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司机不如打杂,听妈妈的话|小人物的大历史(一)

不管是否情愿,历史都只会为强者留下记录,小人物们偶露峥嵘,也是昙花一现,更兼缺名少姓。在那些宏大的历史中,寻找小人物的身影,也算是穿越时空之后,做一点纪念。

本文所写的这些小人物,都被记录在公元前209和208这两年时间。时逢秦末大乱,烽烟四起,小人物们在偶然的机缘中,留下了自己的一笔。

读书无用,司机不如打杂,听妈妈的话|小人物的大历史(一)

历史上的无名之辈,谁来给他们记录


一个读书人,一个司机

严格来说孔鲋不是小人物,因为他是孔子的八世孙,但是其文经常用来扫地,更别说是在乱世中。

秦始皇“焚书”的时候,孔鲋就已经知道“吾为无用之学”,我会把这些书藏起来,于是《论语》、《沿书》和孝经这些书就被他放进了墙壁,藏了一辈子。

但是他也和他的祖先孔老先生一样,终究想有些作为。陈胜起事,就被推荐到这里来了。打了几仗,陈胜开始轻视秦国军队,这时候孔鲋就来进谏了:

“臣闻兵法:「不恃敌之不我攻,恃吾不可攻。」今王恃敌而不自恃,或跌而不振,悔之无及也。”

但是陈胜怎么说呢?“寡人之军,先生无累焉。”这意思就是说,您哪儿凉快哪儿看书去吧。

有这么句话,就说明孔鲋再怎样是名门之后,也不过是个小人物。最后他在与秦军的战斗中阵亡,卒年57岁。

读书无用,司机不如打杂,听妈妈的话|小人物的大历史(一)

孔鲋,圣人之后,也免不了成为人小物。


陈胜对孔鲋是这样的态度,称王之后对他老丈人也很不客气,于是就轮到了说他的司机,庄贾。

公元前208年腊月,陈胜前往汝阴,中间不知道他和司机发生了什么样的争执,是车开的不稳还被他训斥了还是没管好酒饭,总之,<strong>庄贾杀陈胜,降秦军。

在这里顺便说一句,“老司机”们的故事历史上很多,古人一次次提醒我们要善待司机,但是直到今年还有《寄生虫》这样的电影来警醒世人。

一个打杂的,一个做饭的

陈胜被杀,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多少人为他悲痛的记载。

只有一个叫吕臣的,以前是他的近侍,负责日常生活打杂。后来自己也带人成立了一支青巾裹头的军队,听说了陈胜的死讯,<strong>“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葬陈王于砀,谥曰隐王。”

这二十四个的记录,一气呵成,其间不知道隐藏了多少悲伤、忠诚。一个平时只负责打杂工作的人,不知道他与陈胜感情如何,但总之,为陈胜报仇的是他,而不是其他人。

<strong>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忠孝节义,他还重新建立了张楚政权。在分分合合的起义斗争中,他一路很有眼光,与英布联合抗秦,又先后投奔项梁、刘邦。直到汉朝建立后,继承他父亲的新阳侯的爵位,直到病死。

相比于吕臣这样从打杂的到封侯的人生逆袭,另一个做饭的则只是“惊鸿一瞥”。

还得从陈胜身上说起,陈胜派张耳和陈馀,跟着武臣去打仗。武臣后来成了武信群,又自立为赵王,打到了当时也是自立“燕”国国界。

有一晚,赵王不知道是出来上厕所还是干吗,总之,“间出,为燕军所得。”

两军打仗,“将”都被人家拿了,再好的车马炮也没用了。但是燕国人只是想割地求和,“使者往请,燕辄杀之。”

这时候,一个无名无姓的人登场了,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伙夫,史书上叫他“厮养卒”,或者被冠上临时成立的赵国的国号,叫成“赵养卒”。

他去见燕国人,开口就问:你们知张耳、陈馀想干吗吧?

答:那还用说,肯定是想把你们的王救回去。

这位伙夫爆发出了个银铃般的笑声:赵王和这两个人,想的都是称王,哪有人一辈子甘为人下的。张耳和陈馀先立了武臣为赵王,只不过是为了安定赵国民心。现在民心已定,这两人想的是也裂土分王,只是时机未到。现在你们如果把赵王杀了或者继续囚禁着不给,那就是在人家困的时候摆了个枕头,燕国也是随时被灭了。

然后,燕人就把赵王放了,这位<strong>做饭的同时还会开车,养卒“为御而归”,为赵王开车,把他带回去了。

<strong>都说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裁缝,这样无名无姓的大师傅不知道厨艺如何,以后再也没见他的记录。

十几人:默默来,默默走

刘邦在没发迹之前是亭长,世人都知道。刘邦是在给政府往骊山送劳工时,完成了人生观的转变,大家也都知道,但有一件事和十几个人,可能大家都不知道。

去骊山的路上,劳工们死的死,跑的跑,送到了估计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到了“丰西泽中亭”,刘邦不走了,而是停下来喝酒。

从白天喝到晚上,趁着自己醉倒之前,把这些被绑着劳工们“手铐”解开:大家散了吧。而且万分牛*的说,“吾亦从此逝矣!”这种豪情,特别像苏东坡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但是后面还有一条记录,“<strong>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这更像是梁山好汉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直娘贼,怕他个厮鸟,从此洒家跟定哥哥了……

但是<strong>历史永远不可能告诉我们,后来这十来个人,是战死沙场了,还是会有一两个人幸存?

同样也是“十几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彭越,一开始是只是打渔的,顺便也做强盗。

陈胜、项梁起事,“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再三恳求他带着大伙做票大的,答应了,约定好第二天太阳出山时聚会,晚来的就要杀了。

结果,真有十多人等到中午才来。彭越说“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那就是说,我老了,你们把我赶着鸭子上架,好像是尊重我,却不听我,约定好时间,十来个人迟到,不能都杀了,杀最后一个来的吧。

于是,真杀了,彭越“设坛祭,令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

<strong>这十来个人,奠定了彭越此后的功名富贵之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迟到,是被裹挟有点不情愿?还是没太当回事?

从来只有妈妈好

在这段时间,还有一个叫陈婴的,以前是东阳县的令史,也是一位忠厚长者,年轻人们杀了县令,聚起了两万人要拥立他为王。

这时候,好妈妈出场了,陈婴的母亲说,我自从嫁到你们家,都没听说你祖先里出过贵人,祖坟上没冒过青烟。“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了,可以跟着沾光,败了,你不是挑头儿,也不会被千人所指。

周董告诉我们,听妈妈的话没错,等到陈婴攻克东阳,项梁想要和他联合往西进攻的时候,陈婴就痛快的答应了。

这一去,有分教:<strong>先投奔项梁,陈婴任上柱国,封五县;后投靠刘邦,陈婴被封堂邑侯。


读书无用,司机不如打杂,听妈妈的话|小人物的大历史(一)

陈婴听了妈妈的话,顺风顺水。


小人物的事情还有很多,列位看官如果有兴趣,不妨走过路过,顺便捧个场,稍后还会慢慢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