不可乱走动!但在农村现在就应该带着修修果树枝上点肥或者砍点柴什么的!在农村最不缺就农活!在城市的话早晨就可以比平时晚起点去公园跑跑步或打下乒乓球什么的回家吃了早餐看看书写写作业!反正孩子正在判逆了要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不能有依赖思想或给予依赖!否则不但会害了而且自己的付出也是毫无价值的!


中江凯娃儿


亲子陪伴,耐心陪伴,真心以对,和孩子一起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一起看电视,一起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跟孩子互相交换礼物,交换信件。和孩子一起拥有一个属于你们俩的秘密……总之找事干,不能闲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